问题

如何评价2019年央视《开学第一课》?

回答


2019年央视《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为主题,通过讲述中国历史、科技、体育等领域的感人故事,向全国中小学生传递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奋斗价值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该节目的内容、形式及社会影响:



一、节目主题与核心内容
1. 主题设定
以“五星红旗”为核心意象,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航天成就、体育精神等,展现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和集体荣誉感。主题强调“爱国”与“责任”,呼吁青少年传承精神、坚定信念。

2. 内容结构
历史与科技:通过航天员、科学家的讲述,展现中国航天事业的突破(如“天舟一号”“嫦娥四号”探月工程)。
体育精神:以短跑名将苏炳添、奥运冠军杨倩等为例,讲述拼搏与坚持的奋斗故事。
艺术与文化:邀请艺术家张艺谋、舞蹈家杨丽萍等,探讨艺术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少年榜样:通过“中国航天员”“少年航天员”等环节,展现青少年对国家科技发展的关注与参与。



二、节目亮点与创新
1. 航天主题的深度挖掘
航天员张桂梅:航天员张桂梅在节目中分享了中国航天的历程,特别提到“天舟一号”与空间站建设的突破,强调“航天精神”是国家科技发展的象征。
虚拟现实技术:节目通过3D动画、虚拟现实(VR)技术还原航天员在太空的场景,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2. 体育与科技的结合
苏炳添的“飞人”故事:苏炳添讲述自己在亚洲田径赛中突破极限的经历,强调“不放弃”的精神,并结合中国科技对体育训练的支持(如AI技术分析跑姿)。
杨倩的奥运经历:杨倩作为射击运动员,分享了训练中“失败与坚持”的心理历程,体现“以国家为重”的责任感。

3. 艺术与民族精神
张艺谋的“中国式浪漫”:张艺谋通过《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作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强调“艺术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少年航天员的参与:节目邀请少年航天员通过视频连线,展现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向往与参与感。

4. 互动与教育性
“给航天员写信”环节:邀请学生通过信件表达对航天员的敬意,增强情感共鸣。
知识问答与实验:节目穿插航天知识问答、太空实验等,寓教于乐,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



三、社会反响与教育意义
1. 正面评价
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节目通过真实故事传递爱国情怀,被广泛认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青少年价值观引导:强调“奋斗”“责任”“团结”等关键词,符合青少年成长阶段的教育需求。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航天、体育、艺术的多领域结合,展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2. 争议与批评
过度强调“爱国”标签:部分观众认为节目内容过于强调“爱国”口号,缺乏对个体成长的深入探讨。
形式与内容的平衡:有观点指出节目在科技、体育、艺术之间分配不够均衡,部分环节略显仓促。



四、节目形式与技术应用
1. 舞台设计
以“国旗”为视觉核心,舞台布景融入航天器、奥运奖牌、艺术元素,营造庄严与动感的氛围。
通过灯光、音效与舞蹈表演,增强节目的仪式感与感染力。

2. 技术亮点
虚拟现实体验:观众可通过手机APP观看航天员在太空的虚拟场景,增强代入感。
多线程叙事:节目采用“历史回顾+现实采访+虚拟场景”多线程结构,提升内容层次。



五、对青少年的长期影响
1. 激发兴趣与责任感
航天主题让青少年对科学产生兴趣,部分学生因此选择相关专业。
运动与艺术内容鼓励青少年关注自身成长与全面发展。

2. 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
通过“五星红旗”这一符号,强化青少年对国家历史与文化的认同。
节目中展现的中国科技成就(如航天、高铁)增强民族自豪感。



六、总结评价
2019年《开学第一课》在内容深度、形式创新和教育意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成功将爱国主义教育与青少年成长需求结合。尽管存在部分争议,但其作为“国家与少年”的纽带,仍被视为中国教育节目的一次成功尝试。节目通过多维度叙事,不仅传递了精神力量,也为青少年树立了榜样,具有持久的教育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自2008年开播以来,《开学第一课》已经走到了第11个年头。

每年的《开学第一课》都有一个主题,像之前的“知识守护生命”“幸福在哪里”“美在你身边”“父母教会我”,这一次,是: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这句话出自乔方作词、孙楠演唱的《红旗飘飘》。人们熟悉这首歌,是因为这首歌一次又一次在体育馆唱响。不过这首歌也有自己的历史底蕴,它录制与1996年,为香港回归创作。

这次的《开学第一课》,讲的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五个故事。

那些曾被忽视、遗忘,不被大众熟知的历史,在这一课中,被徐徐展开。

01

“制作一面五星红旗吧,等解放的时候,高举着这面红旗冲出牢房!”

《红岩》和江姐我们都知道,但不知道这是真实发生的历史。当年从白公馆虎口脱险的郭德贤老人,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新华社对老人的专访中提到,《红岩》小说中广为人知的“绣红旗”其实发生在白公馆,绣的人是罗广斌等几位被关在二室的男同志,原料是一床棉被。

“放风时得知新中国国旗是五星红旗,我们也想做一面红旗。可不知道五星红旗是什么样,就做成大五角星在中间,四个小五角星在四角。”郭德贤说,狱友们把被子上的红色被面拆下来,又找来黄色的纸,撕成五角星形状贴在上面,一面寄托着希望和力量的五星红旗就此诞生。
红旗做好后,牢房里沸腾了,从罗广斌的牢房楼板底下,悄悄传遍白公馆所有的狱友们。大家互相加油打气,还为此写了一首歌偷偷传唱。

那首歌是这样的:

我们也有了一面红旗,
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
打着我们的五星红旗,
去迎接我们的党!

其中对于解放的期许,对于站起来的盼望,是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的。

02

珠穆朗玛是所有登山者最瑰丽的梦。

它是真正的世界之巅,是人类靠双脚能够到达最顶层的高度。自1921年,英国登山队就开始冲击这个最高峰,而中国登山队1960年才开始第一次攀登——但这一次,就是胜利。

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中国登山队王富州、贡布、屈银华三人首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顶,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地球最高处。

尽管背后是无数的艰辛。

60年那次,为了过“第二台阶”(一个海拔8600米处的30米高垂直悬崖),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贡布采用了搭人梯的方式。

终于登顶,五星红旗飘扬,贡布老人回忆说:

“登上顶峰,我拿出背的国旗升起来,那个时候天气是最好的,国旗飘了!”

之后,中国人再也没有停下攀登珠峰的脚步。

1975年5月27日下午2时30分,中国登山队女队员潘多和8名男队员索南罗布、罗则、候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再次从北坡登上珠峰。
1988年,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登山家携手挑战珠峰,从南北两侧会师顶峰、双向跨越珠峰成功,中国的3名队员成功跨越珠峰,1人登顶,次仁多吉创造了在顶峰无氧停留99分钟的世界纪录。
1990年,中国、苏联和美国的登山者以和平的名义会聚珠峰,向世界展示了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中国的7名藏族队员在这次登山中先后站到了顶峰上。
1993年,海峡两岸的6名登山运动员首次携手登上珠峰,在历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页。吴锦雄成为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台湾同胞。

…………

人类不可能征服自然,但人类必然有踏足世界的勇气。攀登者就是这种勇气的见证。

60年攀登珠峰的故事也被拍成了电影,名字就叫《攀登者》。我想到时候我一定会去影院看,不为别的,只是怀念那些在质疑声中勇敢攀登的人。

03

你还记得亚丁湾护航吗?

那是人们首次知道,中国海军原来已经走出去,开始了保护商船的工作。

这一次严冬先生的讲述,也是海军的故事,是海口舰这艘“中华神盾”入列14年、护航34万海里的征程。

还有那只牵挂了几十万中国人的不能吃的兔子——玉兔。

2013年12月15日4时35分,“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

2013年12月15日23时45分,玉兔号围绕嫦娥三号旋转拍照,并传回照片。

2016年7月31日晚,“玉兔”号月球车超额完成任务,停止工作,着陆器状态良好。

它一共在月球上工作了972天。

这次的讲述者是它的妹妹,玉兔二号,还有它的制造者,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团队。

前两位讲述者是站起来的象征,这两位则是中国走向复兴的见证

第五位,是祖国团圆的期盼

来自澳门濠江中学的校长、学生讲述了教育家杜岚的故事。

若你看看百科,就会发现,这是一位1912年出生的革命者,也是一位心系祖国的教育家。

1937年,开始濠江中学的执教生涯。

1947年,接任濠江中学校长职务。

1949年10月1日,杜岚带领全校师生在濠江中学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时年87岁的杜岚女士,登上升旗台,亲自拉动滑轮升起了国旗。

若是两岸三地都红旗飘飘,七子回归再无阻碍,那该多好。

04

其实选择“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这个主题,节目组肯定花费了一番苦心。

小渔村的一波213青年,国内公知的“反攻倒算”,加上邻国的贸易战,照理说,应该算是内忧外患。然而,事实上,中国人反而更加团结了。

忽然想起了昨天在 @马力 老师想法里看到的那张图:

有些人从未放弃过“说垮”中国的努力。你我能够做的,就是证明给他们看,中国并非百年前那个中国。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

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05

最后,几句闲话。

记得小时候,电视上经常有《机器人大擂台》,里面的机器人安装了转锯、刀斧,之为砍杀对手,赢得比赛。

这一次的《开学第一课》也有机器人比赛,只不过内容是救援

对啊,救援也可以比赛的。

为什么国与国之间一定要刺刀见红打打杀杀呢?合作共赢不好吗?一起让人类走向更发达、更辉煌、更美好的未来,不好吗?

“和”这个字,最近几年一直出现,它其实也是中国最悠久的传统精神之一。

道无声以万物为刍狗,生阴阳后,阴阳背反,用什么融合在一起呢?

合作共生,互利共赢,这才是人类的出路——而不是所谓的“征服”。

你可以组织十字军东征,却也要败于蒙古人的铁蹄;你可以消灭印第安人,但历史上留下的也是遗臭万年;你可以有恐怖袭击,但千夫所指的时候,要记得自己曾经作下了什么罪孽。

还有一点欣慰的,是民族科技队伍大疆的出现。——我从不知道大疆还有机器人的业务,尤其是这么成熟的教育机器人。

忽然有点惭愧,我这一介书生,比起科技工作者,真的是差得远了。

查了一下,中国也有了自己的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那些喜欢机器人的孩子,也终于有了自己的舞台。

我忽然想起十几年前那个趴在电视前看机器人大战的小男孩,他那时候,总做着一个拥有机器人的美梦。

感谢大疆。

感谢中国。

感谢这么多年的风雨兼程,砥砺前行。

其实,红旗下,挺骄傲的。

user avatar

我第一次知道《开学第一课》这个节目,是因为去年网上有很多人吐槽节目开始前的广告太多。后来央视还书面道歉了。

今年看节目是因为我正好准备写STEAM教育方面的文章,在找资料的时候偶尔得知央视会播出机器人比赛的相关内容,觉得挺有意思的,就看了一下。

其实我平时不看主旋律节目,但是因为我们一家很快就要搬去美国了,所以我挺担心女儿朵朵到了那里会不会忘记讲中文,忘记自己曾经生活在中国,忘记我们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而且我自己以前也不大看新闻,正好给自己也扫扫盲,以后可以给孩子讲这些故事。

看着看着,我居然莫名感动,一开始看白公馆幸存者老奶奶讲当年的故事我已经鼻子发酸了,后来又看那个花了几十年,双脚截肢,第五次攀登珠峰才成功的70岁老人,感动得稀里哗啦的。可能我现在光说,你们不会有啥感觉,觉得我是5mao之类的,但真正把节目看下来,在那个情境下,我很难不动容。

还有那个海员政委,一家人颜值都很高,尤其是两个可爱的女儿!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中国海域上竟然还有海盗…… (经评论更正,是亚丁湾,索马里海盗出没的地方,我节目没看仔细)

好像扯远了。重点讲讲我看节目的初衷:机甲大师赛吧。

机甲大师赛(RoboMaster)是一个机器人竞技赛,我后来查了下官方资料,这个比赛是全球第一个射击对抗类的机器人比赛,已经有5年历史了。

节目中,两所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生战队分别在短时间内组装并操控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在模拟山地塌方的沙盘上进行三分钟伤员救援比拼,营救用时短的战队获胜。

他们用到的有推土机,用来推开石块;

还有铺桥机,在断桥出搭建让其他机器人通行的桥梁;

甚至还有大炮机器人,能开炮轰走阻挡的石块。

抵达终点后,夹爪机器人会夹走倒塌的“楼房”,把“伤员(人偶)”搬运到机器人内部,最后抵达营地。

整个比赛过程节奏紧凑,扣人心弦,看得我有点想把这个机器人收入囊中给朵朵玩。

然后我去搜了一下,这个机器人型号叫S1,不仅能救援,还能组队对战,就像LOL那样。央视估计是觉得打打杀杀不太好,就改成了救援大赛。

一台机器人大概三千多块钱,从零件组装成型大概要三小时,支持编程,可以用手机、平板和手柄操纵。

我对机器人有概念是在十几年前读高中的时候,当时复旦附中有机器人兴趣小组,经常出去比赛,而且我当时很要好的同学就是校队的,我也去参观过几次,甚至还和他们一起焊过电路板。但是当时的机器人比较简朴,我印象中也就是手柄动来动去夹东西之类的,而今天的机器人已经变成了家用玩具,可以傻瓜式操纵,也可以高度DIY。

当然,现在机器人仍然是一个比较小众、前沿的爱好。其实我也可以理解,毕竟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很大,而这个兴趣非常花时间。

我很欣慰地看到,国家开始注重STEAM教育了,所以才会在一个强制中小学生观看的节目中大力普及小众的素质教育项目。通过播出机器人大赛的片段,节目起到了给大众科普高新科技领域的知识,并且激发孩子兴趣的作用。

参赛学生在节目里表示,他玩机器人最大的意义并不是说学到了什么,而是能够影响身边的人,这才是对国家的科技进步有意义的事情。而撒贝宁的总结我也觉得很好:“在你对自己的专业领域产生贡献之前,兴趣是最重要的推动力。”

其实STEAM教育在家长圈内早就不是一个陌生名词。不是游戏平台的那个STEAM哦!这里的STEA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STEAM教育就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摘自百度百科)。

以前只有STEM四项,现在又加了一门Arts,变成了STEAM。

STEAM是一种注重实践、跨学科的教育理念。比如在机器人等高科技电子设备的建造过程中,不但需要运用到物理、编程等知识,还需要艺术方面的知识,以设计机器人的外观。

央视播出机器人相关的节目,可以反映出STEAM教育将成为学校甚至学前教育的主流学科。

很多人可能觉得上学后才需要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但是在大中城市,学龄前的儿童就已经开始接触初步的STEAM教育了。它的目的并不是强迫孩子掌握多少知识,而是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对科学和艺术产生兴趣,增强思维和动手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还有一种偏见:STEAM是理工男玩的东西。女生一般被社会舆论认为不适合从事理工类科研,但我注意到这次交大队就有一位小姐姐。我一直都觉得玩机器人的女生很酷。如果我们社会能破除这种性别偏见,才是真正做到了男女平权。

举个最容易理解的例子,现在随处可见的数学启蒙玩具、线下乐高班、小小艺术班,科学实验课、编程课等,包括机器人比赛,都属于STEAM教育的范畴。

这是美国亚马逊上畅销的数学启蒙玩具:


来看看2岁的朵朵搭建的乐高小汽车和卷纸机吧!

朵朵在托班的艺术课作品(绘本Go Away, Big Green Monster的衍生手工):

还有这些带视频课的实验盒子,3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在家做出各种有趣的科学实验:

而编程课也不再是程序员的专利,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就可以做出自己的游戏。我之前给一个两年级小孩做过英语家教,他每晚雷打不动写代码两小时,我都看不懂他写的代码。

回到节目中,大学生战队所使用的RoboMaster S1机器人,就是可以编程的。虽然小朋友不可能像大学生一样完成对战任务,但是他们也可以写简单的程序,比如在机器人面前拍拍手,让它跳个舞,或者打出一连发水弹。程序是可视化的,估计我那个家教学生可以轻松拿下,毕竟他已经直接写代码了。

STEAM教育是传统的学科教育所忽视的部分,因为它属于素质教育,不能直接体现到分数上。并且相当多的家长认为它属于“理工科”,文科生无需去学习。但是,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善于学习新领域、全面发展、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考试的机器。

央视在《开学第一课》中特地引入STEAM教育的元素向大众做科普,正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普及STEAM教育无论对国家科技发展、对整个教育行业还是对学生个体都是大有帮助的。

今晚电视真的没白看,希望明年能看到更多具有含金量的内容!

user avatar

文/欧阳乾

看“开学第一课”,董卿声情并茂地对话小学生:“我们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五星红旗,因为国旗神圣不可侵犯,大家说能做到吗?

小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

我当时想,要是有个小学生站出来问:“那么董阿姨,你为什么还要去美国生孩子呢?”这档节目就神作了。

当然,小学生是不会这么问的,他们幼小的心灵还不谙世事,不知道在美国生下的孩子以后就是星条旗公民了,人家要守护的就是特朗普了。小学生们想不到这些,他们还只是一群孩子。

也正是这群孩子,当年被学校组织去看电影《建国大业》,他们同样也不知道,屏幕上的各种俊男靓女,早已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了。

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加拿大人……五湖四海汇聚在一起,打满了鸡血来爱国。

有人会说,选择什么国籍是个人自由,去哪生孩子也是个人自由,当然,这绝对是个人自由,而且神圣不可侵犯,我也没说非把董卿的孩子从美国抓回来,我只是觉得一个处心积虑要把孩子变成星条旗公民的人却在电视上大谈爱国,有些尴尬。

仅仅是尴尬而已。

尴尬不犯法吧?

应该允许别人感到尴尬,这是人类对反常事物产生心理反应的最后一道底线。如果连尴尬都没有,那完了,彻底魔幻现实主义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希望魔幻现实主义这种风格只存在于小说里,而不是现实中,但往往事与愿违——就像董老师把自己孩子送去美国当星条旗公民,却教育别人的孩子要爱护五星红旗,我就觉得挺魔幻的。

搞不懂,祖国都这么强大了,为什么还要跑去美国生孩子?生就生吧,还教育别人的孩子要扎根,我真是……

还是听会儿相声缓和一下尴尬的气氛吧。

user avatar

胡适:中国人从来不爱中国人,但是他们很爱国。

user avatar

谢邀。

儿子家长群说要必须收看,还要拍照。早早就让小孩洗澡准点观看。

内容呢?我脑补自己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温暖的大家庭里,激动啊!

不过好像没有提社会主义,没有提共产主义,没有提共产主义接班人。

从头到尾都是国家主义。

儿子看了一会儿,嫌无聊。

而且九点还不结束,明天早上六点半还要起床,直接放弃最后一部分,让小孩去睡觉。

关于国家主义,我记得小时候,有个政委之类的人到我们学校搞培训。说,日本为什么这样强,因为他们有“国家意识”,当时我激动的不得了,认为掌握了金钥匙,回家兴奋的和大哥分享,大哥教我一头冷水,人家给你讲你就信啊?没有一点自己的思考吗?

台词不接地气。还不如小学课本。简而言之就是不会像正常人一样说话。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徐徐升起,想着国旗,我们立正,面对国旗,我们敬礼。每次念到这首诗,我都激动不已。一年级小学课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9年央视《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为主题,通过讲述中国历史、科技、体育等领域的感人故事,向全国中小学生传递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奋斗价值观。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该节目的内容、形式及社会影响: 一、节目主题与核心内容1. 主题设定 以“五星红旗”为核心意象,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上的.............
  • 回答
    评价央视 2019 年 315 晚会,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展开,力求真实和深入,而不是简单堆砌“好”或“坏”。毕竟,315 晚会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个重要平台,它的影响力和争议性都很大。首先,从曝光内容来看,2019 年的 315 晚会还是延续了往年的风格,聚焦了一系列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乱象。例如,.............
  • 回答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截至我最后更新知识库的时间(2023年10月),微软在2019年10月2日发布的是 Surface Duo ,但它 并非搭载原生安卓系统。微软在2019年10月发布的 Surface Duo 是一款 运行定制化安卓系统(基于 Android 10) 的双屏折叠手机。 如果您提到的.............
  • 回答
    2019年5月13日,《新闻联播》播出的国际锐评《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的准备》是一篇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官方评论,它对当时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进行了清晰而强硬的表述。要评价这篇评论,需要从其发表的背景、核心论点、传播效果、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点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发表.............
  • 回答
    2019年高考全国卷I的语文作文题目,我个人认为,是一道非常贴近时代、考察考生综合素养的优秀题目。它没有回避当下社会的热点,也没有追求空洞的宏大叙事,而是将目光聚焦于个体与社会、当下与未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表达。题目回顾:“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同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9年中国海军下水的那10艘先进导弹驱逐舰(也称盾舰),以及这背后所折射的未来局势。这篇文章我尽量用更自然的语言来阐述,希望能让你感受到其中的分量。2019年,是中国海军发展史上一座值得铭记的里程碑。 那一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海军一次性下水了10艘052D型(或其升级型号)先.............
  • 回答
    聊起 2019 年的秋季发布会,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就是 iPhone 11 系列,尤其是那三款 Pro 机型——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Pro Max。作为苹果当时最顶尖的产品,它们确实在许多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iPhone 11 Pro 系列.............
  • 回答
    作为一位对手机市场保持关注的用户,我来聊聊 2019 年 4 月 23 日发布的魅族 16s。这款手机在当时无疑是魅族旗舰系列中的一款重要产品,承载了不少魅族粉丝的期待。魅族 16s 亮点速览: 极致的屏占比与优秀的屏幕素质: 魅族 16s 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那块几乎没有刘海、没有挖孔的对称.............
  • 回答
    2019年央视春晚刘谦的魔术,确实是当年春晚一个挺受关注的节目。提起刘谦,大家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词可能就是“找我!”当年他一下子火遍全国,后来几年虽然没怎么见他上春晚,但这次回归还是挺让人期待的。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个“空手变烟”的魔术。从视觉效果上看,刘谦的表演依旧是那种熟悉的、稳健的风格。他脸.............
  • 回答
    评价2019年春晚小品《办公室的故事》?这问题我能聊上几句。老实说,看完那会儿,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怎么说呢,有点“好家伙,这也能上春晚?”的感觉。首先,它试图模仿我们日常生活中特别接地气的办公场景,这点出发点没毛病。谁没经历过单位里的那些事儿?加班、团建、领导的要求、同事间的互动,这些都是大家都.............
  • 回答
    2019年5月5日,央视《今日说法》栏目播出的《爆炸的手机》节目,聚焦于三星手机在2018年左右因电池问题引发的爆炸事件。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手机安全性的关注,也促使三星对自身产品安全标准进行反思。以下从事件背景、原因分析、社会影响及三星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事件背景1. 三星手机的.............
  • 回答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 Abhijit Banerjee、Esther Duflo 和 Michael Kremer 三位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减缓全球贫困的实验性做法”方面所做的贡献。这项殊荣不仅仅是对这三位学者的肯定,更是对一种新的、更加务实和数据驱动的扶贫研究方法的高度认可。评价20.............
  • 回答
    2019年6月26日和27日举行的美国民主党总统初选辩论,是竞选早期非常关键的一场活动,标志着2020年总统大选民主党阵营的正式拉开帷幕。这两场辩论共有20位候选人参加,由于人数众多,活动被分成了两个晚上进行。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详细评价这两天的辩论:一、 辩论的整体格局与焦点 人数众多,碎片化明.............
  • 回答
    2019年11月14日发布的vivo S5,可以说在当时是vivo S系列的一次大胆尝试,主打年轻时尚潮流,并且在影像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作为一款定位中端市场的机型,它试图在设计、拍照和日常体验上找到一个平衡点。 产品亮点: 独特的外观设计,尤其是“菱形”摄像头模组: 这是vivo S5最令人印.............
  • 回答
    小米CC9 Pro:拍照新标杆,但价格和市场定位略显纠结2019年11月5日,小米发布了这款定位年轻潮流市场的旗舰机型——小米CC9 Pro。以2799元起的售价,它无疑是当时小米在高端拍照领域的又一次大胆尝试。那么,这款手机究竟表现如何?我们来一次深入的剖析。亮点:绝对惊艳的影像系统小米CC9 P.............
  • 回答
    2019年9月10日发布的OPPO Reno 2,作为Reno系列的第二代产品,无疑是在当时中高端市场投下的一颗重磅炸弹。它延续了Reno系列“美学设计”的基因,并在影像能力上进行了大胆的升级,试图在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中走出一条差异化路线。亮点解析:1. “无死角”的全面屏体验——侧旋升降结构依旧.............
  • 回答
    2019年9月4日,荣耀在上海发布了旗下的荣耀20S。这款手机定位在年轻潮流市场,主打拍照、轻薄设计和时尚配色。那么,这款手机发布至今,市场表现和用户口碑如何呢?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它的亮点和槽点。亮点分析:1. “颜值即正义”的工业设计: 荣耀20S 最吸引人的地方无疑是它的外观设计。它采用了当时.............
  • 回答
    2019 年 8 月 28 日发布的索尼 A6600,在我看来,是索尼在 APSC 画幅无反相机领域的一次非常有诚意的升级,尤其是在用户最关心的几个痛点上做了显著的改进。它并不是一款“换代”式的革新,而更像是一次集大成的优化,把之前 A6000 系列的优秀基因和索尼在中高端全画幅相机上积累的技术下放.............
  • 回答
    咱们来好好聊聊小米当年那支“巨能写”中性笔,发布时间是2019年6月11号。 说实话,当初看到这名字,第一反应就是:“小米又要搞啥大动作了?笔都能巨能写?” 不过小米嘛,总喜欢在一些我们觉得“小事”的地方玩出点花样,这支笔,确实有点意思。先来说说它的“巨能写”卖点,这绝对是它的灵魂所在。 你想想.............
  • 回答
    2019年5月21日,荣耀在伦敦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了备受瞩目的荣耀20系列手机。这场发布会堪称荣耀品牌里程碑式的一站,它不仅仅是产品的升级换代,更是荣耀在高端市场发起冲击的有力信号。亮点梳理: 史诗级影像系统,定义“全方位拍照”: 这是荣耀20系列最核心的亮点,也是发布会上的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