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是因为我党没有在国民党丢掉的土地上组织游击区了。
抗战时,国民党丢了东北有东北抗联,丢了华北有晋察冀游击区,丢了上海有淞沪游击区。国民党丢掉的土地往往变成游击区,侵略者始终不能安心吸收占领区资源。
解放战争时,国民党丢了东北就是对手的后勤基地,丢了华北对手兵锋就直指长江,丢了上海就只能往大西南跑了。只要是解放区,那就能赢得大多数人支持,把占领区资源投入战争。
那为什么我党能组织游击区帮国民党稳住半壁江山,国民党就不能组织游击区稳住自己的半壁江山?
究其根本,其实还是个民心向背的事儿!
当然了,国民党抗日之所以可以退守西南与日军形成长期的对峙状态,除了地形,外援等因素外,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抗日根据地牵制了大量的日军。
日军长期在后方部署大量的日本士兵和几乎全部伪军管理后方,在大扫荡的时候更是随意从正面战场抽调作战部队围剿共产党部队,最多的时候后方日军和正面战场日军达到接近1:1的比例,而国民党正面战场毫无作为。
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后,东北,华北,江南,广东等精华地方全部丢失,精锐丧失殆尽,土改之后人心军心丧尽,通货膨胀数十万倍,经济崩溃,五大主力全灭,剩下100万风声鹤唳的二线部队残兵败将和西南一隅对抗整个中国岂不是妄想?叠加蒋桂云南四川甘青宁军阀心思不一,美援断绝,可不是如秋风扫落叶,望风而降!
抗战时期,如果全部日军都压往正面战场呢?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就是赫赫有名的“豫湘桂大捷”,可见平时没有共产党部队在后方牵制了大量日军,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日军面前不堪一击。
日军抽调部队从前线到后方大扫荡,正面战场就是维持现状,反之,日军从后方抽调部队到正面战场,后方共产党抗日力量就迅速发展,查过网上八路军数量的资料,“豫湘桂大捷”时期,八路军数量从四五十万左右迅速扩张了一倍左右将近百万,可见抗日根据地一直对抗日保持极高的积极性,也就出现了战争末期八路军在日军面前横着走的奇景。
唐太宗说过:“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民群众从来都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