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都说手枪射程不超过20米,为什么抗战时期好多战士在远距离用手枪射击?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枪械性能和战场实际的误区。咱们这就掰扯掰扯,把这件事说清楚了。

首先,“手枪射程不超过20米”这句话,其实是个很简化的说法,它指的是手枪在有效精度范围内的理想射击距离。 什么叫有效精度?简单来说,就是你用这把枪,能够相对准确地打中一个活动的、不大的目标,比如一个人的上半身。在20米以内,一个训练有素的射手,是可以比较有把握击中目标的。但这就好比说汽车的最高时速是200公里/小时,不代表你不能开到210公里/小时,只是这时候就不那么稳定和安全了。

手枪的设计初衷,决定了它的射程和威力相对有限。你想啊,手枪短小轻便,是为了方便藏匿、快速拔出,以及在近距离交战时使用。它的枪管短,这意味着子弹在离开枪口时,初速不会太高,弹道上升和下坠的弧度也会比步枪大得多。再加上后坐力对射击精度的影响,你在30米、50米甚至更远的地方,想一枪撂倒一个目标,那难度就呈几何级数上升了。

那为什么抗战时期,咱们的战士会用手枪在“远距离”射击呢?这里面有几个非常关键的原因,也和咱们战士的英勇以及当时的战争环境息息相关:

1. 战场是混乱的,不是靶场:
电影里或者书本里看到的“远距离”射击,很多时候是将近距离的搏杀拉长了一些。抗战时期,很多战役都是近距离肉搏,或者双方犬牙交错,阵线犬牙交错。有时候,阵地被突破了,或者敌人冲上来了,战士们手里只有手枪,而敌人离自己也就几十米,甚至十几二十米。在这种生死关头,管它什么“有效射程”,能开枪打出去,逼退敌人,或者争取一点时间,那就是有用的。你不能指望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还去计算弹道,考虑精度。

2. 消耗和火力不足的无奈选择: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普遍面临武器装备的劣势,特别是弹药更是极其宝贵。步枪弹药供应不上是常态,更别提更昂贵、更稀缺的手枪弹了。但即便如此,有时候战士们手里只有手枪,面对涌上来的敌人,总不能坐以待毙。哪怕是能用手枪打几枪,造成一点骚扰,吸引一下火力,为战友争取时间,都是意义重大的。这种“远距离”射击,更多的是一种“能打就打”的姿态,而不是追求精确杀伤。

3. 敌我双方的战术运用:
虽然说手枪精度在远距离不行,但如果在近距离的“远方”——比如我们说的30米、50米,敌人如果也步兵为主,动作比较笨拙,或者被掩体稍微遮挡,手枪子弹打过去,仍然有概率击中。尤其是在一些攻防转换的间隙,或者敌人发起突击时,为了压制一下敌人的气势,或者消灭一些暴露出来的目标,手枪是可以被使用的。

再者,有些人说的“远距离”,可能咱们理解得偏差了。如果说的是100米、200米,那用手枪射击,基本就是“赔弹”了。但如果是50米左右,而且是在非常紧张、混乱的战场环境下,士兵情绪激动,加上对手可能并非军事素养极高的目标,手枪仍然具备一定的“威慑”和“杀伤”作用。想想看,如果一个戴着钢盔的战士,从掩体后面探出头来,你用手枪对着他开上几枪,即使不一定能击中要害,也可能让他不敢再冒头,或者让他慌乱失措。

4. 士气和心理作用:
在极端不利的战场环境下,能够进行任何形式的反击,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心理支撑。看到战友在用手枪射击,即使射程不理想,也能鼓舞士气,让大家知道我们并没有放弃抵抗。这种“开枪”的动作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对抗敌人的姿态。

5. 特定型号的手枪和训练水平:
虽然普遍如此,但也不能排除一些特殊型号的手枪,或者一些接受过特殊训练的精英部队(比如一些侦察兵、特工)会用手枪进行一些超出常规的射击。但总的来说,这都不是主流。

所以,我们看到“战士们在远距离用手枪射击”,更应该理解为:

他们在接近有效射程的“远端”进行射击(比如3050米)。
他们是在极端困境下的无奈之举,更多的是一种骚扰、压制或威慑,而不是追求精准的狙杀。
战场环境的混乱和人员动作的不规范,使得即便是精度不高的射击,也有一定的概率造成杀伤。
子弹的消耗和战术选择的考量。

总而言之,手枪的设计决定了它的“舒适区”在近距离,但战场是残酷和不讲道理的。战士们用手枪在所谓“远距离”射击,往往是在用生命去弥补武器的不足,是用血肉之躯去对抗敌人的钢铁洪流。他们并非不知道手枪的性能限制,而是那个时刻,能打响一枪,就是最大的勇气和决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看的是现在的电视剧吧?那些没经验的人瞎掰?


参加过战争的老作家写的书就靠谱一些

就提到过这些问题,比如铁道游击队里,书中就提过队员们拿着驳壳枪,结果被鬼子远距离吊着打,靠近不了,憋屈的要死,后来开民主生活会就说还是得配长枪····

敌后武工队里,队员们都是三八大盖配驳壳枪,一长一短,二小队还有歪把子和掷弹筒

烈火金刚里,肖飞缴了一个汉奸的正宗德国造的驳壳枪,后来这个汉奸只好拿一个撸子,就是普通的小手枪,当时提到过一句,这哪儿是打仗的啊(后来又被肖飞缴了········)。开始史更新掏出来,汉奸拿着撸子打史更新,也是打到脚面上了,史更新心说这汉奸是没拿过枪,一开枪就“磕了头”。


等等等等,其实老一辈的书,虽然当时小说的技法还不成熟,但是因为当时写书的大多都参加过战争,写实度很高。


现代美帝警方的说法,就是只要你跑出去十米以外,一般的犯罪分子拿手枪打中你的概率就非常低了。标准的是我标准张三的眼睛,结果精准的打中了李四的脚···


另外你说的射程应该是精确射程,实际上手枪子弹打出去还有杀伤力是很远的,但是能确定指哪打哪,就不好说了,因为枪管太短,出去以后越远越没法计算,

我看女特警教官表演,七八米能打中钉子,把钉子钉进木板里去··但是距离再远,就是讲究打中一个面,人头大小或者胸部大小的靶子了。

因为不可测了。


河北沧州献县有记载就是青纱帐起来以后,有游击队战士拿着手枪对着鬼子砰的一枪,然后蹭的就跑了,鬼子追之不及,杀到附近村里,早就坚壁清野跑没了,逼得炮楼的鬼子人不多都不敢出门,实在不行也得找二十个以上的伪军护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沧州有个记载,43年正月,3个鬼子让20个伪军护送出门,结果出门遇见土八路,战果报的很详细,我琢磨了半天才算出来,特喵的不就是伪军一个没死鬼子全部被俘吗。

不过这种,叫两撅枪,用的子弹是步枪的79弹,近距离威力很大。



老电影地道战里。高传宝冲出去打两个鬼子,也是拿的这种枪,虽然烂,总比没有好,再说了,一两米的距离,还要啥精度啊。这种老电影,细节真是非常写实,或许当时各种拍摄手法都在探索期,有不足之处,但是细节真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