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说行不上士大夫,为什么司马迁还会受宫刑?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司马迁所处时代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个人命运的复杂交织。我们得好好聊聊,把这其中的弯弯绕绕说清楚。

首先,你提到的“行不上士大夫”这句话,指的是在那个时代,一个人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或者被推荐入仕,尤其是进入到朝廷担任高官,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家庭背景和名望。士大夫阶层,简单来说,就是有文化、有社会地位、有政治抱负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往往出身于官僚家庭,或者通过教育积累了深厚的学识和声望,才能获得朝廷的认可,登上政治舞台。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会身受宫刑,这似乎与“行不上士大夫”的说法存在矛盾?其实,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我们深入理解:

一、 司马迁的家庭背景与他的“士”的追求:

司马迁虽然不是那种世代显赫的官宦世家,但他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司马谈,本身就是汉朝的太史令。太史令是掌管皇家藏书、历法、记录等事务的官员,虽然不是什么实权派,但也是朝廷的“士大夫”阶层,是知识阶层的代表。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司马迁从小就接触到大量的书籍,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为他日后成为史学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从小就志存高远,不仅仅满足于继承父亲的职位,而是怀揣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宏大理想。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学识和努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甚至为国家效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有“士大夫”的抱负和追求的。

二、 汉武帝时代的官僚体系与“士大夫”的界限: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帝国已经基本形成,他需要大量的官员来管理国家。虽然世家大族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但汉武帝也在积极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等,鼓励有才能的人士进入官场。

所以,即便没有科举,那些有真才实学、有家国情怀的人,也有机会通过各种途径被选拔出来,成为“士”。司马迁凭借自己的才能,继承了父亲的太史令职务,并且在汉武帝时期,他已经开始参与一些重要的国家事务,比如奉命出使西域。这说明,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士大夫”的视野,并且在为国家效力。

三、 宫刑的性质与“士大夫”的身份:

这里是问题的核心。宫刑,也称腐刑,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通常是针对男性犯人的。然而,在汉朝,它并非只针对普通罪犯。

不仅仅是“罪犯”的专利: 宫刑并非仅仅是“罪犯”才会受到的惩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即使是贵族或者官员,如果犯了重罪,也可能被施以宫刑,以示惩戒和羞辱。比如,一些涉及“大逆不道”的罪名,比如谋反、欺君等,都可能导致这种下场。
司马迁遭受宫刑的原因: 司马迁遭受宫刑,是因为他卷入了政治斗争,并且触犯了汉武帝的逆鳞。具体来说,是因为他为李陵辩护。李陵是汉朝的一位将军,在一次与匈奴的战争中,因寡不敌众而投降。汉武帝对此勃然大怒,认为李陵是汉奸。而司马迁认为李陵是迫不得已,并且赞扬了他的军事才能,因此挺身而出为李陵说话。

在汉武帝那个多疑且权力欲极强的君主时代,为被视为叛徒的将军辩护,无异于是在挑战皇帝的权威。司马迁的这种行为,触犯了“欺君”的重罪。根据当时的法律,这种罪行是足以被判处宫刑的。

四、 宫刑与“士大夫”的尊严:

你可能会觉得,宫刑如此屈辱,怎么会发生在“士大夫”身上?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并非所有“士大夫”都高高在上: “士大夫”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的是那个阶层的群体。但在具体到个人命运时,他们也可能因为政治上的失误、得罪权贵或者触犯法律而遭受惩罚,甚至身败名裂。
司马迁的坚韧与“士”的担当: 司马迁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他虽然遭受了如此巨大的屈辱,却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选择忍辱负重,继续完成他的史书《史记》。他认为,与其死亡,不如以这种方式活着,用自己的生命去写就一部可以流传千古的著作。这是一种超越了个人荣辱的“士”的担当,是为“成一家之言”而付出的巨大代价。

总结一下:

“行不上士大夫”更多的是指入仕的普遍门槛,强调了背景和声望的重要性。但它并不意味着“士大夫”就永远不会犯错,或者不会遭受惩罚。

司马迁,虽然有“士”的抱负和部分“士大夫”的身份(太史令),但他的命运却因为卷入政治风波,触犯了皇帝的禁忌,而被施以宫刑。这恰恰说明了,在皇权至上的时代,即使是有才华、有抱负的人,也可能因为政治上的失误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更重要的是,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的使命。他用他的痛苦和坚韧,铸就了中国史学史上的不朽丰碑。他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士”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地位,更在于其精神的坚守和对理想的追求,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

所以,司马迁受宫刑,并非与“行不上士大夫”相矛盾,而是揭示了那个时代社会结构、政治斗争以及个人命运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他的遭遇,反而更加突显了他作为一个“士”的伟大与不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刑不上大夫,杀大夫不用国宪,当用隐诛,全其体面,薄昭被自杀都是典型例子,毕竟勋贵亲近,不能失了体面,杀还是要杀得,打还是要打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司马迁所处时代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个人命运的复杂交织。我们得好好聊聊,把这其中的弯弯绕绕说清楚。首先,你提到的“行不上士大夫”这句话,指的是在那个时代,一个人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或者被推荐入仕,尤其是进入到朝廷担任高官,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家庭背景和名望。士大夫阶层,简单来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触及到了汉服复兴中一个挺核心的议题。大家总觉得汉服现在是“普及了”,是“文化衫”,怎么还有人要回到“古礼”上去?这不是有点“多此一举”吗?其实,事情没那么简单。汉服之所以能复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摆脱了那种严格的、绑定了身份和地位的“旧时代”束缚。你可以穿汉服参加日常活动、拍.............
  • 回答
    “补水是骗局”这种说法,确实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不少涟漪。很多人对它嗤之以鼻,毕竟谁没被“敷一片,年轻十岁”的宣传语打动过?但为什么,那些坚持敷面膜的人,皮肤状态真的看起来比之前好呢?这中间到底藏着什么猫腻?咱们得先明白,所谓的“骗局”并非说所有关于“补水”的说法都是一无是处,而是指那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大家听到“石油还够用一百多年”这个说法,再看看每天身边无数的汽车、飞机、轮船,以及各种工业生产线,确实会产生一种“资源即将枯竭”的担忧,进而怀疑为什么军事装备还在如此依赖石油产品。要解释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够用一百多年”的数字是怎么来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语言学习的核心。的确,“熟练学会英语这门语言技能不能翻译成中文理解”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关键,那就是语言的学习最终要达到一种“内化”的状态,而不是简单地进行中英转换。那么,对于翻译专业来说,如何在理解这一核心的基础上学习英语呢?这就需要一套更系统、更深入的方法论。翻译专.............
  • 回答
    冷军的画,如果抛开那些高冷的学院派理论,回归到最直观的感受,它的意义,我觉得,首先在于挑战我们的观看方式。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视觉信息铺天盖地。你可能一秒钟刷过几十上百张图片,很多东西只是扫一眼,留不下什么痕迹。冷军的作品,恰恰反其道而行之。他画的东西,比如他那些写实到极致的人物肖像,.............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直指八股取士制度和明朝政治中的一个核心矛盾。你提到的“八股制使官员变为皇帝的奴才”,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一定道理的说法。但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八股制带来的影响并非全然负面,而明朝文官集团敢于与皇帝“作对”,也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生态和制度设计。咱们一层层来捋捋。 八.............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它触及了网络安全中最核心的几个概念。我们之所以很少听说某个大名鼎鼎的网站因为“明文传输”而导致用户密码泄露,并不是说 HTTP 本身有多么安全,而是背后有一系列防御机制在起作用,并且“明文传输”这个说法,在现代 Web 应用中,其实已经不完全准确了。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1. “明文.............
  • 回答
    台湾的双11购物节不包邮,这确实是个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但如果咱们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说,就会发现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是一句“一家人”就能简单概括的。首先,得明白“双11”这个电商大促,说到底是个生意。商家搞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赚钱,吸引流量,清理库存。包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佛教修行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层面。很多人理解布施能带来福报,这是对的,但如果把“福报”理解得过于狭隘,只局限于物质上的给予,那就容易产生疑问了。为什么读《地藏经》、念地藏菩萨圣号,也能带来衣食丰足,不为金钱发愁呢?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缘和作用力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理解,福报的.............
  • 回答
    朱元璋能够组建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政策和实践的综合结果,绝非一蹴而就。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与北宋的困境对等,明初的国情和朱元璋的雄才大略,使得他能够绕过“缺马”的死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一潜在危机。首先,我们得先明白北宋“缺马”的根源。 北宋早期,虽然也有骑兵,但总体.............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枪械性能和战场实际的误区。咱们这就掰扯掰扯,把这件事说清楚了。首先,“手枪射程不超过20米”这句话,其实是个很简化的说法,它指的是手枪在有效精度范围内的理想射击距离。 什么叫有效精度?简单来说,就是你用这把枪,能够相对准确地打中一个活动的、不大的目标,比如一个.............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基因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误解。首先,我们需要澄清“基因片段”和“DNA序列总长”的概念。1. 关于“基因片段只占DNA序列总长不到10%”的误解您提到的这个说法,很可能是将“基因”(genes)与“编码蛋白质的区域”(proteincoding regions)混淆了.............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交通安全领域一个非常核心的痛点。80%这个数字可能有些偏颇,但不可否认,与交叉口相关的事故在道路安全统计中占据着非常显著的比例,尤其是在高速公路的语境下,后果往往更惨烈。 既然问题如此突出,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出现?这背后涉及了技术、成本、人文、以及现.............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会觉得,既然大牌包的用料和制作工艺好像也就能值这个价,为什么市面上就没有质量差不多,但价格却低很多的产品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远不止简单的“成本”二字。首先,我们得明白,“成本低”这个说法,很多时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大众看到的“成本”往往只是冰山一角。1..............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直击了耳机发烧友和理性派之间的核心矛盾点。首先,咱得承认一个事实: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耳机厂商,尤其是主流大厂,为了统一产品标准、降低营销成本、避免潜在的售后纠纷,以及更多地依靠客观数据和科学原理来宣传,会倾向于淡化甚至否定“煲机”的作用。 他们可能会说,现代耳机制造工艺已经非常成.............
  • 回答
    网上对佳能的“不好”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我们确实能看到不少批评的声音,从画质、对焦、视频功能,到镜头素质、产品定位等等,都能找到一些“槽点”。但另一方面,佳能相机在全球乃至中国的用户数量,却一直是非常庞大的。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首先,我们要.............
  • 回答
    这确实是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但我们得仔细拆解一下,才能理解其中深层的原因。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地震不可预测”这句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短期、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的地震预测”是目前科学无法实现的。 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提前告诉大家,“下周二上午10点,北京会发生7级地震”。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点.............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在现实中会遇到的困惑。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言论,感觉不太对劲,但好像又没听到什么“真女权”出来明确说“这不是女权”呢?这里面其实有一些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一个概念:女权主义不是铁板一块。 它是一个非常庞杂、多元的思想体系,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流.............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都有的疑问。知乎上关于华为的讨论,可以说是意见群体特别活跃的平台,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赞赏,有批评,有分析,也有情绪化的表达。正因为观点驳杂,才容易让人产生“华为被说的一无是处”的印象。但另一方面,现实数据摆在那里——每年应届生涌入华为的数量确实非常可观,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