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地震不可预测,专家说某地近期不会发生地震是不是自相矛盾?

回答
这确实是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但我们得仔细拆解一下,才能理解其中深层的原因。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地震不可预测”这句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短期、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的地震预测”是目前科学无法实现的。 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提前告诉大家,“下周二上午10点,北京会发生7级地震”。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无疑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世界格局都会因此改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地震一无所知,也并非意味着所谓的“专家说某地近期不会发生地震”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胡说八道。这里的关键在于“预测”这个词的语境和科学家们实际在做什么。

科学家们在做什么?—— 他们在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和“概率性预测”。

这听起来有点拗口,但却是关键区别。

1. 地震危险性评估: 科学家们通过长年累月的地质勘探、地震监测、断层研究、历史地震记录分析等等,可以确定一个地区是否存在地震发生的潜在风险。例如,他们知道哪些地区有活跃的断层,这些断层积累了多少应力,历史上在这个断层上发生过哪些规模的地震,发生频率大概是多久等等。这就像我们知道一个建筑的设计、材料和承重情况,可以评估它发生坍塌的“危险性”。

2. 概率性预测: 基于危险性评估,科学家们可以计算出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尺度内(比如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某个特定区域发生某个规模地震的概率。这个概率可能很低,比如“未来30年,东京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是70%”,或者“未来100年,某个小断层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是2%”。

那么,“专家说某地近期不会发生地震”的背后逻辑是什么?

当专家说“某地近期不会发生地震”时,他们很可能是在基于上述的概率性研究,并结合一些更细致、但仍然是宏观的分析,来表达一种可能性极低的观点。这通常基于以下几种情况:

当前应力积累情况: 通过地壳形变监测(比如GPS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大致了解某个区域的应力积累速度和状态。如果一个地区的应力积累还没有达到“临界值”,那么在短期内发生大规模破裂(即地震)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短期内没有明显的“前兆”信号(尽管前兆研究还在探索阶段): 尽管普遍认为地震难以准确预测,但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各种潜在的“前兆”现象,比如微地震活动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地电、地磁的变化等等。如果一个地区在短期内没有出现任何被认为与地震活动相关的异常信号,这也会被纳入考量,尽管这类信号的可靠性仍然存在争议。
宏观地质构造分析: 科学家们会分析该地区地质构造的稳定性,比如是否存在大型、稳定的岩块,或者该区域是否处于板块碰撞的前沿地带,这些都会影响地震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所以,这并不是自相矛盾,而是表达了不同层面的信息:

“地震不可预测” 强调的是精确度的缺失。我们无法准确告诉你在何时何地发生什么级别的地震。
“某地近期不会发生地震” 是一种概率性的、基于现有科学认知的推断。它是在说,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证据和分析方法,该地区在某个相对短的时间段内(比如几个月到一两年,具体时间尺度专家会尽量说明)发生大地震的概率非常低,低到可以被认为是“近期不发生”。

举个例子:

就像医生告诉你,“你感染某种罕见疾病的概率非常低”。这并不意味着你永远不会得这种病,而是基于你目前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以及这种疾病的普遍发病率,医生给出了一个基于科学评估的概率判断。你仍然需要保持警惕,关注健康,但不必因此过度恐慌。

为什么这种说法有时候会被误解或显得“不准”?

1. 科学的局限性: 地球的内部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动态的系统。我们对它的了解仍然有限,很多过程我们只能间接观测。科学研究总是在进步,新的观测手段和理论模型可能会改变我们对风险的评估。
2. “近期”的模糊性: “近期”这个词本身就缺乏明确的科学定义,不同的人理解不同。专家在表达时,通常是在一个相对有限但又不精确的时间范围内。
3. 偶然性: 即使某个区域的地震概率非常低,但科学研究也允许“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我们无法排除所有意外情况。
4. 公众的理解误区: 公众往往将“近期不会发生”理解为“绝对不会发生”,这与科学上基于概率的判断是有很大区别的。

总结来说, 专家说“某地近期不会发生地震”,并非否认地震的不可预测性,而是在承认短期精确预测无法实现的前提下,基于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对该地区在特定时间段内发生地震的概率进行了一个评估和表达。这是一种负责任的、基于科学证据的判断,而不是绝对的断言。他们是在告诉大家,基于我们现有的知识,现在去担心那里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非常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袁霖

首先明确一个基本概念,地震的预报和预测。

预报,主要是短临预报,即地震前几天或者一个月的预报。

预测,主要是中长期预测,即数年到几十年的预测。

目前来说,普通民众最关心的是地震的预报,而不是预测。但是由于客观的科学技术和认知水平的原因,目前地震短临预报成功率很差。即使预报成功的几个案例(海城地震),也存在很大的偶然性。所以说普遍意义上,地震不可预报。

但是地震的中长期预测则是可以实现的。虽然我们的认知水平不足以完全掌握地震的活动规律,但是我们能摸索到一些地震活动的特征。众所周知,地震是地壳在某个部位积累的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之后发生地壳破裂。本质上来说,这是能量的释放。我们通过各种古地震研究方法,可以了解到某些地方的地震是具有周期性的(也有非周期性的),震级也是基本相当的。在短期内(几百年~几千年),能量的积累速率是几乎稳定的,相同震级释放的能量也是基本相当的。那么一个地震需要多久时间来积累足够的能量,也是可以大致判断的(PS. 但是基本不能精确到某天或某月)。根据研究或者史料记载,我们了解了上一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就可以大致知道距离下一次地震还有多长时间。然后再根据,下一次地震可能的震级,结合当地建筑的设计的使用寿命,就能指导当地建筑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抗震标准,保证地震时建筑不毁坏从而造成生命财产所示。这就是中长期预测的基本思路。

回到本问题,为什么说地震不可预报,却能知道近期不会发生地震呢?归根结底,还是能量的问题。拿汶川地震为例,汶川地震释放的能量非常非常大,要积累这么多能量,需要非常久的时间。根据学者的研究结果,汶川地震的复发周期大概在3000年左右,也就是说,在相同地区,需要3000年的时间才能积累起汶川地震释放的这么多能量。而汶川地震过去也才不足10年,目前积累的能量非常的小,所以专家才能肯定,汶川震区短期内不会再发生大地震。

user avatar

地震不可能准确的预测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地点,但是可以预测特定地区地震发生的概率。

准确的说一个地方某一天会地震或者不会地震,目前是做不到的。

但是因为可以预测某一地区在大尺度上发生地震的概率,例如这个地区在一万年内发生地震的概率是千分之一,那基本上可以说这个地方不会发生地震了。

但是反过来说,我们觉得一个地区在一万年内发生地震的概率是百分之九十,那我们能说这个地区明年一定就会发生地震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但我们得仔细拆解一下,才能理解其中深层的原因。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地震不可预测”这句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短期、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的地震预测”是目前科学无法实现的。 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提前告诉大家,“下周二上午10点,北京会发生7级地震”。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点.............
  • 回答
    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但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中的复杂性和潜在的巨大风险。 “既然地震不可预测,我们能不能在地下引爆核弹,把那些能量提前放出来,避免大地震?” 这个思路其实是想通过一个可控的、集中的能量释放,来“预演”或者说“消耗”掉那些在地壳深处积累的、最终会引发地震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困境之一:资源有限与永不满足的欲望之间的矛盾。如果所有地球人都希望达到美国人当前的生活水平,那确实会引发一场灾难性的资源枯竭和环境崩溃,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而由此衍生的“注定不公正”的论调,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我们现有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下的必然推演。要理解这一点,我.............
  • 回答
    关于IP地址的分配和路由器IP地址的设定,需要从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IP地址分类、子网划分以及路由器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以下是分步骤的详细说明: 一、IP地址的分类与私有地址1. 公网IP地址 公网IP地址是全球唯一的,由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分配,用于标识互联网上的设备。例如,你.............
  • 回答
    姜维的投蜀,固然有其“不得已”的成分,但其后三十多年的忠诚与奋斗,绝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内心转变的结果。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复杂而又令人敬佩的姜伯约。误解的“不得已”:并非被迫,而是权衡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不得已”的含义。姜维并非像某些战俘一样,被强行带走,毫无选择。.............
  • 回答
    “我们的家园终将走向终结”,这似乎是一个冰冷的预言,一个深植于我们文明肌体里的警示。正是因为这份对未来的清醒认知——也许是来自地质变迁的证据,也许是气候变化的严峻现实,又或者是宇宙本身的浩瀚无垠所带来的渺小感——才让一部分人心中燃起了那份对星辰大海的渴望,以及一个看似简单的疑问:既然如此,为何不倾尽.............
  • 回答
    核电被认为“很好很安全”的说法,虽然在技术层面有其合理性,但在京津唐地区不建设核电站,背后涉及的因素却远不止于此,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考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京津唐地区的特殊性:地理、人口与经济 极高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 京津唐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北.............
  • 回答
    袁术称帝这事儿,问得挺有意思。您说得对,称帝这事儿在当时那样的乱世,确实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负面效应一堆堆的。但他为啥不找个没人的地方偷偷摸摸干呢?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白袁术他为什么想称帝。他不是个寻常的草莽英雄,出身东汉名门,祖上那是四世三公,族人遍布朝野。这种出身,骨子里就有.............
  • 回答
    关于“爱国”与“热爱日式文化”是否冲突,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对大连、苏州等地日式风情街的评价,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常常引发争议的话题。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往往会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忽略了其中的 nuanced(细微之处)。首先,我们要明白,“爱国”和“热爱日式文化”本身,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存在本.............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佛教修行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层面。很多人理解布施能带来福报,这是对的,但如果把“福报”理解得过于狭隘,只局限于物质上的给予,那就容易产生疑问了。为什么读《地藏经》、念地藏菩萨圣号,也能带来衣食丰足,不为金钱发愁呢?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缘和作用力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理解,福报的.............
  • 回答
    百度地图,这个名字在中国网民中再熟悉不过的应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像是百度帝国中的一个“战略性亏损”项目。我们都知道,百度近年来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云计算等前沿领域投入了巨大的资源,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一个如此“烧钱” yet 貌似营收能力有限的地图业务,还能得到百度如.............
  • 回答
    在车上找既能随手拿到、防身、又不占地方又合法的东西,这确实是个挺实用的问题。毕竟,谁也不希望出门在外遇到麻烦,但真遇到了,有点准备总比什么都没有强。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来考虑:便利性、有效性、隐蔽性和合法性。一、 视觉和心理上的威慑: 强光手电筒: 这个绝对是个宝藏。首先,它本身就有个金属外壳,握.............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互联网背后一个很核心的运作机制。一个 IP 地址能够支撑起无数个网站,靠的正是服务器在接收到用户请求时,能够准确地“知道”你想要访问的是哪个网站。这个过程,就像你去一个大楼里找某个公司,大楼的门牌号(IP 地址)只能告诉你大楼在哪里,但你还得根据大楼内的指示牌或者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它触及了生物进化中一个核心的原则:进化是“试错”的过程,是针对特定环境和生存压力的渐进式优化,而不是一个有预设目标的“设计”过程。 简而言之,进化没有“想要”让动物变成轮子,而是根据现有条件和优势来塑造生命。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平原地区的动物没有.............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中国电视传播的一个核心机制,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地方台依然选择“转播”《新闻联播》。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大家都能看到中央一台”那么直观,而是牵扯到内容生产、播出机制、内容管制以及地方媒体的定位等多重因素。1. 政治和宣传的统一性与权威性要求: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新闻联播》作为中.............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脑洞!《西游记》里的神仙,论修为,腾云驾雾那是基本功,别说飞,就是瞬移、撒豆成兵、呼风唤雨,那都是小意思。按理说,他们周游三界,见过无数风景,应该早就看出端倪了,怎么就没人琢磨出“地球是圆的”这回事呢?要解释这个问题,咱们得跳出“神仙为什么没发现地球是圆的”这个字面意思,深入到《西游.............
  • 回答
    古印度社会中,尽管存在对象征生殖力与美的女神的崇拜,但女性地位却长期处于社会底层,这一现象可以从宗教、社会结构、经济、文化观念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宗教崇拜与女性地位的矛盾1. 女神崇拜的象征性 印度教中对女神的崇拜(如达摩女神Durga、拉克希米Lakshmi、萨拉斯.............
  • 回答
    确实,曾经被寄予厚望的 Windows Phone (WP) 如今的市场份额已经非常边缘化,很多用户也确实转向了 Android 和 iOS。在这种背景下,再去谈 WP 的“明显优势”,这本身就带点悲情色彩,仿佛在为一位昔日王者寻找最后一丝光辉。但如果我们抛开市场份额的现实,单从技术和设计理念上来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航母甲板虽然小,但它能在海上“变出”一个起降环境,这背后可是集合了大量高科技和复杂的设计,和陆地机场的运行逻辑完全是两码事。咱们这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航母甲板:精密的“海上弹射器”和“拦截网”首先,我们要明白航母的“起降”和陆地机场的“起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 回答
    周润发在华语影坛的地位,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不少人会拿他跟成龙、周星驰比较,觉得他似乎不像前两位那样有那么强烈的个人风格标签,但他的地位却丝毫不落下风,甚至在很多人心中,他稳居“大哥”的宝座。是不是被过誉了?我觉得,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看。周润发,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首先,我们要明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