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大家都能看到中央一台,为什么别的地方台还要转新闻联播?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中国电视传播的一个核心机制,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地方台依然选择“转播”《新闻联播》。这背后并非简单的“大家都能看到中央一台”那么直观,而是牵扯到内容生产、播出机制、内容管制以及地方媒体的定位等多重因素。

1. 政治和宣传的统一性与权威性要求: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新闻联播》作为中央电视台的重点新闻节目,它承载着传递国家政策、中央精神、重大新闻事件的最高官方声音的职能。在中国的政治语境下,保持信息传播的统一性、权威性和引导性至关重要。

统一信息口径: 无论是在国家层面的重大决策发布,还是在社会热点事件的官方定性,都需要一个统一的声音来引导舆论。如果各地卫视都自行制作新闻联播,或者选择播报其他来源的新闻,很容易出现信息口径不一,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这会削弱中央的权威性和国家宣传的整体效力。
政治任务与政治责任: 地方台转播《新闻联播》并非可选项,而是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这是考核地方媒体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转播,或者不按时、不完整转播,会被视为政治意识不强,是对国家宣传体系的不配合,后果是严重的。
“主旋律”的塑造: 《新闻联播》是塑造和传播“主旋律”最重要的平台。它通过对正面典型、积极向上的报道,来凝聚社会共识,激发民族自信心。地方台转播,是将这种由中央主导的正面宣传导向,延伸到地方,确保了全国人民都能接触到官方希望传达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2. 播出资源的分配与优化:

虽然说“大家都能看到中央一台”,但实际上,用户收看电视的方式是多样的:有线电视、地面数字电视、IPTV、OTT盒子等等。在这些播出平台中,中央一台的信号是作为国家级公共信号被分配和传输的。

信号传输的成本与便利性: 对于地方台来说,直接转播中央一台的信号,比自己再组织一套人马去采编播报全国性的重要新闻,成本更低,操作更便利。一旦自行组织,不仅需要高水平的采编播团队,还需要一套独立的新闻生产流程,这对于许多地方台而言是不小的负担,而且也很难保证其新闻的“权威性”能与央视相比。
满足观众的基本需求: 即使是地方台的忠实观众,也可能希望通过地方台的频道,在固定的时间收看到全国范围内的重要新闻。转播《新闻联播》恰好满足了这一部分观众的基本信息获取需求。

3. 地方台的定位与差异化:

地方台虽然转播《新闻联播》,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失去了独立性。事实上,这种机制恰好为地方台的定位提供了空间。

内容互补: 《新闻联播》提供的是全国性的宏观新闻和政策信息。而地方台则可以专注于本地新闻、本地文化、本地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转播《新闻联播》,地方台完成了其“国家信息传播责任”,然后可以在其他时段,通过更加贴近本地观众的内容,来吸引和留住观众,形成自己的特色。
差异化竞争: 如果所有地方台都放弃转播《新闻联播》,转而做全国新闻,那么它们就直接与央视竞争,而且是在央视的强项领域竞争,这显然是不明智的。相反,通过转播央视的权威新闻,地方台可以将自己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在本地化内容的生产上,形成差异化优势。
“晚间黄金时段”的利用: 《新闻联播》播出时间固定在晚上七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视时段。很多地方台将《新闻联播》放在这个时间段播出,既完成了任务,又占据了黄金时段。在《新闻联播》结束后,地方台可以立即推出自己的综艺、电视剧、本地新闻栏目等,形成节目编排的连贯性。

4. 法律法规与行业规范:

中国的广播电视管理是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的。这些法规明确规定了电视媒体在新闻宣传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包括转播中央重要新闻节目。

《广播电视法》等相关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中可能包含要求地方电视台转播中央新闻节目的条款,以确保国家意识形态的统一传播。
广电总局的政策指导: 广电总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会发布一系列的政策指导和通知,明确规定各地媒体的播出任务和节目要求,转播《新闻联播》是其中一项常态化的要求。

总结来说,地方台转播《新闻联播》并非因为观众“只能”在央视看到,也不是因为地方台没有能力做自己的新闻,而是出于以下几点:

政治使命和宣传统一性的要求: 这是最核心的驱动力。
播出资源和成本的考量: 转播是经济高效的选择。
地方台的定位和差异化需求: 转播完成后,可以专注于本地内容。
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

这种机制在中国特定的媒体生态下,形成了一种“国家新闻广播的统一性”与“地方媒体的差异化发展”之间的微妙平衡。地方台通过转播承担了上传下的政治责任,同时在其他节目环节上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和观众认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以为《新闻联播》是一个电视栏目。

实际上《新闻联播》是党中央、中央人民政府的政令发布平台。

所以它就是要一杆子直插下去,要覆盖所有的收视群体,尽可能让所有人都看到。

user avatar

你讲对了,就是重要性。

先说答案,再说为什么,这个问题必须掰开来说。

1982年9月1日起,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由此开始奠定节目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1]

所谓“联播”就是全国电视台联合播出的意思,所有的播出必须秉承一个目的——将权威声音送到人民群众的身边

这是发布重要信息的渠道,央视只是一个平台而已,央视所有频道里,唯有央一历史悠久且覆盖全国,自然要用央一作为平台。而且,地方台转播的目的,就是要将这重要的声音最大化!(这个我后面再解释)

要说谁最权威,当属新闻联播!

好,想看历史和背景的朋友请往下看,其他朋友可以点个赞然后移步其他问题了。



答网友问题第一波:

a.不能有其他节目取而代之吗?

b.它就是那么重要吗?

c.我看不懂,为什么还要让我看?

一定要知道一个概念——新闻联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节目了!

想看懂很简单:

其实就是——政令发布(领导人动向算在内,领导人忙什么跟谁会谈就说明高层在重视什么)、全国主要动态(从里面能看出国家下一步要怎么走,国家哪个部分形势一片大好,有精明的股神就是看新闻联播赚到钱的)、国际主要动态(别看国际一团糟,从中能看出目前我国的价值观是偏向哪一国和不偏向哪一国的)

有没有取而代之的节目?目前电视而言,没有。

政策和精神的传达,对于我们国家这么大一片国土来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的答主也提醒了我,各地转播,也是为了更近一步将国家政策传达给大家。我们小时候玩过传话的游戏,往往最后一个孩子说出的答案,和第一个孩子说的会有出入,人越多,差得更是十万八千里。如果等文件传达,又是一堆问题,还得派人下去说明,费人费时费钱。而且,各级领导的理解水平、文化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也许还会有别有用心之人),越往基层,传得就越变味了。更何况一些边远地区,邮递员送信都已经是冒着生命危险的了,更何况传送文件?

想第一时间传达国家政策?那还只能是新闻联播!

别忘了,也不过就是几十年前的事,当年央视(还叫北京电视台)还没有覆盖到位的时候,央广除了正常新闻,还开设过《记录新闻》这个节目呢,就跟老师讲重点同学在下面记录一样,每句读两遍,生僻字还要说明偏旁部首,当时央广二套(也就是现在的经济之声)多数时间担负的就是慢速传达的作用。毕竟不是现在,打开网站复制粘贴,或者右上角随手一个转发就能解决问题的。

你说新闻联播还不重要吗?

你仔细听仔细看,会很有收获。看新闻联播并认真研究动向的股民赚钱这种事情实在太多了,你自己搜。

因为影响力巨大,一个标点一个语气对不对都是很重要的事,连穿什么都会引起一阵讨论。

很久很久以前,某一日,主播张宏民穿了中山装录了新闻联播(96年才改直播的,之前全是录播),结果引起国外舆论一片讨论,播音员穿中山装有什么意义吗?甚至有想太多的会觉得——

关心“西装与中山装之别”的观众,所关心的,其实不只是“西装与中山装之别”。他们还关心,那扇打开了的大门,是否还会重新关上。

结果央视不得不辟谣,张宏民那天是临时代班,情况紧急,手里只有一件台长的中山装,穿着就播了,没别的意思。[2]

当年中国电视报郑重辟谣如下:

“没有什么特殊考虑。当天播音员穿中山装完全是偶然的,与所播新闻的内容无关。经本报编辑部向有关部门了解,当天原安排一位女播音员值班,新闻部收到这条新闻后,有的同志建议由男播音员播出,临时找到当天不值班的张宏民同志播音。由于他当时穿的衬衣不适宜穿西装,又来不及更换,于是改穿中山装。近几年,播音员播音时穿西装比较多,但有时也穿中山装。”

还乱穿衣吗?

新闻联播还不重要吗?

还有一些爱好者,在百度“新闻直播间吧”成天统计联播主持人出镜次数,甚至会猜今晚是谁。

猜老六对的出镜,其实稍微多看点联播的,看到谁出来谁做配音班就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了:

喜事张宏民(因为他播好消息是有分寸感的,而且是老六对里唯一一位当过春晚主持的)

丧事听王宁(王宁播讣告和遗体告别仪式的功底和分寸是一流的,甚至他拿金话筒的作品就是遗体告别仪式的播音)

要事看罗京(这个不用说了,这大拿上来肯定是要播重要事件的)

这老六对全部退休(或是去世),也算是爷青结吧。

朋友们回忆一下,2004年9月1日之前晚上新闻联播开始之前是放!国!歌!的!更正式! [3]


问题第二波:

a.为什么地方台都要转播?

b.我为什么没有选择频道的权利?当年真是看不了央视吗?

c.为什么地方台把上联播当作一个光荣的任务呢?

这涉及情况真是艰难复杂,我说给你听。

主要从实际需求入手。

因为当年别说电视机保有量了,各地方虽然说四级办台,但频道、设备也很有限啊,有的地方是没有给中央台留频道的!市台都玄,何况央视?

其实新闻联播的雏形,早在1976年元旦就已经开始播了,不过,只是一个新闻节目,没人理会。

为啥?

当年央视还叫“北京电视台”呢!听了就很地方,我为什么要转另一个地方台的新闻?

在1978年5月1日之前,央视还不叫央视,仅仅是北京电视台。
在行政级别上,虽然北京台叫起来特别的“地方”,但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广播台同级,隶属于中央广播事业局。其实都姓央,在一个大院工作。
但那时电视台记者出去采访,跟报纸、国家通讯社比,却是远没有地位的。

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电视的普及程度很低。那时候谁家有台电视,才是共享经济的雏形,得全楼或者全院子的老少一起看。
当年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基本都来源于报刊和广播。电视还是有些曲高和寡,复杂的拍摄方式甚至让多数新闻滞后两到三个月。
比如1977年,北京电视台农业组在唐山一带拍摄小麦丰收的新闻。拍摄的时间是5月底6月初,算上剪辑、合成、邮递胶片,播出的时候已是9月份。当时拍摄的小麦田后来又种上了玉米,玉米也都快熟了。[4]

所以,不请地方台帮忙能行吗?

在那个年代,CCTV3还都只是北京可以收看到的,再往前追溯,CCTV2也只面向北京。

就这么几个台,看电视都不能保证,哪能想到央一呢?

所以,转!必须转!联!必须联!

后来

1981年4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做出两项重大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5]

再说说任务层面:

小时候,在那个“我播你看”的年代,我们上个市县电视台的电视露个镜头都激动万分,各级地方D委政府电视媒体自然也会激动万分。

各省市县电视台目前都还在的外宣部、通联部,就是为了给上一级台(特别是央视)供稿用的。中央台使用的是原稿?部分段落?被采访同期声?还是重要的画面?这在考核评价当中都有讲究,到年底的时候,省市县排外宣前十名的,总台是要向当地宣传主官寄感!谢!信!一张的(也会给当地台一份副本的)!各地宣传部门也要以此来考核各台全年宣传成绩的!

所以,各台不仅联播,而且更重要的是,也希望本地、兄弟省市,更重要的是全国,都能看到他们的瞩目成就。

但,和地方台合作只是一个开始,节目本身还得慢慢成熟。

“联”这个问题首先就摆在面前了。

当年,北京电视台改为中央电视台以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个节目一定要覆盖全国,全国的电视台都要参与进来,于是起了一个十分豪横、硬核的名字——

《全国电视新闻节目联播》

为什么删掉了六个字?美工组(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CG包装)一摊手:写不下!

新闻联播总共十个片头(有一个图上没标)

就拿一个片头来举例:

你看当年新闻联播(第二版)的片头(十个字写下来再加字母确实难看),而且,有很重的时代印记——那就是电视铁塔

当年电视是微波传输,跟接力赛一样,比如,北京传到天津,天津传到泰山玉皇顶,泰山再往后传……

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信号衰减。

你在网上看到那么多模模糊糊的表情包就是这么个意思,传来传去,本来高清的图片都一片模糊了。

不过到后来,国家布设了埋在地下的光纤主干网,主干网就意味着央视央广(最起码第一套节目要保证)的信号成为了各家电视台的第一手信号,哪怕无线卫星信号被恶意干扰(你可以百度“鑫诺卫星”就知道当年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恶劣环境,那帮人专门拣7点新闻联播的时候恶意攻击信号),光纤是不成问题的。

信号也好了,但各台转播的老规矩并没有变,主要也是为了促进新闻传播的最大化。

后来又有规定了,各地方台的新闻综合频道(主频道、卫视)必须转播新闻联播,没二话。(这跟广播各主频率每天早上6点半全转《新闻和报纸摘要》,晚上6点半选择转播《全国新闻联播》是一个意思)

现在,各地交通广播也会转播央视新闻联播。(这下你理解为什么国际新闻方面不用原声而用中文翻译压混了吧?是便于广播收听的)

而且,转播新闻联播的时候,各家电视台一定是有好几条备用信号的,光纤坏了转主卫星信号,主卫星信号坏了再看备用卫星信号,备用坏了再看地方有线台如何(因为地方有线台也必须得有中央的主干网信号)。


说说转播的不容易吧:

你以为转播信号一推,地方台就可以放假了?才不是!有多少负责转播的人,多少次梦里都会梦到没信号、被干扰。

这可真是个责任,责任重于泰山

电视播出部他们转新闻联播我没有体会,但我知道我们广播转新闻,不仅值班主持时刻要监听各路信号,技术部人员还要派一人在直播间镇守,一旦遇到卡壳之类的事情,我等值班人员的心跳都是要漏跳半拍的!转播完毕还需要填写报告,几分几秒出现问题,如何解决的。

转播可不是这边一推那边就出去玩了,以为本地台可能会减轻点节目压力,实际上各地转播的时候真是可以用严阵以待来形容的!


最后一波问题:

a.为什么在现在信息更发达更多元的时代,还要转播新闻联播?

b.我还有选择不看的权利吗?(问题跟第二波差不多,但这就有点抬杠了)

更!要!转!了!

没有特例,国家的声音必须一传到底,而且,必须最大化!在现在的众多杂音当中,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有说服力的,一锤定音的声音!

这至关重要!

以前我也不喜欢看新闻联播,觉得耽误看动画片电视剧,现在,渐渐看懂了新闻联播,也理解了新闻联播。

其他地面频道也有其他节目啊,你不看就不看,你有什么可杠的?

而且,作为新闻人,我负责任地说,新闻联播现在越来越接地气了,新闻语态也越来越活,你值得一看!

即便有人会诟病这个栏目一百遍,就想问下,如果真是到了非常时期(疫情已经给了我们一个十分生动的启示了),你要听权威消息,你是信自媒体方不圆那帮被利用之流,还是信新闻联播?

而且,联播已经最大程度的亲民化了,联播进驻两微一抖,我觉得挺好看的啊,而且结合着看,你会觉得十分立体,毕竟30分钟真是太有限了,你觉得呢?

THE END

参考

  1.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0%E9%97%BB%E8%81%94%E6%92%AD/162594?fr=aladdin#1_1
  2. ^ https://xw.qq.com/cmsid/CRI2018042304857100
  3. ^ http://news.sina.com.cn/c/2006-06-27/14309310485s.shtml
  4. ^ https://www.sohu.com/a/226120607_787418
  5.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0%E9%97%BB%E8%81%94%E6%92%AD/162594?fr=aladdin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