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西游记的神仙们都会飞,为什么他们没有发现地球是圆的?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脑洞!《西游记》里的神仙,论修为,腾云驾雾那是基本功,别说飞,就是瞬移、撒豆成兵、呼风唤雨,那都是小意思。按理说,他们周游三界,见过无数风景,应该早就看出端倪了,怎么就没人琢磨出“地球是圆的”这回事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咱们得跳出“神仙为什么没发现地球是圆的”这个字面意思,深入到《西游记》本身的设定和创作背景里去。

一、 他们的“飞”和我们的“飞”不是一回事

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神仙的“飞”和我们现代意义上的“飞行”完全是两码事。

神仙的“飞”: 这更多是一种“驾驭”、“御使”的能力。他们驾着云彩,或者踩着法器,就像我们开车一样,有自己的“载具”和“路径”。他们的飞行轨迹,更多的是按照他们熟悉的神话地理来规划的,比如从东胜神洲到西牛贺洲,中间会经过某个山脉、河流,或者某个重要的天界通道。他们是“在某个地图上移动”,而不是“在未知的空间里探索”。
我们的“飞”: 现代的飞行,特别是航空航天,是在物理定律的框架下,通过技术手段,对三维空间进行探索和测量。我们要知道地球是圆的,是因为我们可以乘坐飞机环绕地球,或者发射卫星从太空观察。

你想想,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这速度够快了,但他的目的是“去”一个已知的地方,比如去西天取经,去天庭告状。他的飞行路线是跟着师傅唐僧和大家一起,或者独自前往目标地点。他关注的是“到达”,而不是“这片土地的形状”。

二、 《西游记》的世界观,是神话的,不是科学的

《西游记》本质上是一部神话小说,它的世界观是建立在古代中国传统的神话、宗教和民间传说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科学观察和实验之上。

天圆地方还是地圆说? 在《西游记》成书的明朝,虽然已经有西方传教士带来了一些关于地球是圆的知识,但“地圆说”在民间和大部分知识阶层中,并不像现在这样普及。更主流的认知,仍然受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宇宙观的影响,或者是一种混合了天圆地方、但又容纳了“三界”、“四海”等概念的独特体系。
“三界”的概念: 《西游记》描绘的“三界”——天界、人间、地下(阴曹地府)。人间就是我们熟知的“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芦洲”这四大部洲。而这些洲,在神话体系里,是“平铺”在某个广阔的平面上,或者被“四海”环绕。这种描绘,本身就不符合我们现代的地理认知。
神仙的“视野”: 神仙们生活的“天界”,比如凌霄宝殿,他们看到的“人间”是遥远的、模糊的,或者通过某种“宝镜”、“神通”来观察。这种观察方式,更多的是一种“概览”和“遥视”,而不是近距离的、以测量为基础的观察。他们看到的是“大地”,而不是“地球这个球体”。

三、 为什么没有“环球旅行”的动机?

神仙们虽然神通广大,但他们的生活重心和目标,与科学探索完全不同。

目标驱动: 神仙们的生活目标是什么?修道成仙、管理三界、维护秩序、惩治妖魔、完成使命(比如取经)。他们的行动都是围绕着这些目标展开的。
日常活动: 他们的日常活动包括上朝、修炼、巡逻、降妖伏魔、下凡历练。这些活动,即使是孙悟空那种爱到处乱跑的,也主要是在“已知”的区域内活动,或者追击敌人。
缺乏“测量”和“验证”的动力: 试想一下,如果你要证明地球是圆的,你需要进行大量的测量、观察和比较。比如,观察船只消失在地平线上的方式,观察不同地点看到的星空,甚至进行环球航行。而这些,对《西游记》里的神仙来说,不仅没有必要,也缺乏相应的“工具”和“思维模式”。他们依靠的是神通,而不是科学的测量工具。
“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维: 古人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说法,意思是天下都是一个整体。神仙们可能也认为“四海之内”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没有必要去探究这“四海”的边界到底是什么形状。

四、 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时代局限

最后,我们还得回到作者吴承恩。

《西游记》的本质: 吴承恩写《西游记》,是为了讲故事、娱乐大众、传播一些宗教和哲学的思想,而不是为了科普地理知识。他是在当时已有的神话传说基础上进行创作。
时代背景: 尽管当时已经有地圆说的信息流传,但它并非普遍的知识。作者在描写世界时,自然会遵循当时更为主流的认知和想象。如果他非要在小说里加入“地球是圆的”这一科学概念,反而会显得突兀,甚至可能影响故事的吸引力,因为它不符合那个时代读者对世界的想象。
文学的虚构性: 文学作品就是一种虚构。作者可以创造任何他想要的“规则”。在《西游记》的世界里,神仙的飞行能力,并不意味着他们必须遵循我们现代科学所认识到的物理规律。他们能在天上飞,能把筋斗云当交通工具,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现实的超越,而不是对现实的精确模拟。

总结一下,为什么神仙会飞却没发现地球是圆的?

他们“飞”的方式和目的,与我们科学探索的目的不同。 他们的飞行是“在图上移动”,而不是“探索未知地形”。
《西游记》构建的是一个神话世界,其世界观是基于古代神话和想象,而非科学实证。 “三界”、“四海”等概念,本身就不是我们现代地理学的产物。
神仙们没有探索地球形状的“动机”和“必要性”。 他们的生活目标、日常活动,都不需要他们去测量和验证大地的形状。
这是文学创作的需要。 作者是在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进行创作,其目的不是科普,而是讲故事。

所以,神仙们不会发现地球是圆的,就像唐僧在取经路上不会突然开始研究牛顿定律一样,这都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规则”和“世界观”里。他们的飞行,是一种神通,而不是科学探索的工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张衡《浑仪注》曰:“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

张衡说了:天(古人说的天,包含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在我看来算是一个宇宙了)如同一个鸡蛋,天体是圆的,像一个弹丸,地球就如同鸡蛋里面的蛋黄,独自在里面。,,,天地都乘着气立在那里,,,,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结论,地球是圆的。

梁武帝《尝仪》云:“月体不全光,星亦自有光,非受明于日。。。星月及日,体质皆圆,非如圆镜,当如丸矣。

梁武帝说了:月亮也不全是由太阳光反光过来的。星星也会发光,并非都是从太阳光反射过来的。(这个需要联系上下文)星星,月亮,太阳,他们形体都是圆的,不是圆镜的,应当像个弹丸一样。

在“论天”一章中说到:

夫言天体者,盖非一家也。世之所覆传有浑天,有盖天。说浑天者,,,,,难盖天曰:“于高山之上,设水平以望日,则日出水平下,若天体常高,地体常卑,日无出下之理。”于是盖天无以对也

这里是怼了一顿盖天说的。“如果天如同盖子一样,盖在地上的,那么天永远比地高,太阳又在天上,那还来的太阳东升西落啊?”于是支持盖天说的人,无言以对。

以上内容全部出自《开元占经》。它是印度后裔天文学家瞿昙悉达,于唐开元二年(714)主持编纂的,历经十年左右。

这本书可以称的上是,当时天文学的百科全书,很具有权威性的。

所以,你说《西游记》的作者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我是不相信的。

user avatar

西游记是神话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

《西游记》本身的架构就不是现世的地球,为什么要管地球是不是圆的?

这个和作者知不知道「地圆学说」有什么关系

我写个奇幻小说还要遵循现世的规则,那你告诉我什么跟头十万八千里?什么云上可以踩人?什么手掌可以变大变小?

user avatar

白居易《长恨歌》:

回首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可见是受雾霾影响,飞起来也看不见地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脑洞!《西游记》里的神仙,论修为,腾云驾雾那是基本功,别说飞,就是瞬移、撒豆成兵、呼风唤雨,那都是小意思。按理说,他们周游三界,见过无数风景,应该早就看出端倪了,怎么就没人琢磨出“地球是圆的”这回事呢?要解释这个问题,咱们得跳出“神仙为什么没发现地球是圆的”这个字面意思,深入到《西游.............
  • 回答
    卡卡西的“缺蓝”问题,在火影迷群体里算是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毕竟,能开发出那么多“术”,还得兼顾医疗忍术,同时还得时不时施展写轮眼,这消耗确实是挺大的。所以,有人提出,既然缺蓝,为什么不直接让他成为九尾人柱力,这样不就“不缺蓝”了吗?这想法听起来很诱人,毕竟九尾查克拉量是何等恐怖,能直接解决卡卡西的续.............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高铁规划中一些非常核心的考量,不仅仅是简单的“能并就并”这么直接。宁西高铁和西武高铁(通常我们说的是西安至成都的高铁,即西成高铁,或者更广义的连接西部地区的高铁网络)之间之所以不直接“并用”或者说实现更深度的线路共享,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包括但不限于线路定位、设计标准、运力需求、.............
  • 回答
    这件事啊,说起来就有点意思了,涉及到西周初期那个时候的史官、历法还有一些制度上的东西。你提出的问题很好,说明你不是那种只看表面的人。首先,咱们得明白,唐叔虞被封晋,跟史官说“君无戏言”这句话,确实是发生在周初,这是历史记载。但是,这和咱们后面说的确切纪年,虽然都跟“史官记事”有关,但它们关注的点和作.............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到了金庸武侠世界中门派间的实力对比、地理限制以及政治格局等多个层面的考量。要详细解释为什么六大派可以围剿光明顶,而五岳剑派等(暂且不精确地将“五岳剑派”视为一个整体概念,因为它们各自独立,但都属于中原主流大派)却不能围剿黑木崖,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分析。首先,我们需.............
  • 回答
    粉丝愿意为流量明星花钱,但其电影票房难以突破十亿大关,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复杂的市场逻辑、观众心理和行业规律。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矛盾现象: 一、粉丝消费与电影票房的错位:两个不同的消费场景1. 粉丝消费的性质 粉丝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偶像的周边产品、演唱会、社交媒体互动、代言商品等,这些消.............
  • 回答
    关于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的关系,需要从科学原理、群体免疫、病毒传播控制、公共卫生策略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性分析: 一、疫苗的作用机制与实际效果1. 降低感染率与重症率 疫苗的核心作用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使人体对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虽然无法完全阻止感染(尤其是.............
  • 回答
    中国足球在男子项目上的困境确实引发了广泛讨论,而女子项目的相对发展则被部分人视为“举国体制”可能倾斜的潜在方向。但为何中国并未以更大力量推动女足走向世界?这一问题涉及历史、政策、社会观念等多重因素,需从以下层面深入分析: 一、历史积淀与资源分配失衡1. 男足优先的传统惯性 中国的体育举国体制.............
  • 回答
    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问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政治经济结构以及不同国家的具体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分析。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详细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基本观点1. 历史唯物主义视角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冲.............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自然选择和捕食者猎物关系的核心。简而言之,动植物们“没因为进化变得非常难吃”的原因在于:1. 自然选择并非只关注“被吃”这个维度,而是所有影响生存和繁殖的因素。2. “难吃”本身就是一种适应性策略,但它并非唯一的或绝对最优的策略。3. 捕食者也在进化,它们会发展.............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它触及了生物进化中一个核心的原则:进化是“试错”的过程,是针对特定环境和生存压力的渐进式优化,而不是一个有预设目标的“设计”过程。 简而言之,进化没有“想要”让动物变成轮子,而是根据现有条件和优势来塑造生命。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分析,为什么平原地区的动物没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也是许多人都会在人生某个阶段思考的问题。既然最终的结局是死亡,那么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感受、创造?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答案,因为生命的意义是高度个人化的。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探讨,为什么即使面对必死的终结,活着仍然是如此有价值和必要。.............
  • 回答
    是的,在中国存在“日吹”、“美吹”等现象,而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表达对中国持积极甚至过度赞扬态度的现象,虽然不一定有完全对应的“中吹”这个词汇,但其内涵是存在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探讨:1. 定义与内涵: “吹”的含义: 在这里,“吹”是一种网络用语,通常指对某个国家、文化、人物.............
  • 回答
    韩国总统确实是一个高危职业,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但同时,也正是这些挑战和风险,吸引着无数韩国精英竞相角逐总统之位。这种现象背后,并非简单的“不怕死”,而是复杂利益、权力欲望、国家责任感以及政治生态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尽管韩国总统是高危职业,仍有众多精英敢于竞选:一、.............
  • 回答
    您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涉及到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大型粒子加速器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能够达到极高的能量,探索物质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宇宙的起源。但小型粒子加速器并非“小儿科”,它们在科研、医疗、工业等领域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在很多方面是大型加速器无法替代的。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人类生存的根源和对生命的意义的探讨。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和痛苦,生育后代似乎成了一个矛盾的选择。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单一的、普遍适用的答案,而是涉及到哲学、生物学、社会学、个人情感以及对未来的希望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尝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详细阐述,为什么即使知道世.............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英国宪法与许多其他国家宪法概念上的一个关键差异。你问得对,如果按照一些国家定义宪法为“一部写死的、经过特定程序制定并被最高法律地位的成文文件”,那么英国确实没有这样的“宪法”。但是,说英国“没有宪法”是不准确的,因为这忽略了英国政治体系赖以运行的、同样具有宪法性质的规则和原则.............
  • 回答
    教材固然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基础,但课堂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课堂的存在,是对知识学习过程的丰富、深化和全方位体验,它弥补了教材作为静态载体所无法提供的动态、互动和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为什么需要课堂的存在:一、 课堂是知识的“活化器”:将静态知识转化为生动体验 教师的讲解.............
  • 回答
    核电被认为“很好很安全”的说法,虽然在技术层面有其合理性,但在京津唐地区不建设核电站,背后涉及的因素却远不止于此,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考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一、 京津唐地区的特殊性:地理、人口与经济 极高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 京津唐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北.............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核心,“既然没有炸毁水门桥,那此战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触及了电影《金刚川》的核心叙事和艺术表达的意图,也引发了对战争意义的深刻思考。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金刚川》这部电影的重点并非在于一次军事行动的“胜利”与“失败”的传统定义,而是聚焦于 战争中的“人”和“牺牲”。影片通过对志愿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