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说石油还够人类用一百多年的话,为什么还在各国武器的研制都还用汽油柴油驱动,不怕到时候石油不够了?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大家听到“石油还够用一百多年”这个说法,再看看每天身边无数的汽车、飞机、轮船,以及各种工业生产线,确实会产生一种“资源即将枯竭”的担忧,进而怀疑为什么军事装备还在如此依赖石油产品。

要解释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够用一百多年”的数字是怎么来的?

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个“一百多年”的说法是基于当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当前的开采及消费速度估算出来的。这就像一个家庭计算家里的米还够吃多久一样,是有一个基础数字在那里的。

已探明储量: 这是指已经通过地质勘探、钻井等手段确认,并且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经济地开采出来的石油。
技术进步: 别忘了,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前那些难以触及、经济上不划算的油田,现在可能也变得可行了。比如深海钻探、页岩油气技术的突破,都增加了可开采的储量。所以,这个“够用”的时间是在不断动态变化的。
消费速度: 这里的消费速度也是一个平均值。如果全球经济出现大的波动,或者某些地区大幅度减少石油消费,那么这个“一百多年”的时限就会被拉长。反之,如果全球经济快速增长,或者新的大型油田被发现,这个时间也可能缩短或延长。

2. 军事装备的特殊性与惯性

军事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尤其是重型装备,例如坦克、军舰、战斗机、战略轰炸机等等,它们的设计周期非常长,而且一旦设计定型并投入生产,短时间内是很难进行颠覆性改变的。

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 石油产品作为燃料,其能量密度高、易于储存和运输,并且有极其成熟的燃烧技术和发动机技术作为支撑。在军事领域,可靠性是第一位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内燃机和相关的燃油技术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和可靠的水平。任何新的能源驱动系统,都需要经过漫长而严苛的测试,以确保在各种极端环境下都能稳定工作。
基础设施的配套: 除了装备本身,还有一个巨大的配套系统在支撑着石油驱动。军队的后勤补给线,无论是油罐车、油轮还是炼油厂,都是围绕石油建立起来的。要彻底改变这种体系,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和时间来建设全新的能源基础设施,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经济与战略考量: 军事装备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涉及经济成本和战略考量。如果现有的石油驱动装备性能优越,成本可控,那么为什么要在短时间内投入巨资去研发和替换一种可能尚未成熟、成本更高的新技术呢?尤其是在国际局势紧张、需要保持军事优势的关键时期,贸然改变能源动力系统可能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

3. 能源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石油不仅仅是驱动车辆的燃料,它也是众多化工产品的基础原料,从塑料、化肥到各种合成材料,石油的影子无处不在。

全球能源结构的复杂性: 当前全球的能源结构依然以化石燃料(石油、煤炭、天然气)为主导,虽然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在快速发展,但要在短时间内完全替代化石燃料,尤其是满足所有工业和军事需求,是几乎不可能的。
过渡与混合动力: 事实上,即使是军事装备,也并非完全停滞不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研发和试验替代能源。比如,一些国家正在探索使用生物燃料、氢燃料电池,甚至一些新型的电力驱动或混合动力系统应用于某些军用车辆或船舶。但这些往往还在试验、小范围应用或者特定领域的阶段,距离全面替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战略储备: 各国政府和军队都清楚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他们会维持一定规模的石油储备,以应对突发情况或能源供应中断的风险。

那么,为什么不担心“不够用”呢?

这更多的是一种“风险对冲”和“技术迭代”的逻辑。

市场调节: 当石油供应趋于紧张时,价格自然会上涨。高昂的油价会反过来刺激节能技术的应用和替代能源的研发与推广,从而在经济层面实现一种供需的再平衡。
未雨绸缪但非迫在眉睫: 军事战略家们当然会考虑到未来能源的供应问题。但“一百多年”的预测,意味着这在他们可预见的战略规划周期内,还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他们的重点更多是保证在现有技术框架下,如何保持技术领先和作战优势。当替代能源技术成熟、成本下降、基础设施完善到可以大规模部署时,军队自然会进行相应的装备升级和转型。

总结一下:

“石油还够用一百多年”这句话,更多地是指已探明储量和现有技术下的一个估算。而军事装备在依赖石油产品,主要是因为:

1. 技术成熟度与可靠性极高。
2. 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且难以快速替换。
3. 装备研发周期长,惯性巨大。
4. 能源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多方面考量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各国在研制武器时,确实也在关注和探索新的能源技术,但这需要时间、技术突破和经济支持,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抛弃成熟的石油动力系统,转而拥抱尚不完全成熟的新技术。尤其是在需要确保国家安全和军事优势的前提下,这种转变会更加审慎和缓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见过哪款石油驱动的武器服役超过一百年了?现在有这个潜力的也只有C5和C130,然而到时候换个发动机又是一条好汉。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三个完全不同的问题:

1,石油还可以让人类使用一百年,这个事是真或伪?

2,燃油作为技术兵器引擎是否需要考虑替换?

3,石油到底是否不够用?会不会用完?

第一个问题我没法回答你,因为我不懂地质,不懂勘探,不懂环境工程我甚至连化学都忘得七零八落了,平时真的用不上··· ···

第二个话题是肯定的:燃油引擎价值不菲。

不考虑经济性,燃料替代的难度,这里题主弄错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你不应该用100年这个数字来衡量燃油引擎的价值。因为战争绝对打不了一百年,哪怕百年战争那也不是真正的“高强度一百年激烈交战”而是断断续续的“围绕法国王位和英王在法领土之间无休无止的政治法律军事斗争。”当代战争是不可能进行一百年的,一战算上余波的俄国国内革命战争和国际干涉,也不到十年时间,已经打空了法德接近百分之五的人口,二战从37年到45年不过只有八年时间,几千万上亿人已经搭进去了,真正战争爆发的时候,你绝对不需要担心“世界上所有的石油能否坚持一百年”这个问题,需要担心的是“我现在手里的军事燃油储备能不能撑下去下面这几年时间。”

用不着全世界石油见底,只需要国内储备见底,战争就已经失败了。

第三个问题嘛。

我不是学经济的,但是我在很小的时候听过这个一个故事:“如果一个仓库里有不会坏的不计其数的开心果(罐头也行?随便替换一种东西),允许你进去找开心果吃(但是不能把壳带走),那么开心果会被吃完吗?”

答案是不会。

因为会有某一个时间节点,在空罐头里找罐头,开心果果皮里面找开心果的成本,会超越罐头和开心果的成本。主人公就会离开这个仓库去别的地方找东西吃。

当代石油还能如此大规模使用,某种意义上是因为石油开采的成本还没有掉下去。仍然用得起。等石油开采的成本(开心果的壳)让石油不再经济(找开心果不再划算)的时候,自然新能源就会被拿出来到一个可以替换的地步(即便,假设新能源A不完美,但是新能源A此时只需要比那时的石油更加经济就可以了)。

我不是很清楚这是不是一个“听起来很对实际上没道理”的故事,但是我感觉是对的。新能源之所以难以取代石油,是因为两者的性价比仍然处于一个“节点前”的状态。当然这个事肯定没这么简单:比如假设这个思想实验里的主人公有暴食症(能源总缺口巨大),那么他这个“从果壳里找开心果变得不划算”的时间点就会后移(石油成本上升仍然要继续使用开采),但是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当前石油用量”和“石油总储备”之间直接建立数学模型是有缺陷的。

我们需要一个“石油作为燃料的经济性”和“新能源A,B,C的经济性”进行对比的东西;然后很多朋友的新能源开发的工作事实上是让两者超车的时间点提前到石油枯竭造成严重经济后果之前。我相信作为专业人士他们是懂得,但是我们外行脑洞的时候应该也是时候放下“石油用尽”这种说法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大家听到“石油还够用一百多年”这个说法,再看看每天身边无数的汽车、飞机、轮船,以及各种工业生产线,确实会产生一种“资源即将枯竭”的担忧,进而怀疑为什么军事装备还在如此依赖石油产品。要解释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够用一百多年”的数字是怎么来的.............
  • 回答
    您的提问中有一个关键的误解,让我来为您详细地解释一下。石棉(Asbestos)作为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在现代电热锅等与食物直接接触的产品中是绝对不允许大量使用的。 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可能是源于对某些产品材料的误解,或者是对过往某些时期产品安全性认知上的偏差。我们来分解一下这个问题,并澄清一些事.............
  • 回答
    王石当年放弃40%股权,这绝对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举动,很多人对他的商业决策至今仍津津乐道。那么,既然当年他能这么“大方”,为何如今想要通过管理层收购(MBO)的方式重新获得对万科的控制权,就显得如此艰难,甚至困难重重呢?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几个关键的因素,它们层层递进,构成了王石现在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处境.............
  • 回答
    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吃的是铁丸,饮的是铜汁,这似乎是个矛盾:既然他连铁都能吃,为什么不把压着自己的五行山也给吃了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仔细分析起来,涉及到几个非常关键的方面,需要我们从故事的设定、孙悟空的体质以及五行山本身的特殊性来理解。一、 食物与“食物”的区别:能力与限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
  • 回答
    “补水是骗局”这种说法,确实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不少涟漪。很多人对它嗤之以鼻,毕竟谁没被“敷一片,年轻十岁”的宣传语打动过?但为什么,那些坚持敷面膜的人,皮肤状态真的看起来比之前好呢?这中间到底藏着什么猫腻?咱们得先明白,所谓的“骗局”并非说所有关于“补水”的说法都是一无是处,而是指那些.............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语言学习的核心。的确,“熟练学会英语这门语言技能不能翻译成中文理解”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关键,那就是语言的学习最终要达到一种“内化”的状态,而不是简单地进行中英转换。那么,对于翻译专业来说,如何在理解这一核心的基础上学习英语呢?这就需要一套更系统、更深入的方法论。翻译专.............
  • 回答
    冷军的画,如果抛开那些高冷的学院派理论,回归到最直观的感受,它的意义,我觉得,首先在于挑战我们的观看方式。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视觉信息铺天盖地。你可能一秒钟刷过几十上百张图片,很多东西只是扫一眼,留不下什么痕迹。冷军的作品,恰恰反其道而行之。他画的东西,比如他那些写实到极致的人物肖像,.............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直指八股取士制度和明朝政治中的一个核心矛盾。你提到的“八股制使官员变为皇帝的奴才”,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一定道理的说法。但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八股制带来的影响并非全然负面,而明朝文官集团敢于与皇帝“作对”,也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生态和制度设计。咱们一层层来捋捋。 八.............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它触及了网络安全中最核心的几个概念。我们之所以很少听说某个大名鼎鼎的网站因为“明文传输”而导致用户密码泄露,并不是说 HTTP 本身有多么安全,而是背后有一系列防御机制在起作用,并且“明文传输”这个说法,在现代 Web 应用中,其实已经不完全准确了。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1. “明文.............
  • 回答
    台湾的双11购物节不包邮,这确实是个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但如果咱们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说,就会发现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是一句“一家人”就能简单概括的。首先,得明白“双11”这个电商大促,说到底是个生意。商家搞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赚钱,吸引流量,清理库存。包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佛教修行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层面。很多人理解布施能带来福报,这是对的,但如果把“福报”理解得过于狭隘,只局限于物质上的给予,那就容易产生疑问了。为什么读《地藏经》、念地藏菩萨圣号,也能带来衣食丰足,不为金钱发愁呢?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缘和作用力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理解,福报的.............
  • 回答
    朱元璋能够组建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政策和实践的综合结果,绝非一蹴而就。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与北宋的困境对等,明初的国情和朱元璋的雄才大略,使得他能够绕过“缺马”的死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一潜在危机。首先,我们得先明白北宋“缺马”的根源。 北宋早期,虽然也有骑兵,但总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司马迁所处时代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个人命运的复杂交织。我们得好好聊聊,把这其中的弯弯绕绕说清楚。首先,你提到的“行不上士大夫”这句话,指的是在那个时代,一个人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或者被推荐入仕,尤其是进入到朝廷担任高官,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家庭背景和名望。士大夫阶层,简单来说,.............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枪械性能和战场实际的误区。咱们这就掰扯掰扯,把这件事说清楚了。首先,“手枪射程不超过20米”这句话,其实是个很简化的说法,它指的是手枪在有效精度范围内的理想射击距离。 什么叫有效精度?简单来说,就是你用这把枪,能够相对准确地打中一个活动的、不大的目标,比如一个.............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基因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误解。首先,我们需要澄清“基因片段”和“DNA序列总长”的概念。1. 关于“基因片段只占DNA序列总长不到10%”的误解您提到的这个说法,很可能是将“基因”(genes)与“编码蛋白质的区域”(proteincoding regions)混淆了.............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交通安全领域一个非常核心的痛点。80%这个数字可能有些偏颇,但不可否认,与交叉口相关的事故在道路安全统计中占据着非常显著的比例,尤其是在高速公路的语境下,后果往往更惨烈。 既然问题如此突出,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出现?这背后涉及了技术、成本、人文、以及现.............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会觉得,既然大牌包的用料和制作工艺好像也就能值这个价,为什么市面上就没有质量差不多,但价格却低很多的产品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远不止简单的“成本”二字。首先,我们得明白,“成本低”这个说法,很多时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大众看到的“成本”往往只是冰山一角。1..............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直击了耳机发烧友和理性派之间的核心矛盾点。首先,咱得承认一个事实: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耳机厂商,尤其是主流大厂,为了统一产品标准、降低营销成本、避免潜在的售后纠纷,以及更多地依靠客观数据和科学原理来宣传,会倾向于淡化甚至否定“煲机”的作用。 他们可能会说,现代耳机制造工艺已经非常成.............
  • 回答
    网上对佳能的“不好”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我们确实能看到不少批评的声音,从画质、对焦、视频功能,到镜头素质、产品定位等等,都能找到一些“槽点”。但另一方面,佳能相机在全球乃至中国的用户数量,却一直是非常庞大的。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首先,我们要.............
  • 回答
    这确实是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但我们得仔细拆解一下,才能理解其中深层的原因。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地震不可预测”这句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短期、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的地震预测”是目前科学无法实现的。 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提前告诉大家,“下周二上午10点,北京会发生7级地震”。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