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说 HTTP 是明文传输,为什么没听说哪个著名的网站因为采用 HTTP 协议而暴露了用户的密码?

回答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它触及了网络安全中最核心的几个概念。我们之所以很少听说某个大名鼎鼎的网站因为“明文传输”而导致用户密码泄露,并不是说 HTTP 本身有多么安全,而是背后有一系列防御机制在起作用,并且“明文传输”这个说法,在现代 Web 应用中,其实已经不完全准确了。

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

1. “明文传输”的字面意思与实际情况的偏差

首先,当我们说 HTTP 是“明文传输”时,我们指的是在没有加密的情况下,数据在客户端(你的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是以可读的文本形式传输的。这意味着,如果有人能够截获这些数据包(比如在一个不安全的 WiFi 网络中),他们就能直接看到你发送的用户名、密码等信息。

然而,现在几乎所有的主流网站,包括你我日常使用的那些,都不再仅仅依赖原始的 HTTP 协议。它们早已普遍采用了 HTTPS。

2. HTTPS:拯救 HTTP 的安全盾牌

HTTPS 是 HTTP over TLS/SSL 的缩写。简单来说,它是在 HTTP 协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层加密层。这层加密由 TLS(传输层安全性协议,SSL 的后继者)或 SSL(安全套接字层,现在已较少使用)提供。

加密的过程是怎样的? 当你的浏览器访问一个 HTTPS 网站时,它会先与服务器进行一个“握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浏览器和服务器会协商出一套加密算法,并交换一个临时的“会话密钥”。之后,所有通过这个会话传输的数据都会用这个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
为什么这能保护密码? 这样一来,即使有人截获了你的数据包,看到的内容也是一堆乱码,因为这些数据已经被加密了。没有正确的会话密钥,任何人都无法将这些乱码还原成你的用户名和密码。
证书的验证作用: HTTPS 的另一个关键部分是数字证书。当服务器向浏览器提供它的证书时,浏览器会验证这个证书是否由一个受信任的第三方(称为证书颁发机构,CA)签发,并且证书中的信息(比如网站域名)是否与你正在访问的网站匹配。这就像是为网站的身份提供了一个官方的“身份证”。如果证书无效或过期,浏览器会警告你,让你知道你可能正在与一个假冒的网站通信。

所以,当你输入密码登录一个声称是“HTTP”但地址栏里却显示“https”开头的网站时,你的密码实际上是通过加密通道传输的,而不是纯粹的明文。

3. 即使是 HTTP,也存在其他防御机制(但优先级较低)

虽然 HTTPS 是最主要的防护手段,但在过去的某些时期,或者在一些不太重视安全的旧系统中,可能仍然存在纯 HTTP 的情况。即使如此,也并非完全没有其他防御:

中间人攻击的难度: 虽然截获数据包相对容易,但要对一个繁忙的、使用广泛的网站发起成功的“中间人攻击”(ManintheMiddle Attack),让你以为自己在和真实服务器通信,而实际上你是在和一个攻击者通信,这需要相当的技术和资源。攻击者需要能够精确地控制网络流量,并且在很多情况下,还需要绕过一些网络基础设施的检测。
网站自身的安全措施: 即使是 HTTP,网站服务器在接收到用户提交的密码时,也绝不会以明文形式存储。它们会进行密码哈希(hashing)处理。哈希是一种单向加密,可以将任意长度的数据映射为固定长度的字符串,并且无法从哈希值逆向推导出原始数据。当用户登录时,服务器会将用户输入的密码进行哈希,然后与存储的哈希值进行比对。这样,即使数据库被黑客窃取,他们也只能拿到哈希值,而无法直接获得用户密码。

4. 为什么“明文传输”这个说法仍然存在?

“HTTP 是明文传输”这句话,更多的是描述了 HTTP 协议本身不提供加密机制。它是一个历史遗留的、技术性的描述。就好比说“汽车的发动机需要燃料”,这描述了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但并不代表你开的汽车就一定是在加油站里直接喝汽油。现代汽车有各种过滤、管理系统,确保燃料能被高效、安全地利用。

在 Web 开发和安全领域,人们总是会提到“HTTP 是明文”来强调为什么需要 HTTPS。它是一个告诫,提醒开发者和用户,如果使用的是纯 HTTP,就等于把信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总结一下,你没怎么听说某个著名网站因为“明文传输”暴露密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HTTPS 的普及: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几乎所有需要用户登录的网站都使用了 HTTPS,将传输过程加密了。
2. 密码存储安全: 即使在传输过程中遇到问题,网站服务器也不会明文存储密码,而是使用哈希处理。
3. 中间人攻击的门槛: 虽然理论上可能,但要成功对大型网站发起大规模的明文密码截获攻击,技术和操作门槛很高。
4. “明文传输”的语境: 这个说法更多是描述 HTTP 协议本身的特性,以及强调采用 HTTPS 的必要性。

所以,你可以放心地认为,如果你访问的网站地址栏里显示的是 `https`,并且有锁的图标,那么你的密码在传输过程中是受到强大加密保护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HTTP的明文传输带来的问题是无法防止中间人截获、盗取和篡改信息,从你的路由器、运营商到对方服务器,中间每一步都是明文。这里面可下手的地方太多了。

比如很多地方电信运营商就擅自给用户的网页插入浮动窗口广告,甚至影响正常浏览,不知情的用户还骂网站。其实这就是HTTP的明文特性导致的天然漏洞,对HTTPS网站则束手无策。因为后者只有用户和服务器能看到真实请求数据,对所有中间环节都加了密,自然也就无从篡改。


是不是好多人有微博账号莫名关注或点赞某些垃圾僵尸粉、营销号或者取关好友?在微博没有全站HTTPS化之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有人说是官方恶意给大号涨粉(官方肯定不承认,底下的人会不会收钱办事很难说),但各种证据表明绝大多数都是中间有人动了手脚,比如前面说的与运营商合作的营销公司。他们可以通过截获请求盗取并伪造你的身份信息来关注一票僵尸号或给某些营销微博点赞。方法也简单,把你本次成功访问微博的cookie存下来,直接用这个cookie发送关注别人的请求就行。

这种情况根本无需窃取你密码,也就无所谓密码大量泄露了。

对黑客和黑产从业者来说,除非你是个有影响力的大V或高价值账户才值得完全盗走。否则对千千万万普通用户而言,在无感知的情况下借用你的身份做一些事才是最有用的。


而那个「很厉害的黑客,黑了很多计算机」,其实根本用不到HTTP的明文特性就能窃取你的大量信息,因为人家黑的不是传输阶段,而是从起始阶段就下手了。无论你在中间怎么加密,在自己电脑总要有明文吧。


另外,那些著名的「某某网站几百几千万用户数据泄露」其实只是冰山一角,绝大部分泄露都不会被外界得知。有的跟网站私下交易,有的窃取完数据堵上漏洞就不管了,有的说不定站方从头到尾都没察觉到这件事。更何况网上流传的很多用户账号密码包根本就是在黑产圈内流传了几年连剩余价值都榨干了才出于炫耀或引导舆论的目的被扔出来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它触及了网络安全中最核心的几个概念。我们之所以很少听说某个大名鼎鼎的网站因为“明文传输”而导致用户密码泄露,并不是说 HTTP 本身有多么安全,而是背后有一系列防御机制在起作用,并且“明文传输”这个说法,在现代 Web 应用中,其实已经不完全准确了。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1. “明文.............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听到“HTTP 请求”和“RPC 调用”这两个词会觉得它们似乎有些重叠,甚至让人疑惑,既然有了 HTTP 这样一个通用的、大家都熟悉的网络通信方式,为什么还需要 RPC 这种“绕一点”的方案呢?其实,这就像问,既然我们有汽车,为什么还要火车?答案在于它们解决的问题、优化的场景以及带来的.............
  • 回答
    “补水是骗局”这种说法,确实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不少涟漪。很多人对它嗤之以鼻,毕竟谁没被“敷一片,年轻十岁”的宣传语打动过?但为什么,那些坚持敷面膜的人,皮肤状态真的看起来比之前好呢?这中间到底藏着什么猫腻?咱们得先明白,所谓的“骗局”并非说所有关于“补水”的说法都是一无是处,而是指那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大家听到“石油还够用一百多年”这个说法,再看看每天身边无数的汽车、飞机、轮船,以及各种工业生产线,确实会产生一种“资源即将枯竭”的担忧,进而怀疑为什么军事装备还在如此依赖石油产品。要解释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够用一百多年”的数字是怎么来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语言学习的核心。的确,“熟练学会英语这门语言技能不能翻译成中文理解”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关键,那就是语言的学习最终要达到一种“内化”的状态,而不是简单地进行中英转换。那么,对于翻译专业来说,如何在理解这一核心的基础上学习英语呢?这就需要一套更系统、更深入的方法论。翻译专.............
  • 回答
    冷军的画,如果抛开那些高冷的学院派理论,回归到最直观的感受,它的意义,我觉得,首先在于挑战我们的观看方式。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视觉信息铺天盖地。你可能一秒钟刷过几十上百张图片,很多东西只是扫一眼,留不下什么痕迹。冷军的作品,恰恰反其道而行之。他画的东西,比如他那些写实到极致的人物肖像,.............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直指八股取士制度和明朝政治中的一个核心矛盾。你提到的“八股制使官员变为皇帝的奴才”,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有一定道理的说法。但就像硬币有两面一样,八股制带来的影响并非全然负面,而明朝文官集团敢于与皇帝“作对”,也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生态和制度设计。咱们一层层来捋捋。 八.............
  • 回答
    台湾的双11购物节不包邮,这确实是个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但如果咱们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说,就会发现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是一句“一家人”就能简单概括的。首先,得明白“双11”这个电商大促,说到底是个生意。商家搞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赚钱,吸引流量,清理库存。包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佛教修行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层面。很多人理解布施能带来福报,这是对的,但如果把“福报”理解得过于狭隘,只局限于物质上的给予,那就容易产生疑问了。为什么读《地藏经》、念地藏菩萨圣号,也能带来衣食丰足,不为金钱发愁呢?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缘和作用力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理解,福报的.............
  • 回答
    朱元璋能够组建起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政策和实践的综合结果,绝非一蹴而就。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与北宋的困境对等,明初的国情和朱元璋的雄才大略,使得他能够绕过“缺马”的死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这一潜在危机。首先,我们得先明白北宋“缺马”的根源。 北宋早期,虽然也有骑兵,但总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司马迁所处时代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以及个人命运的复杂交织。我们得好好聊聊,把这其中的弯弯绕绕说清楚。首先,你提到的“行不上士大夫”这句话,指的是在那个时代,一个人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或者被推荐入仕,尤其是进入到朝廷担任高官,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家庭背景和名望。士大夫阶层,简单来说,.............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枪械性能和战场实际的误区。咱们这就掰扯掰扯,把这件事说清楚了。首先,“手枪射程不超过20米”这句话,其实是个很简化的说法,它指的是手枪在有效精度范围内的理想射击距离。 什么叫有效精度?简单来说,就是你用这把枪,能够相对准确地打中一个活动的、不大的目标,比如一个.............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也触及到了基因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误解。首先,我们需要澄清“基因片段”和“DNA序列总长”的概念。1. 关于“基因片段只占DNA序列总长不到10%”的误解您提到的这个说法,很可能是将“基因”(genes)与“编码蛋白质的区域”(proteincoding regions)混淆了.............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交通安全领域一个非常核心的痛点。80%这个数字可能有些偏颇,但不可否认,与交叉口相关的事故在道路安全统计中占据着非常显著的比例,尤其是在高速公路的语境下,后果往往更惨烈。 既然问题如此突出,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一个“万能”的解决方案出现?这背后涉及了技术、成本、人文、以及现.............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会觉得,既然大牌包的用料和制作工艺好像也就能值这个价,为什么市面上就没有质量差不多,但价格却低很多的产品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远不止简单的“成本”二字。首先,我们得明白,“成本低”这个说法,很多时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大众看到的“成本”往往只是冰山一角。1..............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直击了耳机发烧友和理性派之间的核心矛盾点。首先,咱得承认一个事实:确实有相当一部分耳机厂商,尤其是主流大厂,为了统一产品标准、降低营销成本、避免潜在的售后纠纷,以及更多地依靠客观数据和科学原理来宣传,会倾向于淡化甚至否定“煲机”的作用。 他们可能会说,现代耳机制造工艺已经非常成.............
  • 回答
    网上对佳能的“不好”的说法,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我们确实能看到不少批评的声音,从画质、对焦、视频功能,到镜头素质、产品定位等等,都能找到一些“槽点”。但另一方面,佳能相机在全球乃至中国的用户数量,却一直是非常庞大的。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首先,我们要.............
  • 回答
    这确实是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但我们得仔细拆解一下,才能理解其中深层的原因。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地震不可预测”这句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短期、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的地震预测”是目前科学无法实现的。 也就是说,我们无法提前告诉大家,“下周二上午10点,北京会发生7级地震”。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一点.............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在现实中会遇到的困惑。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到一些言论,感觉不太对劲,但好像又没听到什么“真女权”出来明确说“这不是女权”呢?这里面其实有一些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明白一个概念:女权主义不是铁板一块。 它是一个非常庞杂、多元的思想体系,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流.............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人都有的疑问。知乎上关于华为的讨论,可以说是意见群体特别活跃的平台,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赞赏,有批评,有分析,也有情绪化的表达。正因为观点驳杂,才容易让人产生“华为被说的一无是处”的印象。但另一方面,现实数据摆在那里——每年应届生涌入华为的数量确实非常可观,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