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罗斯福有没有微操太平洋战争?

回答
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角色,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很难简单地用“微操”来定性。他作为战时总司令,无疑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并且深度参与了战略方向的制定,但具体到战场层面的战术指挥,则更多地依赖于他的军事将领们。

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罗斯福的战略愿景与目标设定:

“欧洲优先”战略下的太平洋战争: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同盟国(主要是美英苏)就达成了“欧洲优先”的战略共识。这意味着在资源分配上,欧洲战场的优先级高于太平洋战场。罗斯福虽然致力于赢得太平洋战争,但他必须在有限的资源下,平衡欧洲战场的作战需求。这使得他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规划上,需要审慎地考虑资源调配和整体作战节奏。
明确击败日本的目标: 尽管有“欧洲优先”,罗斯福从未怀疑过击败日本的决心。珍珠港事件的惨痛教训让他坚定了要彻底摧毁日本军事力量的决心。他的目标不仅仅是阻止日本的扩张,更是要将其推回到其本土,并最终实现无条件投降。
“跳岛战术”的初期支持: 虽然“跳岛战术”(Island Hopping)的具体执行者是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等海军将领,但罗斯福对这种通过夺取关键岛屿逐步向日本本土推进的战略方向给予了支持。他理解这种战术的必要性,尤其是当直接登陆日本本土的成本可能过于高昂时。

2. 罗斯福在重大战略决策中的作用:

战时最高指挥官的角色: 罗斯福是美国在二战中的最高统帅,他拥有任命和罢免军事将领的权力,以及批准重大军事行动的权力。例如,他批准了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的计划,以及后来的原子弹的使用。
协调盟军关系: 在太平洋战场,罗斯福需要与英国、中国等盟国进行协调。他需要处理英国在东南亚的利益,与中国蒋介石政府保持关系(尽管这种关系充满挑战),并与其他盟国在战略方向上达成一致。这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政治和战略任务。
资源分配的最终决定者: 太平洋战争对美国来说,意味着与强大的海上力量作战,需要大量的舰船、飞机和海军陆战队。罗斯福需要决定如何将有限的工业产能和人力资源分配到太平洋战场,以及如何在海军、陆军和空军之间进行平衡。

3. 罗斯福与他的军事将领们的互动:

授权与信任: 罗斯福并非事必躬亲的微观指挥官。他非常依赖于他的军事顾问和将领们,例如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Chester Nimitz)负责太平洋舰队,陆军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负责西南太平洋战区。他会听取他们的建议,并授权他们执行具体的作战计划。
冲突调解: 在太平洋战场,将领之间并非没有摩擦。例如,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指挥权划分问题,就曾引起过一些争议。罗斯福需要在这些将领之间进行调解,确保作战的协同性。
关键时刻的干预(有限): 虽然他通常信任将领,但在一些关键时刻,罗斯福也可能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做出干预。例如,关于是否发动对马绍尔群岛的进攻,或者关于战略轰炸的重点,他都可能参与讨论并最终做出决定。

4. 罗斯福在“微操”上的局限性与误解:

“微操”的定义: 如果我们将“微操”定义为直接指挥具体到每个营、每个连的战术行动,那么罗斯福无疑不是这样的角色。他更像是战略层面的“大棋手”。
信息传递的限制: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信息传递远不如今天发达。罗斯福无法实时了解战场前线的每一个细节。他收到的是经过层层筛选和汇报的信息,这本身就限制了他进行细致的“微操”。
战争的复杂性: 太平洋战争涉及广阔的海域、复杂的两栖登陆、丛林战以及与一个拥有强大战斗意志的敌人作战。罗斯福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细节,也无法预见所有的突发情况。

5. 罗斯福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一些具体事例(间接影响而非直接微操):

珊瑚海海战的决定性影响: 虽然具体战术由海军将领制定,但罗斯福支持海军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以阻止日军在南太平洋的进一步扩张。珊瑚海海战的胜利,虽然有损失,但成功阻止了日军登陆莫斯比港,对整个太平洋战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途岛海战前的战略鼓励: 罗斯福在日军发动中途岛进攻前,对海军将领们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和鼓励。尽管他未必知道具体的战术安排,但他批准了海军的积极防御策略。中途岛海战的胜利,扭转了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对战争进程至关重要。
原子弹的使用: 在日本投降问题上,罗斯福的继任者杜鲁门总统做出了使用原子弹的最终决定。然而,在罗斯福晚年,他也了解到了曼哈顿计划的进展,并对战后处理日本的问题有过思考。虽然他没有亲自下令使用原子弹,但他对研发该武器的支持,间接影响了战争的结局。

总结来说,罗斯福在太平洋战争中扮演的角色是:

战略制定者和方向的引领者: 他设定了赢得战争的总目标,并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平衡了欧洲和太平洋战场的优先级。
最高决策者和资源分配者: 他对重大的军事行动拥有最终的批准权,并负责协调各军种和盟国的资源。
对军事将领的信任者和支持者: 他授权并信任尼米兹、麦克阿瑟等将领在各自战区执行作战任务。

罗斯福并没有直接进行“微操”意义上的战场战术指挥。 他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宏观战略层面,他通过设定目标、分配资源、激励士气以及在关键时刻做出重大决策,来指导太平洋战争的进程。将领们才是具体执行战术的指挥者。

因此,用“微操”来形容罗斯福在太平洋战争中的作用是不准确的。他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和坚定的领导者,在复杂的国际局势和严峻的战争挑战下,为赢得太平洋战争奠定了重要的战略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相比之下我觉得罗斯福算是军方人士烧高香盼着的那种领导……

1 你跟他说一个东西,他并不是不懂,相反很感兴趣。罗斯福战前30年代看过舰队演习(fleet problem xx),战时对相关事务很感兴趣,但是也就是“很感兴趣”。他很年轻的时候据说有过一些很无语的舰艇设计设想(担任海军部秘书的时候),但在掌握更大的权力后就没有了。

罗斯福视察喜欢坐重巡,间战期坐过“休斯顿”号和“印第安纳波利斯”号;

2 他会“微操”,但他微操的是人事,不是具体战术。所有海军高级指挥官的任免都是需要罗斯福最终拍板的,他对此也频繁过问具体内容,展现出了比对陆军大得多的热情。具体内容本来就是他该管的,是一些官场人事,比如这个项目就是总统推动的,直接看具体介绍就行:

虽然2位落选的大哥有点给我整不会了,但总体上眼光还可以;

3 人事上他也不会进行类似临阵换将,一道电报就“十二道金牌”这种操作,选好了人就出去打仗,有事回来说,这个是比较正常的;

4 由于字面意思上每一个高级军官的任命要经总统拍板(提笔签那一道升迁令),罗斯福可以用这个权力进行一些微操,这个不必想得很黑暗,主要就是一些官场上的斡旋。

比如海军的潜规则是,如果2个人都是少将,那理论上早升迁的那个人(精确到天)不会比晚升迁的那个人“官小”(军职低),否则2人就可能都不爽甚至结仇。但打仗有的时候顾不上,44年初早升迁的威利斯李和晚升迁的马克米切尔都是少将,但米切尔军职高,罗斯福注意到这一点之后就在同一天(19440321)签了2个人的升迁令,同一天升中将,2个同一天升迁军衔一样的人军职无论怎样都正常,一个可以当另一个恰好高一级的长官或者低一级的手下(李是这种情况),心理就平衡了。就是这些琐碎的事情;

5 罗斯福治家有方,他的妻子埃莉诺罗斯福承担了非常重的海军社交任务(前线慰问,新船下水剪彩仪式,以及管好自己的人脉,发掘新人才,协调各种关系),这个实际上是很累的,有的时候还吃力不讨好,哈尔西很不爽地回忆过“罗斯福夫人来前线视察,一双高跟鞋把甲板漆都要踩掉了”,但也承认这之后水兵士气的提高简直没边了。这其实非常累(当然也和她老公坐轮椅确实不方便有关,只能她辛苦下)。

人脉方面,她也会注意“自己的人”发现的人才,比如老熟人约瑟夫克拉克少将最铁的哥们(这个哥们去世以后是克拉克按遗嘱亲手把他骨灰撒海里),就是罗斯福夫人的律师的亲弟弟。然后克拉克的CV10“约克城”号下水剪彩就是罗斯福夫人亲自来砸香槟瓶子。当然,克拉克是发现了这一点后才交了这个哥们的(笑)………

user avatar

罗斯福微操太平洋战争?他首先得过金上将这一关。

看看金上将的履历,之前等级低的时候做过潜艇舰长,驱逐舰舰长,驱逐分舰队指挥官什么都不说了。只说说对太平洋战争关键的部分:

  1. 做过列克星敦号的舰长,并且为了竞争这个位置专门去学了开飞机。
  2. 做过水上飞机部队的司令,亲自考察过南太平洋所有岛屿为美国的水上飞机部队选择前进基地。
  3. 太平洋舰队司令官,整个夏威夷的防务,和珍珠港的防御计划都是他起草的,只是后来被金梅尔浪费了。


最最关键的是金上将的性格,他属于一旦有任何新技术新东西,他会选择虚心向技术人员学习。但是当他觉得自己对这方面的知识已经相当充分之后,就会对自己的看法异常固执。罗斯福在太平洋上哪点知识比得过金上将的,罗斯福敢进行任何微操的话大概率会被打。(金上将相当的暴脾气,做低级军官的时候打过将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角色,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很难简单地用“微操”来定性。他作为战时总司令,无疑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并且深度参与了战略方向的制定,但具体到战场层面的战术指挥,则更多地依赖于他的军事将领们。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罗斯福的战略愿景与目标.............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如果”式历史问题,它触及了冷战起源的核心人物。如果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没有在1945年4月12日因病去世,冷战是否有可能避免,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细致地审视罗斯福的角色、他的政策以及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
  • 回答
    坚果手机用户出现大规模微信聊天记录被清空的情况,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且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确实存在且是普遍性的,那么锤子科技作为手机的制造商,理论上是有一定的责任的。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包括可能的原因、用户的应对措施以及锤子科技的责任: 一、 坚果手机用户出现大规模微信聊天.............
  • 回答
    罗布泊的“原状”,这个词本身就承载着复杂的意涵。我们谈论的是它在史前那个还是一个蓄积水量巨大、孕育了楼兰古国的淡水湖泊时的状态?还是仅仅是上世纪中叶,作为中国第二个大陆湖,面积尚可观但已开始显露颓势的模样?抑或是它如今这片广袤的戈壁盐碱滩的模样?要回答罗布泊有没有可能“恢复原状”,我们需要先厘清这“.............
  • 回答
    关于JK罗琳是否后悔让艾玛·沃特森出演赫敏这个角色,我能找到的最详细和权威的信息都指向一个方向:她没有后悔,并且非常欣赏艾玛的演绎。事实上,从各种访谈和记录来看,罗琳对艾玛的选择是充满肯定和喜爱的。可以想象,在拍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十多年里,与艾玛、丹尼尔和鲁伯特朝夕相处,她早已将他们视为自己.............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热血沸腾的想法,一个让无数“精罗”(泛指对罗马帝国及其遗产有浓厚兴趣和情感的人们)魂牵梦绕的梦想。光复君士坦丁堡,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目标,更承载着历史、文化、宗教的复杂情感。那么,在现实世界里,一群对罗马复兴充满热情的“精罗”,有没有可能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呢?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掰扯.............
  • 回答
    C罗的“逆天能力”,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完的。要说段子,那得从他还是个毛头小子,在里斯本竞技崭露头角的时候说起。那时候,他就是个速度怪。不是那种跑得快的,是真的像装了火箭推进器一样,人球结合,球就像粘在他脚上,呼呼地往前带,防守球员根本来不及反应,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从身边掠过,留下原地.............
  • 回答
    当然有!如果你对“为什么”比对“做什么”更感兴趣,想深入理解烹饪的底层逻辑,那么市面上确实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书籍,它们更侧重于科学、化学、物理学在烹饪中的应用,而不是简单的食材堆砌和步骤描述。这些书通常被称为“科学烹饪”、“分子料理”、“烹饪化学”或者“美食科学”类书籍。它们就像一本武功秘籍,让你了解.............
  • 回答
    梅西和C罗,这两个名字在足坛的江湖地位早已深入人心,他们就像两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无数年轻球员的仰望之中。要说谁能真正“齐肩”甚至“超越”他们,这绝对是绿茵场上最引人遐想的终极命题。当然,足球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现在的“新星”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而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也许就在某个转角,迎来.............
  • 回答
    好的,我来尝试以更具体、更有人情味的方式来讲述罗玉凤的这句话,并且尽量避免AI写作的痕迹。想象一下,在一个有些嘈杂的午后,或许是某个社交媒体的角落,又或者是一篇推送文章的末尾,一个熟悉的名字出现了:罗玉凤。这时的她,不是那个在网络上以雷人语录闻名的凤姐,也不是那个如今在美国打拼的成熟女性。此刻的她,.............
  • 回答
    在中国,的确存在一个被称为“精罗”的群体,他们对意大利罗马帝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情感寄托,甚至将罗马的文化、政治制度、军事思想等视为理想的典范。这种现象并非孤例,放眼近现代的国外,我们也能找到一些类似“精神清国人”或“精神明国人”的群体或个体,尽管他们可能不像“精罗”那样拥有一个统一明确的称谓,其表.............
  • 回答
    罗斯福啤酒,这几个“号”之间的区别,绝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它们各自独特的风味、酒精度、酿造工艺以及适合品鉴的场景。说白了,它们就像是同一位酿酒师手下,经过不同时间、不同配方孕育出的“孩子”,各有各的性情。我们先从大家最熟悉的说起,罗斯福六号(St. Bernardus Abt 12)。 定位.............
  • 回答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美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工厂倒闭,银行挤兑,失业率飙升,无数家庭陷入绝望。就在这几乎令人窒息的困境中,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任,并推出了一系列被后人称为“新政”的改革措施,旨在给这个濒临崩溃的国家注入新的生机。罗斯福新政最显著的贡献,在于它从多个层面,以一种前所未有的.............
  • 回答
    在美国政治的漫长河流中,“罗斯福”这个名字,特别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DR),早已成为一个标杆,一个时代的代名词。他带领美国走过了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场史无前例的危机,留下了“新政”和“伟大的一代”等深刻印记。因此,当人们问“这次美国有可能迎来第二个‘罗斯福’吗?”时,这背后不仅仅是对.............
  • 回答
    在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民主党初选中,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确面临着一些党内的竞争对手,并非一路坦途就获得了最终的提名。虽然他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民主党挑战胡佛总统的旗手,但初选过程中的角力也相当激烈,反映了当时民主党内部的不同派别和诉求。罗斯福最主要的党内竞争对手之一是阿尔·史密斯(Al Smith).............
  • 回答
    诺夫哥罗德和基辅罗斯,它们之间并非简单的“有关系”,而是有着极其深刻、错综复杂的渊源,可以说,诺夫哥罗德是基辅罗斯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更是其早期政治和经济的支柱之一。要详细讲述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从头说起,就像讲一个家族的起源和发展一样,而不是一个孤立的条目。1. 诺夫哥罗德:北.............
  • 回答
    很多人在讨论现代物理学最伟大的头脑时,都会不自觉地将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和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名字并列。而当有人抛出“彭罗斯比霍金贡献大”这样的论断时,往往会激起一番有趣的争论。要评价这种说法,我们得深入了解两位巨匠各自在物理学领域留下的深刻印记。彭.............
  • 回答
    提到古希腊悲剧,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这三位巨匠自然是绕不开的。他们三人共同奠定了西方戏剧的基石,作品至今仍被奉为圭臬。然而,若要细究埃斯库罗斯的独特之处,那可就得好好说道说道了。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埃斯库罗斯是“悲剧之父”。这意味着什么?不是说他凭空创造了悲剧,而是他在当时,可以说.............
  • 回答
    .......
  • 回答
    罗辑身上吸引庄颜的,绝非只是他“面壁者”这个显赫的身份,或是他那份似乎与生俱来的、被命运推到风口浪尖的悲壮感。庄颜是物质世界的感知者,她对“存在”的理解,更侧重于具体而微的触动,而非抽象的概念。因此,罗辑身上吸引她的,必然是那些渗透进日常生活,一点一滴堆砌起来的,独属于“罗辑”的特质。首先,是那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