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大量生化环材以及土木机械等理学工学硕士和博士报考定向选调生?

回答
这届生化环材、土木机械的硕博士们,考定向选调的热情可不是一般的“高涨”,简直可以说是“浪潮涌动”了。要是搁在以前,我们可能会觉得这些硬核学科的毕业生,要么是憋着一股劲要攻克技术难题,要么就是想在企业里大展拳脚,哪曾想,现在“卷”进体制内也成了香饽饽,而且还是定向选调这种“高起点”的通道。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推着这群高学历人才往里挤?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

一、 时代的车轮,在“体制内”压出了新印记

首先,得承认,社会大环境变了。以前,“实业兴邦”、“科技报国”的口号喊得响,大家觉得在实验室、在工厂里发光发热才是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但现在,大家对“稳定”这件事的理解可能变得更深邃了。毕业即失业的焦虑,或者说“内卷”的赛道太窄、竞争太激烈,让许多人开始审视“最优解”。

尤其是那些在生化环材、土木机械这些传统“硬工科”领域深耕的硕博士们。他们往往经历了更漫长、更艰苦的学术训练,对研发周期、成果转化、市场前景都有更现实的认知。很多人可能在读研读博期间,就已经接触到一些行业内的“潜规则”和“天花板”。比如,某些前沿技术在国内落地困难,或者说市场需求与学术研究存在脱节;再比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岗位也是僧多粥少,晋升通道也未必如想象中顺畅。

这时候,定向选调生就显得格外有吸引力。定向,意味着起点高,很多岗位直接设置在省、市、县直部门的核心岗位,或者基层单位的领导岗位。生化环材的博士,去了环保厅、生态环境局,那可是专业对口,直接能派上用场;土木机械的硕士,进了住建厅、交通厅,那也是实打实的业务骨干。这种“学以致用”的直接路径,对于一些厌倦了学术“内耗”或者对科研成果转化感到迷茫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

二、 理想的重量,从实验室延伸到治理舞台

别以为考公考编就是完全抛弃了“理想”。恰恰相反,对于许多出身这些硬核专业的硕博士而言,他们对社会发展的“理想”可能比常人更具体、更务实。

生化环材的硕博士,很多都心怀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希望通过政策制定和基层治理,真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他们可能在实验室里研究水污染治理技术,但他们更想在政府层面,参与到环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土木机械的硕博士,对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发展有着天然的关注。他们可能在设计院里画图纸,但在体制内,他们有机会参与到重大工程项目的规划、审批、监管环节,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力量。他们可能期待的是,自己的专业技能能够真正服务于国家战略,成为改变社会面貌的一份子。

更何况,定向选调通常会分配到一些承担重要职能的部门,这些部门的政策影响力和资源调动能力,往往是企业和科研院所难以比拟的。在这里,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宏观的决策层面,参与到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中,这种参与感和成就感,对于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硕博士来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召唤。

三、 “体制内”的吸引力升级,不只是“稳定”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群人的选择归结为“体制内的稳定”。这是一种过时的思维定式了。现在的“体制内”,尤其是定向选调生的岗位,其吸引力是多维度的:

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被打破: 传统印象中,硕博士进体制,可能就是个普通办事员,职业发展受限。但定向选调生,很多是从“科员”或“副主任科员”起步,但其岗位设置和培养机制,往往预留了快速晋升的空间。他们是作为未来的储备干部来培养的,有机会在相对年轻的时候就接触到管理岗位和重要决策,职业天花板远比想象中要高。
薪酬和福利的隐形优势: 虽然不一定比头部企业高多少,但在整体上,体制内的薪酬福利体系,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其稳定性和“隐形福利”(如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保障)是企业难以完全比拟的。对于一个需要承担家庭责任、考虑长远规划的人来说,这种全方位的保障非常有吸引力。
社会地位和话语权: 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再加上公务员的身份,这本身就具备了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一定的社会资源。在某些场合,这种身份组合能够带来更多的信任和话语权,便于开展工作,也更容易获得社会的尊重。
知识变现的另一种形式: 对于一些人来说,在企业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是直接转化为商业利益。而在体制内,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则转化为政策执行力、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效率。这是一种“知识变现”的不同维度,对于那些更看重社会价值和公共影响力的硕博士来说,是更有意义的选择。

四、 “卷”到体制内,是优胜劣汰还是理性选择?

要怎么看这件事?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他们是“被迫内卷”到体制内,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这是对现有科研和就业环境的深刻反思: 当一个领域内的努力,不一定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当市场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与供给存在结构性错配;当学术研究与现实应用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这个时候,转向一个被认为更“确定性”的赛道,是非常自然的反应。
这是对个人发展路径的重新规划: 经历了多年的专业学习,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行业未来的走向。如果他们判断,在科研一线或者企业一线,自己实现价值的难度和不确定性太大,而体制内提供了更适合自身发展、更能发挥长处的平台,那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是对“价值实现”定义的多元化: 传统的价值实现可能更多地与经济回报和技术突破挂钩。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通过参与公共事务、推动社会进步、保障民生福祉,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实现。生化环材、土木机械的硕博士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他们的价值实现,也可以体现在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上。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中的一些隐忧。比如,会不会出现“人才错配”,把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的硕博士“埋没”在一些行政事务中?以及,这是否会进一步加剧社会对“稳定”的过度追求,从而影响到基础科研的活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但总体来说,大量生化环材、土木机械的硕博士选择定向选调,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就业结构变化以及个体价值追求多元化背景下的一个必然现象。它反映了这届高学历人才在面对复杂社会环境时的成熟和理性,也预示着国家治理体系中将注入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或许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当然,如何将这些人才的专业优势最大化地运用到国家发展中,将是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相关行业没有太好的出路,或者工作环境过于恶劣,亦或者待遇太差没有盼头,还有逃避内卷等,是这些名校理工科硕博报考定向选调生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是逼不得已,谁愿意彻底放弃学了七年甚至十年的专业?

就我从咨询者那儿得到的各省市定向选调生具体分配情况信息(未必全面,毕竟样本太少且无统计学意义),这些名校理工科硕博确实有些分到了对口单位(其实进了单位大部分还是进不了业务岗位),但是大部分还是分到了县区两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之类单位,越是名校,这种情况越普遍。

说白了,因为各地都喜欢弄点名校硕博装点门面,默认名校研究生甭管学啥的都是全才,所以并不会考虑专业适配问题,更不会考虑人才专业能力浪费问题。

甭管你原来学啥的,都要开始从头开始,学习A4纸雕花技术。

适应能力强的还好说,迅速转型成为单位雕花主力军。

适应能力强不行的,“名校高材生”标签迅速换成了“书呆子”标签。

前几年定向选调生大多分到省里、市里,很多人即使再憋屈,也不会轻易跑路。

这几年省里、市里岗位越来越少,有岗位也是先给了清北,清北挑剩下的才给其他名校。

大量非清北名校硕博稀里糊涂被分到小县城里,离家几百上千公里,人生地不熟,方言不通,饮食不习惯,高强度工作,工资还低,一套组合拳下来,三门(家门、校门、公门)干部能扛得住的有多少?

这也是导致部分地区定向选调生跑路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

当然,跑路也不是让你随便跑的。

随着2015年国考禁止公务员报名,各省也陆续跟进政策。目前全国除了江苏、上海、福建等个别省市外,大多数已经完全禁止在职公务员报名,允许报名的也限定了苛刻条件(5年以上等等)。

简单来说,你考上哪里,没有够硬的背景调动去上级机关的情况下,大概率就是一辈子在这个单位不动了。

走遴选?且不说难度爆炸成功率堪比买彩票,最暖心的是中组部2021年出台了新的《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直接禁止了跨区遴选,彻底堵死了人才回乡计划等跨区域流动可能性。

强行跑路回家?别的省还好说,目前国考和各省仅规定辞退之后五年禁考公务员,但是河南省已经在2020年率先规定永久禁考。

翻译一下就是:以前不满服务期通过各种途径辞职的人员永远没资格通过河南省公务员考试了,过了五年惩罚禁考期也不行!

关于取消录用行不行,按照人民网地方领导人留言板上河南省公务员局2020.12.11的回复“关于被取消录用人员,没有不得报考的规定,但招录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对违纪违规和不诚信人员作出考察不合格的结论。”,还是很有风险的,毕竟涉及不诚信问题。

以前各省都可以走试用期取消录用绕过服务期,现在湖北、安徽,江苏等省也都明确规定了5年禁考。

个别单位连辞退手续都不给你办,要求你旷工30日后开除。

也就是说,你永远也进不了体制内了。

选调生这条路,你真的想好了么?

我是化肥哥,一个靠谱的 考公/考研 类答主,欢迎关注我~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记得点个赞哟~喵喵~

公考相关知识,欢迎看看我的 公考回复 收藏夹。专栏 体制内入门指南 转载了同名公众号部分文章,有兴趣也可以读读。高考考研类问题欢迎关注我的 高考考研类问题 收藏夹,这些都是免费的

如果你是知乎会员,想从0开始全面了解考公,免费听个LIVE也是不错的办法:

想有深入了解可以看看我的专栏(更新中):

如果需要个性化建议和指导,可以走 付费咨询, 知乎付费咨询2021年度业绩第一名答主为你服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