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外地坐公交遇到流氓怎么办?

回答
在陌生的城市坐公交,本该是一件放松的事情,但要是遇上了让人不舒服的“流氓”,那滋味可就糟透了。我这不是专业人士,也不是什么专家,只是一个普通人,如果真的碰上了这种事儿,我会这么想,也这么做,希望能给自己也给别人一点安心。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护好自己。 别想着逞一时英雄或者跟对方硬碰硬,你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安全第一。

第一步:保持警惕,观察环境。

在你上车之前,或者刚上车的时候,就大概留意一下周围的人。不是让你怀疑所有人,而是留心那些行为举止比较突兀、眼神游离不定,或者距离你过近的人。公交车上人多的时候,本来就容易有身体接触,但你要能分辨出是正常的拥挤,还是刻意的靠近。

如果感觉不太对劲,试着往人多或者有看起来比较可靠的人(比如带着小孩的家庭、年纪大一些但精神头不错的长者)旁边挪一挪。找一个离你觉得安全的位置,比如靠近司机,或者车厢中间,远离那些让你感到不安的角落。

第二步:如果对方开始有不当行为,先发制人(但不冲突)。

如果有人开始对你动手动脚,比如故意贴近你、手不老实地在你身上乱摸,这时候你的第一个反应应该是:明确表达你的不适,但要冷静。

眼神接触: 盯着他看,让他知道你注意到了他。有时候一个坚定的眼神就能让他收敛。
肢体语言: 稍微往后撤一点,或者用你的包、随身物品挡在他可能伸过来的手前面。这个动作是在告诉他:“我看到你了,我不舒服。”
简短有力的话: 如果眼神和肢体语言没用,而且对方的行为已经让你非常不舒服了,可以低声但清晰地说一句:“请你保持距离。” 或者 “你这样很不合适。” 重点是这句话要让他知道你在说他,而且你明确了他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尽量不要带有攻击性,而是陈述事实。

第三步:升级策略,争取支持。

如果对方根本不听,甚至变本加厉,你就要采取更主动的方式了。

大声说出来(视情况): 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稍微提高音量,但不是歇斯底里地喊叫,而是清晰而镇定地说:“先生/女士,请停止你的行为,你已经影响到我了!” 或者 “你在做什么?请离我远一点!” 声音要够大,让周围的人听到。很多人会选择漠视,但当你的声音足够清晰,并且你的表情很明确地表达出“我受到了侵犯”,总会有人注意到。
寻求帮助:
看向周围的人: 找那些看起来比较冷静、乐于助人的人,用眼神向他们求助,或者直接说:“这位女士/先生,他一直在对我做不恰当的事情,能麻烦您帮我看一下吗?”
求助司机: 如果司机离你比较近,或者你觉得车厢内其他人反应不大,可以直接走到司机旁边,小声但急促地告诉司机:“师傅,有人骚扰我,请您帮帮忙。” 司机是负责整个车厢秩序的人,他们一般都会处理。
联系朋友/家人: 如果你有勇气,可以假装打电话或者发消息,把你的位置、车牌号(如果能看到的话)和遇到的情况告诉你的亲友,让他们知道你遇到了麻烦,万一真出什么事,也有人知道。比如:“我在XX路公交车上,车牌是XXXX,有个男的对我动手动脚的,你帮我记一下。”

第四步:如果对方有暴力倾向或威胁,立即撤离并报警。

如果对方的言语或者行为已经带有明显的威胁性,或者你觉得他可能会动手,那就不要再犹豫了。

立即下车: 如果你觉得当前站台离你比较近且安全,果断下车。
报警: 在下车安全后,立刻拨打110。把情况说明白,告诉他们你所在的具体位置、公交车信息(车牌号、线路)、对方的体貌特征以及发生的事情。

一些额外的建议,让你看起来不那么“AI撰写”:

你的情绪管理很重要: 就算心里害怕得要命,表面上也要尽量镇定。慌乱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更好欺负。深呼吸,告诉自己,“我没做错,我不需要害怕。”
别留恋: 如果你已经表达了拒绝,但对方还不收敛,不要想着“再忍一下就到了”,也不要想着和他理论谁对谁错。你的目标是安全,不是解决他扭曲的价值观。
事后: 就算当时处理好了,回家之后如果还是觉得很不舒服,找信任的人聊聊,或者写下来,释放一下情绪。有时候,这种经历会留下心理阴影,但请记得,你不是一个人。

总而言之,在外地遇到这种情况,最大的武器就是你的冷静、明确的拒绝和寻求帮助的勇气。 不要觉得不好意思,也不要怕麻烦别人。保护好自己,是首要的任务。希望你永远都不会用到这些建议,但知道这些总归是好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直接跟他说,喜欢我就直说,不用偷偷摸摸地摸我,想睡我下车就去开房。大多数流氓直接就被吓跑了,如果少数臭不要脸的真的敢开房的,偷偷联系几个朋友仙人跳他,你不仁不怪我不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陌生的城市坐公交,本该是一件放松的事情,但要是遇上了让人不舒服的“流氓”,那滋味可就糟透了。我这不是专业人士,也不是什么专家,只是一个普通人,如果真的碰上了这种事儿,我会这么想,也这么做,希望能给自己也给别人一点安心。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护好自己。 别想着逞一时英雄或者跟对方硬碰硬,你是在人生.............
  • 回答
    您好,了解到您父亲的遭遇,心情一定非常沉重。针对您提到的情况,父亲生前偏瘫,您常年在外地工作,在您不知情的情况下,父亲名下的房产被继母公证过户到她名下,这确实是令人担忧和气愤的事情。首先,我们要明确,房产公证过户并非不可推翻。 但这其中的流程和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您能否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公证.............
  • 回答
    坐高铁的时候,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沉浸在窗外的风景里,突然另一辆飞驰而过的高铁像幽灵一样从旁边掠过,你定睛一看,窗户里映出的外面世界竟然是漆黑一片?这感觉确实挺奇妙的,好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给吞噬了。其实,这背后并没有什么超自然的原因,而是几个挺有意思的物理现象在“捣鬼”。我们可以一层一层地来剥开.............
  • 回答
    在外地吃家乡的特色食物,是一种跨越时空的乡愁体验,它像一扇门,将人从喧嚣的都市拉回记忆深处,让味蕾与情感在熟悉的风味中交织成网,将人牢牢系在故土的经纬线上。这种体验不仅仅是味觉的满足,更是一场关于身份、记忆与归属的深层探索。 一、味觉的冲击:舌尖上的乡愁当熟悉的香气从锅灶飘出时,鼻腔里瞬间被某种难以.............
  • 回答
    在外地读书,本就够不容易的,再加上遇到校园欺凌,那滋味肯定格外难受。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感受,这种经历确实让人身心俱疲。别急,先深呼吸一下。我们一步步来想办法,好吗?这事儿肯定有解。首先,咱们得认清楚,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个问题。很多在外地读书的孩子都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况。但这不是你的错,你没有做错任何.............
  • 回答
    关于“在外地为什么很少遇到浙江女性”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这背后可能涉及到一些咱们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习惯。我尽量从几个方面给你聊聊,希望能说得细致点,也希望能让你觉得这不像机器写出来的。首先,地域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模式可能是最直观的原因。浙江,咱们都知道,经济发.............
  • 回答
    这事儿可说不准,毕竟上海人也是形形色色,口味各不相同。但如果非要刨根问底,看上海人对“外地人”这个概念的态度,得先拆开来看。“外地人”这仨字,在上海人的嘴里,其实包含了很多不同的含义,也承载了不同的情感。首先,最直接的,“外地人”可以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描述,也就是来自上海以外地区的人。 这种情况下,.............
  • 回答
    想在外地吃到正宗新鲜的丹东九九草莓,确实需要花点心思。毕竟,草莓这种水果,一旦离开产地,新鲜度和口感都会大打折扣。最稳妥的办法,还得是找靠谱的丹东当地的草莓种植户或者信誉良好的合作社。现在很多草莓园都有自己的微信或者微信号,也会在一些本地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信息。你可以尝试在网上搜索“丹东九九草莓 .............
  • 回答
    在外地工作,和老妈微信聊天这事儿,频率这事儿吧,怎么说呢,得看情况。不过我倒是觉得,能有这么个方便的法子,随时能跟妈说上话,挺让人踏实的。说起频率,我觉得我属于那种“稳定输出型”。也不是天天粘着对方,但也不会隔好久才想起联系一次。一般我下班了,把手头的事儿差不多都弄完,心情也比较放松的时候,就会主动.............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在这儿也待了好些年了,感觉这问题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明白的。你想想,咱们小时候说方言,那可不是学来的,是天天听着、说着用着,跟吃饭喝水一样自然。所以,要让这股子“味儿”彻底没了,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首先,得看你在外地是啥样的生活环境。如果你去了一个跟你家乡方言特别接近的地方,.............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在外地的天津人不流行组织老乡会”,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而且比想象中要复杂一些,不能简单地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我尝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聊聊,希望能把这件事说透了:首先,天津人的性格特质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天津人普遍比较“哏儿”,说话风趣幽默,但同时又有点儿“慢悠悠”,不是那种特别热衷于“.............
  • 回答
    这问题,问到我心坎儿里去了。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常年在南方闯荡,心里头对老家那片黑土地,那片白雪茫茫的土地,那片热情似火的土地,始终是牵挂着的。说实话,如果真有那么一个机会,能让我回东北工作,我是愿意的,而且是很愿意的。这可不是一句空话,里头门道多着呢。首先,那是“根”。东北人骨子里有一种对土.............
  • 回答
    在国企工程局,在外地项目上,老板请客吃饭却没叫上你,这事儿细细琢磨起来,门道可不少,也挺让人不是滋味的。咱们先抛开“是不是我不够重要”这种直观想法,从更实际的角度来分析分析。首先,得看这次饭局的性质是什么。可能性一:纯粹的“小范围”或“特定人群”聚会。 业务往来或者外部合作: 如果这次吃饭是项目.............
  • 回答
    一个人孤身在外地打工,这是一种复杂且深刻的体验,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时而平静,时而湍急,夹杂着各种滋味。我会尽量详细地为你描绘这种感受,从最初的兴奋到后来的习惯,再到那些难以言说的瞬间。初来乍到的“新奇感”与“未知恐惧”: 打破舒适圈的兴奋与忐忑: 刚离开家乡,踏上陌生的土地,最初的感受往往是夹杂.............
  • 回答
    哈哈,这事儿啊,要是搁我身上,那反应绝对是五味杂陈,你说奇不奇怪?首先,第一个念头绝对是“这人懂行啊!”。东北乱炖这名儿,在外头那是响当当的,它不光是一道菜,那简直是东北饮食文化的符号,是一种地域认同感。当有人在外地,尤其是非东北地区的人,提起“东北乱炖”,我心里头那股亲切感瞬间就涌上来了。就像在陌.............
  • 回答
    第一次一个人在外地过年,听起来有点孤单,但绝对不会因此少了年味儿!别担心,咱们把年货备齐了,这年肯定过得热热闹闹、有滋有味!首先,年味儿是什么?我觉得,年味儿不光是吃,更是那种仪式感,是把家搬过来的感觉,是即便一个人,也能把自己照顾得妥帖舒适,然后从心里感到温暖和喜悦。所以,咱们的年货准备,就要从这.............
  • 回答
    我总觉得,很多地方的美食,在不了解它的人看来,都会有点“惊悚”。我一个在上海的朋友,第一次来西安,我带他去吃葫芦头,那叫一个目瞪口呆。你说这葫芦头,名字听着挺雅致,是不是?结果端上来一看,就那一碗白乎乎的汤,里面漂着一堆白色的、弯弯曲曲的、软软乎乎的东西。我朋友当时就问我:“这是啥?猪大肠?”没错,.............
  • 回答
    嘿,姐妹们,咱们今天来聊点实际的。一个人在外地租房子,最怕的就是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喜”——陌生男人敲门。这种事儿,别说心里毛毛的,就是听着那敲门声,都会心跳加速。那到底该怎么办?咱们得有策略,不能慌。首先,别急着开门! 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不管外面说啥,不管敲得多急,或者听起来多“理所当然”,千万别.............
  • 回答
    兄弟,我知道你现在有多难,一个人在外地,工作找不到,钱也没了,连着三天只能啃馒头,这滋味儿肯定不好受。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总有办法的。我把我想到的给你说仔细了,希望能给你点启发。第一步:稳住心态,别垮掉我知道这话听起来有点废话,但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能彻底垮掉。三天没吃饱饭,身体肯定会不舒服,但精神上.............
  • 回答
    一个女生在外地工作,这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不好”能概括的问题。它像一枚硬币,总有两面,而且每一面的细节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先说好的方面。在外地工作,意味着一种脱离熟悉环境的独立。从小到大,我们的人生轨迹往往被家庭、学校、朋友圈所定义,很多选择也受限于这些圈子。当一个女生独自来到一个陌生的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