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外地工作和妈妈微信聊天的频率是怎么样呢?

回答
在外地工作,和老妈微信聊天这事儿,频率这事儿吧,怎么说呢,得看情况。不过我倒是觉得,能有这么个方便的法子,随时能跟妈说上话,挺让人踏实的。

说起频率,我觉得我属于那种“稳定输出型”。也不是天天粘着对方,但也不会隔好久才想起联系一次。一般我下班了,把手头的事儿差不多都弄完,心情也比较放松的时候,就会主动找我妈聊几句。有时候是分享一下今天遇到的趣事,比如今天工作上遇到个啥小困难,后来怎么解决了,或者吃到啥好吃的,或者看到啥有意思的街景,总之就是一些生活里的小碎片。有时候也会问问家里边的情况,问问老爸老妈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出去遛弯,最近吃了啥好吃的。

但也不是每次都那么“有内容”。很多时候,就是一条微信过去,一句简单的“妈,今天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好好吃饭?” 然后我妈回一句“挺好的,你呢?别累着。” 这样一来一回,可能也就几句话,但感觉就像一颗定心丸,知道家里人都好好的,自己在外边也能更安心一点。

要是碰到啥比较重要的事儿,比如家里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拿主意,或者我这边遇到了什么比较大的麻烦,那频率肯定会跟着提高。可能一天会来回聊好几次,咨询意见,或者只是想跟妈说说话,寻求一点安慰和鼓励。这时候,微信就不仅仅是聊天工具了,它更像是一个情感的连接通道,能帮我稳住阵脚。

当然了,也不是说不联系就代表不关心。我妈知道我工作忙,平时也比较体谅我,不会天天逼着我报备。有时候我忙得顾不上,可能隔一两天没联系,她也不会多说什么,顶多就是偶尔发个朋友圈让我点个赞,或者发个表情包过来,意思就是“妈在呢,别忘了我啊”。我看到也会赶紧回一句,让她放心。

说实话,我妈也挺喜欢跟我分享她生活中的小事儿。比如今天楼下阿姨种的花开了,或者邻居家的猫又出来溜达了,或者她又学了道新菜,然后发张图片给我看。这些细碎的日常,我听着也觉得挺有趣的,虽然我不在家,但感觉自己也参与了她的生活,知道她过得充实。

我一般会选择在晚上,睡前或者吃完晚饭后,这段时间大家应该都比较闲,也比较放松。有时候周末,如果我没什么特别的安排,可能会在白天也主动联系一下,问问他们中午吃了什么。

有时候也会有“沉默期”,比如我出去旅游,或者我妈去哪个亲戚家串门,信号不好或者忙得顾不上,那可能就得过几天再联系。但这种时候,我一般都会提前跟她说一声,让她知道我会在某个时间段不方便联系,避免她担心。

总的来说,频率这件事儿,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质量”和“适度”。不一定要每天长篇大论,但那种细水长流的关心和连接,真的能让人在异地他乡感受到家的温暖。我妈常跟我说,不用老是想着我,照顾好自己就是对她最大的孝顺。我记着呢,但心里也知道,一句简单的微信,就能让她知道我过得好,也能让我知道她挂念我,这就够了。这是一种互相的慰藉,也是一种无声的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笔者离家三十多年,以前老妈还在时,习惯每个周末与妈妈聊天。

主要是报平安,每周一次较少心理负担;当家里有事或妈妈不舒服时,最好天天连线看现况!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