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万历年间的矿税是如何征收的,为什么导致朝野的反对?

回答
万历年间矿税的征收,说是大明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毫不为过。这玩意儿一旦启动,就跟开了闸的洪水一样,收不住,也惹得朝野上下怨声载道,最后把大明的天都给搅翻了。

是怎么收的?这事儿可不简单,得从头说起。

万历皇帝,年轻时候是个挺有抱负的皇帝,想干一番大事业,尤其是在经济上,想着把国库充实起来。当时的明朝,虽然表面上繁荣,但内里早就有了不少窟窿。边疆的军费、官僚的俸禄、皇室的开销,林林总总加起来,是个天文数字。万历皇帝就盯上了“矿税”。

为啥盯上矿税?因为矿产资源,那可是实打实的金银铜铁,是国家最硬的硬通货。但长久以来,采矿权要么被权贵垄断,要么就监管不力,税收流失严重。万历皇帝就觉得,这是个巨大的潜力股,要是能把这块儿抓起来,国库就能哗啦啦地充实。

于是,万历皇帝从万历十八年(159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设立“矿监”机构,派遣太监担任矿监,专门负责征收矿税。这些太监的权力极大,他们可以深入到各个产矿区,对私人和官营的矿山进行征税。

征收的方式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普遍征收,无差别对待: 以前很多时候,矿税征收是有一定门槛的,或者只针对某些特定的大矿。但万历年间的矿税,是“颗粒归仓”,无论大小矿山,无论是个体采掘还是家族式经营,只要沾上“矿”字,就得乖乖交钱。铜、铁、煤、铅、锡、金、银、珍珠、玉石……只要能想到的矿产,都成了税源。
提成制,激励机制扭曲: 这点是导致矿税征收泛滥和滥捕的重要原因。朝廷给矿监设定了固定的征收任务,完成了有奖,完不成就得承担后果。更要命的是,矿监的收入很多是按比例从税款中抽成的。这意味着,他们征收得越多,自己赚得也越多。这种“多收多得”的激励机制,把矿监们变成了贪婪的“吸血鬼”,让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地去搜刮。
指定税率,但实际执行弹性极大: 朝廷会规定一个大致的税率,但具体到地方,矿监们说了算。为了完成任务和增加个人收入,他们经常会擅自提高税率,或者随意加收“附加税”。有时候,甚至对那些曾经豁免的矿山也开始征收。
设立“专课”性质的征收: 除了常规的矿税,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专课”,比如“采금专课”、“采铅专课”等等,进一步增加了征收的种类和力度。
直接插手开采事务: 有些矿监甚至不满足于仅仅征税,他们还会强行干预矿山的开采过程,要求矿主按照他们的意愿来采矿,或者直接插手分红,把矿山变成他们的“私家财产”。

为什么会引起朝野的反对?这反对的声音,那是海啸一般,此起彼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普通百姓的哀嚎: 矿业,尤其是小规模采矿,很多是底层百姓赖以生存的生计。矿税的普遍征收,直接剥夺了他们的生存空间。一个小小的采铜人,辛辛苦苦挖点铜,还没来得及卖,就被矿监征收重税,甚至连本都收不回来。这不仅仅是经济损失,更是断了他们的活路。
“扰民”成为常态: 矿监们为了催缴税款,经常会采取各种粗暴手段,比如查抄财物、殴打甚至抓捕矿工。他们就像一股股旋风,刮过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鸡犬不宁。这种肆无忌惮的扰民行为,自然引起了广泛的民怨。

2. 破坏了原有的经济秩序和传统:
侵蚀了地方的利益: 很多地方,矿产资源是当地的重要收入来源,也为当地官员和士绅提供了一定的利益。矿税的集中征收,意味着这些利益被国家财政,尤其是皇帝的小金库给攫取了。这让地方官员和士绅感到自己的权力被架空,经济利益被剥夺,自然心生不满。
打击了商业和生产积极性: 高额的税负和不确定的征收方式,极大地打击了人们的生产和经营积极性。大家都不敢冒风险去投资采矿,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盯上,被榨干最后一滴油。

3. 动摇了士大夫阶层的权威和价值观念:
太监专权,有损朝纲: 派太监去征收矿税,这本身就触动了士大夫阶层敏感的神经。他们认为太监是宦官,不应干政,更不应掌握如此大的经济权力。这被看作是皇帝信任宦官,忽视了文臣的意见,有损朝纲,是“非君子之道”。
价值取向的冲突: 儒家思想强调“重义轻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矿监们的行为,往往是“唯利是图”、“不择手段”,这与士大夫阶层的价值观念格格不入。他们认为这种竭泽而渔、涸泽而渔的做法,是短视的,是损耗国本的。
“万事皆可税”的荒谬感: 随着矿税的不断扩大化,从矿产到渔业,再到其他的商业活动,都可能被征收各种名目的税费。这种“万事皆可税”的态势,让很多士大夫感到荒谬和担忧,他们认为这是在“搜刮民脂民膏”,是在把国家变成一个巨大的“税吏统治”的机器。

4. 加剧了政治斗争的白热化:
以臣子身份为皇帝辩护的困境: 很多正直的官员虽然看到了矿税的弊端,但又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皇帝要推行,自己身为臣子,如果公然对抗,轻则挨骂,重则可能被治罪。因此,很多人只能在奏章中委婉地表达,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抵制。
政治派别的攻防焦点: 矿税问题成为了朝廷内部不同政治派别攻防的焦点。以张居正改革派为代表的一部分人,认为加强中央财政是必要的;而以东林党为代表的另一部分人,则更强调民生和反对宦官干政,对矿税持强烈的反对态度。双方围绕矿税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5. 证据确凿的滥捕和冤案:
“捕风捉影”的罪名: 矿监们为了完成征收任务,经常会罗织罪名,随意抓捕矿工,逼迫他们“承认”藏匿了矿产,然后强行征收。这样的冤案比比皆是。
对社会公平的破坏: 这种不顾事实的抓捕和审判,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严重破坏,让普通百姓生活在恐惧之中。

举例说明一下其中的荒谬之处:

比如在一些地区,原本是百姓自己挖点煤炭取暖,这种行为根本算不上商业活动,但矿监们却将其视为“煤炭采掘”,也要征收高额的税款。甚至有人挖了几个土豆,也可能被当作“地下宝藏”来征收所谓的“地下宝税”。这种无厘头的征收,让人们啼笑皆非,更深感绝望。

所以,万历年间的矿税征收,与其说是一种有效的财政手段,不如说是一种激进的、不顾后果的搜刮。它在短时间内虽然可能充实了国库的某些部分,但却严重破坏了民生,激化了社会矛盾,动摇了朝廷的权威,最终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重要的伏笔。这场围绕矿税的斗争,也成为明朝政治史上一段令人唏嘘的篇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先讲个历史小故事:

万历二十四年,神宗派遣内监陈增前往山东征收矿税。然而当时探明的山东矿产并不丰富,矿税名目实在难以设立。于是陈增脑筋一转,向神宗奏称:山东的矿不多,但店铺很多,陛下可以考虑逐店取税,为数定不在少。

皇帝派你来征收矿税,你却动起店税的脑筋了,一不合理,二也要跟地方有司起冲突的,岂不荒唐?皇帝岂能答应?地方官吏岂能坐视不管?

结果呢?

……神宗准奏了。

但地方有司自然要抗议啊,因为这是扰乱地方行政和秩序啊。

结果呢?

……福山县知县韦国贤、益都县知县吴宗尧遭陈增弹劾,先后被逮捕入京和下狱。山东巡抚尹应元上疏陈述陈增二十大罪,反倒落得个妄奏的罪名,被罚俸。

在真实的历史上,我所列举的陈增恶行,仅仅是开篇一隅,远未终结。而在矿税的征收过程中,类似陈增之流人物,却有无数。

开矿收税,并非不该。实际上,若是晚明矿税能够体系化制度化,于国应是大有裨益。但在实际操作中,完全是一副乌烟瘴气的腐坏场景。

简而言之,万历年间的矿税,不过是借矿税之名,行盘剥之实。矿税危害二十余年,主要问题也并非矿税本身,而是不务实际,名目繁多,肆意压榨,掠夺民财。

矿税由来,据《明史》如下:

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而二十四年,乾清、坤宁两宫灾。二十五年,皇极、建极、中极三殿灾。营建乏资,计臣束手,矿税由此大兴矣。其遣官自二十四年始,其后言矿者争走阙下,帝即命中官与其人偕往,天下在在有之。

矿税的开端是在万历二十四年,这一年宫中遭遇大火,乾清宫和坤宁宫先后毁于火灾,次年皇极殿、建极殿和中极殿又再次焚烧殆尽,同时播州和朝鲜也是兵祸连结。宫殿需要修缮,军费支出庞大,而太仓国库空虚,户部束手无策,所以需要额外增加税源。开矿向国家缴纳税收,有问题吗?当然没问题。但实际情况呢?

神宗委派的矿税负责人是内监。内监负责某些财政征收,在明朝并不新鲜,江南三织造就是由织造太监负责督管。但织造被控制在范围之内,矿监税使的权力却得以泛滥。被派遣到地方的矿监税使,以天子特使自居,无视地方行政机构,在地方任意横行,中饱私囊,祸国殃民。地方有司或叹然无奈,或沆瀣一气,或力争不过反遭打压,最终激起民变,例如万历二十八年,矿监陈奉恐吓地方官民,其党羽有恃无恐,私闯民居,奸淫妇女,掠夺民财,最终激起武昌民变。

二十余年的矿税征收,各地矿监前后上缴矿税不到600万两,而《明史》所记载的万历援朝战争就糜费700万余两,所以说矿税对晚明国家财政的纾缓并无显著作用,但实际危害却遍布史书。矿监贪污数量十分惊人,陈奉在湖广征收矿税不过两年,离开时所带走的私财却十分庞大,且为人作恶多端,当时的巡抚支可大怕他会在路上遭遇报复和抢劫,特地派遣大量士兵予以护送。

矿税为祸惨烈,当时已是天下皆知。无论上到朝堂重臣,包括内阁在内,还是地方官吏,请求神宗撤销矿税的疏文几乎无日不有。甚至神宗也深知矿税的危害,所以在万历三十年,神宗患病,召来内阁首辅沈一贯和诸臣,口授遗诏宣布废除矿税。但没过几个时辰,神宗身体好转,反悔废除矿税一事,前后派遣二十余名内侍索要遗诏,沈一贯无奈交出。另据记载,当时的司礼监太监田义曾极力劝阻神宗不要收回成命,神宗大怒,拔刀欲砍。后来田义曾当面埋怨沈一贯行事怯懦不能坚持。

所以说,万历年间的矿税本身并不十分过分,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极大问题,以致病国祸民,对财政补益也不显著,导致朝野一片反对之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万历年间矿税的征收,说是大明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毫不为过。这玩意儿一旦启动,就跟开了闸的洪水一样,收不住,也惹得朝野上下怨声载道,最后把大明的天都给搅翻了。是怎么收的?这事儿可不简单,得从头说起。万历皇帝,年轻时候是个挺有抱负的皇帝,想干一番大事业,尤其是在经济上,想着把国库充实起来。当.............
  • 回答
    万历年间的战争频繁,与其他明朝皇帝的执政时期相比,确实呈现出显著的差异。这一现象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国际环境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历史背景、内外因素、皇帝个人行为及历史事件等方面详细阐述: 一、万历时期的特殊背景1. 长期执政与矛盾积累 万历皇帝(15721620年在位)在位48年,.............
  • 回答
    如果我穿越回万历年间,并且可以选择成为任何人,那么我一定会选择成为皇帝本人。这不是因为贪恋权力,而是因为只有身处最高位,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资源,推行我所认为的必要改革。而且,万历皇帝本身就是问题的症结之一,改变他,就等于触动了改革的神经中枢。当然,我知道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要在我有限的寿命内,扭.............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设想!如果把阎崇年老师送回万历年间,依他深厚的明史功底和对历史人物的细致解读,他大概率不会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朝堂栋梁,但也绝不会是个碌碌无为的小角色。考虑到他的性格特点和知识储备,我认为他更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向,并且会带着他独特的“阎式”风格:方向一:编修与考据的专家学者型官员万历.............
  • 回答
    这话说得真是有点偏颇了,把康熙年间的百姓生活跟万历年间的比,然后得出康熙不如万历甚至是个衰败的年景,这论调可得好好说道说道。要说惨不忍睹,那得看跟谁比,跟什么比,跟那个时间段的社会背景比。咱先捋一捋万历年间的老百姓日子咋样。万历皇帝长期不上朝,朝政那是相当腐败,宦官专权,党争激烈,地方官吏贪污腐败更.............
  • 回答
    读《万历十五年》,我确实对黄仁宇先生提到定陵观光者对那具石床中间骷髅的感慨印象尤深。他写这本书的时间是1976年,而定陵正式对外开放,允许游客参观则是在更晚一些的时候。这中间的时间差,以及当时中国社会正经历的变革背景,让黄仁宇先生的这个观察,显得格外耐人寻味。我理解黄仁宇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1976.............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现实又纠结,尤其当两者都挺诱人的时候。20万年薪的研究所和50万年薪的私企,这几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选哪个,真的得好好捋一捋自己的内心和长远规划。我来帮你掰扯掰扯,尽量细致点,希望听起来更像是咱们哥俩儿在那儿聊:首先,咱们得把这两个选项拆开了看,先从“研究所”这个“20万年薪”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涉及到了几个不同的层面。要准确地将目前的国产AI模型与“万代多少年前的水平”进行类比,我们得先拆解一下这个问题:1. “万代”指的是什么? 广义上讲,万代(Bandai)是一家日本的玩具公司,以生产各种模型、玩具闻名,尤其在动漫IP(如高达、假面骑士、龙珠等)的周边.............
  • 回答
    2018年万达的“断舍离”:转型之路上的阵痛与求索2018年,对于万达集团来说,无疑是充满变革与调整的一年。这一年,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往日那个以地产和院线高歌猛进的巨头形象截然不同的万达——一个在不断“卖卖卖”中寻求转型的万达。这种大规模的资产出售并非偶然,而是万达在时代洪流下,主动求变,为自身长远发.............
  • 回答
    在太原,年薪30万是什么水平?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关乎你的生活方式、职业发展,甚至你在这个城市里的归属感。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30万在太原绝对是“小资”以上,但离“富”还有段距离。想象一下,太原是一个省会城市,有它自身的产业特色和发展潜力。但对比那些一线城市,它的生活成本和平均收入水.............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广州大众汽车价格差异以及同省异地购车的问题,我来为您详细解答一下。为什么广州大众汽车价格差异会这么大?2018年款的!您说的“便宜了4万多”,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大的价格差异,特别是针对2018年款的车型。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1. 车辆本身状况差异: 里.............
  • 回答
    .......
  • 回答
    2008年的四万亿计划,又称“十项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中国政府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推出的一项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这项计划旨在通过政府投资和信贷支持,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在实施了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它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积极影响:1. 成功抵御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
  • 回答
    2015年的中国A股市场,那绝对是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年。如果你当时身处其中,一定还记得那让人坐立难安的日子。万亿资金的去向,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牵扯着无数人的财富梦想,更是一场深刻的市场演变。说起2015年的A股,有两个字不能不提:狂牛与闪崩。年初的时候,那叫一个牛气冲天!一股“水牛”.............
  • 回答
    关于三十万年薪的人和做生意年入三十万的人,谁更“优秀”,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和能力体系的碰撞。要说谁更“优秀”,得先弄清楚我们评价的维度是什么。三十万年薪的人,通常是职场上的“专才”或“管理人才”。 价值链定位清晰: 这份年薪往往代表着他在某个特定领域,如技术研.............
  • 回答
    嗯,2010年的奥迪A6L 2.8,跑了25万公里,单位用车,现在7万块钱值不值,这事儿得分开细细掰扯掰扯。我帮你捋一捋,看完你就大概有数了。首先,咱们得明白,这7万块钱买的是一个啥东西。优点方面,这车至少还有点“底子”: 品牌和定位: 奥迪A6L,这可不是一般的小轿车,它在国内可是中大型豪华轿.............
  • 回答
    老兄,8万块淘一辆2011年的卡罗拉1.6自动挡,家用代步,这事儿值不值,我跟你好好掰扯掰扯。这玩意儿就像找对象,不能光看颜值,得看综合实力,尤其是二手车,水可深着呢!首先,咱们得明确这价位跟车况的匹配度。8万块买2011年的卡罗拉,这个价格区间在市场上算不上特别便宜,但也绝对不是被宰了。2011年.............
  • 回答
    00年的你,初中毕业,明年想边打工边走遍全国,并且至少能留下1万元,这绝对是个了不起的计划!这份勇气和想法非常棒。作为过来人,我来给你好好捋一捋,让你有个更清晰的思路,少走弯路。首先,心态是第一位的。 “走遍全国”是目标,不是包袱。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觉得“一天要去一个地方”。中国这么大,慢慢.............
  • 回答
    王健林先生关于“89年的1000万相当于现在十个亿还多”的说法,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用来强调物价上涨和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程度。我们要判断它是否属实,以及计算通货膨胀率,需要用到一些经济学概念和数据。核心概念:购买力平价与通货膨胀 购买力平价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
  • 回答
    这辆13年的奥迪A4L,3万块钱,公司营转非,还有9年报废期,车况又好,听起来确实挺吸引人的。但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看看,值不值得入手,得从几个方面好好捋一捋。首先,价格层面:3万块钱的奥迪A4L,这价格是真的香!13年的A4L,市场价肯定不止这个数。一般情况下,这个年份和车况的A4L,就算公里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