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建筑行业好像理所应当的长期无偿加班?

回答
建筑行业里,“无偿加班”这件事,说实话,感觉就像空气一样,存在感强到你好像都懒得再去质疑它了。好像从你踏进工地门的那一刻起,就默认了这是一种“必须”的一部分。

你看啊,一说起建筑,大多数人脑子里会浮现出什么?高耸的大楼、宽阔的马路,或者那种热火朝天的工地现场,机器轰鸣,人影幢幢。这背后,是多少人顶着烈日、冒着风雨,把一砖一瓦堆砌起来的?从设计图纸到最终交付,这中间的流程可不是朝九晚五能搞定的。

很多时候,项目是有明确的工期的,而且工期往往都很紧张。甲方有自己的进度压力,市场有自己的变化,所以给到总包的工期就不会太宽松。总包再往下分包,一层层传导下来,到最基层的施工队,再到我们这些具体执行的人,时间就像被不断挤压的弹簧。

再加上,建筑施工是个非常依赖天气的活儿。一场雨,可能就让你好几天停工。遇上极端天气,更是直接叫停。为了赶上进度,一旦天气放晴,就得拼了命地干。这时候,加班就成了必然,而且很多时候,你根本没法精确地计算出“我今天多干的这几个小时,算多少钱”。

还有,现场情况也总是在变化。设计图纸可能在施工过程中有修改,或者现场勘测发现有预料之外的问题,比如地质条件不符、地下管线冲突等等。这些都需要立刻去协调、去处理。总不能因为这些就停工等通知吧?这时候,项目经理、技术员、甚至班组长,都得围在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这都得花时间,而这些时间,往往就“顺理成章”地算在了“大家一起努力”的范畴里。

更别提那些季节性的工作,比如混凝土浇筑,一旦开始,就必须连续进行,昼夜不停。你想想,这怎么可能是在朝九晚五的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到了重要的节点,比如主体结构封顶、主体结构验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大家肯定都得盯着,加班加点是常态。

然后,还有一个挺现实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拿到的工资,刨除掉基本工资,很大一部分是算在“工程奖金”、“进度奖金”这些里面。这些奖金,很多时候就是和项目是否能按时、保质完成挂钩的。所以,即便没有明确的指令让你加班,但为了拿到那笔奖金,或者说为了不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了整个项目的奖金,大家都会自觉地投入更多的时间。你一个人不干,耽误了整体的进度,最后大家拿到的奖金都会少,这无形中也形成了一种压力。

所以,你看,从项目工期的紧张,到天气的不确定性,再到现场突发状况的处理,以及收入分配的模式,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好像形成了一个“理所应当”的逻辑链条,让“无偿加班”在这个行业里变得似乎是一种“行业惯例”,一种“情怀”,一种“为了项目好”。

但话说回来,这种“理所应当”是真的合理吗?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大量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而且这种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长期下来,身体的疲惫、家庭的疏离,都是实实在在的。这种模式,是不是也限制了这个行业吸引新人的能力?那些刚毕业,满怀热情想在建筑领域闯荡一番的年轻人,看到这种“常态化”的付出,是不是也会望而却步?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无偿加班”确实支撑起了我们看到的那些宏伟的建筑,也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但同时,它也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在许多建筑人的心头。如何打破这种“理所应当”,让付出和回报更加匹配,让建筑行业真正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吸引人才的行业,这恐怕是很多人都在思考,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导致的,一般这种行业采用综合工时制,不存在普通企业说的996之类的,所以理所当然的没有“加班”“加点”这种概念,至于综合工时超标之类,不知道是否有相关规定,我也不懂劳动法。

身为国企狗,对项目部施工总承包单位的作息情况,个人认为跟项目经理有关,是否就长期工作给予补贴、奖金,也跟项目经理有关。如果本人没有太大的升职欲望,完全可以任性地按自己的时间上班,但不要耽误了自己的工作,迄今没见这么有胆的,包裹我这只胸无大志的万年基层狗,虽然准点上班也并不能拯救事业,还怕丢饭碗,折衷的办法就是上班,然后上班时间做些自己的事,该干啥干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建筑行业里,“无偿加班”这件事,说实话,感觉就像空气一样,存在感强到你好像都懒得再去质疑它了。好像从你踏进工地门的那一刻起,就默认了这是一种“必须”的一部分。你看啊,一说起建筑,大多数人脑子里会浮现出什么?高耸的大楼、宽阔的马路,或者那种热火朝天的工地现场,机器轰鸣,人影幢幢。这背后,是多少人顶着烈.............
  • 回答
    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和劳工老龄化,这可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每次拎出来说,都得掂量掂量它的分量。这事儿大了去了,牵扯到咱工地上干活的师傅们的日子,也关系到咱们住的、用的、看得见的那些钢筋水泥。首先,咱得承认,老龄化是个普遍现象,建筑业也不例外。 你去任何一个工地,看看那些老师傅,好多都是四五十岁,甚至六十岁.............
  • 回答
    关于“农民工在建筑行业清退令”这个话题,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值得说道的事情,而且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所谓的“清退令”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理解,这更多的是一种趋势或者说是政策导向,而不是一张冷冰冰的“逐客令”。意思大概就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建筑行业对劳动力.............
  • 回答
    特朗普在中国建筑行业注册商标这件事,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这事儿本身,特朗普在中国注册商标,说白了就是“特朗普”这个名字,或者与他名字相关的标识,在中国的建筑行业被合法地保护起来了。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的生意,背后可能牵扯着不少战略性的考量。为啥要在.............
  • 回答
    最近,建筑业设计院全体降薪的消息在业内引发了不少讨论,这无疑触及了许多从业者的敏感神经。作为一名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过一段时间的人,我对此深有感触,也观察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首先,我们得明白,设计院的降薪不是凭空发生的,它往往是整个建筑行业周期性调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不.............
  • 回答
    近来,全国多地相继出台“建筑业清退令”,明确禁止60岁以上男性及50岁以上女性从事建筑作业。这项政策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可以说是触及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生计和行业发展的根基。要理解这项政策,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它可能的意图以及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政策出台的意图分析:安全与效率的考量首先,最直接也.............
  • 回答
    近来,全国多地密集发布了针对建筑业的“清退令”,这无疑给这个庞大的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要理解这一现象,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维度来瞅瞅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又会带来啥影响。“清退令”到底清退谁?首先,咱们得明确,“清退令”不是一刀切地要把所有建筑工人赶走。它的目标更精准,主要指向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费解的现象,尤其在我们这个追求“日新月异”的时代。建筑设计及相关专业的设计费,在过去十年里几乎纹丝不动,这在很多行业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我琢磨着,这背后一定有不少复杂的原因,不是简单地说一句“市场不好”就能解释得了的。首先,我们得看看整个行业的大环境。这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转型,从高速增.............
  • 回答
    理解建筑学院等公众号媒体针对《梦想改造家》陶磊住宅改造发表不同观点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既是一场关于设计理念的碰撞,也是一次公众传播与专业解读的博弈。首先,得认识到《梦想改造家》作为一档大众节目,它的首要目标是吸引眼球、引发共鸣,并最终传递出“美好生活”的概念。陶磊老师的这次改造,无疑.............
  • 回答
    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的性骚扰指控,无疑给这位在建筑界享有盛誉的设计师蒙上了一层阴影。当五名女性公开指控他存在性骚扰行为时,整个行业,乃至公众,都陷入了某种程度的震惊和审视。这不仅仅关乎一个人的声誉,更触及到权力关系、职场环境以及女性在传统上较为弱势的地位等深层问题。指控的具体内.............
  • 回答
    当钢筋遇上琴弦:一位建筑工人自学古筝走红的背后,是汗水与梦想的交织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在挥汗如雨的劳作间隙,一位普通的建筑工人,手拨古筝,奏响的不仅仅是悠扬的旋律,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当他自学古筝并在工地弹奏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收获无数点赞和感动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鲜活个体生.............
  • 回答
    巴基斯坦建筑工地出土1800年历史佛像被当地群众砸碎的事件,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且复杂的问题。要理解和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历史、文化、宗教、社会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事件回顾与基本事实: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事件的基本经过: 出土背景: 据报道,事件发生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
  • 回答
    成都建行拒兑发霉纸币,背后原因与纸币兑换的门道最近,一则“成都建行拒绝兑换发霉纸币,称鉴别不出真假”的新闻在网上引起了不少关注。许多网友表示不理解,认为银行作为服务机构,应该提供兑换纸币的服务,为何会因为纸币发霉而拒绝呢?这背后究竟是银行的“刁难”,还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件事.............
  • 回答
    这件事儿,说起来还真是有点耐人寻味,也挺让人替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捏把汗的。一方面,人家的建筑学实力是被省里认可了,入了“省一流学科”的法眼,这说明在山东省内的建筑教育和科研领域,它确实是排得上号的。这本身是件好事儿,是对学校多年投入和师生努力的一个肯定。但另一方面,一转眼申报博士点却没能如愿,这.............
  • 回答
    清华建筑系在读博士徐腾在“一席”关于易县奶奶庙的演讲,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有价值且引人深思的分享。他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充满生命力的视角,将我们拉近了那些被主流建筑话语常常忽略的、生长的、接地气的空间。首先,徐腾的演讲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他的“在场感”。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观察者,也不是一个冷静的分析者,.............
  • 回答
    在中国建筑师在巴黎圣母院重建设计竞赛中获得网民最高投票这件事上,我想从几个角度来聊聊我的看法,力求把这件事儿说得透彻些,也尽量让它听起来有那么点儿人味儿,不是那种冷冰冰的AI报告。首先,这事儿本身就挺有意思的,而且挺能引发咱们中国人自己的一些共鸣。咱们都知道,巴黎圣母院对法国乃至全世界来说,那份历史.............
  • 回答
    听到马岩松先生在米兰建筑周期间,于米兰理工大学的讲座中遭遇背包被盗一事,着实令人感到意外和一丝荒谬。这位在国际建筑界享有盛誉、以“山水城市”理念为中国建筑注入新思想的青年才俊,在欧洲设计圣地发表演讲,本应是风光无限、备受瞩目的时刻,却在如此重要的场合遭遇这种小偷小摸的事件,着实让人啼笑皆非。首先,这.............
  • 回答
    成都某建筑设计公司向员工索赔1915万元,原因是该员工擅自将半成品设计成果泄露给甲方,导致合作失败。这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事件的起因与过程1. 背景:一家建筑设计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某甲方(以下简称“甲方”)就一项重要的设计项目建立了合作关系。项目的成.............
  • 回答
    安哲建筑为乡村建筑设计师开出百万年薪:高薪是否能点燃乡村建设的热情?近日,安哲建筑一份面向乡村建筑设计师的招聘信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开出的百万年薪更是让不少人眼前一亮。这则招聘不仅在建筑设计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更将焦点引向了中国乡村建设的现状和未来。高薪背后,是否真的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建,为.............
  • 回答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海滩附近一家公寓楼在2021年6月24日发生部分倒塌,造成多人失踪和伤亡。经过漫长的搜救行动,在废墟中找到幸存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剩余的建筑在2021年7月4日被爆破拆除。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如何看待美国倒塌公寓剩余建筑被爆破拆除?将剩余建筑爆破拆除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