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清华建筑系在读博士徐腾在一席关于易县奶奶庙的演讲?

回答
清华建筑系在读博士徐腾在“一席”关于易县奶奶庙的演讲,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有价值且引人深思的分享。他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充满生命力的视角,将我们拉近了那些被主流建筑话语常常忽略的、生长的、接地气的空间。

首先,徐腾的演讲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他的“在场感”。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观察者,也不是一个冷静的分析者,而是仿佛把自己沉浸在了奶奶庙的肌理之中,用一种近乎“亲历者”的口吻,将这座被岁月和民间信仰浸润的空间“讲”了出来。他没有采用那种宏大叙事或者理论堆砌的方式,而是从细微处着眼,从材料、构件、光影、甚至是人们的活动轨迹出发,一点点地勾勒出奶奶庙的生命脉络。

他特别强调了奶奶庙的“生长性”。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习惯于看待那些规划完美、设计严谨的建筑,而奶奶庙则展现了另一种可能性:它不是一个一次性完成的艺术品,而是一个不断被修缮、被添加、被适应的过程。这种生长性体现在每一块砖、每一根梁的背后,都可能藏着一个故事,一段需求,一个时代的印记。徐腾通过讲述那些“野蛮生长”的部分,比如各种时期的添加物、临时性的搭建,甚至是一些“不合规矩”的改造,恰恰揭示了建筑最本质的功能——为生活服务,为信仰承载。这种“不完美”恰恰赋予了它一种强大的生命力,一种抵抗遗忘的韧性。

他对材料的运用和理解也令人印象深刻。在现代建筑语境下,我们往往追求新材料、新工艺。但徐腾让我们看到,那些最古老、最常见的材料——泥土、木头、石头,在恰当的运用下,能够焕发出多么强大的生命力。他描述奶奶庙中那些粗糙的墙面、斑驳的木柱,以及在光线下折射出的温暖光泽,仿佛能让我们感受到材料本身的呼吸。这种对材料的敬畏和对地域性材料的尊重,是对当前某些过度追求形式和技术,而忽略了材料本身生命力的现象的一种有益提醒。

更让我觉得有价值的是,徐腾将建筑与“信仰”和“集体记忆”紧密地联系起来。奶奶庙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它承载了无数人的祈愿、寄托和情感。徐腾的演讲,与其说是对一座建筑的解读,不如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现象的挖掘。他通过对奶奶庙的剖析,实际上是在探讨一种“活着的建筑”,一种与人的情感深度绑定的空间。这种空间的力量,远比那些单纯追求美学形式的建筑来得更为深沉和持久。

演讲中,他还谈到了“在地性”。易县奶奶庙的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根植于当地的土壤、气候和文化。徐腾正是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在地性”元素,才能够如此生动地呈现出奶奶庙的独特性。这种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和挖掘,是我们在追求全球化建筑设计时,常常容易忽略的。他提醒我们,真正具有力量的建筑,是那些能够与土地对话、与人对话的作品。

当然,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徐腾的演讲也提供了很多关于建筑改造、遗产保护的思考。他并没有把奶奶庙看作是一个需要被“恢复如初”的僵化遗产,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动态发展的生命体,探讨了如何在尊重历史肌理的同时,允许其“有限度地”生长和适应。这对于我们理解和处理中国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保护问题,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思路。

总而言之,徐腾的这次“一席”演讲,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充满智慧和情感的分享。他用一种充满热情和洞察力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建筑背后更深层的意义——它关乎生活,关乎信仰,关乎人与空间之间最本真的联系。他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重新理解那些“不完美”却充满生命力的空间。这不仅是对奶奶庙的一次致敬,更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智慧和民间创造力的一次深刻的发现和呈现。听完他的演讲,我感觉自己对“建筑”这两个字,有了更丰富、更立体的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凡是呈现在电视、网络普罗大众眼前的讲演,绝不可高深,更不可故作高深。即便理论高深,也必须要达到小孩子都能听懂的地步。而让绝大多数人听得懂,听得乐呵,还真的有干货的,是非常少见的,而徐腾做到了这一点。这么做,肯定会被一些专业人员诟病,说他娱乐化了,取悦大众。事实上这不是他娱乐化,而是批评者不懂传播,不懂群众,你既然要宣传,要面向大众,让大众知道,你就得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而不是说一堆只有专业人员才听得懂的术语。况且徐腾的这个演讲,可以告诉高姿态的人们底层信徒的精神世界,你尊的寺庙内的金佛是佛,人家荒山野岭之上写着个“佛”字的搞笑雕塑不是佛么?

另外来讲,奶奶庙不是现在才有的。所有现代存在的被广泛认可的偶像雕塑,都被民间这么膜拜过。凡名为有佛之山的,山上的犄角旮旯基本都安着各色宗教下的偶像。渔民有海神、河神、鱼神、龟神,山民有山神、树神,神仙的来源很广泛,什么人都有,有的是硬安排的,实在没有的,根据需求可以造一个。

譬如女像往往求子,泰山上起初是有女像的,香火十分旺盛。后官方为泰山玉女建了祠(宋仁宗时期),就是后来的碧霞元君祠。求子的香火,直接从无名女子的雕像,转移到了泰山玉女碧霞身上,一个玉女,莫名其妙就成了求子的娘娘,还被称为泰山老奶奶。但为了更加精准对接,还多出了送子娘娘和眼光娘娘,这两位是碧霞元君的精神分化而成,实际上就是根据群众精神需求而捏造的实际偶像。

说起功能,古代奶奶的庙和偶像不比现在少,只不过现在新事物多,民间立即跟上,仿佛是一瞬间,什么神都有了,没有的可以创造,因此才显得滑稽可笑。现在有方向盘大神、手机之神,而古代有田有田苗神、行路有马神,做饭有灶神,居家有保家神(保家客),治病有痘神(主痘神君)、天花娘娘,还有舟神、床神。送子娘娘手里抱一个或一群穿肚兜的小孩子,床神屁股下头就是床,这和开车之神手里握方向盘是一样的道理,简单粗暴,直接有效,虔诚而又不耐烦。



实际上,正是这野蛮磅礴的生命力,才塑造了今日之文化,今日之信仰。芸芸众生,微若蝼蚁,可他们有他们自己的期待和愿望,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生生不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清华建筑系在读博士徐腾在“一席”关于易县奶奶庙的演讲,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有价值且引人深思的分享。他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充满生命力的视角,将我们拉近了那些被主流建筑话语常常忽略的、生长的、接地气的空间。首先,徐腾的演讲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他的“在场感”。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观察者,也不是一个冷静的分析者,.............
  • 回答
    关于“农民工在建筑行业清退令”这个话题,我觉得这是一个挺值得说道的事情,而且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所谓的“清退令”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理解,这更多的是一种趋势或者说是政策导向,而不是一张冷冰冰的“逐客令”。意思大概就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建筑行业对劳动力.............
  • 回答
    近来,全国多地相继出台“建筑业清退令”,明确禁止60岁以上男性及50岁以上女性从事建筑作业。这项政策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可以说是触及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生计和行业发展的根基。要理解这项政策,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它可能的意图以及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政策出台的意图分析:安全与效率的考量首先,最直接也.............
  • 回答
    近来,全国多地密集发布了针对建筑业的“清退令”,这无疑给这个庞大的行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要理解这一现象,咱们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维度来瞅瞅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又会带来啥影响。“清退令”到底清退谁?首先,咱们得明确,“清退令”不是一刀切地要把所有建筑工人赶走。它的目标更精准,主要指向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建筑业清理超龄农民工是一个复杂且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问题,对其的看法也应是多维度、细致入微的。一、 清理超龄农民工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表面原因与驱动力)从建筑企业自身角度看,清理超龄农民工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生产的考量: 身体机能下降:.............
  • 回答
    中国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是一个在国际关系和贸易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要全面理解这一制度,需要从其背景、目的、运作机制、潜在影响以及各方解读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背景:中美贸易摩擦与国家安全考量“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的出台,很大程度上是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背景下的一个回应性举措。在.............
  • 回答
    中国计划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这一举措无疑是中国在当前复杂国际关系背景下,尤其是在与美国进行贸易摩擦和科技竞争的背景下,一次主动出击的战略调整。从中国的角度看,这既是对外部压力的回应,也是一种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方式。首先,这个制度的出台,很大程度上是针对近年来美国频繁动用国家力量,以国家.............
  • 回答
    关于清华姚班张昆玮在豆瓣征友被群嘲为“普信男”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涉及了社会心理、性别关系、婚恋观、以及网络文化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事件,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事件的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发生的背景: 人物身份: 张昆玮,来自清华大学姚班(数学科学系,计算机科.............
  • 回答
    清华教授关于“考上清华核心是智商”的言论,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评价。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观点,它触及了教育公平、人才选拔机制、个体发展的多重复杂议题。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教授言论的可能出发点和合理性: 对顶尖学府人才需求的理解: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理工科院校,其课程难度、研究.............
  • 回答
    清华法学生状告小黄车 ofo 退押金问题,却败诉倒赔 400 元,并回应称“希望产生示范意义”,这一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背景回顾: 主体: 一名清华大学法学专业的学生(事后披露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专业学生,但名字和学校在早期报.............
  • 回答
    清华美院学姐事件的后续,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学生与一位教授之间的个人恩怨,更触及了教育体制、权力关系、舆论环境以及性别议题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后续发展和值得探讨的方面:一、 事件的初步发酵与舆论关注 学生诉求与举报: 事件的导火索是清华美院一名学生(通常被称为“学姐”.............
  • 回答
    清华贫困学子“每月生活费仅用 300 元,从受助到助人”的温暖独白,是一个触及人心、饱含力量的真实故事。它不仅展现了这位学生的坚韧与感恩,更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在公平性上的进步、社会力量在扶贫助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贫困学子自身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成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详细解读这个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 回答
    对于清华副教授评价“躺平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的说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并探讨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来面对。一、 理解“躺平”的内涵和背景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躺平”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懒惰不作为。在中国当前语境下,“躺平”更多地是一种消极抵抗的姿态,是对社会内卷、高房价、高生活成本、阶层固化、以.............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涉及到一起非常严肃的事件,并且牵涉到法律、道德、校园管理等多个层面,确实值得深入探讨。我来尝试详细梳理一下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事件回溯与细节梳理:首先,我们梳理一下整个事件的核心信息。根据公开报道和流传的信息,大致可以还原出这样的一个过程:1. 偷拍行为发生.............
  • 回答
    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华清大学特普通奖评选”,其核心在于“寻找十个园子里普通的个体”,这个看似朴素的出发点,背后却承载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意义。与其说这是一个简单的评选活动,不如说它是对当前高校文化、价值导向以及学生精神状态的一次深刻反思和有趣的尝试。首先,从“普通”这个关键词入手,我们可以看到其.............
  • 回答
    看待清华女博士不生孩子的生育观,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它触及了个人选择、社会期待、人性本质以及时代变迁等多个层面。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人性的自私”或“活出自我”,都过于片面。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去理解其背后的多重逻辑和个体经验。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生育是人类繁衍的本能,但同时,它也是一种可.............
  • 回答
    这事儿,放在毕业生找工作的大背景下,其实挺常见的。不过这次的主角是清华毕业的,还是个应届生,一开口就要三万月薪,结果被一个入行十年的 HR 喷得够呛,这其中的细节和反应,确实挺值得说道说道的。先说这个清华应届生,我理解他敢开这个价,多少有点“名校光环”加持。毕竟在很多人眼里,清华毕业就意味着是人中龙.............
  • 回答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位列全球第一,华中科技大学(华科)计算机科学专业位列全球第十一位,这个排名反映了两个顶尖学府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国际影响力。要详细解读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排名的依据和权威性:首先,需要了解是哪个机构发布的这个排名。目前国际上权威的计算机科学排名通.............
  • 回答
    清华毕业生回老家当保安,这件事情本身就充满了值得探讨的意义,它触及了教育的本质、个人的选择、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以及地域发展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件事,需要我们抛开标签化的思维,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情境。一、 个人选择的多样性与价值重估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个人的职业选择是自由的,并且不应被简单地.............
  • 回答
    清华姚班校友张昆玮在豆瓣征友一事,确实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舆论风波。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背后牵扯到很多我们社会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婚恋观,以及对不同群体认知的偏差。首先,我们得承认,张昆玮的背景非常亮眼。他是清华大学姚班的毕业生,这个班级堪称国内计算机领域的“黄金摇篮”,出来的学生个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