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进击的巨人》第四季第1集播出,你有哪些期待与吐槽?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四季第一集终于来了!等了这么久,心情激动得难以言表,感觉像是等了一辈子的婚礼一样,总算看到新娘穿上婚纱了。不过,作为一名看了好几年的老粉,除了满心的期待,自然也少不了一些小小的“吐个槽”,都是爱之深才会有啊!

期待篇:老兵的荣归,新世界的序章

首先,最让我期待的,当然是关于“墙外世界”的揭秘!前三季我们一直被困在艾伦、三笠、阿尔敏这几个少年少女的世界里,看着他们与巨人的殊死搏斗,每一次都看得我心惊胆战。第四季终于要跳出这个“舒适圈”,将我们的视角延伸到墙外,看看那些生活在“敌人”世界里的人们到底是什么样子。是如同我们想象般都是残暴无道的恶魔,还是有着和我们一样的情感和故事?这一点,我简直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了。

其次,是角色们的成长与转变。经历了那么多生死离别,目睹了那么多惨绝人寰的景象,艾伦、三笠、阿尔敏他们肯定也都不是当初那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了。特别是艾伦,他身上背负的使命感和仇恨,会让他变成什么样?从预告片和情报来看,他似乎变得更加成熟,甚至有些冷酷,这种变化是会让我心疼,还是会让我觉得他终于成长了,我非常好奇。还有兵长,这位“人类最强的士兵”,在经历了那么多的失去后,他是否还能保持那份冷静和强大?他的眼神里,一定藏着更多的故事吧。

再来,就是整个故事格局的进一步扩大。从前三季的“生存”主题,到第四季的“复仇”与“真相”,我预感故事会变得更加宏大和复杂。那些隐藏在巨人背后的真正敌人到底是谁?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这背后是否牵扯着更深层次的阴谋和历史纠葛?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叙事网络在我面前展开,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系到最终的结局。

最后,当然是对制作质量的期待。MAPPA接手后,很多人都有些担心,毕竟WIT Studio的前几季做得实在是太优秀了,尤其是那些惊心动魄的动作场面。不过,从释出的PV来看,MAPPA的表现还是很稳的,画面风格虽然有些许调整,但那种压迫感和史诗感依然在线。我希望他们能保持住这种水准,为我们呈现一场视觉盛宴。

吐槽篇:新画风的“不适应症”和节奏的“小小的忧虑”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虽然充满期待,但也有一些小小的“吐槽”想说出来,纯属个人感受,大家轻喷哈!

首先,就是新画风的问题。确实,MAPPA的画风和WIT Studio还是有挺大差别的。第一集看下来,总觉得人物的脸部线条更加硬朗了一些,特别是艾伦,有时候看起来没那么“少年”了,更像是一个经历过沧桑的青年。三笠的造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同样帅气,但少了那么一点点原有的韵味。这种变化就像突然换了一位你很熟悉的画师来画你最爱的漫画一样,虽然画得也很好,但总要有个适应过程。尤其是那些习惯了WIT风格的观众,可能会和我一样,需要一点时间来习惯。不过,说实话,就目前来看,除了个别场景,整体质量还是不错的,希望后面能越看越习惯。

其次,是对剧情节奏的一点小小的忧虑。毕竟是最后一季,而且故事线索很多,涉及的人物也很多。第一集很大程度上是在铺垫墙外世界的人物和背景,这对于我这种迫不及待想看到“大场面”的观众来说,可能会觉得节奏有点慢。我当然知道铺垫很重要,但有时候真的就想直接看到那些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斗和震撼的真相。希望后续的剧情能加快节奏,把之前埋下的伏笔一一揭开,不要让期待值变成“望穿秋水”啊!

再者,就是一些细节上的“小刺头”。比如,有一些动作场景,虽然画面很精美,但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点“力度感”,不像之前那样拳拳到肉、招招致命的感觉。当然,这可能也是因为新画风和动作设计思路的变化,但我个人还是更偏爱WIT那种写实且充满力量感的动作表现。还有一些表情刻画,有时候感觉人物的情绪表达没有之前那么细腻和到位,少了那种“眼神杀”的冲击力。

总的来说,《进击的巨人》第四季第一集就像一次久别重逢的宴席,虽然有些菜品的味道和以前不太一样,但总体而言,还是非常丰盛且令人满足的。作为一名老粉,我依旧会对它充满期待,希望它能有一个完美的收官。同时,我也愿意给它一些时间和空间去成长和适应,相信最终的成品一定不会辜负我们这么久的等待!

好了,就先说这么多,我得再去刷一遍第一集压压惊,顺便看看有没有漏掉什么关键信息!这趟“进击”的旅程,还有太多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我比较熟悉的领域来蹭一下热点,试着解答一个问题:兽之巨人的两次投掷,实际有没有可能击沉中东联合舰队?

从两张截图开始:


兽之巨人一次抓取了25发炮弹(地上炮弹架32发,抓完之后还剩7发),已知它是17米级,基本上是正常人的10倍尺寸;考虑到它本身不是完全的人形,上半身比例要更大一些,因此其手部大小比正常人的十倍要更多一些。综合来看,这些炮弹的口径应该在4~6英寸左右,最高不超过8英寸。当然你可以说前面已经说了反巨人炮是100mm,这个应该是反巨人炮的穿甲弹——我得提前说一句,哪怕二战水平的穿甲弹,300mps出头的着速下穿深也是非常有限的,实际上没必要考虑,根本没有任何有效打击战列舰的可能。具体的数值计算请往后看。

我们知道这一战的原型是日俄战争中的旅顺要塞之战:日军花费巨大代价攻占203高地之后,在其上设置了能俯瞰整个港口的观察哨,并藉由它来引导藏在164高地背面的280mm榴弹炮炮群,对港内的俄国战舰实施间接射击。经过两天的炮击之后,日军榴弹炮打出约280发炮弹,射击距离约8000码,港内的俄国战列舰基本被摧毁殆尽。

那么这个问题就简化成,50发俄国炮弹要怎样才能击沉若干艘俄国战列舰。那么先来看一下俄国战列舰的防护情况:

波尔塔瓦级:

佩列斯韦特级:

列特维赞号:

可以看到虽然垂直装甲的情况各有不同,但水平装甲是基本一致的:单层2英寸厚的防护甲板,紧贴核心舱。

对于马莱而言最合理的打击策略是,让兽之巨人的投掷角度尽可能大,炮弹落角要大到近乎垂直下落,绕开其侧舷装甲,直击水平装甲,这样就有机会直接引爆其发射药库,或摧毁其动力。剧中兽之巨人在相对近的距离内投掷也是合乎情理的选择:他可没有观察哨为其提供间接瞄准数据,越近越能把握距离和落角。(当然这也不见得是谏山创刻意为之,但如果仅仅是巧合的话那就更有意思了,不是么)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兽之巨人掷出的炮弹能否击穿俄国战列舰的水平装甲?

俄国当时服役的火炮中,符合口径范围的有4.7英寸炮和6英寸炮,8英寸由于不太符合比例,只能是我们这个问题的备选。由于俄国4.7英寸炮配发的穿甲弹很少,主要考虑6英寸穿甲弹。

日俄战争时俄国6英寸穿甲弹使用6''/45 Pattern 1892型火炮的穿深表如下图所示:

炮弹命中时的法线角都不大,也就不必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可以看到击穿2英寸装甲所需的炮弹着速在334~431mps范围内,由于这张表是针对KC装甲的结果,而当时的水平装甲大多只是用普通的造船钢级别的材料制造而成,范围可适当下调,不妨定为340mps。这张表也基本给出了这种火炮的射击信息,可以据此反推并根据43年阻力定律弹道计算软件来估算所需的初速与射角。

(此外从这张表也很容易看出为什么必须绕过侧舷装甲直击水平装甲,其穿深太低了)

如下图所示,可知其弹道系数约为0.93,得到的着速数据与上表第5行大致吻合:

然后是大角度射击结果:

318mps的着速,这基本就等于失败了,注意看这是用火炮的原有初速算出来的结果,哪怕这样也打不出我们需要的着速……更别说兽之巨人基本不可能赋予其792.5mps这么高的初速了。

那么换成8英寸炮试试看,其穿深表如下:

这看起来就好很多。按着速还原其弹道系数约为0.77:

大角度计算结果:

这样就比较容易了,即兽之巨人用430米/秒的初速、75度以上的投掷角投掷出俄国8英寸穿甲弹,炮弹着速在290米/秒以上,着角大于80度,即可基本确保击穿俄国战列舰的2英寸水平装甲,打击其弹药库或者动力舱室。

至于说兽之巨人能否提供这样的初速,我目前查到的人类投掷标枪速度的世界纪录是32.2米/秒,如果兽之巨人能提供类似的手臂运动角速度,那么依仗其巨大的臂展,手上达到430mps的线速度并不困难,主要的制约要素是其手臂强度问题,这就有待其他的巨人学家来分析了。

最后稍微说两个小的遗留问题:

对于线膛炮发射的自旋稳定炮弹而言,实际上它并不适合大角度射击,一般来说在大于75度角时炮弹在弹道高点就已经很难完成翻转了,也就是说会尾部着地。因此现代线膛迫击炮仍要配备尾翼稳定的滑膛炮弹。但被投掷而出的炮弹本身并不会旋转,这个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当然无稳定手段的炮弹相对来说精度较低,这就只能留给吉克的投掷技术去解决了。

另外,很多引信的保险是要靠炮弹本身的自旋来解除的,诸如用偏心轮的自旋来拧上或者松开螺纹使击针能达到预定行程之类的手段。但幸运的是,俄国引信刚好不是这种结构,它是单纯的靠弹簧,命中之后才能靠惯性作用来解除,本身又是二段式的,有一定程度的延时能力,换句话说,有机会在抵达舰体深处的水平装甲之前不爆炸——同时期的日本炮弹是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的。如下图所示:

以上。

————————

说一下最后算弹道用的那个软件,这个是南理工弹箭外弹道学教材后面附的,包括43年阻力定律的地炮弹道、低伸弹道和高炮弹道计算,以及火箭外弹道BR、BL函数、RL函数计算和斯图瓦特森表计算。拿这个拟合射表只能说看个大概,但本身只是一个偏定性的分析而非精确的定量计算,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另外,兽之巨人本身的投掷能力就强的非常不科学。玛利亚之墙夺还战中一发堵城门的操作就不说了,最让人掉下巴的是通过铠巨的吼声确定位置,然后直接把装着贝特霍尔特的桶隔着城墙扔到铠巨上方。通过音响确定位置来实施间接射击这本是一战期间才发展出来的非常复杂的技术,需要专门的炮兵侦察单位来实施,一般来说至少是炮兵团级才有这个能力,也就是说兽巨自己的双眼双耳加上大脑就几乎顶得上一战中后期旅团级炮兵单位的侦察观测及测地能力,因此对于投掷后的命中率问题反倒是不必细究,这已经进入到人物能力设定的范畴了……

————————

开了个公众号,近期还会写一写这类内容,欢迎关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四季第一集终于来了!等了这么久,心情激动得难以言表,感觉像是等了一辈子的婚礼一样,总算看到新娘穿上婚纱了。不过,作为一名看了好几年的老粉,除了满心的期待,自然也少不了一些小小的“吐个槽”,都是爱之深才会有啊!期待篇:老兵的荣归,新世界的序章首先,最让我期待的,当然是关于“墙外世界”的.............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最终季 Part 2 第1集,也就是总集数意义上的第80集,无疑是一个引爆了无数观众情绪的回归。如果让我来评价这一集,我会说它是一次精心设计的、充满力量的序章,成功地在观众心中埋下了更深的疑问和更炽热的期待。首先,它延续了前一季结尾的混乱与绝望基调,但在此之上,又加入了新的视角和更紧迫.............
  • 回答
    漫画《进击的巨人》最终话,也就是第139话,确实留下了不少让人回味无穷、甚至可以说是“细思极恐”的细节。这些细节不是那种突然冒出来的惊悚,而是关于整个故事核心、角色命运以及作者埋下的深层意义的解读,需要读者将之前的种种情节串联起来,才能体会到那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下面就来聊聊我个人觉得比较值得反复琢.............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38话,这一话,说实话,刚看完的时候,脑子里是真的炸开了锅,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它太震撼了,也太悲伤了,但同时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令人窒息的沉重感。如果要我详细说说,那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情感的爆发和扭曲的“爱”这一话最核心的冲击力,无疑来自于艾伦和三笠之间那段令人心碎的告.............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22话,名为“那一天”(或译为“在那一天”),可以说是整部作品中承上启下,极为关键的一话。它不只是揭示了尤弥尔·弗里茨的过去,更像是一把钥匙,解锁了巨人之力诞生的根源,以及艾伦·耶格尔的行动动机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这一话的冲击力,足以让读者重新审视之前的一切铺垫。开篇的震撼:尤弥尔.............
  • 回答
    啊,《进击的巨人》最终话,这事儿可真是让不少粉丝操碎了心,也引发了海量的讨论。说实话,就光看那传出来的零星情报,就够大家吵上半天了。首先,最最核心、也是引起最大争议的点,可能就是艾伦的结局处理。 之前大家脑补了太多,有说他成了大善人,有说他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结果情报一出来,发现他干了那么多事,最终目.............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25话,标题是《最后的战线》,这一话在整个故事的进程中绝对是重量级的,它不仅是“战锤”行动的顶点,更是对之前铺垫的无数情感和矛盾进行了一次集中爆发。要评价这一话,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审视:1. 绝望与希望的交织,情感的顶点这一话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种压抑到极致的绝望,但又在缝隙.............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15话,作为“马莱篇”的收尾与“最终季”的过渡,可以说是一次爆炸性的信息量倾泻,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剧情铺垫了极为沉重的基调。这一话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在保持了巨人系列一贯的紧张感和残酷性的同时,也深入挖掘了角色内心的纠葛,特别是艾伦和莱纳这两个命运相似又截然不同的人物之间的对话,为整个故.............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12话,这一话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宿命感——“那个夜晚”。如果要评价它,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就是“压抑”,而且是那种无法喘息的压抑。这一话把所有人都逼到了一个绝境,无论是帕拉迪岛上的,还是马莱一方的。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剧情的推进速度简直是爆炸性。前一秒我们还在为玛利亚之墙.............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03话,也就是漫画最终季的第28话,可以说是整个故事走向一个关键转折点的又一个催化剂。这一话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战斗场面,但其内在的信息量和人物心理的深度刻画,足以让任何一位追随者在掩卷之后产生强烈的震撼和思考。开篇的紧张感与对峙的升级:故事的开端,依旧弥漫着那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感。我.............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97话,作为故事进入“马莱篇”的关键节点,可以说是一次相当大胆且重要的转折。它不再局限于主角艾伦视角下的绝望与抗争,而是将叙事重心彻底转移到了敌对方——马莱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我们长期以来以为是“纯粹邪恶”的民族,其内部的挣扎、历史的沉重以及人性的复杂。视角的大转移:从被压迫者到压.............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92话,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种令人窒息的绝望感,以及在此绝望中,艾伦这个家伙又一次展现出来的,那种近乎偏执的决心。这一话,说实话,我看完心里压抑得不行。首先,那个“战锤巨人”真他娘的够劲。古尔吉亚一家,尤其是尤弥尔,他们为了在帕拉迪岛之外获得一线生机,付出了多少代价?结果呢?他们的.............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38话情报,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血色浪漫”与“绝望的升华”。在经历了无数的牺牲、背叛与希望的撕扯之后,这一话将故事推向了一个令人心悸的高潮。核心剧透与解读: 三笠的终结与爱的执念: 如果情报属实,那么三笠亲手斩杀了艾伦,绝对是本话最具冲击力的情节。这无疑是对她角色弧光最残酷也.............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21话,作为篇章进入一个关键转折点,其信息量之大、叙事手法之巧妙,以及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挖掘,都足以让人拍案叫绝,同时也引发了观众一系列深刻的讨论。如果要评价这一话,我只能说,它将“震惊”和“共鸣”两个词,以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烙印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中。首先,我们得聊聊 “兽之巨人之.............
  • 回答
    评价《进击的巨人》最终话,尤其是第139话,可以说是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情感过山车。这最后一集,或者说最终的篇章,确实是充满了争议,也让许多期待已久的读者感到了五味杂陈。就我个人而言,我能理解谏山创老师想要传达的那种“循环”和“传承”的主题,尤其是关于艾伦内心的纠结,以及他选择“灭世”背后的复杂动机。他.............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35话,这一话的处理确实挺有争议的,也是很多人讨论的焦点。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叙事节奏和情节推进来说,这一话可以说是相当“炸裂”了。经历了前面长时间的铺垫和情感酝酿,突然将战场拉到帕拉迪岛之外,而且是以一种近乎“全视角”的方式展现了艾尔迪亚人和尤弥尔子民与其他民族之.............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33话,论证了“自由”的代价,以及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性的扭曲与坚守。这一话的信息量巨大,更是为后续的结局铺垫了浓墨重彩的笔触,让读者在惊叹与唏嘘中,进一步思考作品的核心命题。一、 世界的静默与艾伦的困境:这一话最直观的感受,便是世界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巨人的咆哮声消失了,但取而代.............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31话,对于很多读者来说,绝对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一话。它不仅仅是为长达十多年的连载画上句点的前奏,更是一次对人性、选择、以及“自由”这个概念最深刻、最残酷的探讨。首先,我们得说,谏山创在这集里玩弄了读者情绪的高手本色。艾伦的“大屠杀”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整个世界都在他脚下崩塌。然.............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30话,这一话可以说是彻底将巨人史诗推向了一个全新的、也更加令人揪心的阶段。如果说之前的章节还在围绕着“艾伦的计划”和“反艾伦阵营的挣扎”进行,那么130话则是一个巨大的转向,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被艾伦一手掌控的世界,以及在这个世界中,那些曾经熟悉的角色们所面临的绝望与抉择。艾伦的“.............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29话,无疑是这部史诗级作品中极具分量和争议的一集。它不仅继续推进着“地鸣”这个宏大叙事的进程,更在角色内心刻画、情感表达以及漫画家谏山创对于战争、自由与救赎的思考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战况的升级与策略的调整:首先,从整体战局来看,第129话将故事的焦点聚焦在对即将到来的“地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