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波兰领土、人口、历史都不差,为何近代以来没有成为欧洲大国?

回答
波兰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广袤领土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在欧洲历史舞台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然而,近代以来,波兰未能成为欧洲的大国,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涉及地理、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综合作用。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一、地理位置的劣势与战略困境:

“东欧平原的十字路口”: 波兰最显著的地理劣势在于其位于东欧平原的核心地带,没有天然的屏障来抵御来自东西方的强大军事力量。它就像一个敞开的大门,容易成为强大邻国觊觎和侵略的目标。
缺乏天然防御纵深: 相较于拥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等天然屏障的西欧国家,波兰的平坦地形使其在战争中难以构建有效的纵深防御。一旦边界被突破,敌人可以迅速深入其腹地。
被强大邻国包围: 在近代历史上,波兰长期被普鲁士(德国)、奥匈帝国和俄国这三个军事和政治强国所包围。这使得波兰在战略上始终处于被动和夹击的境地,难以独立发展和扩张。

二、历史上的政治体制的弊端(贵族民主的衰落):

选举君主制和强大的贵族议会(Sejm): 波兰在近代早期(中世纪晚期至17世纪)实行的是“贵族民主”或称为“共和国”制度。国王是通过选举产生的,而强大的贵族议会拥有巨大的权力,包括否决法律(liberum veto)。
liberum veto 的毁灭性影响: “liberum veto” 允许任何一个议员否决整个议会的决议,这导致了国家决策的瘫痪和政治的僵化。它成为了国家改革和强化的巨大障碍,使得波兰无法有效地应对内部的社会经济问题和外部的军事威胁。
中央集权和国家能力不足: 相较于同时期欧洲其他国家(如法国、普鲁士)通过强化中央集权、建立强大的官僚体系和常备军来提升国家能力,波兰的贵族民主制度阻碍了中央集权的进程。这使得波兰在军事、财政和行政管理方面始终处于落后状态。
缺乏统一的民族认同和利益: 强大的贵族阶层(Szlachta)拥有大量的土地和特权,其利益往往高于国家整体利益。这种地方主义和贵族自治阻碍了民族意识的统一和国家凝聚力的形成。

三、经济上的落后与依赖:

农奴制经济的根深蒂固: 波兰的经济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并且农奴制(Pańszczyzna)非常普遍和根深蒂固。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也阻碍了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工业基础薄弱: 相较于西欧国家,波兰的工业化起步非常晚,且基础薄弱。其经济结构对农业的依赖性强,缺乏必要的工业技术和资本积累,难以与工业强国竞争。
财政困境: 由于政治体制的低效和经济结构的单一,波兰政府长期面临财政困难。这限制了其在军事、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改革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削弱了国家实力。
被视为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在欧洲的经济格局中,波兰常常被视为西方工业强国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而非独立的工业经济体。

四、军事上的积弱与连续的失败:

缺乏强大的常备军: 由于政治体制的限制,波兰难以建立一支强大而高效的常备军。军队主要依靠贵族组成的军队,其训练、装备和指挥系统都存在问题。
多次军事失利: 波兰历史上多次在与邻国的战争中失利,例如与瑞典的“大洪水时代”(The Deluge)的冲突,以及在多次俄土战争中作为俄国盟友参战的经历。
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国防工业: 缺乏强大的工业基础导致波兰无法自主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军事实力严重依赖外部援助或进口。

五、一系列改变欧洲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受害者:

波兰瓜分(Partitions of Poland, 1772, 1793, 1795): 这是导致波兰失去独立地位的最直接原因。强大的邻国——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联合起来,通过三次瓜分将波兰彻底从欧洲版图上抹去。这标志着波兰作为独立国家历史的终结,也让其长期无法在近代欧洲大国博弈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波兰的被压迫: 在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浪潮中,波兰人民的民族意识被激发,并进行了多次起义(如1830年和1863年的起义)试图恢复独立。然而,这些起义最终都被镇压,反而导致了俄国、普鲁士和奥匈帝国对波兰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压制和同化政策。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虽然波兰在两次世界大战后重新获得独立,但战争对其领土和人口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尤其是在二战中,波兰成为纳粹德国和苏联共同侵略的目标,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战后,波兰又落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失去了真正的国家主权,成为华沙条约组织的一部分。

六、缺乏稳定的政治和国家建设基础:

缺乏连续的国家建设过程: 由于长期的被瓜分和外来统治,波兰缺乏连续的国家建设和制度改革过程。每次短暂恢复独立后,都面临着重建国家、统一政治力量的巨大挑战,而且往往时间仓促,内部矛盾重重。
历史遗留的社会和政治分歧: 尽管波兰人民拥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但在政治和经济发展道路上,也存在着不同的派别和观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统一力量的形成。

总结来说,波兰近代以来未能成为欧洲大国,并非其人民或文化有什么根本性的缺陷,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

地理位置的先天劣势使其成为强大邻国的猎物。
政治体制的早期弊端(liberum veto、中央集权不足)阻碍了国家实力的提升。
经济结构的落后和工业化的迟缓使其难以与工业强国竞争。
军事上的积弱使其在面对侵略时难以抵挡。
最重要的,它是欧洲历史上一次次政治格局剧变(尤其是瓜分)的直接受害者,丧失了独立的国家发展空间。

尽管如此,波兰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的道路上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牺牲精神,并在20世纪末成功恢复了独立,如今正在为成为欧洲有影响力的国家而努力。然而,回顾近代历史,上述因素共同塑造了其未能成为欧洲大国的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修改,加入了很多客观原因,仍然存疑处会在查阅资料后修改,答主对波兰史也并不是很了解,也是一手查资料一手答题,如有问题感谢大家的指出。


先说结论:

波兰的苦难是地理位置、政治制度、列强争夺以及自身决策失误的结果,而在几个关键的时期,波兰眼高手低、目空一切的国家战略也是他们苦难的根源之一。


1、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和第一共和国

背景:这可能是之后波兰人对自身实力盲目自信的历史来源。

国内环境:率先实行的金权自由制度使得波立王国的实力空前提升,成为16世纪欧洲人口最多、经济最繁荣的王国,没有之一,维基百科直接称之为“空前繁荣的王国”。

国外环境:在波立王国繁荣的时期,德国普鲁士还没有统一、俄罗斯的前身罗斯还在东欧筚路蓝缕、英法还没有开启大航海时代互相征讨自顾不暇


请听题:

假如现在你穿越到了这个时期成为波立王国的领袖,你会采取什么措施雄霸欧洲呢?


稳扎稳打型: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渗透北方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出海口,利用普鲁士地区的矛盾,夺取东普鲁士港口,同时挑起奥斯曼和罗斯的矛盾,阻碍罗斯的崛起


高瞻远瞩型:在分裂的普鲁士地区拉拢一批、打击一批,同时拉拢奥斯曼帝国限制罗斯公国,最好挑起他们在高加索地区的战争,坐享渔翁之利。


让我们看看波兰政治家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首先,西打日耳曼,本来混战的日耳曼很多城邦放下恩怨开始抵御波兰的进攻

其次,东打罗斯,罗斯将波兰作为自己主要的敌人

然后,南压奥斯曼帝国,奥斯曼甚至和罗斯放下矛盾开始讨论波兰的问题

然后出人意料的是,波兰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竟然在多线作战的情况下还占据上风.......

诚然,波兰的决策低效和自身的贵族民主制度有很大关系。

波兰第一共和国时期政策多有反复,但无论是被迫和俄国联合,还是卷入俄奥和法西的战争,自己总会成为牺牲品,无论谁赢波兰都是他们的战利品,而率先削弱王权也是他被多方势力干预的重要原因。

按理说凭借这样的家底,波兰步步为营混个欧洲霸主是没有问题的,之后如果把握住大航海的机遇,未来可期啊,但是最终惨淡收场。


2、华沙公国

背景:按理说波兰被瓜分之后应该没有什么登场的机会了,但是天佑我大波波,法国皇帝拿破仑连续击败了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波兰再次重现天日

波兰抓住机遇,可谓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成立枪骑兵团为拿破仑效力,在对战反法联盟中作战极其英勇,甚至盖过了拿破仑正规军的光芒。


后来...后来,拿总下台了,反法联军立马就秒了波兰(你小子之前挺嚣张啊?再叫一声我看看)



3、波兰第二共和国

背景:真是天佑我波兰、天佑我波兰啊(重要的事情说两遍),一战后瓜分波兰的普鲁士和奥地利都跪了,在英法的帮助下,波兰于1918年再次光复。


但是刚刚复国的波兰既没有想着发展经济,也没有想着缔结同盟稳定周边局势,他决定一雪前耻...

首先,波兰强占德国但泽(存疑,但丹泽成为自由市,波兰出力不小),活生生割裂了东普鲁士和本土的陆上连接,元首在心中默念:“妨碍咋的渣渣!”并在心中记下一笔


其次,波兰趁苏维埃刚刚成立,直接派军队干涉苏俄内政,之后被苏俄直接反推到了首都华沙城下,因为苏俄在华沙东南部队被调走一部分,波兰找到缺口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但是侵略变成首都保卫战也称不上多么光彩,顺带一提——参与这次华沙战役的第一集团军政委,目睹了被波兰俘虏的俄国人冻死饿死无数,之后苏俄还被强迫割让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广大土地,也十分让这位政委痛心,他最后历经艰险最终回国,这个政委有一个好记的名字——斯大林。


然后,波兰甚至先纳粹德国一步,率先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找的借口还是——“要保护那里说波兰语的人”。

复国之后的波兰还积极参加凡尔赛合约谈判,甚至成为唯一一个直接跳出来公开反对中国、支持日本对山东侵略的国家。
直到顾维钧写回忆录的时候,他都不明白:和中日都没啥关系的波兰,为什么如此仇视中国!

(存疑,待考证顾维钧回忆录)(已经考证,凡尔赛波兰反华为谣言,辟谣内容见附录一)


我们想不清楚,德国俄国也想不清楚,但是他们认为先打一顿比较好——


1939年9月1日年德国闪击波兰,波兰西部土地大规模沦陷

1939年9月17日苏联派遣60万红军进攻波兰,波兰东部土地大规模沦陷

1939年9月18日,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会师,并进行了友好的阅兵和会谈,签订了瓜分波兰的协定。(正所谓中日友谊靠韩国,苏德友谊靠波兰)

波兰又亡了...

战后,苏联将大批波兰政治精英和战俘在卡廷森林进行了集体枪决,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斯大林为当年惨死的战友报仇。


4、波兰人民共和国

背景:二战之后,历经磨难的波兰再次复国了,但是留下了一片疮痍,因为作为之后苏德战场反复争夺的地区,这里甚至找不到一座完整的城市,更凄惨的是,分属于不同阵营的苏联和德国对波兰都抱有极大的敌意(原因都懂),波兰难民无处可逃,使得波兰成为了二战中阵亡人口比例最多的国家,没错是最高比例的,甚至远远超过了苏联、德国的阵亡比例。


但是更加悲剧的是,复国之后的波兰发现自己成为了一个傀儡,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苏联的掌握之下


5、波兰第三共和国

背景:天佑我波兰,天佑我波兰,天佑我波兰啊(重要的事情这次说三遍),庞大的苏联竟然自己崩溃了(什么,苏联亡了?),波兰终于摆脱了支配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结论:

其实讲道理波兰的运气真的非常不错,他的3次光复都是外部环境变动的结果,和自身努力并不直接相关,一旦有一环出了差错,有没有波兰这个国家都是问题,是真正的天佑之地。


但是波兰没有把握住良好的家底,也没有出色的战略眼光,始终放不下民族仇恨,国家战略过于短视,四面树敌,最后落地两面不是人,在苏联加入反法西斯阵营之后,斯大林大力扶持中国、朝鲜等盟友,接纳斯洛伐克难民,但是还在保持对波兰人的屠杀...


这里补充一段更加客观的:

波兰的现状当然和自身地理位置也有很大关系,

一方面周边无险可守,不积极扩张就会被瓜分,这一点和沙俄比较像,莫斯科周围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不过幸好有凛冽的寒冬站在俄国一边。

另一方面,身处德、俄、奥的夹缝中,很多时候往往身不由己,

其次,早期贵族民主制度决策的低效性也是原因之一(这个制度是每个人都有一票否决权,不全票通过什么也决定不了)

最后,过早的限制皇权,导致周围帝国的焦虑,也是波兰苦难的根源。


和波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建国初期的领导层,主席同志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艰辛和苦难,可以说是深刻体会了中日之间的血海深仇,但是仍然出于国家战略的考虑,于70年代和日本建交,甚至之后又和美国建交。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的决策都是正确的。


波兰的苦难和决策、制度、地理位置等都有关系,希望今天的波兰能够吸取历史教训,执政为民,护国安邦。


最后让我用充满历史苦难和沧桑的波兰国歌《波兰没有灭亡》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莫名的好听啊,心疼一下历经沧桑的波兰)

知乎不能上传音乐,这里把音乐转码成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956556516849856512


附歌词:

波兰没有灭亡

只要我们一息尚存

波兰就不会灭亡

举起战刀,收回失地

前进,前进,冬布罗夫斯基

意大利到波兰

在您的领导下

我们将亲如一家

我们跨越维斯瓦河

渡过瓦尔塔河

成为真正的波兰人

拿破仑已经告诉我们

如何去取得胜利

前进,前进,冬布罗夫斯基

就像恰尔涅茨基到波兹南

结束瑞典人的占领

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

我们将渡海归来

前进,前进,冬布罗夫斯基

父亲对女儿Basia

激动地说:

听啊,我们的战士们

敲响了战鼓

前进,前进,冬布罗夫斯基…




附录一:关于波兰反华言论的辟谣:

《顾维钧回忆录缩编》第五章第三节第 294页
在小组委员会上我更加强调这后一点即我提议增加对中国支援的一条。由于新西兰代表乔丹的大力支持,报告中增添了一句,建议国联各成员国分别考虑能够给予中国以多大程度的支援。那天下午,小组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先后通过了报告草案。晚上提交到大会。午后五点,大会续开。到会的代表不多。有两位代表发言,同意顾间委员会的报告,但波兰和逞罗弃权。两份报告最后被一致通过


《訴諸國際公論:國際聯盟對「九一八事變」的討論(1931-1933)》
国际联盟有关918事变和中国东北问题有过两次投票。 1931年10月24日,国际联盟行政院14个理事国表决两项议案。波兰和中国都是当时的14个理事国之一,也参加了投票表决。 一项是由国联主席白里安提出,中国代表同意的议案。该议案要求日军撤回到918事变发生前的驻地。 投票结果是13票赞成,日本一票反对。 另一项议案是由日本提出的,维护日本侵略的议案。投票结果是13票反对,日本一票赞成。 显然波兰在31年10月24日的投票中,立场是支持中国,反对日本的。


附录二:参考资料

1、wikipedia:Poland

2、 "Wyniki Narodowego Spisu Powszechnego Ludności i Mieszkań 2011"[Results of the National Census of Population and Housing 2011]

user avatar

既然有人提到了哥萨克起义。

首先瓦四是一个弱势国王,第二瓦四得罪了塞姆,第三为了整军瓦四征兆了哥萨克。一个弱势国王破坏既定天主教优先国策解放被压迫者,本身就是作死。

瓦四的死,充其量是给起义加码。本身最大的锅是从雅盖隆开始的压制东正教行为,然后是对土耳其的备战和与瑞典的争端消耗了国力。

再说内外交困。大洪水本身就意味着外交失败,锅从西格蒙德开始就有,到他儿子的时候,波兰得罪了俄罗斯人火烧莫斯科,加冕沙皇,和教宗以及奥地利的关系若即若离(瓦四死后崩了),面临强敌还没有办法和睦普鲁士。不是无能是什么。

最后看俄罗斯打波兰如果是动动嘴皮子就有正统性,原来基辅罗斯波罗斯克顿河这些地区都是动动嘴皮子就有正当性?螺丝众城之母白叫的?立陶宛在鲁塞尼亚的扩张一直是结盟tatar人来蚕食罗斯人的土地。留利克血统+罗斯文化+东正教传统,显然也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有的正当性。

你乎讨论问题的风气,转移话题的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比起讨论更甚,比如高票答案直接跑题洗地。一个近代化问题,居然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大洪水,塞姆的变迁造成的地方分权和土地财政受困导致贵族没有动力进行再生产才是问题的根源,虔诚的宗教教育扼杀了一批人创造力也可能是一个原因,然而和大洪水的关系,充其量是一个不可逆的开端。公然宣称土地不大人口不多,更是强行夺人眼球。不再回复你乎任何类似问题。既然喜欢粉国家,开心就好。一个法棍老板就够我受了。

————————分割线———————

反对高票波粉。首先,波兰是农业经济,而且一直是农业经济,庄园主还不上税。为什么富人会有动力进行近代化生产?第二,这个答案提到了人口。民族主义没有觉醒的时候提种族就是刷流氓。立陶宛在卢布林条约前统治了黑鲁塞尼亚相当于本土至少两倍的罗斯人。有没有事情?如果要爆炸,还会有雅盖隆王朝?而且我再说一个对波粉不可思议的事情,立陶宛大公阿尔吉达斯的统治核心区根本没有立陶宛地区(除了维尔纽斯附近)北边是他兄弟库斯提乌斯的地盘,他的统治核心就是鲁塞尼亚。再说哥萨克。哥萨克起义结束了波兰黄金时代,问题是哥萨克和俄罗斯关系也很一般,一点没有同袍情,哥萨克在deluge里根本就是摇摆主义,后来一直在为波兰人作战好伐?你说这叫俄罗斯主体民族多?你怎么不说俄罗斯扩张期征服了多少tatar?有一半的俄罗斯贵族据说有喀山后代之嫌。第三,既然提到了deluge,为什么会有deluge?还不是因为人傻?瓦萨王朝和瑞典的本家打了这么久,打的穷兵黩武,人口碾压,居然输了,还打的王室贫穷。然后还到处拉仇恨,比如火烧莫斯科啥的,你觉得人家会在你鶸的时候放过你?naive!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贵族制度,被吹成白莲花的贵族民主,根本就是一个削弱大贵族步骤停滞的产物,类似的还有匈牙利金带诏书,都是砍了大贵族以后改革就终止了造成的恶果。不提自由否决,不上税和选王难道不是实打实的?卡西米尔雅盖隆安茹都在放权你真的没看见?没看见的话去读读deluge的历史,看看两个带领波兰的领袖l和c(名字太长我懒得打)动员起来了多少私兵,还有一个o。这种坑爹的贵族拥兵自重你就一句轻飘飘的行政落后民族复杂所以动员低下?俄罗斯更落后更低下怎么动员了快十万人?波兰那个时候人口更多然而只动员了4w5?这分明就是拥兵自重好么,l君甚至事后还造反了,一个大贵族就可以对抗国家,自己想想这个动员能力是不是真的有问题咯。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波兰交流的将要回去的学生,就我的观点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是过高的民族自信摧毁了这个国家。

波兰在历史上一度是很强的,邻居是一盘散沙的神圣罗马帝国和俄罗斯野蛮人,打败了条顿骑士团,奥斯曼帝国,甚至苏联。但是这段历史给了波兰人太自信了!

就现在来说,我交流的学院(华沙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仍然认为波兰这个国家应该斯拉夫人复兴的领袖(俄罗斯泪目),以及欧盟的东方屏障。而在欧盟里也不消停,三番两次搅了带头大哥(德法),也许他们自己认为自己才是大哥吧。。。

英语普及度在波兰远远低于其周围国家,甚至很多人会要求你No English in Poland! 波兰和波兰人至今仍活在其大国梦想中。

而历史上,波兰做出太多错误选择,二战结束,流亡政府不与苏联合作导致一直流亡,波兰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前与苏德两国交恶。。。。波兰的外交实在是个问题。

过于先进的贵族民主制度导致波兰的强势无法持久。而衰败后不断横挑强邻的做法又加剧其瓦解。瓦解后波兰人的自大与愚蠢导致其难以复国,复国后的“大国外交”再一次使其受到嘲弄!

其实我们玩一些策略游戏,比如文明,欧陆风云什么的会觉得波兰还是很强大的一个国家。可偏偏波兰缺少的就是一位Player和一张Map。

user avatar

上面Ljudevit Zhou同学给了非常有意义的视角。我为他补充一点儿东西。

波兰在14-16世纪形成的贵族阶层形态,在整个欧洲是非常罕见的。大家反复提到的自由否决权其实到17世纪中叶才第一次被使用,这个东西应该算是波兰在其特有贵族形态下建立集权国家失败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波兰的贵族阶层人数比较多,在16世纪时约有70万人,占总人口的7-8%,在这个阶层内部,直到很晚的时期都没有形成十分明确的等级制,即贵族阶层内部没有出现区分不同等级的各种头衔。

在这个贵族阶层内部,约有一半多是仅仅拥有10-20英亩土地的乡绅,这并不比普通的农民所拥有的土地多多少,另外一大部分乡绅则拥有一两个村庄。而与这些经济实力微不足道的乡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波兰贵族中数量极少但可堪称欧洲最大地主的一批显贵。这些土地的主人动辄拥有数百万英亩的土地,管理几十座城镇上百座村庄以及其上生活的几十万臣民。

“数量”与“质量”上的不同,造就了乡绅与显贵之间较为平等的法律地位与异常悬殊的经济实力之间的扭曲形态。

这种形态的出现则有赖于十六世纪开始到十七世纪初逐渐繁荣的对欧洲的谷物贸易,以及与之相辅相成的不断强化的农奴制。

16世纪西欧各国对农产品的旺盛需求伴随着价格革命同时发生,粮食价格不断上涨之下,繁荣的谷物贸易使得波兰的大小地主大受其利,为了满足出口的需要,乡绅一面扩大庄园的耕作,另一方面不断压榨农民。前者通过扩大农庄耕种面积而非精耕细作来实现;而对于后者,在有些地区农奴甚至每周服劳役6天,同时乡绅反复以法律的形式约束劳动力离开村庄的行为,并配以对逃亡者的追捕权和处死农奴的权力。

谷物贸易的昌盛不仅让波兰的地主获得暴利,同时使得贵族阶层不需要像西欧其他贵族那样仰赖城市的资金。相反,乡绅可以对城镇制造业实施限价,禁止本地人经营对外贸易,而将特权授予外国商人,波兰城市的市政自治处处受到干涉,工商业的发展也随之受到扼杀。最终整个国家满足于通过普鲁士的但泽和外国商人进行谷物出口与贸易,而把自己转变为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农业生产的国家。

好运的是,中世纪晚期的各类危机都与这个国家擦肩而过。在国内,数量众多对农民极尽盘剥能事的中小地主在经济方面能够保持独立,其庞大的数量又使其在政治领域成为重要的一极。在国外,德意志统一遥遥无期,瑞典仍处于成长期,踉跄前行的俄国还没有把目光投向第聂伯河。波兰地主把土地扩张的主要方向对准乌克兰,这里没有任何强大的国家体制可以抵抗外部入侵,大小地主轻松的占据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

与之相伴的是,波兰贵族运用自己的力量一步步的走向集权的另一面。从十四世纪安茹的路易授予波兰贵族的科希策特许状,到克拉科夫特许状,布热希奇特许状,再到卡齐米尔四世为应付十三年战争所授予的涅沙瓦特许状,大小地主们逐步获得了对于采邑的世袭,国王选举权,对新税的免税权,地方行政权,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征集军队和征税,以及最有成就之处——剥夺国王在未得到议会同意时立法的权力。最终在十五世纪末,波兰形成了两院制的全国性议会,其中众议院由地方议会选出的代表组成,类似上议院的元老院由僧俗两届的显贵组成。

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波兰贵族都没有产生对强大王权的需要。16世纪初的波兰就是乡绅的天堂。

当然,经济繁荣表象之下的是国内复杂的形势,政治上持续对王权的削弱,同时伴随着乡绅阶层与王室的联合,乡绅对显贵的依附,显贵之间的斗争以及外国势力的介入。微不足道的国家常备军不仅脱离国家控制也落后于整个时代。

终于,这个乡绅国家的好运在17世纪20年代走到了头。欧洲谷物价格开始逐渐下跌,地主们只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和对农奴变本加厉的奴役来应对,这是危机来临的先兆。

在北方,瑞典人揭开了横扫波罗的海的时代序幕。伴随着波兰军队在利沃尼亚的溃败,瑞典控制了普鲁士的沿海地区,并对谷物贸易课以重税。防卫海岸与维持海军都需要国家的支持,波兰贵族只满足于通过但泽的外国商船运输谷物,对波罗的海沿岸的事务既无兴趣也无能力去掌控,于是才有了1618年东普鲁士和勃兰登堡在波兰许可下进行合并这样的选择。

在南方,乌克兰农民反对波兰地主的多次叛乱如火如荼,这些起义加上哥萨克的暴动很快就引来了俄国人。此后的几十年里,波兰饱受瑞典和俄国军队的蹂躏,到了17世纪后半叶恢复和平时期,波兰已经丧失了五分之一的领土,人口也减少了三分之一。战争的破坏和人口的减少是灾难性的,但是内忧外患之下的波兰地主并没有产生对国家统一的期望,反而走向了另一面。自由否决权的第一次使用就是在这个时期,此后使用的更加频繁。

自由选王制使得王权成了贵族代议制的附属物,自由否决权使得国会的多数意见毫无价值,任何一个地主都能够解散省级议会,任何一个省级议会的代表都能够解散国会。会盟制度赋予显贵反抗王权的合法权利,国外势力能够轻易的介入波兰内务。凡此种种,使得在对绝对主义王权无比崇拜的时代,波兰的土地上诞生了最为虚弱的王权。此后波兰的历史和这个世纪发生的灾难大同小异,波兰贵族从内部瓦解了王权的基础,也最终被别的国家从地图上抹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波兰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广袤领土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在欧洲历史舞台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然而,近代以来,波兰未能成为欧洲的大国,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涉及地理、政治、经济、军事以及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综合作用。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地理位置的劣势与战略困境: “东欧平原的十字路口”.............
  • 回答
    民主德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GDR)和波兰人民共和国(Polska Rzeczpospolita Ludowa,PRL)在官方层面,都对二战后发生的领土变动进行了详细而一致的官方解释。这种解释核心是围绕着战后秩序的重塑,对纳粹德国侵略的惩罚,以及对波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恢复”。以下是两者官方解释.............
  • 回答
    二战后波兰领土的西移,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很难简单地说波兰“吃亏”还是“不吃亏”。这是一个涉及到领土、人口、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的巨大变动,其影响是深远且多维度的。历史背景:领土的“移动”是怎么发生的?首先,理解波兰领土的西移,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二战前的波兰版图以及二战中的一些关键决定。.............
  • 回答
    说到二战后苏联占领的波兰领土,这可不是个简单就能一语道破的问题,里面牵扯的恩怨纠葛,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简单来说,这些土地后来大部分都归了新成立的波兰人民共和国。但具体到“解体”这个说法,得看你指的是哪个时间点,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咱们得先捋一捋历史背景。在二战开始前,波兰的东部边界是根据1.............
  • 回答
    波兰,这片承载着辉煌历史与悲情过往的土地,曾经在欧洲舞台上扮演过举足轻重的角色。它疆域辽阔,人口稠密,军队骁勇善战,一度是东欧的霸主。然而,令人扼腕的是,在近代史上,这个昔日的大国却屡遭邻国瓜分,国家消失于欧洲地图之上长达一个多世纪。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历史、政治、地理.............
  • 回答
    我们来掰扯掰扯二战后波兰的领土这本账,单纯从得失和影响来看,是赚是赔,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得好好捋一捋。战前 vs. 战后:领土上的惊天大挪移首先,得把账本摊开,看看战前战后波兰的版图到底是怎么个变化法。 战前: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前,波兰的疆域那是相当广阔的。西边和德国接壤,北边是德国和立.............
  • 回答
    二战结束后,德国东部大片领土被划归波兰,这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事件,其影响深远,至今仍在触动着人们的神经。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必须回到那个动荡不堪的年代,去探究其发生的背景、过程以及各方的心态。首先,理解这次领土变更,离不开对二战的起因和后果的认知。纳粹德国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尤其是东.............
  • 回答
    深度解读:腾讯、字节、快手为何霸榜?互联网下一波机会在哪里?2021年,腾讯、字节跳动、快手稳居用户使用时长榜单前列,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这三家公司凭借其深耕多年的用户洞察、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以及对生态的精细化运营,成功抓住了用户碎片化时间,并将其转化为.............
  • 回答
    波兰选择支持乌克兰是一个复杂但战略性非常强的决定,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以下将详细阐述波兰支持乌克兰的原因以及对波兰是否会直接加入冲突的分析。一、 波兰为什么选择支持乌克兰?波兰对乌克兰的支持是全方位的,从军事援助到人道主义援助,再到政治外交上的协调。其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地缘.............
  • 回答
    None.............
  • 回答
    波兰游戏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与国内游戏产业的对比,这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话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波兰游戏业为何如此发达?波兰游戏业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深厚的PC游戏文化和强大的Modding社区: .............
  • 回答
    波兰能涌现出如此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游戏大厂,并非偶然。这背后是一系列历史、经济、文化和人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意土壤: 故事讲述的传统: 波兰拥有悠久的文学和戏剧传统,对宏大叙事、深刻人物塑造和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着天然的偏爱.............
  • 回答
    波兰与白俄罗斯边境的紧张局势如同拉紧的弓弦,一旦松开,后果将不堪设想。近年来,两国关系因白俄罗斯非法移民问题而急剧恶化,如今,波兰增兵边境的举动更是将这一潜在冲突推向了临界点。一旦擦枪走火,其对两国乃至整个欧洲地区都将产生深远而复杂的影响。对波兰而言,冲突的代价是沉重的。首先,军事上的损失不容小觑。.............
  • 回答
    说实话,把波兰足球的水平直接套用到亚洲足球的框架里来衡量,这事儿挺有意思,也挺能引发一番讨论的。毕竟,欧洲足球和亚洲足球在很多层面上都存在着天然的差异,直接硬套难免会有点“跨界感”。咱们先不说那些虚的,直接点儿说:波兰足球在亚洲,绝对属于第一梯队里的佼佼者,甚至可以说,是亚洲球队难以逾越的一道高墙。.............
  • 回答
    波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理解波兰在二战中的地位,需要从战争的起因、波兰的立场以及战争期间的经历这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波兰在二战中扮演的角色波兰在二战中扮演的角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战争爆发的直接导火索和第一个受害者: 德国的入侵: 1939.............
  • 回答
    波兰在历史上并非“屡次亡国”,而是经历过一次“亡国”和多次“瓜分”的惨痛经历。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亡国”意味着国家整体的独立性丧失,而“瓜分”则是由邻国将波兰领土瓜分,但其国家名称和一些民族认同仍然得以保留。波兰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国家独立性丧失,发生在18世纪末,即 波兰立陶宛联邦的瓜分(177.............
  • 回答
    波兰与伪满洲国之间并未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理解这一点,需要将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波兰自身的国际地位放在一起考察。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伪满洲国是一个由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其国家地位从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大多数国家,包括当时拥有独立主权并享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波兰,都不可能承认这样一个由侵略者建立的政.............
  • 回答
    波兰在二战初期所处的政治局面可谓是风雨飘摇,夹在两个虎视眈眈的强大邻国之间,其战略选择本身就充满了无奈与悲壮。要理解波兰为何会遭受德国和苏联两个对立方同时入侵,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波兰的政治考量,以及其所处的国际大环境。一、 寻求独立自主的艰难平衡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重新获得独立,但其边界的划定.............
  • 回答
    波兰翼骑兵,这个名字一听就带着一股子英武之气,提起它,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战场上那惊天动地的冲击力。然而,究竟该把他们归类为重骑兵还是轻骑兵,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事实上,翼骑兵的定位,更像是一个兼具重骑兵的威力和轻骑兵的机动性的独特兵种,他们的设计和战术,正是为了最大化这种.............
  • 回答
    波兰割让但泽能否延缓二战爆发?这个问题,就像在风暴来临前试图给船舱加固一根摇摇欲坠的木桩,答案是复杂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即便波兰真的屈服于德国对但泽(即今天的格但斯克)的要求,战争的爆发也很可能只是被推迟,而非避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充满张力的年代,看看当时德国纳粹政权的真实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