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纯从领土的得失及相关的影响上讲,二战后的波兰与战前相比,是赚了还是亏了?

回答
我们来掰扯掰扯二战后波兰的领土这本账,单纯从得失和影响来看,是赚是赔,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得好好捋一捋。

战前 vs. 战后:领土上的惊天大挪移

首先,得把账本摊开,看看战前战后波兰的版图到底是怎么个变化法。

战前: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前,波兰的疆域那是相当广阔的。西边和德国接壤,北边是德国和立陶宛,东边则与苏联、拉脱维亚、罗马尼亚为邻,南边和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共界。波兰的领土那可是包含了如今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西部的大片土地,还有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当时波兰称维尔诺)及其周边地区。可以说,战前波兰是个横跨东欧中部的,具有相当东方斯拉夫色彩的国家。

战后: 到了1945年,战争结束,雅尔塔会议的决定改变了一切。波兰被“西移”了。
东部损失: 最显眼的损失是东部大片土地被划给了苏联。今天的白俄罗斯西部(如比亚韦斯托克地区)、乌克兰西部(如利沃夫地区)这些原来属于波兰的土地,就这么“过继”给了苏联。这可不是一点半点,波兰失去了大约2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这几乎是它战前领土的三分之一!这片土地上居住着大量波兰族人口,还有其他民族,他们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西部获得: 作为补偿,或者说是一种“重新划分”,波兰得到了德国东部的大块土地,主要是前德国的东普鲁士南部、波森省大部分地区、西里西亚省大部分地区以及过去丹泽格自由市(今格但斯克)及其周边地区。这些土地加起来,虽然面积上不足以弥补东部失去的,但也是相当可观的。

领土得失的账面上的“收支”

从数字上看,波兰战后失去的土地面积比获得的土地面积要大。所以,如果仅仅是“数地盘”,那波兰是“亏”了。

然而,历史的账并非如此简单。这得看你怎么算。

影响深远:得失背后的复杂考量

仅仅看面积,是粗暴的。真正要评价这笔领土买卖划不划算,得看它带来的影响。

1. 人口迁徙与民族构成:
东部: 苏联占领东部地区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波兰族人口迁徙。很多人被强制迁往波兰西部,或者去了西伯利亚。原来生活在那里的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人口也面临着新的处境。利沃夫(Lviv)这座曾经的波兰文化重镇,变成了乌克兰城市,成千上万的波兰人被迫离开。
西部: 德国人则被从新划归波兰的土地上大规模驱逐。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东部被驱逐的波兰人,以及其他地区的波兰移民。波兰的民族构成因此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变得更加单一化。

影响: 这种剧烈的人口变动,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民族创伤和文化断裂,另一方面也为战后波兰的国家重塑提供了一个相对更“纯粹”的民族基础,也更容易被中央集权所控制。但失去的文化根基和历史联系,是难以用面积来衡量的。

2. 地理位置与战略态势:
西移的好处: 战后波兰的“西移”,虽然失去了东部,但获得了更长的波罗的海海岸线,以及更易于防御的西部边界。前德国的工业区,特别是西里西亚,为战后波兰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工业基础和资源。
东部失去的战略缓冲: 失去东部意味着波兰失去了与苏联之间天然的地理缓冲带。战后波兰实际上成为了苏联影响力的前沿,很容易受到苏联的控制。

影响: 从战略上讲,西移让波兰的边界线变得更“紧凑”,德国作为潜在的东方威胁被大大削弱,因为波兰获得了昔日德国东部的重要区域。但同时,也让波兰直接面对强大的苏联,从地缘政治上看,是“近水楼台先失月”,更容易被苏联操控。

3. 经济基础与发展潜力:
西部工业区的吸引力: 获得德国西部这些高度发达的工业区,尤其是西里西亚的煤炭和重工业,为战后波兰的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这些地区在战前就已经拥有了相当的工业底子,比波兰原有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不少。
失去的东方农业区: 失去的东部土地,虽然也有工业,但很大一部分是农业发达地区。这部分经济潜力也一并失去了。

影响: 战后波兰的工业化进程,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获得的西部工业区。这使得波兰在工业实力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够支撑其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但是,失去了东部的传统腹地,也让其经济发展的空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4. 国家认同与历史记忆:
“回归西部”的叙事: 战后波兰,特别是其新政权,倾向于将获得德国西部土地描绘成“回归”或“收复”失地,以此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政权合法性。将失去的东部土地,尤其是被苏联吞并的部分,在公开叙事中也常常被提及,但更多是以一种悲情的、无奈的姿态。
历史记忆的复杂性: 然而,对于那些被迫离开故土的波兰人而言,失去的东部土地是他们永远的“卡廷森林”和“维尔纽斯”。这种失落感和乡愁,成为波兰民族记忆中一个复杂且难以愈合的伤口。

影响: 领土的变动深刻影响了波兰的国家认同,一方面通过获得工业区和单一民族构成强化了统一的叙事,另一方面也留下了东部失地的深刻创伤,影响着波兰与邻国(尤其是俄罗斯、乌克兰、立陶宛)的关系。

结论:是赚是亏?得看你站哪边,想什么

所以,单纯从领土得失来看,账面上波兰是“亏”的,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土地。

但是,如果从战后国家重塑、工业基础、战略安全(某种程度上的)、以及更容易被控制的国内政治环境这些角度来看,这个“亏”字可能就没那么绝对了。

赚了什么? 获得了更集中的西部工业区,拥有了更长的海岸线,边界线更“合理”(相较于之前被德国蚕食的局面),并且通过人口迁移,民族构成变得更单一,这在某种程度上“方便”了战后国家的塑造和控制。
亏了什么? 失去了广阔的东部土地,失去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中心(如利沃夫),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口流离失所和文化断裂,并且在地缘政治上,成为了苏联的直接前沿,丧失了部分战略自主性。

更重要的是,这笔账的“输赢”,对于在利沃夫失去家园的波兰人,和在西里西亚被驱逐的德国人来说,答案可能完全不同。历史的账,从来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充满了血泪、情感和复杂的现实考量。

总而言之,说波兰战后“赚了”领土,这话说得太轻巧,也太不准确。更贴切地说,是经历了一次极其惨痛的领土重塑,其中有无奈的失去,也有战略性的(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获得。这笔账,波兰至今仍在偿还其复杂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是赚了。

波兰第二共和国面积差不多有38.8万平方公里,而目前波兰面积为32.26万平方公里,表面上看波兰失去了6.54万平方公里。同时波兰的版图整体西移200多公里,波兰人还失去了维尔诺和利沃夫两个文化中心,许多波兰族被赶出了世居的家园,然后被遣送到波兰新得到的西部领土(德国前东部领土)上。

不过领土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而波兰可能正在利用自己的软实力试图重新得到原东波兰领土。比如从近年来的“波兰人卡”事件、波白—波立难民危机和卢卡申科政府对比亚韦斯托克市提出领土要求等诸多事件来看,实际上白俄罗斯的担心并不多余,波兰确实一直在试图染指这一地区,如果白俄罗斯国家一旦解体,那么西白俄罗斯等地区可能会重新被波兰吞并。




而二战炮火、族间大屠杀、领土划界和领土变更造成的民族迁移使得波兰人口骤减。一些统计数据显示,1939的东波兰共有1300万人口,其中,白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共600万,犹太族115万。而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召开时虽然丘吉尔推测从寇松线以东西迁的波兰族约有300—400万左右,但实际上只有约150万波兰族西迁。另外从国外其他一些地区回归的波兰族人口达300万。

而根据1946年人口数据显示,波兰有2400万人,较之二战全面爆发前的1939年,波兰实际上失去了1000多万人,波兰的犹太族社区几乎完全被摧毁;而边界的推移使得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和德意志族占比大幅下降。尤其是乌克兰族,由于在二战期间的种族屠杀和支持恐怖分子的行为,被大量“遣送回国”(苏联境内),还有一部分在维斯瓦河行动中被强制迁徙。

而根据2011年数据,波兰的第一大民族波兰人(包含西里西亚人,西里西亚人占总人口的1.09% )占94.61%。其国内的主要少数民族包括:0.28%的德意志人,各0.12% 的白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卡舒比人占0.04%,吉普赛人和兰科人各占0.03%,还有0.02%的立陶宛人和4.76%的其他族裔。

到2019年,根据当年人口普查数据,波兰的总人口为3838.3万人,该国主体民族波兰人的占比进一步提升,占该国总人口的98%以上,另有德意志、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族等民族。在某种程度上,主体民族的比例大幅上升,波兰的民族融合政策更加突出,国家更加安全和稳定。

同时,你也知道二战前的波兰仅拥有70公里海岸线,二战后波兰的海岸线长达500公里。而且波兰人还获得了西里西亚的膏腴之地,你也知道西里西亚传统上资源非常丰富,当地不仅土壤肥沃,还拥有丰富的煤、铁、铜、铅和锌等矿产资源,更不要说西里西亚工业基础良好,拥有众多的历史名城,便宜发展旅游业。

再者说,立陶宛、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目前早已从苏联独立,不同于经济比较好的立陶宛,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经济并不乐观。而波兰正在通过波兰人卡,以软实力吸引大量的白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进入该国生活。同时,波兰和立陶宛、乌克兰的关系逐渐缓和,加上它们和北约及美国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此种种,使得东欧的局势更加复杂。

如果当年苏联不允许波兰得到西里西亚等地区,而是把东波兰还给波兰,那么实际上当时二战时族间的屠杀造成的伤害还没有平复,而且和苏联处于同一阵营且失去大量精英的波兰能否有能力处理民族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立陶宛能够再次独立,那么一定会和波兰重新争夺维尔诺。想必这些内忧外患是够波兰喝一壶的。


参考

1.近代波兰国家存在相当庞大的少数民族群体,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32.3%),其中人口最多的乌克兰族差不多占波兰总人口的13.9%—14%。而且乌克兰族主要居住在当时东波兰的利沃夫、史坦尼斯拉维夫、塔尔诺波尔和沃伦四省。

2.根据波兰193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波兰人在利沃夫省占相对多数,乌克兰人在史坦尼斯拉维夫省和沃伦省占多数。而在塔尔诺波尔,两族人口相当,波兰族略胜一筹。

3.根据当时居民的母语进行统计后可知:

利沃夫省:58%波兰语、34%乌克兰语、8%意第绪语

史坦尼斯拉维夫省:69%乌克兰语、23%波兰语、7%意第绪语、1%德语

塔尔诺波尔省:49%波兰语、46%乌克兰语、5%意第绪语

沃伦省:68%乌克兰语、17%波兰语、10%意第绪语、2%德语、1%俄语、2%其他语言。

4.到1939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前,波兰第二共和国有约3510万人,主体民族波兰人仅占67.3%。除外乌克兰人,当时波兰境内有10%的居民为德系犹太人;3.1%为白俄罗斯族;2.3%为德意志人;3.4%为捷克人和立陶宛人。

5.实际上,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在1940年制定出14类被驱逐出境的对象,将东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和摩尔多瓦等地各族百姓强制流放、驱逐,向鲜卑利亚流放13.96万名波兰族、2.36万犹太族和包括乌克兰族、拉脱维亚族、立陶宛族和爱沙尼亚族在内的8.75万人。

6.根据苏联内务部统计数据,1941年9月,从东波兰流放的波兰族达389382人,根据其负责人承认的情况来看,1939-1941年被流放的东波兰波兰族有47.5万人,而且此数据还不包括波兰籍贯的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犹太族和立陶宛族。

7.一些数据显示,有120万波兰族被赶出家园……1939年-1941年前后大约有210万波兰族被流放。另有数据显示,到1941年,最初被流放的150万波兰人中有约有一半人死于非命(此数据包含10万犹太族)。另外150万东波兰的波兰族在二战期间死亡。

8.波兰人曾经向斯大林请求维尔诺和利沃夫,但都被拒绝了。但值得注意的是,维尔诺本身就是一个波兰族占主体的城市,在绝大多数犹太族被屠杀后,维尔诺在“种族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波兰;而利沃夫属于加利西亚地区,也即奥占波兰的一部分,在1939年之前从来都不属于沙俄、苏俄和苏联。

9.我们能够确定,“民族性并非一目了然”,在1944年的东波兰是如此,在1947年的维斯瓦河行动中也是如此。

“一些在1943年九死一生的沃里尼亚(即沃伦)波兰孩子之所以能幸存,因为他们和一起玩耍的乌克兰孩子说乌克兰语,而且在路边被陌生人拦截时能用乌克兰语说祷告词。那些希望救下波兰孩子的沃里尼亚(沃伦)乌克兰家庭教会他们乌克兰语的《天主经》”。







行动如此突然……那些被认定是乌克兰族的百姓有几小时的打包时间,“然后他们会被带到中介点。如果在军队包围村庄时有人想逃走,他们会被射杀”。实际上在行动期间自主行动者都很可能会被射杀。“在一些案例中,波兰士兵射杀逃走的人,但在死者的口袋里却发现了写着“P”(代表波兰人)的德国身份文件”。

10.沃伦地区的波兰人遭受了灭顶之灾,1939年时那里的波兰人约有35万人,到1947年减少到约7000人,减少了98%;而在历史上从未属于沙俄、苏俄和苏联的加利西亚地区,战后当地有约15万人自认是波兰人,而战前这个群体有180万人,实际上减少了92%。

沃伦和加利西亚地区全部犹太族人口中的97%在战争中死去。在沃伦,这一数字高达98.5%。值得注意的是,沃伦地区的犹太人之所以“几乎没有幸存下来”有诸多因素,其中之一是苏联占领沃伦地区时几乎没有(当地)犹太人被驱逐,因此在德国人侵占当地后,犹太族几乎被屠杀殆尽。

边界变动后加利西亚的大部分地区划入苏联,在波兰的加利西亚地区,1939年那里原有约60万说乌克兰语的人,到1947年时只剩下约3万人,减少了9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们来掰扯掰扯二战后波兰的领土这本账,单纯从得失和影响来看,是赚是赔,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得好好捋一捋。战前 vs. 战后:领土上的惊天大挪移首先,得把账本摊开,看看战前战后波兰的版图到底是怎么个变化法。 战前: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前,波兰的疆域那是相当广阔的。西边和德国接壤,北边是德国和立.............
  • 回答
    说实话,走出那个单位的时候,心里空落落的,带着点不甘心,也有点迷茫。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片被吹落的叶子,不知道会被风刮到哪里去。家里的开销,生活上的压力,都像一座座山一样压在肩上,压得我喘不过气。但你知道吗,那些日子,反而成了我人生中一段极为宝贵的经历。我没时间去抱怨,也没时间去自怜。我只能咬着.............
  • 回答
    关于“关白”和“征夷大将军”,将他们简单地理解为“公家领袖”和“武家领袖”确实有其合理之处,但远非全部真相,而且这种理解可能会忽略掉他们之间复杂的权力运作和历史演变。我们先来细致地梳理一下这两个职位:一、 关白 (Kanpaku) 起源与性质: “关白”这个职位最初是为天皇的辅佐大臣设立的,其核.............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年轻人都会对长辈们口中的“那个年代”和现在的自己产生困惑。领导所描述的“以厂为家”、“主动干活”确实是那个时代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会“变了”?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我们需要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将年轻人定义为“不如以前”。一、时代背景的.............
  • 回答
    从纯粹的电影质量角度来说,《八佰》是否值得一看,这是一个值得详细探讨的问题。这部电影在上映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其优缺点都非常明显。以下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帮助你判断它是否符合你对“电影质量”的期待。一、 视觉效果与战争场面:绝对的亮点 宏大壮观的战争场面设计: 《八佰》最令人印.............
  • 回答
    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公有制下能否避免“公用地悲剧”?“公用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是美国生态学家 Garrett Hardin 在1968年提出的一个著名概念,指的是在共享资源不受管制的条件下,个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过度使用该资源,最终导致资源枯竭的现象。从经济学.............
  • 回答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和随后的治理,从法理上看,是一系列国际法、国内法和临时性军事命令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并非简单意义上的“统治”,而更像是一种结构性的干预和指导,旨在实现盟国(主要是美国)设定的目标。占领的法理基础:战争的结束与军事占领首先,要理解美国对日本的“统治”,必须从战争的结束谈起。1.............
  • 回答
    说明朝是不是“最强”的时期,这问题就好比问“哪种水果最好吃”一样,答案会因为站的角度和衡量的标准不同而大相径庭。单纯从“横向对比”来看,也就是跟它之前的朝代(比如宋、元)以及它之后的朝代(比如清)来比较,明朝在某些方面确实表现得相当突出,但要说它是“最强”,我个人觉得还需要打一个问号,或者说,要看你.............
  • 回答
    要从纯粹的排列组合角度来解释人类基因的形成,同时又要避免AI写作的痕迹,并且讲得详细一些,这确实是个有趣的挑战。我得尝试用一种更“人”的方式来思考这个问题,就像一个对生命起源充满好奇的人在探索一样。首先,我们得理清几个关键点,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来。1. “基因对”和“31.6亿”是怎么回事?你.............
  • 回答
    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选择行业时,往往会面临汽车和建筑两大传统但又充满活力的领域。单纯从专业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两者都提供了广阔的职业空间,但侧重点和成长路径不尽相同。汽车行业:智能化、电动化驱动下的安全新纪元汽车行业在安全工程领域的未来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是由其颠覆性的技术变革所驱动。 智能化带来.............
  • 回答
    当然,咱们来聊聊六七十年代,那会儿联盟要是想把血精灵和德莱尼这俩种族给拉进来,得怎么操作才显得真实,才能让故事讲得过去。这可不是拍脑袋的事儿,得从当时的背景、种族的诉求,还有联盟自身的利益出发,一步步来。首先,咱们得梳理一下六七十年代的“联盟”是个啥样的。那时候的联盟,虽然名义上是个大联盟,但说实话.............
  • 回答
    你观察到的这种现象,确实挺普遍的。说实话,我觉得不能简单归结为“现代科学无法反驳”,虽然科学的严谨性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挺复杂的。首先,得承认,科学的“证明”和“证伪”机制,确实是导致很多人质疑甚至否定中医的最直接原因。 咱们就拿现代医学那套来说,它追求的是可重复的实.............
  • 回答
    从情感上来说,中苏关系从早期蜜月期的兄弟情谊到后来的公开破裂,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这种遗憾源于多方面,涵盖了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失落的信任的惋惜、对背离初心的感叹,以及对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带来的失落感。以下是更详细的阐述:1. 曾经深厚的革命情谊的失落:在毛泽东时代早期,中国和苏联之间存.............
  • 回答
    剧情角度评价《灌篮高手》与《龙珠》:热血青春的细腻刻画 vs. 史诗级的升级冒险从剧情角度来看,《灌篮高手》和《龙珠》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风格和主题表达,但都凭借其卓越的剧情设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长久的生命力。下面我们将从多个维度详细评价这两部经典作品的剧情: 《灌篮高手》:以“真实”为基石,描.............
  • 回答
    说起CR(H)系列,这可是本田家的一块金字招牌,从最早的CRV,到后来各种衍生车型,它们以其均衡的性能和不错的实用性赢得了不少拥趸。既然咱们聊的是车身外形结构对空气阻力的影响,那咱就得扒一扒这几款车在静止不动、但假设它们都在同一速度下“跑”起来时,到底谁更能“省劲儿”。得先说清楚一点,这里咱们只聊“.............
  • 回答
    从纯粹的军事角度审视二战德军的表现,用“虽败犹荣”来形容,确实需要一番细致的剖析。这个词组本身就带有复杂的情感色彩,既承认了失败的结局,又暗示了某种程度上的褒扬或值得称道的特质。如果我们剥离政治和道德层面的判断,只聚焦于军事操作和战术策略的层面,我们可以看到德军在那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展现出了一些令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在伦理上绝对不允许的议题。我必须明确指出,吃人是一种极端的不道德和非法的行为,其背后涉及严重的社会、心理和法律问题,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被考虑。然而,如果仅仅从一个纯粹的、脱离一切伦理和现实考量的、假设性的营养学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姑且探讨一下人类身体的成分构成,以便理解其中可能蕴含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多人纠结过的。咱们抛开情怀,纯粹从“好用”这个角度掰扯掰扯。两年一部千元机: 优点: 尝鲜能力强: 这两年科技发展太快了,尤其是在某些领域,比如拍照、快充,隔代更新都能感受到明显变化。你两年换一部,基本能体验到当下比较主流的技术。比如,千元机现在可能已经普及了不错的.............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刨根究底地聊聊其中的技术门道,别听那些道听途说,咱们就事论事。首先得明白,iPhone的安全性,尤其是近些年,是苹果非常重视的。他们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加密和安全机制上,目标就是让未经授权的人,包括像FBI这样的政府机构,都难以获取手机里的信息。从技术层面来说,FBI“破解不了”.............
  • 回答
    论明宪宗朱见深,在治国理政这一个维度上,评价他是“昏君”还是“明君”,的确是个复杂且见仁见智的问题。若单刀直入,抛开其他因素,仅从他处理国政的实际表现来看,我认为他更倾向于一位 带有显著局限性的守成之君,而非英明果断的开创之主,其统治中“昏”的成分在某些关键方面尤为突出。要说清楚这一点,我们得一件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