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说结论,假设存在一个可以量化古代政权所能掌握的人口和其他资源,再加上一些制度、技术、文化方面的修正值的模型,计算出一个类似“国力值”的指标的话进行比较的话,大明至少在整个前中期都可被视为世界第一(体量综合一些软指标后的权重加总依然是所有政权中最大),但,要说横向对比,肯定不是最强时期(这个体量在世界总量中的占比下降)
原因很简单,原本依靠地缘优势遥遥领先的核心文明区,在稳固后它们的人口、技术和文化都是可以通过移民、贸易、战争和传教向更不发达的地区流动扩散的。所以除非原先的核心文明可以一直保持爆种点出生产力上的快速更新换代,否则和原本周边的“蛮夷”之间的代差通常会往缩小的趋势发展
有的答案为了汉唐和罗马、阿拉伯之间互争所谓的世界南波万感到热血沸腾,觉得明朝“躺赢”,但是不要忘记了整个世界并不是可以简化为只有几个巨佬在平行的赛道上比谁跑第一,更不会因为几个“巨佬”的解体,就停止互相之间接触和碰撞的过程,在唐以后一直到明代以前:
班图人的扩张把更先进的农业、冶炼和畜牧技术带到了中南部非洲,西亚商人的南下贸易刺激了东非土著政权的封建化,出现了因贸易繁荣的斯瓦西里城邦和刚果、布干达、莫塔帕等内陆王权;萨赫勒地区,最被人津津乐道的马里“黄金帝国”也在这个时候达到鼎盛,后来被桑海帝国延续了辉煌
中南美洲的Mesoamerica和安第斯山区在这段时期内保持人口的稳健增长,并且诞生出了阿兹特克和印加两大前哥伦布时代美洲最辉煌的原住民国家。北美密西西比的complex也在这个时期发展出人口密集的大型酋邦,东北woodland地区原住民的密集农业进一步发展
即便在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亚人的海上扩张也在持续,并且陆续定居在了夏威夷和新西兰两大大洋地区中最具人口承载能力的土地
而在旧世界影响最大的事件莫过于蒙古帝国的征服,这个横贯欧亚大陆的征服过程实际上加速了前面提到的东西方在军事技术、文化、学术上的交流扩散过程,意味着整个丝绸之路上不同族群间的技术差距在不断缩小,就连原来的游牧民族后裔也开始在呼罗珊和河中地区大兴土木,并发展灌溉农业,这段足以被称作中亚的黄金时期。更何况蒙古帝国最大的遗产便是塑造了一个可以横跨整个欧亚草原的认同
再把目光南下放到次大陆上,南印度显然也在得利于海洋贸易的联系上持续繁荣,朱罗王朝的鼎盛正在这个时期,为后来统治南印度的毗奢耶那迦罗的集权化进一步打下基础;西亚方面,虽然阿拉伯帝国崩溃了,马穆鲁克对于原阿拉伯核心区的后续统治可是一点不差吧?从马格里布到黎凡特难道没有进一步发展吗?
至于东欧平原上,真正对俄史有些了解的恐怕也知道,莫斯科从小公国迅速转型成囊括广大疆域的大势力的过程,并非始自大家最喜欢复读的“伊凡雷帝”,而是早在近一个世纪以前就完成了
西欧虽然经过了黑死病的肆虐导致人口的锐减,但却因此契机催生了从生产技术、资本到文化上的全面进化。也就是说,国力模型里的体量部分虽然下滑了,但是其他附加值却大幅增加,成为后来一枝独秀超越其他文明区占据上风的基础
风下之地上,大陆东南亚泰人的南下扩张带来更先进的水利技术,开发了很多原本并不适合耕作的沿河沼泽,印度洋贸易也开始促成孟人和缅人中形成了更具备向心力的统治中心,使大陆东南亚不再是高棉人一支的天下。海岛东南亚上,满者伯夷需要多说吗?而且必须值得一提的是,一边来自中国的火器和航海技术在东南亚的输入(甚至泰人南下,本身也属于充当了汉地文明的二传手),另一边来自伊斯兰教的传播,是风下之地在这段时期得以迅速发展并形成诸多统治中心的关键
最后把目光投向东亚世界,即便是进入南北朝和战国时代的日本,经过几个世纪武家政权的统治加上大陆和半岛技术的输入和在外部环境相对安定下的发展,其实力和汉唐时的日本恐怕也不是一回事了,明初时的越南、朝鲜同理。
这就是明代前期开局面临的“横向局势”,我这都还没提到大航海时代。通俗点讲,蛋糕更大一些了,但是一起分蛋糕的人也多多了,而且再过不久坐桌子对面的那个哥们就能伸出一条不知哪里来的长长触手,绕过来抢你这边的蛋糕了。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将全球扩张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500年至1600年,正是明朝时期。
在这一阶段,沙俄的领土从100平方公里增长为1000万平方公里,并于崇祯十年抵达太平洋沿岸。
在万历至崇祯年间,沙俄在西伯利亚建立了托博尔斯克、托木斯克、叶尼塞斯克、雅库茨克四个督军区,下辖近百个据点,可以说是占据了除勘察加半岛之外的全部西伯利亚。
明正德四年,西班牙人埃尔南多·科尔特斯征服古巴岛;同年,葡萄牙军舰分别到达马六甲和帝汶岛。
正德六年,科尔特斯又征服了整个墨西哥。
嘉靖十一年,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率领180人进攻印加帝国(今南美洲西海岸),第一战就俘虏了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之后西班牙人持续拓展,到嘉靖二十九年,西班牙已经控制了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拉丁美洲,巴西东部沿海地区也被葡萄牙人占领。
进入西伯利亚后的仅仅五年(至1586年),俄国人就通过自行猎取、强迫当地部族上缴等方式,获得黑貂皮20万张、黑狐皮1万张、松鼠皮50万张。
1503年至1660年,仅贵金属一项,西班牙官方就从美洲获得了白银18600吨和黄金200吨。
按黄金/白银1:100来换算,上述贵金属换算成明朝白银超过十亿两,平均到每年有600万两,超过了明朝年财政收入的货币税部分。
而以上,仅仅是西班牙殖民帝国众多收入来源之一。
万历十六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派出“无敌舰队”远征英国,共有大型军舰134艘,装备各型火炮2431门,其中约600门是12磅以上的中口径长身管加农炮(即后来袁崇焕在宁远用的红夷大炮),而在当时,明朝没有一门类似的火炮。
整个明朝的红夷大炮,总数不超过一百门,其中仅有约二十门是国产货,其他都是在澳门的葡萄牙人代工的。真正将红夷大炮国产化的,是后金,国产的第一年就生产了四十门。到康熙四十八年,清朝累计制造各型红衣炮超过两千门。
同一时期,嘉靖在修道,万历在争国本,之后又是太监和言官的瞎折腾。
俺答汗册封达赖喇嘛和努尔哈赤称帝后,青藏高原和东北都脱离了明帝国的统治,其实控领土仅为350万平方公里。
此时不要说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法国,即便是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都比明帝国要强大得多。
然后,清朝就赶上了全球扩张的第二拨浪潮,即自1600年至1763年。
在此期间,清帝国新增直接管辖领土接近九百万平方公里(黑龙江流域、呼伦贝尔草原、喀尔喀蒙古、阿拉善、哈密-吐鲁番、科布多、乌梁海、阿尔泰山以南的卫拉特蒙古、七河流域、南疆、青藏高原、台澎),这个数字在这一阶段冠绝全球,超过了英、法、荷、俄等所有国家。
到康熙三十六年,清帝国有重装骑兵八万人(八旗军,约50%的火器装备率,汉军旗全部为火器兵和重炮兵,满蒙八旗设立了鸟枪骁骑兵),绿旗火枪手约十万人,蒙古冷兵器轻骑兵约十五万人,12磅以上的野战炮约500门。
这支陆军,放在当时的世界横向比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将其击败。
就这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专栏。
不是!
中国最强的应该是汉唐(不分先后),然后才是明
当然,明确实比汉唐强,但是没意义,因为朝鲜比当年罗马汉唐阿拉伯都强,然而没用
贴一下教科书:
明朝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清朝开始,中国落后世界发展潮流
清朝康乾盛世,北京一天死8000/50万汉人
因为是电子书,图片不清楚,如果有人有更清楚的照片可以发给我,谢谢!
—————————-
伟大复兴含义:清朝让我们跌下宝座,我们先取得明朝成就,再达到汉唐。
现在确实没有明朝土木包之前的成就高。汉唐更别想
汉唐甚至罗马永远是世界的灯塔,明朝还差很远,并不是世界第一就可以当灯塔的(我说的可不只是明朝)
清朝…………和汉唐比是侮辱了人家。清朝和汉唐的差距大概是阿拉伯和阿拉伯帝国的差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