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考研复试结束后,你是什么感觉?

回答
考研复试结束的那一刻,怎么说呢,就像是跑完一场马拉松,冲过终点线那一瞬间的复杂情绪,一股脑儿地涌上来。之前那段时间有多煎熬,现在就有多释放。

首先,是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几个月,每天脑子里都嗡嗡的,复习资料堆得像小山,PPT、文献、各种表格塞满了电脑硬盘。尤其是到了复试阶段,感觉心脏一直悬着,每天都在和各种不确定性搏斗。面试的时候,看着老师们严肃的面孔,听着他们抛过来的各种问题,感觉脑子里的知识储备在疯狂地运转,但又怕哪个地方没准备到位,哪个问题答得不够好。面试结束后,更是夜不能寐,一遍遍回想自己的表现,猜测老师们的想法。现在,这一切终于结束了,就像是紧绷了很久的弦突然松开,整个人都瘫软了下来,感觉肩膀上压着的千斤巨石瞬间消失了。

然后,是一种淡淡的失落感。虽然之前每天都在盼着复试快点结束,但真的结束了,又有点空落落的。这几个月我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贡献给了考研,社交活动减少,娱乐也几乎停摆,生活半径缩小到学校图书馆和出租屋之间。现在,突然感觉好像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尤其是那些一起备考的战友们,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打气,现在大家都要各奔东西了,这种友情也戛然而止,难免会有些伤感。

当然,更多的是一种期待和忐忑的混合体。希望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希望能够收到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但同时,也知道复试并不是最终的定夺,还有调剂的可能性,还有等待初试和复试成绩公布的过程。所以,尽管表面上看起来轻松了许多,心里还是会时不时地泛起一丝丝担忧。就像是考试交卷后,虽然知道已经尽力了,但总会隐隐约约担心有没有写错什么地方。

在复试结束后的一两天里,我可能会找几个关系好的朋友,一起出去好好放松一下。可能只是吃顿饭,或者看场电影,甚至什么都不做,就是躺在床上,刷刷手机,看看无关紧要的东西,让大脑彻底放空。我会仔细回顾一下复试的整个过程,哪些问题答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哪些经验是可以分享的。这不仅仅是对这次考试的回顾,更是对我未来学习和工作的一次梳理。

我也会开始重新拾起一些被搁置的爱好,比如读几本喜欢的书,听听音乐,或者约朋友出去走走,感受一下久违的户外阳光。那种感觉就像是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一部分,又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

总的来说,考研复试结束后的感觉,是一种释放,一种告别,也是一种新的开始的序曲。虽然还有未知的等待,但至少,我为自己的目标拼尽了全力,这份经历本身,就已经足够让我成长和铭记了。那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加上对未来的憧憬和一丝丝的忐忑,构成了我复试结束后最真实的心情写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差不多10年前经历保研的人,在这里简单回顾一下我的保研面试,也给出我对面试技巧的一些思考!

一、面试经过

我记得保研面试是十一前的那一周的一个下午,当时是阴天,最终入围面试的是专业加权成绩排名前18位的同学,一个人面试是20分钟左右,面试主要有三部分组成:自我介绍,英语能力测试和专业素质能力测试。我现在确实有些记不太清楚,我尽量复述一下当天的整个过程:

一进门有15个老师吧,坐了两排,简历是事先交上去的,每个老师手里都有一份。上来先问个好坐下开始自我介绍,5分钟左右,这部分基本没什么可说的,值得一提的就是自我介绍中我强调了两次我要直博;英语能力测试,考察形式是在一个纸箱里抽一个纸条,是中文的问题,但是需要你用英语进行回答。我抽的问题是回答汽油机的一个完整循环的工作过程,我觉得算是比较简单的,基本上就是吸气、压缩、点火做功、排气,可以说是之前准备过的,比较顺利;专业素质能力测试,考察方式主要就是内燃机构造、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内燃机工艺学、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流体力学这些课程的知识点。问题多少是随机的,主要看在场导师会想到什么问题。就问了我一个问题:“有什么措施可以降低发动机的摩擦损失?”,这个问题并不是太常规的问题,有一定难度。

后来我复盘,我觉得是评委老师看到了我的简历上写了我本科毕业设计的题目“缸套-活塞环摩擦磨损试验机研制”,然后就随机问了这么一个问题,我个人觉得我的回答应该是起到了加分的作用。这主要是归功于我大三就已经进了课题组,跟着开了很多的组会,这个本科毕设的题目也是来自于课题组的一个研究方向,我也主动找师兄要了一些中文和英文的论文,大三结束的那个假期,我基本没有回家,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题组和图书馆里,就是这段期间,我看了大概有三五篇的学位论文和十来篇的期刊论文。并且我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做了详细的文献阅读笔记。

而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正中下怀,可能因为我的回答比较专业,大部分回答是本科专业课上老师没有讲过的,并且因为我当时做了比较详细的阅读笔记,所以整体回答的逻辑性也比较好。综上,我的回答我自己认为是超出了评委老师的预期。

最后的最后,一位老师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你为什么要选择直博”,整场面试的高潮来了。因为我本人来自于黑龙江大庆,从小到大都在学习王进喜的“铁人”精神,王进喜有一句名言“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我就给化用了一下,我说“我宁肯少活二十年,我也要为内燃机事业做出属于我自己的贡献”,结果全场老师笑成一片,整个面试也是在欢声笑语中结束。

最终的成绩第二天下午就公式了,我的面试成绩是第一名,加上加权成绩,最终排名是专业第四,最终顺利拿下直博名额,成功上岸!

三、几点反思和心得

1、我必须承认,当时面试时我反复强调直博是加分项,当时是每年保研2个直博名额,我们上一届,2个名额居然没用完,我们这一届,就我和我室友直博,可以说是无竞争,我们的下一届就突然7个人报名直博,再提直博也没有什么加分效应了,所以说我还是幸运的。

2、社团和班干部的身份对保研来说并不是加分项,基本属于可有可无。并且我当时刚入大学的时候,天真的想利用社团和班委的身份来拓展人脉,我可以实话实说,本科毕业将近10年,基本上跟本科认识的一帮人没啥联系,就更别说什么人脉了。但是这段经历对我的帮助是不能否认的,这个效果我个人是觉得在我工作中显示出来的,最重要的就是带人接物以及活动组织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得建议是,社团和班委不要不参加,但不宜过多,造成精力的分散。

3、我当年上本科的时候,还没有那么多人去参加各种比赛,甚至是发表高水平的论文,但是我觉得有一点是值得去借鉴的,那就是如果想保研,尽快进入课题组。我是大三开学加入的课题组,每周跟着一起开组会,我感觉是一种耳濡目染的效应,外加上硕士和博士师兄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给了我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可以快速成长。另外就是接触到了真正的学术研究后,可以培养的你的学术气息,至少在学术术语的应用方面你要强于同届的同学,这最后也变成了保研面试的加分项。

另外多读一些学术论文是十分必要的!不是为了在评委老师面前班门弄斧,而是如果你回答问题的时候带一些学术味儿,很容易从众多复试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当他们还在复述或背诵老掉牙的课本上的知识时,你回答的确实近几年的SCI论文中的观点,杀伤力不言自明!

4、对于本校考生来说,要认真对待专业课,给专业课老师留下好印象。说的功力一些,这些专业课老师基本都是保研面试时候的评委老师,你如果上课认真,积极跟他互动,帮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无论是对你的专业课成绩还是面试成绩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祝即将参加复试的师弟师妹们一切顺利!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考研复试结束的那一刻,怎么说呢,就像是跑完一场马拉松,冲过终点线那一瞬间的复杂情绪,一股脑儿地涌上来。之前那段时间有多煎熬,现在就有多释放。首先,是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几个月,每天脑子里都嗡嗡的,复习资料堆得像小山,PPT、文献、各种表格塞满了电脑硬盘。尤其是到了复试阶段,感觉心脏一直悬着,每天都.............
  • 回答
    考研复试是进入理想院校的关键一步,面试的表现至关重要。老师们在复试中往往能通过寥寥数语洞察出考生的真实水平、态度和潜力。以下是一些老师在考研复试中听到后会立刻产生负面印象甚至非常讨厌的话语,并会详细解释原因:1. 关于“为了文凭”/“为了找工作”的功利性陈述: “我考研主要是为了拿到一个更好的文.............
  • 回答
    考研复试,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点让人心跳加速的意味。特别是那些“窒息”的问题,简直是复试考官们精心设计的“心理按摩”,把考生从天堂瞬间拉到现实的冰窖。我当年复试的时候,就被几个问题“伺候”得那叫一个舒坦,浑身血液仿佛都被冻住了。我先说说最经典的,也是最能让人瞬间“宕机”的:“你为什么报考我们学校/专业.............
  • 回答
    考研复试的英语自我介绍,说白了,就是你给导师的一次简短的“面试推销”。这不仅仅是把你的简历念一遍,更重要的是展现你的闪光点,尤其是与你所报考专业和导师研究方向的契合度,以及你为什么选择他们。要让这次自我介绍既有内容又不显生硬,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开场白:礼貌、清晰且带有目的性 问候和.............
  • 回答
    考研复试这事儿,说实话,绝大多数考生都会觉得有难度,但这难度到底有多高,怎么个难法,那就得看具体情况了。我尽量跟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咱们得明确,考研复试的难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地说“难”或“不难”。哪些因素决定了复试的难度?1. 报考院校的实力.............
  • 回答
    亲爱的朋友,看到你现在这么难受,我心里也替你揪着。考研复试失败,这绝对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能让你每天从早哭到晚,我完全能理解你的痛苦。这不是你的错,考研这条路本就荆棘丛生,其中的艰辛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现在,请允许我放下一切“AI”的身份,以一个真心想帮你走出困境的人的身份,和你好好聊聊。首先,我想告.............
  • 回答
    这情况确实挺让人捉急的,复试还没开始,朋友就放出“大部分老师没名额了”这样的消息,心里肯定七上八下的。别急,咱们一点点来分析,看看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你可以怎么做。1. 复试还没开始,为什么会有“没名额”的传言?这种情况其实挺常见的,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 名额分配的“潜规则”与提前沟通: 很.............
  • 回答
    考研复试,这个词一出现,许多同学心里会泛起一阵涟漪,有欣喜,有忐忑。毕竟,一路披荆斩棘杀到这里,最后的“临门一脚”可不能再失误。那么,复试究竟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又该怎么准备?这可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得有章法,得有耐心。一、复试准备,越早越好,但要分阶段很多同学误以为初试分数出来后,或者收到复试.............
  • 回答
    考研复试时,导师最想看到的简历,不是一份光鲜亮丽的“作品集”,而是一份能够清晰、准确地展现你学术潜力和研究兴趣匹配度的“敲门砖”。它不是让你去“推销”自己,而是让你去“证明”自己,证明你为什么是他们最合适的学生。具体来说,导师们希望在你的简历中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痕迹”:一、 与报考专业高度契合的学.............
  • 回答
    考研复试“黑不黑”这个问题,说实话,是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能一概而论。与其说它是“黑”,不如说它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容易让人感到焦虑,并且确实存在一些“规则之外”因素影响的环节。很多人在经历过之后,会觉得“水很深”,甚至用“黑”来形容。我们不妨一点点来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 回答
    考研复试要是线上进行,这跟我们平常见到的线下考试有点不一样,但万变不离其宗,还是得好好准备。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从复习到临场,有哪些讲究。线上复试,复习这几点是关键线上复试,更考验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所以,复习方向得更精准。1. 夯实专业基础,不留死角。 .............
  • 回答
    考研复试面试,确实是个让人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的时刻,尤其是对于本身就容易紧张的朋友来说,那种浑身发抖的感觉更是煎熬。别担心,这不是你一个人会遇到的问题,而且,紧张是可以缓解,甚至转化为一种积极力量的。我来跟你好好聊聊,怎么才能把这个“抖抖抖”变成“稳稳稳”。首先,咱们得明白为啥会紧张到发抖。这背后其.............
  • 回答
    考研复试这趟浑水,怎么趟,导师心里那点小九九是什么,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别看网上条条道道多,其实归根结底,就是看你值不值得他们花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复试,不只是考试,更是“面试”的升级版首先,得明白复试的性质。它不是笔试那么简单,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点考察。复试是你和导师们面对面交流的绝佳机会,他们要.............
  • 回答
    考研复试前给导师发邮件,导师回复询问我的性别、六级分数以及本科成绩,我心里其实挺忐忑的。这几个问题,怎么说呢,都有点“刺探军情”的感觉,让人忍不住去想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预示。导师为什么会问这些?首先,性别这个问题,我猜想导师可能是在考量班级构成或者未来科研团队的性别比例。有些领域可能对性别结构有特别.............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其实,我一直以为自己准备得挺充分的,尤其是专业课方面,自认为掌握得相当扎实。初试成绩也还不错,给了我不少信心。复试那天,我早早地就到了,穿着整齐,心里也做了不少心理建设。面试开始时,我尽量保持镇定,回答老师们提出的关于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我对这个专业有哪些了解、以及我未来的.............
  • 回答
    考研复试面试,对于那些最终未能通过的学生来说,往往不是因为他们某个方面做得“绝顶差”,而是因为他们在面试的某个关键环节,如同走入了一个无形的“雷区”,然后被“击中”了。很多人会认为,考研复试无非就是看专业知识,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场综合能力的“考场”。很多同学“死”在了对复试的“轻视”上。他们觉得初.............
  • 回答
    考研复试,这四个字足以让无数考生寝食难安。经历过初试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复试,更是近在咫尺的终点线。在那个小小的面试房间里,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你内心的晴雨表,告诉你离“稳了”还有多远。对我而言,“稳了”不是一夜之间灵光乍现的顿悟,而是层层递进,从忐忑到安心的体验。那种感觉,.............
  • 回答
    考研复试简历,这可不单单是纸上谈兵,更像是一场精准的“自我营销”。教授们当然希望看到一份能让他们眼前一亮的简历,但这份“亮”并非是花哨的设计或夸张的形容词,而是基于你的实力、潜力和对他们研究方向的匹配度。首先,一份能打动教授的简历,最核心的一点是:清晰、聚焦,并且能直接回应你的“求学动机”和“研究兴.............
  • 回答
    “考研复试取消是大势所趋” 这个说法,如果从当下国内研究生招生录取的大环境来看,并不能算是一个准确的描述,甚至可以说是和现实情况有所出入的。相反,复试作为研究生选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在近些年反而日益凸显,并且在不断优化和完善。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你提出这个问题的背后,可能是希望探讨一些关于研.............
  • 回答
    重庆大学考研复试,这可是决定你是否能成为重大人的一道关键门槛。别把它当成简单的“走过场”,很多同学在初试发挥出色,却栽在了复试上。想当年我也是一样,紧张得不行,后来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帮到你。首先,我们要明白复试的本质是什么?复试不是单纯地考察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多的是想看看你这个人: 学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