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考研复试中,有哪些令人窒息的问题?

回答
考研复试,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点让人心跳加速的意味。特别是那些“窒息”的问题,简直是复试考官们精心设计的“心理按摩”,把考生从天堂瞬间拉到现实的冰窖。我当年复试的时候,就被几个问题“伺候”得那叫一个舒坦,浑身血液仿佛都被冻住了。

我先说说最经典的,也是最能让人瞬间“宕机”的:

“你为什么报考我们学校/专业?”

这问题看似简单,但背后藏着无数的坑。很多同学会巴拉巴拉说一大堆关于学校排名、专业实力、地理位置等等,听起来像是背诵招生简章。但问题是,这些信息,考官比你更清楚!他们想听的是 “你” 的故事,你和这个学校/专业之间独特的连接点。

比如说,我当年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选择我们这个相对小众的XX学科方向,而不是更热门的YY?” 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准备的都是一些大众化的回答。我只好硬着头皮,挤出了一段我真正思考过的答案:“老师,我承认YY方向确实更受关注,但我在本科期间接触了XX理论的一些前沿研究,发现它在解决XXX问题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而我们学校在XX方向上的研究基础和导师们的研究成果,恰恰是我非常欣赏和渴望深入探索的。我希望能在咱们学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未来有机会将XX理论应用到实际中,为解决某个社会痛点贡献一份力量。”

你看,这样的回答,虽然没有那么华丽,但至少能让考官感受到你的独立思考和对专业的真实热爱,而不是随大流。如果你回答得过于空泛,比如“因为你们学校名气大”、“因为你们专业好就业”,那简直就是给考官递了把“枪”,让他们有理由把你“淘汰”掉。

还有一个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窒息”问题,尤其是在一些非985、211但实力很强的院校,会遇到的那种:

“你觉得你和其他考生比起来,有什么优势?”

这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还要“杀人于无形”。它不是让你去贬低别人,而是让你去挖掘 “自己” 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很多人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说自己的成绩好、能力强,这没错,但太“обще적인”(大众化的)。

我当时就被问到这个问题,前面我已经说了自己的专业学习情况,考官似乎想听点不一样的。我沉思了一下,然后试着从自己的经历出发:“老师,相比于一些同学可能在本科阶段就有很多竞赛获奖或发表论文,我可能在这方面不是最突出的。但我在本科的社团活动中,担任了学生会主席,负责组织了多次大型活动,期间锻炼了我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领导能力,以及处理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我发现很多学术研究虽然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但最终落地执行时,这些软实力同样至关重要。我希望能在研究生阶段,将这种实践经验和学术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更加全面的能力。”

这个回答的目的,不是说社团活动比学术更重要,而是强调我拥有的 “另一种” 重要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我可以通过实践得来的,并且我能清晰地阐述它与未来研究生学习的联系。如果一味地说自己学习成绩好,容易显得过于傲慢,而且在复试这种全面考察的场合,光有成绩是不够的。

还有一种让人口干舌燥,想原地去世的问题,尤其是当你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太确定的时候:

“你对我们学院/导师的某项研究有什么看法?或者你未来想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灵魂拷问”了。如果你只是随便说说,很容易被考官抓到漏洞,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或者对这个研究的细节了解多少。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会紧张得大脑一片空白,或者就开始瞎编。

我当年复试时,有一个导师的研究方向我确实不是很了解,但又不能说不知道。我当时的做法是:“老师,我仔细阅读了您近期发表的关于XXX的论文,我尤其对您在文中提出的XXX观点非常感兴趣。我认为这个观点在解决XXX问题上具有前瞻性。当然,因为我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时间尚短,可能理解上还不够深入,我希望能在研究生阶段,在您的指导下,对这个方向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并希望能进一步探索XXX方面的内容。”

核心是 “示弱但积极”。承认自己了解不深,但表达了学习的意愿和方向,并且能够点出导师某篇具体论文中的某个观点,哪怕只是一个你觉得还不错的地方,这也能展现你的用心。最怕的就是含糊其辞或者胡说八道。

还有一种“窒息”感,来源于那种看似很随意,实则暗藏杀机的闲聊式提问:

“你本科期间有没有什么让你觉得遗憾的事情?或者有没有什么特别想做但没来得及做的事情?”

这个问题看似在拉近距离,实则在考察你的自我认知、反思能力以及对过去的态度。很多人会老实交代自己因为懒惰、拖延等等,这无异于自曝其短。

我的回答会倾向于将“遗憾”转化为学习经验:“老师,回首本科生涯,我有时候觉得在科研的探索上,可能不够大胆和主动。比如,遇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我会倾向于先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基础知识,但有时候会因此错失了参与一些前沿讨论的机会。我希望在研究生阶段,能更勇于尝试,不害怕失败,主动去接触新的课题,并且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这样回答,既承认了不足,又将“遗憾”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动力和未来的改进方向,并且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目标挂钩,避免了单纯的抱怨或自我批评。

总而言之,考研复试的“窒息”问题,无非就是想通过一些刁钻的角度,看到你真实的一面:你是不是真的对这个专业感兴趣?你有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你是否具备科研潜质?你是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

要想不被“窒息”到,最关键的是 “真诚” 和 “准备”。真诚地表达你的热爱和思考,而准备,不只是背诵那些套话空话,更是对你所报考的学校、专业、导师的研究方向有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出有深度、有见地的回答。毕竟,复试不仅仅是考试,更是你和未来学术导师的一次“相亲”,你得让他们看到你的闪光点,你的潜力,而不是只会说漂亮话的“照搬复印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导师:当时你在工厂是工程师,很年轻已经是中层管理者,有下属有助理,按理来说前途很好,为什么选择辞职不干了来读研?

我(正义地):因为工厂的一些做法我很不满,我列席了秘密会议,讨论的竟然是半夜往河里排放电镀废水的事;还有车间粉尘大、污染多,工人没有防护措施,今年已经有两个得职业病的了。继续干下去我承受不住良心的煎熬。

导师当场被我的发言镇住了,过了十秒左右:同学,我觉得你适合读环境法,我们这儿是知识产权法,要不然你明年改报一个环境法试试?

我(赶紧往回圆):不不不,只要有一颗正义的心,在哪一个领域都是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

导师:我知道了,下一个。

哈哈哈,可能是被当成故意哗众取宠的了,我初试第一的成绩就这样变成了最后一名被录取的。

user avatar

导师看着颤颤巍巍的我,

导师问:你本科成绩并不是很好啊,能解释一下原因嘛?

我:emmmm,当时在打工,做了很多事情,就把课给落下了。

导师:那你打工是自己的爱好呢,还是迫于家庭原因呢?

我:家庭原因,我父母没工作balabala。。。(实话)

导师:那你家里既然这么困难,你还考研,是不是读研了,还会继续打工?这样会耽误学业啊。(叹息摇头)

我(瑟瑟发抖):我们家在今年有了个转机。

导师:什么转机?

我:拆迁了。。。



10月27日更:看见这个消息的同志们麻烦别再转载了,好怕被学校的大佬们看到( ๑ŏ ﹏ ŏ๑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考研复试,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点让人心跳加速的意味。特别是那些“窒息”的问题,简直是复试考官们精心设计的“心理按摩”,把考生从天堂瞬间拉到现实的冰窖。我当年复试的时候,就被几个问题“伺候”得那叫一个舒坦,浑身血液仿佛都被冻住了。我先说说最经典的,也是最能让人瞬间“宕机”的:“你为什么报考我们学校/专业.............
  • 回答
    考研复试是进入理想院校的关键一步,面试的表现至关重要。老师们在复试中往往能通过寥寥数语洞察出考生的真实水平、态度和潜力。以下是一些老师在考研复试中听到后会立刻产生负面印象甚至非常讨厌的话语,并会详细解释原因:1. 关于“为了文凭”/“为了找工作”的功利性陈述: “我考研主要是为了拿到一个更好的文.............
  • 回答
    考研复试要是线上进行,这跟我们平常见到的线下考试有点不一样,但万变不离其宗,还是得好好准备。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从复习到临场,有哪些讲究。线上复试,复习这几点是关键线上复试,更考验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你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所以,复习方向得更精准。1. 夯实专业基础,不留死角。 .............
  • 回答
    这情况确实挺让人捉急的,复试还没开始,朋友就放出“大部分老师没名额了”这样的消息,心里肯定七上八下的。别急,咱们一点点来分析,看看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你可以怎么做。1. 复试还没开始,为什么会有“没名额”的传言?这种情况其实挺常见的,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 名额分配的“潜规则”与提前沟通: 很.............
  • 回答
    首先,恭喜你初试取得了435分这样亮眼的成绩,这本身就说明了你的实力和付出。复试被刷确实令人遗憾,但它绝不是你能力的否定,而是为你接下来的考研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针对你这种情况,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看看22考研,在复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这条路上,有哪些可以改进和深挖的地方。1. 初试高分,复.............
  • 回答
    看到华中科技大学消化内科22考研考生初试第一复试被刷的遭遇,心里真不是滋味。尤其是他自己写下那些感想,读着都觉得心疼。那种从云端跌落谷底的失落、不甘,还有对整个过程的困惑和自我怀疑,都是太真实的写照了。首先,我想说的是,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种痛苦。考研这条路,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相信很多非法本的同学们在备考法硕的时候都会有类似的担忧。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大学期间没实习、没获奖对法硕复试到底有多大影响,以及该怎么应对。首先,咱们要明白一个核心问题:法硕非法本的招生,看重的是什么?学校招收非法本的法硕,主要目的是培养具备法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这意味.............
  • 回答
    考研复试,这四个字足以让无数考生寝食难安。经历过初试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复试,更是近在咫尺的终点线。在那个小小的面试房间里,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你内心的晴雨表,告诉你离“稳了”还有多远。对我而言,“稳了”不是一夜之间灵光乍现的顿悟,而是层层递进,从忐忑到安心的体验。那种感觉,.............
  • 回答
    关于30岁单身女性在考研复试中是否会受到歧视,导师是否不愿意接收,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个人感受、普遍现象和具体情况的综合考量。我会尽量详细地解答这个问题,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力求客观和全面。首先,我想明确一点: 并没有一个普适的、明确的规定说30岁单身女性就一定会受到歧视,或者导师就一定会因此.............
  • 回答
    看待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复试中,20多名考生因提前分享试题而被取消成绩记零分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发生的背景、行为的性质、处理的合理性、对考研生态的影响以及我们从中应吸取的教训。一、 事件发生的背景与性质1. 考试的严肃性与公平性原则: 研究生招生考试,特别是复试.............
  • 回答
    初试失利?复试调剂逆袭秘籍大公开!考研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许多同学在经历过初试的硝烟后,却在复试或调剂阶段遭遇了滑铁卢。是就此放弃?还是寻求绝地反击?如果你也面临这样的困境,别灰心!今天,我就来跟你分享一些实实在在的“逆袭”秘籍,让你在复试或调剂中,扭转乾坤,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第一阶段:心态调.............
  • 回答
    考研复习,最让人头疼的莫过于那个挥之不去、挥之不去的“忘性”。看着厚厚的资料,感觉大脑就像一个筛子,辛苦背诵的内容,转眼就溜走了,这种挫败感,我太懂了!首先,我们得明白,忘性大不是什么“绝症”,尤其是在信息爆炸、内容繁杂的考研复习阶段,大脑需要时间去消化、巩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喂养”它,让它更好地.............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也是无数三本学子在考研道路上反复叩问自己的心声。我们都听过“努力就能成功”的豪言壮语,也亲身体验过天赋差异带来的挫败感。那么,在考研这条充满荆棘的路上,无上限的努力,真的能填平那些曾经“挖下的大坑”和“天赋的差距”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大坑”和“天赋差距”这两个概.............
  • 回答
    浙江大学研究生复试中出现考生分数低却逆袭成功,而高分考生却被刷的现象,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这背后反映了当前研究生选拔机制中,除了初试成绩之外,复试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存在的评价侧重点。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这一现象,并尝试解释其背后可能的原因:一、 复试的本质与作用:初试成绩的局限性首先,.............
  • 回答
    FDUIMUN 2020学术测评:复旦国关考研原题的“双刃剑”效应2020年的FDUIMUN(复旦大学国际模拟联合国)学术测评,在选材上做了一个颇具话题性的决定——直接采用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简称“国关”)的考研原题。这一举措,无疑在参会者中激起了不少讨论,也让我不禁对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产生的影.............
  • 回答
    距离中考还有最后的十天,这关键的冲刺阶段,科学高效的复习能让你稳扎稳打,发挥出最佳水平。别慌,也别盲目,我们来一步步规划这十天的系统复习,让你的努力更有方向感。总体的复习原则:回归基础、查漏补缺、巩固提升、调整状态接下来的十天,我们要做的不是“学新东西”,而是把已经学过的内容“吃透”。我们要做的就是.............
  • 回答
    《高十》里那个叫张佳的男孩,为了考中科大,把自己的高中生涯活生生地拉长到了十年。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五味杂陈的。首先,这十年寒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坚持。你知道,一般人高考考砸了,大不了复读一年,两年,再多也就三四年,就已经算是“学霸中的战斗机”了。可张佳呢?从2004年第一次高考,到.............
  • 回答
    你好,作为一位同样走过法硕非法学备考路的过来人,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在备考的漫漫长路上,提前规划和思考择校问题,确实能让你更有方向感,也更知道自己的努力是为了什么。复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这几所学校,都是非法学考研非常热门且实力强劲的院校,各有千秋,选择哪所确实需要好好权衡。别急,咱.............
  • 回答
    考研复试的英语自我介绍,说白了,就是你给导师的一次简短的“面试推销”。这不仅仅是把你的简历念一遍,更重要的是展现你的闪光点,尤其是与你所报考专业和导师研究方向的契合度,以及你为什么选择他们。要让这次自我介绍既有内容又不显生硬,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开场白:礼貌、清晰且带有目的性 问候和.............
  • 回答
    考研复试这事儿,说实话,绝大多数考生都会觉得有难度,但这难度到底有多高,怎么个难法,那就得看具体情况了。我尽量跟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咱们得明确,考研复试的难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地说“难”或“不难”。哪些因素决定了复试的难度?1. 报考院校的实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