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高十》的导演摄像何汉立,最近《高十》在爱爱奇艺和腾讯上线播出后,几个月内全网点击量将近一亿,光腾讯网站就有近五千万播放量,贴吧评论更是几万条。首先很感激大家对这个片子的关注,而且还发表了观后感!有人觉得我的片子拍摄剪辑一团糟,浪费了这个题材,有人觉得唐尚珺精神可嘉,有人觉得唐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正面反面都有。以下我会对网友疑惑进行部分解释:
第一,其实片子我自己也觉得没拍好,网友说得没错糟糕透了,可是我想说,我是广西电视台的职工,《高十》是我个人的创作,没有专项经费支持,3年跟拍一共花费了9000人民币,折算下来也就一千多美元,还包括了带唐一家去北京旅游的吃喝拉撒,敢问有哪位大神花这么少的钱做出一个能获得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广州纪录片节金红棉奖、广西广播电视奖等?现在的纪录片拍摄一集动不动就几十万上百万呀,按照这个投入,《高十》已经是业内前所未有的良心之作了!!!有人就又想问了,干嘛不申请经费?大哥,这个选题是负面的,电视台是党政喉舌,我的选题早就被毙掉了,只能以个人业余时间方式去创作,要不是我的直属领导默默支持我早就放弃了,拍摄中的各种外在压力、阻力、困难只有自己知道,影响地方形象,触及地方利益,费劲了千方百计才能混进学校去拍摄。所以能把反面题材拍出励志片,冲破各种压力,顺利播出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第二,理解和支持主人公唐尚珺复读行为的网友,我觉得很欣慰,有同感。只有经历了生活底层的人才会知道,这个社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打地洞,我们不是富二代,没有坑爹的资本,唯有靠自己努力改写自己的前途命运。农村包围城市的第一代是非常辛苦的,房贷、车贷、生活费、养孩费、养老费、教育费,都靠我们自己,父母帮不上一分钱,我本身就是这种状态,80后活得真他妈压力山大。所以,在这种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种内心动荡精神空虚的躁动时代,能花十年去做一件事情,行为本身就是令人敬佩的!执着这种品质,中国人不能丢失啊。而且这个唐尚珺也是很孝顺的小伙,他也想早点工作回馈父母,可是如果他最初只是读了专科出来工作,一个月三两千的工资能养活家里人吗?只能养活自己。农村青年基本都往城市跑,农村已经是空村,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小孩,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小人物的命运只能随风飘摇!!!
第三,吐槽和反对的网友,我也表示理解。没有经历,就无从体会,你们并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善意地质疑声总是推动时代进步的一种不可缺少的作用力。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短短几十年,唐尚珺应该珍惜当下,放下执念,好好经历人生正常的阶段。其实我的作品结尾也是有这样的含义了,唐奋斗了十年,拿着名校通知书给家人看已经没有了喜悦,父亲得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要是父母不在了,赚那么多钱又有什么意义?所以他感悟了,亲情至上,名利乃身外之物,趁着双亲还在,能孝敬就孝敬。。所以2016年考上中国政法大学后,他没有去读,因为后来父亲病危,他正好看到网上有广告招兵买马,广西某高中给2万块奖金,他回去复读了,拿了2万元给父亲治病。一年后父亲就去世了.......而他又再一次陷入了复读的泥潭!!!救命稻草也好,赌博心态也好,神经病也罢,人非圣贤,谁又能真正放下过当初执念?唐尚珺只是高考改革中的受害者,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把原因归咎于他的变态行为,为什么不去思考和质问这个社会?他反复补习读了10年高中(加上后来2年总共12年高中),除了有个人的执拗之外,农村家庭从小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独木桥观念,地方学校专政策漏洞以高额津贴诱惑,有法不依执法不教育之源不公平公正,这些种种的外在因素难道不是我们该反思的吗?全国各省各市各县还有无数的补习生群体在高考路上煎熬着不为人知,他们各自的辛酸又有谁知?
最后,我觉得很开心,2017年底节目在地面频道悄悄播出,时隔3年我偶然在网络上检索,才发现得到了这么多网友的关注,这是我入行纪录片的处女座,这个题材很难拍,效果也欠佳,但是咬牙坚持下来了,自己的作品能被大家看到,虽然不能像《我不是药神》那样能推动政府体质改革,但是《高十》能揭露教育改革的冰山一角,引起共鸣,我很欣慰了,记录当下存档历史不就是纪录片人的使命所在吗?
想了解更多幕后故事,请到B站搜索视频 “纪录片《高十》幕后花絮记录《入行》”视
有理想是伟大的,过度理想是渺小的,追逐理想,适度奋斗,照顾大家,是真的英雄。
看得太难受了,我觉得他在复读到考上二本的那一年,就没必要复读了。毕竟三本学费比较高,而公办二本学费普遍在4000元左右。
后来看到他一次次考到更好的学校,考上了西政,考到985——吉林大学。其实吉林大学已经很不错了,没必要复读,已经足够改变命运了。
最让我难过的是最后一次复读,他考到了中国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可是因为家庭原因没有去读,再一次选择了复读。
唉,写到这不知道说什么了……
确实旁人没有太多权利评价他的做法,比如说是不是陪伴家人度过最后时光比上学更重要。
最后几次决策也有信息失误的因素,考上了一本因为专业不好复读,但是大多数学校都可以转专业,还可以辅助双学位。考上西南政法大学,在广西影响力已经非常可以了。考上吉大之后,也可以转专业。最后考到中国政法大学,可以先办休学陪伴家人,而不是直接退学。
我难过的是沉没成本太大了,其实就算考上了中科大,真的有那么好吗?如果是中科大生化环材专业呢?而且最后从中国政法到中科大的几十分,可能比之前几百分都难。
真的一定中科大毕业之后就成功吗?那如果自己上大学之后,发现曾经梦想的中科大也不够好,毕业后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出路,他会不会再次陷入绝望呢。
如果最后考上中国政法大学之后,顺利去就读,家人也没有变故,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是事实太残酷。
向前进,向前看。
这是一个典型的掉进局部最优陷阱没出来的例子。受限于成长环境,又没有人可以指点,这个小伙始终没有明白一个道理,过好人生靠的是去争取全局最优解,而不是纠结在一城一地之得失。为了保证大目标能够实现,有时候我们是需要战略性放弃一些东西的,比如牺牲某个阶段性目标。
另外,即便他今年考上科大并在接下来的四年顺利完成学业,毕业以后还是有可能因为年龄过大而错失很多工作机会。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付出了这么大的成本,势必让他对这个学位报以厚望。如果将来当他发现,读了科大工作也没有他想象地那么好找的话,会不会再一次感到绝望?
人在困境之中时常会去做一些具有高度仪式感的事,或者强迫自己坚定于某个信念,期望通过感动自己来暂时摆脱焦虑。我想说,上苍会不会辜负苦心人从来都是不一定的。那些励志的语录都是人自己想出来说给自己听的。从没有什么信念你一旦抱定了就能过好人生了。要睁眼看世界,和外界交换信息,去了解人们需要什么,在意什么。同时也了解自己,适合什么,喜欢什么。当获得了更多信息,知道学历仅仅只是一块敲门砖的时候,也许他不会再像现在这样,一遍一遍去复读了。
我讲这些不是为了苛责他,他的故事已经发生,无可挽回。我也理解他的周遭环境给他带来的局限性。我只希望,如果再有一个人处于和他相似的境地,你要明白,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一种救命稻草,抓住了一次,就可以一劳永逸了。我们始终要迎接变化,调整计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