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考研复试中有哪些话是老师一听就很讨厌的?

回答
考研复试是进入理想院校的关键一步,面试的表现至关重要。老师们在复试中往往能通过寥寥数语洞察出考生的真实水平、态度和潜力。以下是一些老师在考研复试中听到后会立刻产生负面印象甚至非常讨厌的话语,并会详细解释原因:

1. 关于“为了文凭”/“为了找工作”的功利性陈述:

“我考研主要是为了拿到一个更好的文凭,这样找工作的时候更有优势。”
老师讨厌的原因:
缺乏学术热情和研究兴趣: 这句话直接暴露了考生将读研视为一种“手段”,而非对某个学科领域的真正热爱和探索欲望。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科研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镀金”。
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理解偏差: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就业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术人才、科研骨干,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这种回答显得考生目标狭隘,格局不高。
缺乏对学校和专业的深入了解: 如果考生对所报考专业的研究方向、前沿领域、导师的研究成果一无所知,只是为了“文凭”,那么他也很难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有所建树。
可能缺乏长期规划: 这种功利性的想法可能导致考生在研究生期间懈怠,一旦达到“找工作”的目的就可能敷衍了事,对导师和实验室的贡献也有限。
更恰当的回答方式: 应该强调对某个学科领域的浓厚兴趣,以及希望通过研究生学习深入探究某个具体问题,为该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我本科院校不好,想通过考研来提升一下学历背景。”
老师讨厌的原因:
起点不高但目标模糊: 虽然考生诚实地表达了学历的劣势,但这句话依然没有展现出对未来的清晰规划和学术热情。如果仅仅是为了“提升学历背景”,那么他是否已经找到了提升的方向和动力?
可能存在“逆向歧视”心态: 这种说法可能暗示考生认为研究生的价值仅仅在于“改变出身”,而忽略了学术本身的意义。
难以评估其学习潜力: 老师更想知道考生具备怎样的学习能力和潜力,而不是简单地看他想改变过去的“标签”。
更恰当的回答方式: 可以坦诚地承认本科背景的不足,但更要强调自己通过本科学习所积累的基础,以及对所报考专业的热情和渴望,并详细阐述自己希望在研究生阶段学习哪些知识、进行哪些研究,来弥补或超越本科时期的不足。

2. 表现出对导师或研究方向的“随意”态度:

“我对哪个方向都可以,您(老师)的研究我都能接受。”
老师讨厌的原因:
缺乏独立思考和主见: 这句话表明考生没有对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了解和思考,也缺乏自己明确的研究兴趣点。导师希望招收的是有自己想法、对某个领域有探索欲望的学生,而不是一个盲目跟从者。
对未来学习可能感到迷茫: 如果考生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没有明确的偏好,那么在未来的研究生学习中很容易出现迷茫、懈怠的情况,难以投入到深入的研究中。
不尊重导师的专业积累: 导师的研究方向是他们多年积累的学术成果和心血所在,如果考生表现出“什么都可以”的态度,是对导师劳动的不尊重,也显得不够重视。
更恰当的回答方式: 应该详细说明自己对导师的哪个具体研究方向最感兴趣,并解释原因,例如是因为该方向与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主题相关、对某个研究问题特别感兴趣,或者被导师的某篇论文所启发。

“我不太了解您的研究,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在复试前没有做任何功课的情况下)
老师讨厌的原因:
明显缺乏准备和诚意: 考研复试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对报考院校的师资力量、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解是基本功。这句话直接暴露了考生没有提前做好功课,显得非常不认真和不尊重。
浪费面试时间: 老师的时间宝贵,他们更希望将时间用于更深入的交流和对考生的评估,而不是花时间去介绍自己已经公开的信息。
显示出对学校和专业的不重视: 如果连导师的研究方向都不知道,怎么能说明他对这个学校或这个专业有真正的热情呢?
更恰当的回答方式: 应该在面试前认真查阅导师的个人主页、近期发表的论文、承担的科研项目等信息,然后在面试中主动提及自己对导师某个具体研究方向的了解和兴趣,并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这会给老师留下积极主动、认真准备的好印象。

3. 过分强调个人“优势”,但缺乏支撑:

“我能力很强,学习能力也很好。” (但没有具体例子或成就来证明)
老师讨厌的原因:
空洞的自我表扬: 这句话非常笼统,缺乏具体的佐证。老师更看重的是考生的实际能力和过往的成就,而不是空泛的自我评价。
可能自信过头或虚伪: 如果没有实际能力支撑,这样的夸大其词很容易被老师看穿,反而产生负面印象。
难以评估实际贡献: 老师需要知道考生能为实验室、为课题组带来什么价值,仅仅一句“能力强”是无法判断的。
更恰当的回答方式: 应该结合具体的经历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例如:“在本科期间,我曾参与XXX项目,独立完成了其中的XXX部分,最终获得了XXX成果。”或者“我曾获得XXX奖学金,这得益于我在XXX方面的刻苦学习和突出表现。”

“我本科的专业和这个不一样,但我学习能力很强,可以很快适应。”
老师讨厌的原因:
缺乏专业基础的担忧: 虽然学习能力重要,但跨专业考研也意味着考生可能缺乏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如果考生没有充分的理由和清晰的规划来证明自己能够弥补这一差距,老师会对其学习能力和研究潜力产生疑虑。
可能不够坚定: 如果跨专业的原因不够充分,也会让老师怀疑考生选择该专业是否是经过深思熟虑,还是仅仅因为某个原因(如就业前景)。
更恰当的回答方式: 需要详细解释跨专业的原因,例如对该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或者本科所学为该领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数学、编程等),并且已经通过自学或辅修等方式学习了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并附带说明自己对未来如何快速掌握专业知识的计划。

4. 表现出对学习缺乏热情或目标不明确:

“我可以随叫随到,导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老师讨厌的原因:
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打工仔”而非研究生。研究生学习需要的是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主动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被动接受任务。
可能暗示没有自己的研究方向: 如果学生只能等老师安排任务,说明他可能没有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思考方向,无法独立开展工作。
对研究生身份的误解: 研究生是“学生”更是“准研究人员”,需要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和目标。
更恰当的回答方式: 可以表达自己愿意为导师的项目贡献力量,并强调自己会积极主动地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会积极探索自己的研究方向,为课题组做出贡献。

“我没有什么特别想说的,一切听您安排。”
老师讨厌的原因:
缺乏思想深度和独立思考: 这句话表明考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对自己的人生和学业规划没有清晰的认识,也无法与老师进行有意义的学术交流。
沟通障碍的开端: 如果考生连自己的想法都没有,老师又如何了解他的潜力和需求,并对他进行有效的指导?
显得不自信或缺乏主见: 这种过于谦卑或“摆烂”的态度,往往会让老师觉得考生缺乏自信和担当。
更恰当的回答方式: 应该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学术兴趣、研究设想,以及对未来学习的规划和期望,并能适时地提出问题与老师进行交流。

5. 言语中透露出“优越感”或不尊重:

“我本科在XXX大学,我们学校的学术氛围比这里好很多。”
老师讨厌的原因:
傲慢无礼: 这句话非常直接地表达了对学校的不尊重,并暗示自己比学校“高人一等”,极易引起老师的反感。
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研究生阶段的合作非常重要,这种言语会让人觉得考生难以融入团队,也不利于合作。
对学校的认识不清: 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考生不应以片面的标准去评判,更不应在面试场合直接贬低。
更恰当的回答方式: 应该客观地描述自己本科的经历,但重点放在自己如何通过努力获得了进步和发展,以及对报考学校的认同和期待。

在被问到缺点时,回答“我没什么缺点”或者强行给自己“包装”一个根本算不上缺点的优点作为缺点。
老师讨厌的原因:
不诚实或回避问题: 每个人都有缺点,不承认的人往往不诚实,或者缺乏自我认知。
缺乏反思能力: 老师希望看到考生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有改进的意愿和方法。
显得不够成熟: 这种回答显得考生要么过于自信,要么过于圆滑,都不能很好地展现其真实性和成熟度。
更恰当的回答方式: 应该选择一个真实的、相对不影响核心学术能力的小缺点,并重点阐述自己正在如何改进这个缺点,例如:“我有时在做项目时过于追求完美,导致进度稍慢,但我正在学习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

总结一下,老师在复试中希望听到什么?

对专业领域的热情和兴趣。
对所报考学校和导师研究方向的了解。
清晰的研究设想和学习规划。
良好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诚恳的态度、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积极的求知欲。
谦逊、尊重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复试中,真诚、准备充分、有思想是赢得老师青睐的关键。避免上述这些让人讨厌的话语,用积极、专业的态度与老师交流,才能增加你成功的几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文科系的来回答一下,211硕士在读,当过面试助理。

某次导师在聚餐时无意透露了一句“我们选中学生基本都是矮子里拔高个。”

自己也看过一些学弟学妹的简历,用学术圈的话说就说查重率过高,大白话叫你的简历我的简历好像都一样。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在导师面前,基本没有决定性的差别。毕竟本科阶段,文科系很难有实质性的成果,大部分人连正儿八经的研究方法都不熟悉。要说论文的话,发在普刊上的老师不仅看不上,还有可能怀疑你买版面。

下面给大家归类一下,复试现场有哪些错误的操作。

  1. 专业知识测试

反感回答: 毫无逻辑地背诵,约等于胡说八道。

比如本科室友面的浙大历史系,让你说说对魏晋时期部曲制度的看法。你确定要在老师面前背诵博士论文吗?

老师不仅心里有数,也不喜欢浪费时间。

正确操作:提炼一个最硬核的观点,去论述就OK。时间有限,拒绝长篇大论。

2. 研究设想

反感回答: 我暂时没有太明确的想法,想进来以后跟着老师一起探索。

这个基本在检验你考研的动机。老师肯定知道有学生就图个学历,但是大家都遵守人艰不拆的默契。

下面表演一段:

划水考生: 老师,我的兴趣方向是xxx,虽然我是跨考,但我会利用接下来两三年的时间巩固基础,努力做研究。

(口说无凭,谁能保证读研以后就不重复本科时期的颓废生活)

一般考生: 老师好,其实我一直有关注学界的动态,目前我知道学院的x老师在该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我拜读过他的论文xxx, 希望能够在这个领域有所收获。

(起码知道看看学院老师研究动向,表明你对学术保持关注,有深造可能)

硬核考生: 老师您好,我一直有关注某领域的动态。据我了解,目前主流的研究方向是xx, 但是个人认为在xx方向上存在不足。经过我的观察,我采取xx方法进行研究,大致罗列出以下的框架,希望老师提点。

(有文献回顾,有研究方法和基本设想,起码证明你有这个潜质,但是容易引起老师追问,务必做好应对。)

3. 个人经历+实践成果

反感回答: 我没什么特长,也没有什么喜欢的事。

没兴趣是很难做研究滴,朋友。至于经历,社团学生会的就算了,有专业相关实习可以有一点作用。有大创经历会有作用。如果不是太突出的奖项可以不用写。

正确操作:结合个人经历,引出研究问题。

例如:我当过校报记者,采访的时候认识了知名校友xx,他目前在某互联网大厂996,4年了还是个初级PM。所以我突然对当今互联网职场的内部结构关系有点兴趣,所以我想做这方面研究,有机会去实习观察最好。

(务必发挥你的鬼才逻辑,充分诠释什么叫“研究源于生活”。)

4. 空谈情怀

反感回答: 我觉得我很适合这个专业,我就是喜欢这个专业才考研的。

你年纪也不小了,如果喜欢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显得你有点渣。

正确操作:我的确喜欢这个专业,我研读过这个领域几位学者写的书,同时也感觉自己的确缺乏正规的学术训练,希望有幸在读研阶段得到老师提点。

5. 观点冲突

反感回答: 现场跟老师上演学术争鸣

有思想是好事,不如等过了这关慢慢谈。不排除有欣赏此类学生的老师。

正确操作:感谢老师的建议,自己的认识也有加深,回去以后继续琢磨这个问题。

————8.15更新————

6. 强凹人设

明星人设大型翻车现场层出不穷,学生也依然有样学样。

算了,谁都有个相当别人家孩子的梦。

反感回答1:我学习认真,喜欢看书,注重细节……

(完美诠释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

大数据时代,艺人都知道做数据,你还想靠一张嘴让老师信你是个优秀的人???)

正确操作:我拿过xx奖学金,协助过老师xx的课题,绩点排名xxx,拿过xx称号,英语水平有雅思托福证明最好。

反感回答2:我读了xxx的名作xx,觉得里面的观点不错,很符合我们的社会现状,所以我觉得可以继续延伸……

A老师:“你这个西方的理论硬套中国现状会不会水土不服啊”

B老师:“诶同学你确定作者原话是这个意思吗?”

C老师: “刚刚有位同学好像也是按这个套路回答的”

(此条对于豆瓣书评式读者而言,基本是最大杀器。有时候面试培训往往会教你套路——没看过书的临时背个目录,看个书评也能搬来用用。要不要把你打回原形,看老师心情了……)

正确操作:我读了xx的名作xxx,其中我认为有个观点不太符合当下趋势,据我了解,后来也有学者xxx对其做出了补充,我认为这个的意义在于……

(批判性思考,同时表现出对相关研究领域的广泛认识)

——————破500赞更新————

7. 自身定位

老师的套路一般是“你为什么考我们学校”

老师潜台词: “我们学校有什么优势,虽然我也知道,但还是听别人说出来会骄傲一点。”

反感回答: 因为我觉得自己实力不够,清北得不到我,所以努努力剩下的c9里面挑一个吧。诸如此类的发言。

(上面的是段子,但是正式回答千万不要暗踩学校,抬高自己身份,那你狼面就很大了,必须把你票出去啊。)

正确操作: 我以后想在xxx发展,据我了解,xx大学在xx领域取得很多重大成果,师资丰富,所以我必须pick它。


其他:外表+颜值

反感: 外表邋遢,过分前卫。

至于颜值,好看的皮囊有没有用,反正我觉得很有用。

user avatar

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不正面回答问题。

导师之所以会问你一个问题,那都是抱着很直接的目的去提问的,这时候,不管你是出于掩饰自己的缺点,还是想表现一下自己的考虑,选择转移话题,或者不正面回答问题的方式,导师听了都会觉得很烦。

甚至你想展现一下自己“高级”的交流方式,回答问题前先铺垫两句,导师听了都会觉得很烦。

因为复试中的面试,都是时间非常紧张的,导师想要的是快速高效的交流,很多时候导师问出你觉得很尖锐的问题,并不是想找你茬,或者翻出你的破绽,而是单纯地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有时候在这方面你有弱点,你如实说出来,并不会导致你失去竞争力,因为你弱,你的竞争者可能更弱,而导师想要的只是事实。

更何况,在应对本科生说谎这方面,导师拥有的经验可远比学生要丰富的多,毕竟他们都跟学生打交道多少年了,也参加面试多少年了,学生们的那点小心思,他能看不出来吗?

所以,切记,不要耍小聪明,正常把自己的优势展示出来就行了,如果被问到弱势的地方,也不要怕,毕竟你考的也不是清北顶级热门专业,各方面都很强的人,也不会来考这个学校或这个专业了。大家都是各有优劣,差不多一个水平的人,才能走到这个复试来,正常发挥,把自己的优势尽可能地展现出来,就行了。

user avatar

我(紧张得瑟瑟发抖,趴在桌子上)

老师:别紧张……


老师:你想不想读博?

我:研究生过的顺利就读,不顺利就不读。

老师:w(゚Д゚)w


老师:你和谁关系不好?

我:我室友,她保研了我嫉妒

老师:(;´Д`A


老师:你如果博士不毕业怎么办?

我:那就不毕业吧,反正我应该饿不死

老师:(ーー;)


老师:你平时喜欢做什么?

我:看科幻小说

老师A(开玩笑):那你和老师说说,把科幻做成毕业设计怎么样?

老师B(开玩笑):没追求,我们要把毕业设计做成科幻!

老师A:你还想不想让人毕业了

我(毫无形象地傻笑了好久):哈哈哈哈哈


老师:你家长支持你读博吗?

我:支持啊,就是我自己有点犹豫

老师:……


老师:那个,时间够了吗?够了你就走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