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影响事物发展的单个变量极端化!
我们知道绝大多数事物变化,都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在极端情况下,一些平时重要的因素会变得不重要,而一些平时不重要的因素反而变得重要。采用第一种方法诡辩最常见的话题就是学历与收入。比如我们知道学历往往和收入正相关,持歪理人在证明学历和收入负(不)相关时,就会举比尔盖茨辍学、鲁冠球不读书等极端个例。因为在这些富豪身上,学历这种通常影响收入比较大的因素,此时影响反而变得微乎其微了。
相比于第一种忽悠方法,第二种方法更为常见。原因是采用一种方法颠覆的往往是常识,而既然是常识,其论点就往往不被大家认可;而第二种方法并不颠覆常识,只是通过筛选信息夸大某种因素的作用,因此可以博得大众眼球。因此第二种方法,往往成功学和营养学通俗读物采用。比如“绿豆汤治百病”方面的营养书,就是通过极端化绿豆营养,以强调绿豆的养生学意义。
以上皆是热,下面才是主题,且看我如何采用第二种方法证明自己知乎签名——“专注D的男人”背后的合理性!
·······································································································
爱一个人,可能是因为她在你成长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母亲在你幼年时给你哺养乳汁;另一方面爱一个人,可能仅仅是因为她漂亮。那么哪种因素更重要呢?心理学家为此做了一个实验:
用铁丝和木头分别做了两个母猴模型,两个模型都有加温装置和喂奶装置,因此都可以给幼猴提供温暖和乳汁。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木头模型外围裹了一层棉絮,而铁丝模型相比而言触感就比较差。接着心理学家分别用两个装置喂养幼猴。在喂养一段时间后,心理学家又把两组猴子放在一起。此时,奇迹出现了。无论是哪种装置喂养的幼猴,幼猴都更愿意选择和触感更好的木质模型在一起,即便是遇到惊吓,它们也会选择躲在木质母猴旁边,哪怕自己是被铁丝母猴喂养长大,木质母猴从没给它们哺育过奶水。如下图所示,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幼猴和两个模型在一起的时间差距巨大,因此喜欢触感好的事物可能是人类的天性。
心理学家进一步实验发现,触感不仅仅带来感情问题,甚至还会影响幼猴的身体健康。实验发现,相比于木质母猴喂养的幼猴,铁丝母猴喂养孩子在同等食量和发育速度下,后者往往消化不良、腹泻。所以“有奶便是娘”可能不对啊,更可能是“有了媳妇忘了娘”,毕竟前者。。。太污了,我就不讲了。。。
好了,如果连猴子都知道喜欢触感好的事物,那么我喜欢大胸美女完全是人类追逐爱的天性啊,而且有利身体健康,毕竟D的触感可不是A可以比拟的!
·····················································································
采用第二种方法把“大胸有理”的歪理讲完了。所谓“不谈剂量说毒性是耍流氓”,社会科学领域一样适用,比如撇开约束条件,我这种好色之徒就能为自己辩护的振振有词,啊哈哈哈~
前面
@御柳玄提到了胡说八道,那我就来讲讲一本正经。
正经是什么?
正经是指儒家的十三经,具体有哪十三经呢,分别是《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那一本呢?上面有人说是一本道,简直是胡说八道,这是对我国儒家思想的亵渎。
一是数词,本是量词。
一本正经 就是指“儒家十三经”中的其中一本。
这时候估计有人会问了:那么究竟是哪一本呢?
可能会有人说,是不是《孝经》啊,因为这十三本,就只有《孝经》里有个“经”字....一派胡言...要这么说的话,那痛经不也得是经?
事实上:
《十三经》的内容极为宽博,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这十三种文献,当以“经”的地位最高,“传”、“记”次之,《尔雅》又次之。
也就是说《易》、《诗》、《书》、《礼》、《春秋》才是真正的经,也就是说我们常说的四书五经里面的“经”。
到这里,我们的范围又缩小了,一本正经,看来就是《易》、《诗》、《书》、《礼》、《春秋》里的其中一本了。但到底是哪一本呢?
我们把“经”字代入每本书名后面,就变成了《易经》、《诗经》、《书经》、《礼经》、《春秋经》。显然得,《书经》、《礼经》、《春秋经》都挺拗口,没听过,但《易经》、《诗经》大家想必都挺熟悉的。
没错,范围又缩小了,一本正经里的那本“经”,就是《易》、《诗》两本中的一本。那是哪一本呢?
《易》的全称其实不是《易经》,而是《周易》。《周易》又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易经》和《易传》。没错,“名不经传”的成语就出自这里,意思是你的名字不在《易经》和《易传》上,用来说明一个人没有名气。
所以《易》是《周易》,而《易经》又只是《周易》的其中一部分,所以只能算半本,而不是一本。
我们现在都说一本正经,没听过有人说半本正经的。
所以说,一本正经的正确释义是:一本《诗经》。
《诗经》是以郑庄公、叔段与武姜为中心线索的史诗性诗歌总集,也包含不占三十分之一的其他诗歌,收集了国风、大雅、小雅、颂等音乐风格史实性诗歌三百多篇。
至于胡说八道,前面已经有人解释很清楚了,我就不再赘述。但是我只同意
@御柳玄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脑洞太大。
以下是引用其回答:并表示感谢
@御柳玄道门的八道指的是:
“一为入道,二为学道,三为访道,四为修道,五为得道,六为传道,七为了道,八为成道。”
说起八道,就代表了学道的整个门路方法,简单来说,就代表了登仙或者说最终成就。
2.
有人把“胡说”解释成是“胡人”说,这才真正是胡说!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胡,牛顄垂也。段注云:“顄以包颈也。顄,颐也。牛自颐至颈下垂肥者也。引申之凡物皆曰胡。”也就是说,牛脖子下垂的那段,引申的东西都叫做胡。下巴颏就叫做胡,这也是胡须的由来。
而说字,在道门乃是兑卦,意思是口,行的是"表示"之意。所以胡说的正确解释,是“下巴代表”。你又要问了,什么意思?
下巴的来源,在宋玉的《对楚王问》里有记载:“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明白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最终成就的方法,都隐藏在《下里》、《巴人》里。
《下里》、《巴人》是什么意思呢?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大致明白了。
《诗经》也好,《下里》、《巴人》也好。都与一种东西脱不开关系,那就是——音乐。
所以,何谓“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就是你手中捧着一本《诗经》,却哼出了《下里》、《巴人》的调子,并从中领悟到了“道”的奥义。
这就和当年金大侠书中石破天从李白的一首《侠客行》中悟出了武学的奥义是一个道理。
所以,我们回到题目上“如何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题意就是“怎样才能从一本诗经里哼出《下里》、《巴人》的感觉?”或者直观地说是“如何从《诗经》中悟出人生的大道理?”,再抽象点就是:“如何以小见大?”
佛云:一粒米中藏世界。
又云: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八个一实际上也印证了前面的“八道”,说明佛家思想跟道家思想实际是互通的。
这就需要题主有一颗纯净的心灵。
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