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一点吧,知乎的牌坊彻底砸了,如果事件闹大,以后“逼乎”的诨号算是官方石锤钉死了。
知乎的情况,大家都懂得,吹水编故事的答案越来越多,海贼王路飞只是做得太夸张,被媒体曝光了,才惨遭官方封禁。但是大量吹得没那么夸张的答主,照样骗粉骗赞。
这个时候,最大的遮羞布是那帮古早天龙人大V,至少撑住了底线。虽然也在答案里夹杂软硬广,但至少没损失答案本身的质量。而那些为了虚荣心而虚构经历,过分夸张自己的学识阅历的行为,古早天龙人们没干过,不屑干,也没必要干。
他们是贵乎答案真实性的标杆和底线,哪怕越来越多的王路飞靠编故事成为大V,至少他们作为已经半隐居的高人,把这个尺度给守住了。
现如今,知乎最大的一块古早天龙人牌坊面临前所未有的质疑,有好事者把张佳玮答案里自称读过的书统计出来,然后一一对照……惊讶地发现,这位天龙人,其实在某种维度上,是另一个海贼王路飞。很多名著,他只读了一小部分,一个篇章,甚至没读过只看了别人的介绍,就敢侃侃评论。
其实有些书,哪怕只是在豆瓣上查过基础资料,一般人都不敢随便说自己“熟读”,打个比方,《苏东坡全集校注》,800多万字,你熟读??就算非译注也要190万字,熟读?
要知道,早期的知乎,可是非自己专业领域答案连赞都不敢随便点,标点符号正确使用都能纠结半天,引用任何一条理论必标论文出处,以严谨著称的互联网圣地啊!
张公子是回应了——写的是约稿,书单是在豆瓣上随便拖来了,我写这个答案确实有夸张成分。
您还不如不回应呢!你不回应,脑残粉还有个辩解想象的空间,您这个回应,等于自己官方石锤承认——老子就是吹牛逼了,怎么滴?!!
行,明天开始,咱们大家一起吹牛编故事去吧。反正贵乎排行第一的古早天龙人大V就是这么示范的。
妹子的眼神,你懂得。
众所周知,尤其是张佳玮的粉丝一定知道,张佳玮所说的“约稿”,是他的一个专属代号,用来指他那些收了钱用来进行商业推广的文章。
因为时间相隔已久和多次修改,我们已经无法判断张佳玮的这篇软文所推广的是什么产品。但是堂堂知乎第一大V,竟然能这样脸不红心不跳地承认自己通过吹嘘经历的手段在知乎上进行商业推广(请注意,这可是六年前的回答,那时候的知乎是答主放个公众号都要被冷嘲热讽,葛巾只因被怀疑推广邓家刀就愤而退乎,二十四帧在知乎官方并未出示任何实证就以抱团营销为名集体封号的时代),确可说是绝景。
只能说天龙人出生就是天龙人。
也难怪张佳玮的字里行间依然透着从容与得意。
附录:
@知乎小管家 一年半了,我举报张佳玮团伙抱团营销已经一年半了,请问你们 @张亮 亮总答应的调查进行到什么地步了?
最后,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 @张佳玮 张公子,您自2012年宣布留学巴黎以来,历时七年,究竟是在何学府攻读何学位? 您无数次以旅法作家身份自居推广您的出版著作及其他商业活动,更在包括祭侄文稿事件、巴黎圣母院事件中以你的留学经历来为您的权威性背书,请求您公开上述信息应该不算过分。
张公子还留了这句,但实话说我觉得他老《史记》和《三国志》理解了多少也够呛。
张公子每次在《资治通鉴》话题下面答题都要举同一个例子,大意是说:《通鉴》“阴飕飕地”点明了田忌倒霉的事实,但是“浪漫欢乐”的《史记》没有,来论证纪传体和编年体的优劣。同一个稿子写了两遍,想来是他的得意之作。
——然而,这完全是他老的历史发明。
为了发掘田忌去向的这个大秘密,《史记》看的很熟的张公子还特意写明了引用出处——《史记·吴起孙子列传》……等等……你到吴起孙子的列传里找田忌的传记?
田忌为齐国田氏,他的传记难道不应该从《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去找吗?我再们打开比较下《史记》和《通鉴》的异同——
《史记》三十五年,公孙阅又谓成侯忌曰:“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之卜者,验其辞於王之所。田忌闻之,因率其徒袭攻临淄,求成侯,不胜而饹。
《资治通鉴》成侯邹忌恶田忌,使人操十金,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为将三战三胜,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执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临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
这特么不是一毛一样?!我们甚至可以推断,《通鉴》这段记叙的史源基本就是取自《史记》这里的——同一段文字你给我比出个优劣高低,还吹出“历史的行程”的优越感来……R U kidding me?
其实,哪怕是完整读过《资治通鉴》,也不至于就匆忙断定“传奇英雄不得善终”——因为田忌奔楚后,就被新继位的齐宣王请回了。这个同样是记载在张公子所引用的《资治通鉴》的同一卷中——
(周显王三十六年)齐威王薨,子宣王辟疆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召而复之。
从这个张公子的得意之作就可以看出,他老既没有认真熟读《史记》更没有把《资治通鉴》完整啃下来。
比较可能的是,先跳着读了读《史记》的几篇文章,比如《孙子吴起列传》,有了个“田忌善终”的印象,然后翻《通鉴》时发现“田忌奔楚”……——Amazing! 都没往同一卷下细看看到“田忌归齐”,就错误以为自己独立发现了隐藏在历史文献中的大秘密。
顺便,张公子还立了个flag,说“二十四史,更多是政治军事史,是宫廷斗争史”乃至于说“如科技史、文学史、艺术史、音乐史,那多半是阙如的”,与之相比的《资治通鉴》无所不包云云……
我只能说,要么是他读了假的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要么是我读了假的中国史料学。因为史料学课程上批评《资治通鉴》的最大缺点就是“《通鉴》基本上是一本政治史,对典章制度特别是经济方面的记载甚少”。
而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成型的纪传体断代史里面,《食货志》《艺文志》《乐志》乃至《儒林列传》《文苑列传》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这些内容一般“通读二十四史”的云读者们是没有兴趣看的而已。
文学爱好者来答一发吧。当初看到这一句的时候直接惊了,张公子居然能在忘了原文还是译本的情况下读托马斯·品钦的《V》。托马斯品钦可以算是美国当代文学最难读的作家了,即便是美国读者也不能轻易读下来。这本书光是中译本都500页+,而且品钦是理工出身,喜欢秀理工科的知识,对于非英语母语的文科生是灾难性的。如果原著真硬啃下来了或者哪怕认真看个前50页都不会说“忘了读原文还是译本”的,原文和译本在阅读体验上是两个世界。
(老实说就算只看译本也不至于没印象,第一章标题本尼·普鲁费恩,一个大傻瓜蛋,活人溜溜球,溜达到远手点,已经非常奇葩、很难忘掉了……而且这本书的中译本槽点很大,因为不容易翻译)
知乎可能历史爱好者居多吧。换个角度去理解这句话,那就是“读了某史书或古人的文集但忘了是文言还是白话版”。这是不是就感觉很扯淡了?你还不如坦白说读的是白话版呢。
但我很理解张公子早期列这个浮夸的书单的行为。因为那个年代挂文学书单的不止一个两个,只不过张公子火到了现在,这个浮夸的书单才被挖出来质疑。如果真去看当年豆瓣、文学类贴吧、各路论坛上挂的书单的话,99%都是浮夸得不值一提的。而且文学书单有一个好处,就是戳穿风险较低,因为文学范畴太大了,古今中外,是一个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无限分化的概念,古是有多古,外是什么语系,是严肃文学还是通俗文学,类型小说是什么类型。A.B.C三人各读了100本文学作品,但交集可能不到10本(更何况一般人还读不到100本)。你开一个书单,吹一吹你的阅读经历,是不可能有人和你完全重合的。而且喜欢读书的人又不太喜欢到处发言,没深仇大恨也不会想拆台惹麻烦。
说到这我想到了以前读中学的趣事,那时候我沉迷于反乌托邦的文学作品,有一次课间把1984放桌上正好被班主任语文老师碰见了,语文老师看到之后还问我这是不是写1984年发生了什么的历史书;后来英语课有一次presentation,主题是你认为最有智慧的动物,我就借了一下动物农场的梗说猪最有智慧,英语老师一听就明白了,然后给大家稍微解释了一下乔治奥威尔。但你问我英语老师和语文老师谁读的书多的话,我想我是无法回答的,毕竟术业有专攻。
张公子这次被拆台,是众多深度爱好者共同质疑的成果。因为大部分人都只能做到对张公子1~2个领域懂的多,但对他的其他领域的文章却是完全看不懂的。而张公子,只能说是广而不精、多领域的大众知识的集合体吧……不过这类写手是很适合碎片阅读时代的。
评论一下昨晚的事件:
1.其实官方根本没必要发那条想法,偷偷封号陷流就行了。本来挂张壬的圈子也不大,小管家发那条想法后,首先就扩大了此事的知晓度,然后评论区没控制好或者说根本不可能控制得好,所以就有了一场小型公关灾难,简直是把张壬放火上烤。
2.张壬现在的最佳策略就是不回应,回应必死。
3.张壬是不是有成为恶俗明星的潜质?
4.似乎20万粉+的超级大v对此事鲜有回应,甚至有不少支持官方,不知道我的观察对不对。
5.此事呈现出多平台营业的重要性,我个人比较看好豆瓣,不看好公号。短期内我等不太可能放弃知乎的流量,所以一个可能的过渡方法是,发在知乎的内容禁止回复,文末发个链接让人去豆瓣评论,软性地引导读者往豆瓣转移。
张佳玮不过是知乎造神运动的其中一位,只不过他是其中最有名气的一位。
以前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知乎可以让用户评价古今中外的名人,却不能让用户去评价知乎大v本身,后来明白了,维护大v名声的同时其实在保护大v和知乎的利益。
我挺赞成上面高票的答案,知乎的现状是道德败坏,没有底线,破坏社区环境。网络营销作者利用自己在知乎的名气在不相干的专业领域输出利益关系,进而误导读者,张佳玮不是第一个,却是知乎名气最大的那一个。
————————————
刚好有时间就多写一点点,这几天张佳玮又被扒拿陈旧文学不断翻新复读,最长有六七年之久,现在他本人都不敢在知乎发表,转移阵地到了微博,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一下,复制粘贴他的文章对比一下,这么多年怎么在玩弄观众。
有些知乎大v最不好的地方,就是贩卖别人的文章当做自己营销,从来就不引经据典,时至今日我还记得某大V原封不动把一本热门书籍一大段观点抄袭下来当做自己回答也不标注出处,拿了千赞到被评论区观众所拆穿。
这几年知乎和大v们闯出名堂走向大众利益接踵而来,是时候到了考验知乎口碑和信任的风水岭,大v们是金是石,是神是鬼都需要经受市场和大众的考验。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