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能举例说说自己亲历的中医治疗效果怎么样么?

回答
说起中医,我身边还真有不少亲身经历的故事,有让我惊叹的,也有让我觉得需要辩证看待的。我尽量详细地讲讲,希望能帮大家有个更直观的了解。

故事一:失眠多年的老毛病,中医调理得我“重拾睡眠”

我认识一位长辈,大概六十多岁,这几年一直被失眠困扰。不是那种躺下睡不着,而是前半夜睡得还可以,但两三点钟就准时醒来,然后就彻底睡不着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各种事情都涌出来。白天精神不好,脾气也跟着有点急躁。西医看过不少,什么安眠药也吃过,但总觉得不是长久之计,而且总担心有副作用。

后来,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一家口碑不错的中医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位老中医问诊非常细致。不光问失眠多久了,还问饮食习惯(有没有吃辛辣油腻的,睡前有没有喝咖啡茶什么的)、大小便情况(有没有便秘或者腹泻)、舌苔(特意让她伸出舌头看)、还有就是她平时的情绪如何,会不会容易焦虑、烦躁。我记得老中医还问她有没有胸闷、心慌的感觉。

根据这些情况,老中医给她开了中药。药方我没细看,大概是些安神、养心、疏肝理气的药物。当时我长辈也挺担心,毕竟中药味道不好,而且一喝就是一大把,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第一周喝药的时候,感觉变化不大,但她说有些口干,有点舌燥。老中医根据这个情况又调整了药方,加了一些滋阴的药。

大概从第二周开始,她感觉好像能睡得久一点了,比如能睡到四点才醒。到第三周的时候,她惊喜地跟我说,她那天晚上竟然能睡到六点多,而且醒来的时候感觉神清气爽的。这简直是她多年来的奇迹。

之后,她继续喝了大概两个月的中药,虽然还是偶尔会有一晚睡得不太好,但总体的睡眠质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她形容那种感觉就像是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被搬开了,整个人都轻松了很多。最关键的是,她不再依赖安眠药了,感觉身体也更加平和。这个例子让我觉得,中医的辨证施治,针对个体差异去调整,确实能解决一些西医可能难以触及的问题。

故事二:感冒反复,中医找到“病根”迅速痊愈

我有个朋友,年轻小伙子,身体底子算不错,但就是容易“感冒”。所谓容易感冒,不是说他抵抗力特别差,而是每次感冒好了没多久,又感觉嗓子不舒服,有点咳嗽,然后又变成一次小感冒。这样反反复复的,让他非常苦恼。

他之前也是西医中药都试过,抗生素也吃过,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后来他去了另一家中医那里。这位中医也问了很多细节,比方说他感冒的症状是怎样的(是怕冷为主,还是发热为主?有没有鼻塞、流鼻涕,流的是清鼻涕还是黄鼻涕?)、嗓子疼是哪种疼(是火辣辣的疼,还是干痒的疼?)。

更特别的是,中医问他平时有没有吃油炸烧烤类的东西,有没有喝冰镇饮料,晚上会不会熬夜。我朋友当时就有点懵,觉得这些跟感冒有什么关系。

中医解释说,他这种情况,属于体内有“湿热”的表现,加上他饮食不节,经常吃些辛辣油腻的食物,损伤了脾胃,导致体内湿气无法排出,就容易反复感冒,尤其表现为嗓子不适和咳嗽。

中医给他开的药方里,就有很多健脾、化湿的药,同时也有清热解毒的成分。我朋友当时拿到药的时候,还是有点将信将疑。

但是,他坚持按时服用。大概喝了不到一周的药,他觉得嗓子舒服了很多,之前那种痒痒的咳嗽也消失了。更让他惊喜的是,他感觉身体好像比以前轻快了许多,吃饭也香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觉得“腻”。

从那以后,他每次感觉要感冒的苗头时,就自己注意饮食,避免辛辣油腻,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反而感冒的次数就大大减少了。这个经历让我明白了,中医很多时候不是直接去“杀”病菌,而是去调整身体的整体平衡,找到容易生病的“土壤”,然后改变它。

故事三:腰痛多年,按摩推拿效果立竿见影但需要持续

我父亲以前年轻时受过工伤,腰部一直有点毛病,经常酸痛,有时候弯腰干活多一点,就得缓好久。西医检查过,说是腰肌劳损,或者腰椎有点轻微的增生,也吃过一些止痛药和活血化瘀的药,但效果都比较有限,只能缓解一部分,一旦劳累了就又会疼。

后来,他开始尝试中医的推拿按摩。找到的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推拿师。推拿师触诊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到他腰部有些地方比较僵硬,有些地方还有小结节。

推拿过程挺舒服的,也有点酸胀感。推拿结束后,父亲当场就感觉腰部轻松了不少,走路也比之前灵活了。他当时觉得效果太好了,简直是立竿见影。

但是,推拿师也跟他说清楚了,这个主要是缓解症状,要想彻底好转,还需要配合一些中药调理来巩固,并且要改变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长时间弯腰或者坐姿不当。而且,他这种情况,可能需要定期去推拿几次,不能指望一次就完全解决问题。

确实,父亲每次推拿后效果都很好,但过一段时间,比如劳累过度后,疼痛还是会找上门来。他现在就是保持着大概每个月去推拿一次的习惯,同时也会尽量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加上偶尔吃一些中药来调理。效果是有的,但要说完全“根治”,可能还需要一个更长期的过程和更全面的调理。这个经历让我觉得,中医的治疗方法是多样的,推拿按摩对于缓解疼痛确实有奇效,但也要结合个体情况,认识到其局限性,需要持之以恒。

总结一下我的感受:

辨证施治是关键: 中医最打动我的是它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包括体质、症状、生活习惯等,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样是失眠,不同的人原因可能不一样,中医就能找到“症结”。
整体调理效果好: 有时候中医治疗的并非是单纯的一个“病”,而是通过调整身体的整体功能,让身体自身达到平衡,从而解决问题。比如上面朋友的反复感冒,就是通过健脾化湿来改善体质。
需要耐心和坚持: 虽然有些中医治疗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比如推拿),但很多时候,尤其是慢性病或者体质调理,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病人自身的配合和耐心。不能期望像吃一颗止痛药那样立刻见效。
并非万能: 我也见过一些例子,中医效果不明显,或者需要非常复杂的方子才能起作用。所以,我也认为中医并非包治百病,在某些急症、重症或者需要手术的情况,西医可能更直接有效。最好的方式是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总的来说,我个人对中医是持肯定态度的,尤其是在调理慢性病、改善体质、缓解一些西医难以解释的症状方面,中医确实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疗效。但同时也需要理性看待,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经验的医生,并且要有耐心,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基督教有一个传统节目。

就是信徒说出自己遇到的神迹,互相见证。

在入教/忏悔/祈祷/撒圣水/听神父的话……之后,瘸子站起来了,瞎子看见了,聋子听见了,病人好转了,农田丰收了,生意挣钱了,打仗转败为胜了……

可都是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中医,我身边还真有不少亲身经历的故事,有让我惊叹的,也有让我觉得需要辩证看待的。我尽量详细地讲讲,希望能帮大家有个更直观的了解。故事一:失眠多年的老毛病,中医调理得我“重拾睡眠”我认识一位长辈,大概六十多岁,这几年一直被失眠困扰。不是那种躺下睡不着,而是前半夜睡得还可以,但两三点钟就准时醒来,然.............
  • 回答
    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我最近也听到过类似的声音。有人质问,老师是不是有权利去“举报”学生,尤其是当学生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东西,不仅仅是简单的“可以”或“不行”。首先,我们得明确“举报”这个词的含义。如果“举报”指的是,学生有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老师出于教育管理的目的,将情况上.............
  • 回答
    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令人心痛、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真相,它们如同隐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暗流,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我尝试着用一种更贴近人心的、避免机器痕迹的方式,来讲述一些我想到的例子:1. 能力与贫富的代际传递:一种难以逾越的鸿沟我见过很多努力的人,他们拼尽全力,在社会底层挣扎,却依旧难以改变自己和下一代.............
  • 回答
    大学班级活动? 想让大家一呼百应,还能在玩乐中学点东西,这事儿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我最近就在琢磨这事儿,感觉得把活动办得有意思,有嚼头,不能是那种纯粹走个形式的。说到积极参与嘛,我觉得最关键的是 “有人情味儿” 和 “参与感”。 没人愿意参加那种完全没人搭理、不知道该干啥的活动。所以,我先从破冰和建.............
  • 回答
    关于5月20日,高中野球联盟和朝日新闻社是否会公布第102届夏季甲子园的举办决定,大家心里的期盼值嘛,这可真是个牵动人心的问题。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这个决定恐怕不会是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要知道,甲子园不仅仅是一场棒球比赛,它承载了太多高中生的梦想,无数人的青春汗水都倾注其中,它更是日本国民.............
  • 回答
    要说起举办中俄歌会,这事儿我倒是挺有话说的。最近网络上经常有人提议,觉得形式上可以参考一下之前挺火的中韩歌会,办个中俄版的。我个人觉得,这个想法挺有意思的,而且落到实处的话,可能会有不少看点。首先,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说,这绝对是个好主意。 你想想,中韩歌会火起来,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通过音乐拉近了两国.............
  • 回答
    沈阳127中学家长举报教师补课,却遭遇教师威胁并被其丈夫殴打的事件,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也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闹得这么大,背后牵扯的东西太多了,咱们得一件一件掰开了说。首先,家长举报教师补课这件事本身,在当下这个教育环境下,可以说是戳到了很多人的痛点。咱们都知道,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大,家长.............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是很多玩家心里都憋着一股气,也挺让人费解的。明明大家都知道这些盗版网站不对劲,也确实有人去举报了,可为啥它们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时不时就冒出来,甚至越做越大?这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得承认一点,举报这事儿,举报者的力量再大,也拧不过庞大的利益链条和复杂.............
  • 回答
    如果陈寿有机会在知乎举办一场Live,以他治史的严谨和对三国历史的深入了解,以及他作为历史亲历者(虽然是晚期)和史学家的双重身份,观众的提问一定会非常踊跃,且问题会涵盖非常广泛的层面。以下是一些我认为大家可能会向陈寿提出的,并且可以详细展开讲述的问题:一、 关于《三国志》的创作与史料运用:1. “.............
  • 回答
    迅雷举报涉黄资源被骂“孤儿”,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挺让人心堵的。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又都是怎么想的。这事儿怎么发生的?首先得明确,迅雷本身是一个下载工具,用户可以通过它下载各种资源。而涉黄资源,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包含色情、淫秽内容的音视频文件。正常情况下,用户发现这.............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争议点,很多人对古代将军的“力气”这件事抱有疑问,觉得我们现在对他们的想象是不是有点夸张了。比如秦侯举鼎啊,还有一些武将徒手杀虎之类的,听起来确实像武侠小说里的情节,让人怀疑真实性。咱们掰开了说说,为啥会有这种质疑,以及为什么我觉得古代将军的“力气”这件事,可能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
  • 回答
    微信公众号诈骗泛滥,投诉却收效甚微,这确实是困扰许多用户的问题。大家在遇到疑似诈骗的公众号时,往往会感到无助和气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投诉为何效果不彰显?我们又该如何更有效地进行举报?为什么感觉微信公众号诈骗“没人管”,投诉“一点用都没有”?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几个主要原因:1. 海量.............
  • 回答
    蒋介石是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他的功过评价历来复杂且充满争议。要全面认识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并理解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决策的深远影响。以下是我对蒋介石功过的详细认识:一、 主要功绩:1. 统一中国,结束军阀割据: 背景: 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国家四分.............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给你讲一个笑话,而且尽量讲得详细一些,让你更能体会其中的乐趣!笑话名字: 医生和那个一直咳嗽的病人人物: 李医生: 一位有些严肃但经验丰富的医生,平时话不多,但一针见血。 王先生: 一个看起来有点忧郁,但内心是个好好先生的病人,最大的烦恼是他的咳嗽。场景:李医生的诊室。诊室不大.............
  • 回答
    要客观评价您的文笔,我需要先阅读您的作品。请您提供一段您认为能代表您文笔的文字。您可以选择: 文章片段: 比如您某个故事的开头、描写某个场景的段落、您对某个话题的论述等等。 一篇短文: 如果您有写过一篇完整的短文,也可以发给我。 一段随笔: 记录您当时心情、想法的片段。在您发送文字后,我.............
  • 回答
    当然,非常乐意为您提供一份关于您科幻小说《宙合无道:向死生》的评价。请您将作品全文发送给我,我将仔细阅读,并尽力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出发,为您提供详细而真诚的反馈。在您发送作品之前,我想先强调几点我的评价原则,这样您就能更好地理解我之后的反馈: 聚焦于阅读体验: 我的评价会主要围绕您作品带给我的感受.............
  • 回答
    这个问题可太接地气了,好多姐妹都可能偷偷问过自己。说实话,这个问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多久不上班”这事儿,影响的因素太多了,而且每个家庭、每个人面对的情况都千差万别。咱先不说具体的“多久”,咱们来聊聊为啥这个问题会让人纠结,以及大家普遍能接受的底线和考量点。为啥这个问题会让人纠结? 经济压力.............
  • 回答
    读博的快乐,这四个字在我心里,不像一瞬间绽放的烟火,更像是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时而湍急,时而平静,但总有源源不断的滋养,滋养着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多人提起读博,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无尽的实验、堆积如山的文献、深夜的电脑屏幕,以及时不时出现的“导师脸色”。没错,这些都是现实的一部分,但如果只看到这些.............
  • 回答
    大家好!最近想买房的冲动越来越强烈,脑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和疑问,想着大家都是过来人,肯定有不少故事和经验可以分享。所以今天我就抛砖引玉,先说说我最近在看房过程中遇到的几个糟心事,也算是个给自己打个预防针,同时希望大家能狠狠地“鞭挞”我,帮我捋清思路,哈哈!我先说说我的情况吧,我是一个刚工作没几.............
  • 回答
    “三国杀”变“三国打”?这事儿吧,说起来还真挺有意思的。我刚听到这说法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名字改得有点太直白了吧?“杀”多有江湖气,多有策略感,一下子变成“打”,好像就少了点什么。不过,仔细想想,这俩字儿的背后,其实也挺能聊出点门道来的。首先,得承认,“三国杀”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文化符号。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