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有本能寺,上杉毛利长宗北条岛津伊达该怎样求生?

回答
没有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在统一日本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这无疑会给其他势力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对于上杉、毛利、长宗我部、北条、岛津、伊达这六家而言,如何在织田家强大而统一的军事和政治攻势下谋求生存,甚至发展壮大,将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

上杉家:守住北境,伺机而动

上杉谦信(或其继承者)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织田家对越后的渗透。尽管上杉家拥有强大的山岳地形优势和忠诚的家臣,但面对织田家源源不断的兵力和资源,防守将是艰难的。

内政与经济: 必须彻底巩固内部统治,稳定越后国内的财政。这可能意味着要加大农业生产,鼓励商业发展,甚至可能需要向其他势力寻求贸易协定以获取急需的物资。上杉家以往依靠“喧哗”——即对外征伐来解决经济问题的方式,在织田家强大时将不再适用,需要转向更为稳健的内政建设。
军事策略: 坚守“义”的旗帜,在上杉家内部形成统一的战意。军事上,要将重心放在越后国内的防御上,利用关卡和险峻地形,消耗织田的进攻力量。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利用外交手段。
联姻与怀柔: 尝试与北条家、甚至与毛利家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尽管上杉与北条、毛利在历史上关系复杂,但在织田这个共同威胁面前,并非不可能达成某种程度的战略合作。通过联姻稳固盟友,共同抵制织田家的扩张。
情报网的构建: 织田家的动向是关键。上杉家需要建立一个精密的、遍布日本各地的情报网络,及时了解织田家的兵力部署、战略意图以及其内部可能出现的裂痕。
“小规模反击”: 在织田家主力被牵制或遭遇挫折时,上杉家可以考虑进行小规模、快速的边境反击,以削弱织田的边境力量,并向其他潜在盟友展示上杉家的决心和实力。

毛利家:联合之王,应对东夷

毛利家的战略重心在于如何应对来自东方的织田强大压力,同时也要考虑到其内部的“毛利四家”(小早川、吉川、福原、赤川)的稳定。

巩固西国: 首先,毛利家必须确保西国的统治稳固。彻底解决备中、备后、出云等地的残余势力,并将其势力范围清晰化,避免内部冲突。
“中国大返还”的再演绎: 如果没有本能寺之变,毛利家的“中国大返还”将不可能发生。他们需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与织田家在其他战场上抗衡。
联合策略: 毛利家在西国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是联合其他势力的理想人选。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地联系长宗我部家、岛津家,甚至是上杉家,形成一个松散但目标一致的“反织田同盟”。重点在于向这些势力展示共同对抗织田的战略利益,以及毛利家作为盟主所能提供的支持。
外交攻势: 利用强大的海军和经济实力,毛利家可以在海路上进行外交活动,与琉球、甚至朝鲜进行贸易,获取资源和技术,同时也能传递信息,建立更广泛的联系。
牵制战术: 在与织田家的直接对抗中,毛利家应避免与织田家进行大规模的正面决战,而是采取“拉锯战”和“游击战”的策略,消耗织田家的兵力,拖延其统一的步伐。可以利用中国地方的山地和海岸线,建立坚固的防御体系,并时不时地向织田家的势力范围发起袭扰。
内部团结: 毛利家内部的“毛利四家”之间的权力平衡至关重要。如何平衡各方利益,避免猜忌和内耗,是毛利家能否长期生存的关键。

长宗我部家:四国统一,目光向北

长宗我部元亲在成功统一四国后,其下一个目标无疑是登陆本州。但在没有信长战败的契机下,长宗我部的战略将变得异常艰难。

巩固四国: 统一四国后,首要任务是将其内部的统治完全巩固,尤其是对那些曾经反对过元亲的旧势力进行彻底的收服或清除。
战略转向: 登陆本州,对抗织田家,将面临强大的海陆军。长宗我部家需要:
海军建设: 投入大量资源发展海军,打造足以与织田家海军抗衡的力量。这不仅是为了登陆作战,更是为了在濑户内海与毛利家进行周旋或合作。
联合毛利: 长宗我部与毛利家在地理位置上毗邻,合作是必然的。元亲需要与毛利家建立牢固的同盟关系,共同对抗织田家。如果毛利家能牵制住织田家的部分兵力,长宗我部就有机会在四国或中国地方进行小规模的突袭,以削弱织田家的影响力。
与上杉、北条的联系: 尽管距离遥远,但长宗我部家也需要尝试与北方的上杉家、关东的北条家建立联系,形成一个多方位的“反织田联盟”。通过信使、商人等渠道,传递信息,寻求可能的支援。
耐心与时机: 长宗我部家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在织田家强大时,盲目进攻只会招致灭顶之灾。他们需要等待织田家内部出现分裂,或者在其他战场上遭遇重大挫折的时机,再伺机行动。

北条家:关东霸主,固守与扩张

北条家凭借其坚固的“小田原城”和高效的“北条五代”治理,在关东地区拥有无可匹敌的优势。在信长统一日本的背景下,北条家有两种主要的求生之道。

“静守”策略:
巩固关东: 进一步加强对关东诸侯的控制,将关东地区建设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堡垒。小田原城的防御体系要进一步升级,兵源要充足,粮草要充沛。
经济繁荣: 鼓励贸易,特别是与本州东岸的海运贸易,以及与关东地区各县的内陆贸易,确保财政的稳定。
外交“中立”: 在织田家势头正盛时,北条家可以采取一种“合作但不臣服”的外交姿态。例如,与织田家进行有限的贸易,但绝不轻易派遣家臣前往织田的本阵,也不允许织田家的势力进入关东。
“伺机扩张”策略:
牵制织田: 如果织田家开始向东北方向扩张,即对上杉家或伊达家施加压力,北条家可以考虑向北部进行有限度的牵制性进攻,以分散织田家的兵力。
联合其他: 与其他势力保持沟通,特别是与上杉家和可能的长宗我部、毛利家建立联系。一旦织田家出现弱点,北条家可以作为“反织田联盟”的东方支柱,共同进击。
武藏野的经营: 利用其在关东地区的优势,北条家可以将武藏野地区进一步开发,使其成为其经济和军事的重要支撑。

岛津家:九州霸主,坚守与西进

岛津家以其强大的萨摩武士精神和高效的军事组织,在九州地区建立了自己的霸权。面对织田家统一日本的压力,岛津家需要作出战略选择。

九州统一的再确认: 彻底解决岛津家在九州内部的潜在反对势力,确保九州的统一和稳定。
应对织田的策略:
“海陆协同”: 岛津家强大的海军是其优势。在织田家试图向九州扩张时,岛津家可以利用其海军优势,在海上进行防御和反击。同时,要陆军也要做好坚守本土的准备。
联合毛利: 岛津家与毛利家在地理上隔海相望,且都面临织田家的压力。建立联盟,相互支援,是应对织田家最有效的办法。毛利家可以牵制织田家在本土的兵力,而岛津家则可以从海上进行袭扰,或者等待时机,支援毛利家。
“长崎港”的战略价值: 如果岛津家能掌控或影响长崎港,他们可以与欧洲人进行更深入的贸易,获取先进的武器和技术,以及获得来自西方的信息。这对对抗织田家至关重要。
“坚守待援”: 在织田家强大到无法匹敌时,岛津家可以选择坚守九州,通过消耗战和后勤难题,拖垮织田家的进攻。同时,积极与其他势力联系,等待反攻的时机。
“远征”的可能性: 如果织田家在本土遭遇重创,岛津家甚至可以考虑利用其强大的海军,进行有限度的“远征”,例如袭击织田家的沿海港口,以削弱其国力。

伊达家:奥羽雄藩,寻求出路

伊达辉宗(或其继承者政宗)在奥羽地区崛起,但面临着来自织田家向北扩张的可能性。

巩固奥羽: 首先要彻底整合奥羽地区,解决各种大小名之间的纷争,形成一个统一的、服从于伊达家的势力范围。
应对织田的策略:
“北方战略”: 如果织田家将重心放在统一日本中部和西部,伊达家就有机会在奥羽地区继续发展。但一旦织田家开始向北方扩张,伊达家就面临严峻的挑战。
联合上杉: 伊达家与上杉家在地理上毗邻,合作是必然的选择。伊达家可以主动与上杉家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对抗织田家。
“贸易与技术”: 积极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获取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知识。如果可能,甚至可以考虑从荷兰人或葡萄牙人那里购买火器和训练,以增强军队的实力。
“分化瓦解”: 织田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总会有不满或潜在的反对势力。伊达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织田家内部的动态,并尝试与其中一些势力进行联系,进行“分化瓦解”。
“战略撤退”与“游击”: 如果织田家的进攻不可避免,伊达家可以考虑利用奥羽地区的复杂地形,进行战略性撤退,并转为游击战,消耗织田家的兵力,使其难以深入。

总结:

没有本能寺之变,日本统一的进程将更加漫长和残酷。对于这六家势力而言,求生的关键在于:

1. 内部团结: 彻底巩固自身统治,化解内部矛盾。
2. 战略联盟: 积极寻找盟友,形成“反织田同盟”,共同对抗织田家的压迫。
3. 经济发展: 稳定财政,获取资源,这是支撑战争和发展的前提。
4. 信息情报: 建立高效的情报网络,及时了解织田家的动向,抓住每一次机会。
5. 军事改革: 学习和借鉴新技术,不断改革军事组织和战术。
6. 耐心与时机: 明白在织田家强大时,硬碰硬并非明智之举,而是要耐心等待时机,抓住织田家出现弱点或内乱的时刻,再进行反击。

这是一场持久战,考验着每个势力的领导者、家臣以及整个国家的智慧和韧性。在这个没有信长骤然落败的世界里,日本的未来将走向一个更为复杂和不确定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看一下1579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前日本的势力地图:





上杉、毛利还想求生?晚了,太晚了,这两家加入了信长包围网,和织田军交战过,织田信长不会给这两家机会的!当然了,要说求生嘛,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留在日本保住大名地位那是不太可能了!但只是想活命,还是有一点机会的:这两家都是沿海地区,可以在兵临城下之前,收拾金银细软坐船跑路。尤其是毛利家,濑户内海和日本海都可以作为跑路的路径,而且毛利家有着日本顶尖的水军,离朝鲜、大明相对也更近一些,如果成功跑路还是可以做个富翁的!当然,也仅仅是有一点机会而已,要成功的跑路,得确保两点:1 不能被家臣中的带路党当作投名状抓了送给织田家!但是在那个为了利益尔虞我诈,父子和兄弟都靠不住的年代,很难说谁忠心耿耿,谁又会卖主求荣!2 确保在海上航行的安全,能够安全到达目的地,这是最难的!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有一批死忠的水军众跟随的情况下,不用担心遇上海盗。但当时只有木帆船的情况下,大海上航行一旦遇到大的风浪,基本上就是葬身海底了!但无论如何,乘船跑路还有一线生机,不跑就得战死,或者切腹,或者被抓住斩首!

长宗我部:情况比上杉毛利两家好一点,长宗我部元亲是接受只有土佐一国的。在听说四国兵团渡海之后,长宗我部元亲派使者向织田信长送出了表示臣服的书信,表示出愿意停止扩张臣服织田的意思!虽然织田信长可能没那么好说话,但看在两家曾经是盟友并且元亲态度诚恳的情况下,或许信长会允许元亲领有土佐一国作为20万石大名,这是理想的情况下!差一些的情况可能是被减封改易,沦为5万石或者10万石大名。最差的情况估计长宗我部家会被没收大部分领地,只保留一万石或者几千石的领地,活命是没问题的,个人感觉第二种的可能性比较大。

北条:北条家在1580年和织田家缔结了盟约,甲州征伐北条家也参与了,武田家灭亡后也已经臣服,按说不会像武田上杉毛利那样不死不休。然而考虑到北条家体量过大这一点,织田信长或许容不下这么大一个势力在关东存在,可能会找借口灭了北条,如同后来猴子的小田原征伐,还有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织田信长会在日本趋于统一的时候分解北条家,然后分散转封到不同地方,从而消除掉北条家的威胁,站在北条家的角度,如果是前一种情况,结果就和小田原征伐差不多!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除了任由织田信长摆布,似乎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保住大名地位!

岛津家:提岛津家必须要提到大友家,大友家因为地缘,为了对付毛利家,和当时正在向西扩张的织田家结盟,反过来,因为大友这个共同的敌人,毛利家和岛津家也结盟了,岛津家一度也响应了足利义昭的号召,加入了信长包围网,然而谁都知道,岛津离织田太远,岛津又没有水军的情况下,岛津军和织田军是不可能发生冲突的,而且岛津家加入信长包围网也仅仅只是想为了打大友家有个大义名分,实际上岛津家就连派兵支援前线的本愿寺、毛利,或者给后者提供金钱、粮食、武器的行为都没有,敌对也仅仅是名义上的。实则岛津家有点“因为我的敌人在东军,所以我必须加入西军”的意思。到了1581年,随着备前国从属毛利的国人众被调略倒向织田方,以及各个战场上的一系列败北,毛利家的势力范围受到了织田家极大的压缩。织田信长为了灭亡毛利家,给岛津义久送去了书信,信中命令岛津义久停止扩张,与大友保持和睦,在织田家主力西进的时候共同夹击毛利家!岛津义久不敢得罪正如日中天的魔王,听从了织田信长的命令,在写给织田信长的书信中称呼织田信长为“上样”,表示了臣服之意,停止了向北扩张。鉴于岛津家这种“乖宝宝”的表现,织田信长大概是不会为难岛津家的,而大友家是织田家的盟友,所以岛津大友这两家,存活下来大概是不成问题的。

伊达:伊达家或许是这几家里面结果最好的,伊达辉宗虽远在陆奥,却一直关注着近畿地区的形势,织田信长如日中天的时候,双方就建立了联系,伊达辉宗在书信中承认织田信长的天下人身份,同样表示了臣服的意思!况且两家离那么远,伊达辉宗大概祖上十八代都没有和织田家祖上有过冲突,伊达家更没有加入信长包围网,两家这样的关系,加之在伊达辉宗时期伊达家的实力也并非北条家那般显赫,伊达家的存在并不会让织田信长忌惮,应当没有被灭的理由,再加上地处偏远苦寒的陆奥地区,甚至都不需要转封伊达家!

至于佐竹、最上,我印象中这两家也是非常识时务的向织田信长表达过臣服之意,佐竹义重在上杉谦信与北条氏康结盟之后与上杉家关系恶化,找了织田信长作为靠山,作为小弟且位置偏远的情况下,织田信长没有灭他们的必要,同样甚至都不需要转封他们!

总之,如果没有本能寺之变,我认为织田信长再有三年时间,到1585年日本也就统一了,而且这个统一,是灭掉上杉、毛利这两个大大名的统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