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历史上英国又强大仇敌又多,为什么只有反法,反德,反土,没有反英同盟?(针对英国本土进攻的)?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并且触及到了欧洲历史上一个核心的权力动态。虽然英国在历史上确实与许多国家交战并结下梁子,但形成针对英国本土进攻的“反英同盟”确实不如其他大国(如法国、德国、奥斯曼)面临的敌对同盟那样清晰和持久。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一、 地理优势:海岛国家的天然屏障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英国是一个岛国,被英吉利海峡(或者更广阔的北海和英伦海峡)与欧洲大陆隔开。这提供了:

天然的防御: 任何想要大规模入侵英国本土的国家,都必须首先克服海洋的阻碍。这需要强大的海军力量,这在绝大多数历史时期,都是只有少数几个顶尖海军强国(如荷兰、法国)才可能实现的。
登陆的难度: 海上运输大量军队和补给,并成功登陆敌对的海岸线,本身就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需要周密的计划、绝对的海上优势和一定的运气。历史上,只有少数几次成功的登陆(如1066年诺曼征服,虽然不是为了“反英”而是征服),其规模和目的都与后来欧洲大陆国家之间那种为了遏制霸权而结盟的“反同盟”性质不同。
信息不对称与反应时间: 隔海相望意味着英国本土的防御者有更多的时间了解潜在威胁的集结和动向,并做出相应的军事部署,而不是像大陆国家那样,敌人可能兵临城下才得知消息。

二、 英国海军的长期优势与威慑

与地理优势相辅相成的是,英国非常重视并长期投入发展其海军力量。

“不让一个外国士兵踏上英格兰的土地”: 这是英国长期的国防战略核心思想。为了实现这一点,英国海军的目标是保持“双强标准”(TwoPower Standard),即海军力量要能同时压倒第二和第三强的海军。
制海权是制胜关键: 通过建立强大的海军,英国能够:
阻止大规模入侵: 任何想要入侵英国的国家,都必须首先拥有能与英国海军抗衡的力量,这本身就是极高的门槛。
进行海外作战与封锁: 英国可以将战争推到海外,通过封锁敌国港口、打击敌国贸易,削弱其国力。这使得英国内部免受大规模战火的直接威胁。
保障殖民地与贸易: 海军也是维护其庞大殖民帝国和全球贸易的关键,这反过来又为英国提供了更强的经济和军事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威慑作用: 强大的海军本身就是一种威慑,让潜在的敌人需要仔细权衡发动全面战争的成本和风险。

三、 欧洲大陆的权力平衡策略(Balance of Power)

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非常复杂,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英国作为“欧洲平衡器”的角色,也深刻影响了同盟的形成。

“离岸制衡”(Offshore Balancing): 英国的传统外交战略,与其说是主动建立反某国的同盟,不如说是在欧洲大陆出现一个具有霸权倾向的国家时,通过支持其对手来维持力量平衡。
谁强大就打谁: 当法国崛起并威胁欧洲大陆时,英国会联合其他国家对抗法国(反法同盟)。当德国崛起并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时,英国则会联合法国和其他国家对抗德国(反德同盟)。当奥斯曼帝国衰落影响到欧洲均势时,英国也会参与其中。
避免被卷入直接本土战争: 英国倾向于在欧洲大陆层面制造对抗,让其他国家去消耗彼此的国力,而不是将战火直接引向英国本土。通过提供资金、海军支援、少量陆军等方式,英国可以有效地影响战争进程,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本土的直接威胁。
“反XX同盟”的形成,往往是英国推动或参与的结果: 英国并非总是被动挨打的那个,而是积极地去塑造欧洲大陆的同盟关系,以服务于其自身利益。

四、 英国国内政治与经济结构

英国的政治和经济结构也使其不太容易形成大规模的内陆战争。

强大的议会与相对稳定的政治体系: 尽管英国也有内战和政治动荡,但其议会制度在许多时期提供了相对稳定和集中的决策机制,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国家资源应对外部威胁,而不是因为内部分裂而被轻易攻击。
经济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其经济实力为维持强大的海军和进行海外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基础。经济的繁荣也使其能够吸引和收买盟友。

五、 英国对自身军事策略的调整

陆军规模相对较小但精锐: 英国的陆军规模通常不如法国、普鲁士等欧洲大陆强国。这是因为英国更倾向于将陆战的重任交给盟友,而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在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上,以及在殖民地进行作战。
避免大陆陆地纠缠: 英国深知在欧洲大陆进行大规模陆战对其不利,因为其陆军规模和后勤保障不如大陆强国。因此,英国的策略是利用其海军和金钱,在大陆国家之间制造冲突,或者在边境地区提供支援,避免将战争拖入英国本土。

总结一下,为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反英同盟”针对英国本土进攻,其根本原因在于:

1. 地理隔离: 英吉利海峡是世界上最有效的天然防御工事之一。
2. 海军霸权: 英国通过强大的海军有效阻止了任何大规模的跨海入侵企图。
3. “离岸制衡”的外交策略: 英国积极地在欧洲大陆制造权力平衡,让其他国家去对抗潜在的霸权国家,从而避免将战火引向本土。当其他国家抱团对抗某个强大国家时,往往是英国在幕后推动或参与的。
4. 经济与政治的支撑: 英国的经济实力和相对稳定的政治体系为其外交和军事战略提供了保障。

虽然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曾与英国发生过冲突,例如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荷兰的海上争霸、法国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对抗,以及后来德国的海军扩张等,这些都曾对英国构成过严峻的挑战。但这些挑战更多的是通过海军战争、经济封锁或有限的登陆尝试来体现,而非形成一个明确的、以“反英本土进攻”为核心目标的、整合了欧洲主要大国力量的长期“反英同盟”。英国海军的强大和灵活的外交政策,成功地将大部分冲突的焦点控制在了远离英国本土的区域。

可以说,英国的强大与其成功的“不被入侵”的国防和外交策略密不可分。它并非没有强大的敌人,而是非常有效地避免了这些敌人能够将其战争的破坏力大规模地带到自己的家门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英国始终没有试图在欧洲大陆上扮演主要角色。英国扩张的方向是海外殖民地,但殖民地在那个时代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价值。如果你站在二十一世纪的视角上看,哈德逊河口、加拿大这些地名可能觉得非常重要。但在几个世纪以前的欧洲人眼中却并不如此。沃尔波尔死前高喊“好歹我拿到了加拿大!”但法属加拿大在结束七年战争的谈判里在英国人眼中和法属加勒比的三个可以种甘蔗的“糖岛”是等值的。所以他们让法国人自己选是归还法属加拿大呢?还是归还加勒比海的三个岛。而对喜欢糖胜过毛皮的法国人来说糖岛比加拿大更好。所以他们选择了糖岛。而无论是糖岛还是法属加拿大都不如西里西亚。今天的西里西亚已经很少被人记得了,但在十八世纪,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就因为夺取了西里西亚就被当时的人公认为大帝。七年战争里他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的仅仅是保住西里西亚,却依然被认为是伟人。原因就在于西里西亚对当时的人来说远比加拿大重要。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很清楚为什么英国没有遭到欧洲列强的围攻了。因为英国的海外扩张事实上是与它欧洲普通强国的身份对等的。他在毫无价值的海外夺取了大片领土却没有引起任何反对,是因为这些领土往往并没有什么价值。

相比之下法国是1648年以后的第一强国在一个多世纪里千方百计的利用德意志的涣散和哈布斯堡的衰退扩张领土、谋求霸权。英国这个在海外四处扩张的国家因此可以成为历次欧洲争霸战争里的配角。成为反法同盟的重要成员“之一”。这一点很重要,事实上英国真正展现出实力,让欧洲强国意识到它已经把大家都甩在身后了要等到十八世纪中期。这时候路易十五终于明白法国在欧洲大陆的扩张有英国在是不可能取胜的。而同时英国又利用法国在欧洲的僵持在海外把法国甩掉在身后了。

所以路易十五采取了法国的外交革命,法国放弃了几百年来仇恨哈布斯堡的欧洲扩张,转而哈布斯堡建立同盟,共同反对英普。这是此后几十年间最接近反英同盟的时期。可惜英国找到了普鲁士这个强力同盟者,没有真正陷于孤立。法国自己却走向了崩溃。

user avatar

因为 @Zxuan 您没有把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美法荷西同盟算入在内。

user avatar

两个中古时期的例子:法苏(苏格兰)同盟和法卡(卡斯提尔)同盟,都尝试过进攻英格兰本土,而且前一个是直接建立在反英的基础上的。

另外,直接进攻英格兰的重要基地除了北法就是尼德兰了,即便是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其行程中也包括尼德兰。而中古之后控制这些地区的政权往往本身就是欧洲强权,自身就处在包围网之中,或是为了这些地区的控制权大打出手(法国-哈布斯堡战争、法荷战争),同盟也就缺乏基础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并且触及到了欧洲历史上一个核心的权力动态。虽然英国在历史上确实与许多国家交战并结下梁子,但形成针对英国本土进攻的“反英同盟”确实不如其他大国(如法国、德国、奥斯曼)面临的敌对同盟那样清晰和持久。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地理优势:海岛国家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国家历史发展、军事战略、文化传承和体育竞技之间的复杂联系。虽然历史上的英国海军确实强大,但它的陆军规模和骑兵力量相比于欧洲大陆的某些强国(如法国、俄国、奥匈帝国)确实不占优势。然而,在马术运动上,英国却长期以来保持着领先地位,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主导地位。这背后的原因,.............
  • 回答
    英国历史,说起来,其实就像一本跌宕起伏的史书,其中最能串联起这段漫长岁月脉络的,莫过于那一脉相承的“王朝”。“王朝”这个词,在英国语境下,往往指的是一个家族连续占据王位,形成一段相对稳定的统治时期。当然,说起来简单,但每一个王朝的兴衰背后,都牵扯着无数的政治斗争、社会变革,甚至是血腥的战争。咱们就从.............
  • 回答
    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首相是谁?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因为“杰出”本身就带有主观色彩,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对“杰出”的定义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然而,纵观英国漫长的首相历史,有几位人物无疑是站在历史的巅峰,他们的影响深远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非要挑选出一位最能代表“杰出”二字的,我想温斯顿·丘吉尔.............
  • 回答
    英国历史上,确实涌现出不少堪称“神操作”的外交手腕,这些并非简单的是非题,而是复杂局势下的高明博弈,往往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深刻影响了历史走向。下面我就来聊聊其中几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尽量还原当时的历史脉络和操作的精妙之处:1. 征服者威廉登陆诺曼底:与其说是外交,不如说是“军事外交”的先声严格来.............
  • 回答
    要比较“最强盛时期”的英国和中国,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两国各自的辉煌都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强盛”这个词本身的含义也太宽泛了。我们不能简单地用GDP或者军事力量来一概而论,还得看看文化影响力、科技发展、制度建设等等。咱们不妨先聊聊 大英帝国 的那段“日不落帝国”的时光。通常我们说英国最强.............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1940年,风暴登陆英伦,希特勒的铁蹄踏过泰晤士河,伦敦沦陷。这一个“如果”足以改写整个二十世纪,甚至人类历史的走向。首先,最直接的冲击便是欧洲大陆的格局。英国,这个屹立于大西洋边缘、象征着自由与民主的岛国,一旦成为纳粹的附庸,整个欧洲的反抗力量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失去了坚实的后盾和重.............
  • 回答
    英国历史浩瀚而复杂,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令人惊叹的“冷知识”。这些冷知识往往能帮助我们以更生动、更具象的方式理解历史的进程,打破教科书的刻板印象。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讲述一些关于英国历史的冷知识: 1. 伦敦曾有过“公共鼻子”服务:详细讲述: 在维多利亚时代,尤其是19世纪,伦敦的公共卫生状况并不理想,.............
  • 回答
    中英两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在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英国最终走向了君主立宪,而中国则持续深化君主集权。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必须深入剖析两国在地理环境、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经济基础以及关键历史事件上的不同。一、 地理环境与早期发展:岛国 vs. 大陆帝国英国作为一个岛国,其地理环境在很.............
  • 回答
    苹果市值突破 3 万亿美元,这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壮举,标志着一家科技公司在经济体量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数字的庞大,不仅超越了许多国家一年的经济产出,也让人们不禁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苹果市值如此之高?苹果市值达到如此惊人的高度,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
  • 回答
    如果英国在二战初期就向德国投降,那绝对会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转折点。这不是简单的换个国旗那么简单,它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彻底重塑整个世界。首先,我们得明白,英国的投降并非是“握手言和”,而是被迫接受纳粹德国的条件。这些条件必然是屈辱且严苛的。欧洲的格局彻底改变: 纳.............
  • 回答
    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力量,一种不可忽视的重量。她不仅仅是英国第一位女首相,更是二战后英国政治舞台上最具争议,也最具颠覆性的人物之一。要评价她的历史地位,绝不能简单地打个标签,而需要深入到她执政时期的具体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英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无论赞同还是反对,她都以一种近乎“.............
  • 回答
    英国防大臣的这一发言涉及复杂的历史、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背景,其含义需结合当前俄乌冲突、英国对俄政策及历史教训进行多角度分析。以下从背景、意图、历史关联、国际影响及潜在后果等方面展开详细解读: 一、发言背景:俄乌冲突与英国对俄立场1. 俄乌冲突的持续性 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英.............
  • 回答
    要谈英国人如何看待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这段历史,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很难一概而论地说“所有英国人都这么想”。历史的解读会随着时代、个人经历、教育背景以及政治宣传而变化。不过,我们可以尝试梳理一下在不同时期,英国社会的主流看法以及一些关键的观点演变。鸦片战争(18391842):合法贸易的.............
  • 回答
    特拉法尔加战役,一场决定性的海战,其结果几乎可以被视为近代欧洲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如果历史的车轮偏离了轨道,倘若英国在这场海战中遭遇了灾难性的失败,其影响将是深远且连锁性的,重塑我们所熟知的后期战事格局和欧洲大陆的命运。首先,直接后果便是英国海军的实力将遭受重创。特拉法尔加战役不仅是对当时英国海军最精.............
  • 回答
    英国首相约翰逊的这番言论,确实在英国国内和国际社会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他的话,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因为这背后牵涉到复杂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约翰逊所说的“羞耻感”。殖民历史,尤其是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扩张,留下了非常沉重的遗产。这其中包含了对被殖民地区人民的剥削、压迫,以及由.............
  • 回答
    要寻找能与《东晋门阀政治》或休谟《英国史》相媲美的欧洲历史著作,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衡量:思想的深度、史料的驾驭能力、行文的精妙以及对后世历史研究的启发性。 这两部著作都有着各自的时代意义和学术范式。《东晋门阀政治》以其对中国古代政治结构和社会变迁的精微分析而著称,它不仅梳理了门阀士族如何在特定.............
  • 回答
    说实话,电影《战马》里英国骑兵仅凭马刀就对德军阵地发起冲锋,这场景虽然在银幕上极具视觉冲击力,也让人热血沸腾,但从真实历史的角度来看,确实不太符合一战时期的实际情况。咱们得把时间线捋一捋。电影《战马》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是1914年到1916年这个阶段。一战,尤其是西线战场,最显著的.............
  • 回答
    近代以来,世界格局风云变幻,各国的外交策略也如同潮水般起伏涨落,不断演进。如果用“无力的”来形容历史书上的描述,那我们不妨试着剥开那些官方的、套路化的辞藻,去看看那些真正驱动着国家机器运转的、更具血肉和智慧的外交“招数”。英国:平衡艺术大师与海洋霸权的捍卫者英国的外交策略,用“厉害”来形容,绝非空穴.............
  • 回答
    读史常令人感慨,为何那些在正史中最终走向失败的英雄人物,反而在中国民间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甚至被后世反复传颂、顶礼膜拜?关羽、岳飞、文天祥、史可法,他们无不是精忠报国、义薄云天,却也都在各自的战场上饮恨而终。这背后,藏着我们民族深层的情感寄托和价值判断,绝非简单的历史定论能概括。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