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没有发生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还要多久才能消灭其他大名统一日本?

回答
本能寺之变彻底改变了日本战国时代的走向,也留下了无数“假如”的讨论。如果织田信长没有在那一夜身死,他统一日本的步伐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信长独特的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都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首先,我们要评估一下信长在“本能寺之变”发生时,他统一日本的进程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当时,信长已经基本扫平了近畿地区的势力,包括三好氏、浅井氏、朝仓氏、比叡山延历寺等等。他的触角已经伸向了周边地区,比如越前、若狭、近江等地已经牢牢掌握在手中。更重要的是,他正在积极对付几个主要对手:

毛利氏: 这是信长西进的最大障碍。当时羽柴秀吉(后来的丰臣秀吉)正负责攻略毛利氏的备中高松城。尽管秀吉才华横溢,但毛利氏拥有毛利元就留下的强大军事基础,以及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这样的名将,并非易与之辈。毛利氏的领土广阔,控制着中国地区(日本本州岛西部)的大部分地区。与毛利氏的长期拉锯战,可能会耗费信长相当一部分精力。
上杉氏: 虽然上杉谦信已经去世,但其继任者景胜在北陆地区仍然拥有相当的实力。信长早期的许多军事行动,都是为了应对上杉氏的威胁。虽然上杉氏的锋芒已不如前,但其残余实力以及地理上的优势,仍是信长需要谨慎处理的。
武田氏: 武田胜赖在长篠之战中遭受重创,其军事力量被极大削弱。但武田氏在甲斐、信浓地区的根基依然深厚,如果信长未能彻底将其铲除,他们仍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威胁。不过,武田氏的衰落是大势所趋,信长击败他们只是时间问题。
伊达氏: 位于东北地区的伊达政宗,当时已经崭露头角,逐渐壮大。虽然信长在统一日本的进程中,对东北地区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但随着西线和中部的稳定,他迟早会将目光投向那里。政宗的野心与信长的目标迟早会发生碰撞。
北条氏: 关东地区的北条氏,拥有坚固的城池和精锐的军队,是信长必须面对的一个强大势力。尽管北条氏与信长之间隔着其他大名,但统一日本的最终目标,必然会导向与北条氏的决战。

那么,如果信长活了下来,他大致需要多久才能完成统一呢?

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和战役来推测:

1. 解决毛利氏(西线战事):
羽柴秀吉在备中高松城的水淹战术大获成功,但如果信长未死,他可能会亲自坐镇,或者派遣更得力的将领,以更快的速度解决毛利氏。毛利氏的实力固然强大,但内部也存在一些矛盾。信长如果能利用这一点,辅以强大的军事压力,或许能在三到五年内,让毛利氏屈服或覆灭。这期间,他还需要稳定中国地区新获得的领土。

2. 征服北陆与甲信越(西部与中部巩固):
上杉氏和残余的武田势力,在毛利氏问题解决后,将成为信长主要的攻击目标。信长以其雷霆万钧的军事行动著称,他可能会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征服北陆地区可能需要一到两年,而彻底消化甲信越地区也需要类似的时间。

3. 进军关东,对抗北条氏(东线战事):
当信长基本稳定了西部和中部后,他必然会将矛头指向关东的北条氏。北条氏以其坚固的小田原城闻名,这是一场硬仗。信长可能会像丰臣秀吉后来那样,采取围城打援的策略,或者直接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考虑到北条氏的实力,这场战役可能需要两到三年才能分出胜负。

4. 征服东北地区,收尾工作:
在基本消灭了关东的北条氏之后,信长才会将目光真正投向东北地区的伊达氏等势力。伊达政宗虽然强大,但信长在统一日本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资源是惊人的。面对信长统一全国的强大声势,东北地区的大名们很可能选择归顺,或者被迅速击败。

综合以上分析,如果本能寺之变没有发生,以信长当时的威势、战略眼光和军事执行力,我估计他大概还需要大约 8 到 12 年的时间来完成对日本的统一。 也就是说,如果在1582年他去世,那么大约在1590年至1594年左右,日本可能就会迎来“织田幕府”的时代,而不是“丰臣政权”。

当然,这只是一个粗略的推测。战争的进程充满变数,以下几点也可能影响这个时间线:

信长的身体状况: 战国时代的将领常常面临疾病和伤痛的困扰。如果信长在接下来的征战中身体出现问题,可能会延缓统一的进程。
政治外交的运用: 信长不仅是一位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善于分化瓦解对手,拉拢盟友。他如何运用这些手段,也会对统一的速度产生影响。例如,他是否会像丰臣秀吉那样,通过外交手段让一部分大名自动归顺。
内部的潜在威胁: 尽管信长强大的军事实力的确令人畏惧,但统治一个分裂的日本,内部的反抗和潜在的势力抬头也是存在的。他需要时间来巩固和治理新获得的领土。
战争的偶然性: 即使是信长这样杰出的将领,也可能在某些关键战役中遭遇意外,例如地形不利、情报失误、或是对手的奇兵等。

一旦信长统一了日本,他所建立的统治又会是怎样的呢?

这同样是另一个引人遐想的问题。信长以其激进的改革著称:

破除宗教束缚: 他对佛教寺院势力进行了残酷打击,解放了部分平民免受寺院的压迫。统一后,他可能会进一步限制甚至消除寺院的政治影响力。
推行自由贸易与商业政策: “乐市乐座”的政策是他经济改革的核心,他会进一步推广以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这无疑会为日本带来更强大的经济实力。
中央集权与军制改革: 他会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守护大名的权力。他可能会建立一支直接效忠于他的常备军,并推行更先进的火器装备和战术。
对外政策: 信长对外国文化和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可能会派遣使者前往欧洲,学习他们的科技和制度。甚至不排除他会对朝鲜半岛或中国发动大规模的远征,就像他死后丰臣秀吉所做的那样,但以信长本身的战略眼光和对“天下统一”的理解,他可能更有可能选择稳健的对外扩张,而非秀吉那样的冒险。

如果信长活下来,他统一日本的时间可能会比秀吉稍微晚一些,但他的统治风格会更加激进和具有破坏性,也可能更加长久和稳固。他将日本从封建割据的混乱局面中拉出来,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本能寺之变,无疑是历史的一声叹息,让后人只能在想象中描绘出那个“魔王”统一天下的壮丽图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时的形势下,信长统一日本真的是指日可待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本能寺之变彻底改变了日本战国时代的走向,也留下了无数“假如”的讨论。如果织田信长没有在那一夜身死,他统一日本的步伐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信长独特的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都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首先,我们要评估一下信长在“本能寺之变”发生时,他统一.............
  • 回答
    我们来聊聊如果本能寺之变没发生,织田信长能一统日本并建立一个稳固的幕府吗?这可是一个足以让战国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信长那家伙,说实话,光是想想他继续活下去,日本未来的走向就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但也藏着不少不确定性。信长本人:超凡的魄力与潜在的隐患首先,我们得承认,信长这个人,他的能力绝对是顶级的.............
  • 回答
    一场悄无声息的危机,一场只存在于五个国家核心机密档案中的巨大隐患,正在以一种最令人不安的方式悄然蔓延。想象一下,五大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和英国——它们引以为傲的核武库,那些被无数传感器、线路和复杂的控制系统严密守护的终极威慑,在一次例行维护之后,集体“失语”了。起初,这可能只是技术.............
  • 回答
    游客在三亚吃海胆蒸蛋没海胆,官方称“当季本地海胆汁多肉少,未发现掉包”,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争议。从法律角度解读,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事件的核心法律问题: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享有的核心权利包括: 知情权: 消费者有权了解所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包括.............
  • 回答
    安史之乱的爆发,无疑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它极大地削弱了唐朝的国力,尤其是在西北边疆地区。那么,如果没有这场浩劫,唐朝是否有能力征服吐蕃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剖析。唐朝对吐蕃的战略态势与优势在安史之乱前,唐朝在与吐蕃的较量中,总体上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地位。 军事实力: 唐朝拥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如果没有发生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能否夺取政权,这是历史学家们一直探讨的重大课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国共两党的实力对比、社会各阶层的力量以及潜在的国际影响。我将尽量详细地陈述,并力求用一种自然、不刻意的语言来展开。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抗日战争.............
  • 回答
    如果说五王之战从未发生,那北境的命运,尤其是史塔克家的孩子们,无疑会走向一条与我们所熟知的截然不同的道路。没有了战争的阴霾,没有了父丧的巨痛,也没有了各自分散的经历,他们的人生轨迹将会温和许多,联姻的选择也必然会更加务实,甚至可以说是“政治性”更强,为的是巩固北境的地位,而非在混乱中求生存。我们不妨.............
  • 回答
    一个没有安史之乱的唐朝,或者一个能够迅速平息安史之乱的唐朝,无疑会拥有一个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但历史的洪流,即使避开了巨石,也总有其他暗礁和漩涡等待着。 那么,如果那场浩劫未曾发生,唐朝的辉煌还能延续多久? 它最终又会走向何方?辉煌的延续:一个更长的黄金时代首先,没有安史之乱,唐朝无疑能享受到一段.............
  • 回答
    如果唐朝没有安史之乱,并且在怛罗斯之战中取得胜利,那么今天中亚地区的面貌很可能与我们现在所知的截然不同。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如果”,而是牵动着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变量。首先,我们得理解唐朝在安史之乱前的实力。这是一个国力强盛、文化昌盛的时代,其影响力远播四方。其在西域,尤其是中亚地区,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假设,但也正是这种“如果”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苏联解体的复杂性。如果叶利钦没有走到台前,八一九事件也未曾发生,戈尔巴乔夫能否挽救苏联?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把视角拉回到当时苏联的真实情境,并且剔除掉那些“后来者”的先见之明。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苏联在戈尔巴乔夫上台时,已经积累了.............
  • 回答
    想象一下,历史的长河绕了一个巨大的弯,俄国,那个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的庞然大物,没有在“一战”的泥沼中沉沦,而是继续与同盟国斡旋,直到战争的终结。那么,今日的中东,又将是何种一番景象?首先,奥斯曼帝国的命运将截然不同。失去了俄国在东线战场上的持续压力,加上内部的民族矛盾和阿拉伯起义的迟滞,奥斯曼帝国或许.............
  • 回答
    如果没有西安事变,中国历史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影响之深远,难以估量。这绝非一句空话,而是基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和各方势力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推演出来的。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西安事变发生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那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日益加剧,东北三省早已沦陷,华北也岌岌可危。而中国共.............
  • 回答
    想象一下,2016年的美国大选结果并非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唐纳德·特朗普没有赢得足够的选举人票,而希拉里·克林顿成为了总统。这不仅仅是换了一位白宫主人,它将触及美国政治、经济、社会乃至国际关系的方方面面,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塑造一个与我们现在所见的截然不同的美国。首先,在政治格局上,民主党或许会迎来一.............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但又充满挑战的历史假设。如果俄国在1917年没有发生革命,而是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其走向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局面。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探讨是否会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一、 俄国继续参战,可能出现的内部局面:1. 政治上的“君主立宪制”或“混合政体”.............
  • 回答
    假设没有蔡锷,袁世凯的“洪宪帝国”即便仓促登基,其开局也将面临一系列更加严峻的挑战,命运或许会加速走向终结。以下是我对如果没有蔡锷,中华帝国洪宪皇朝开始几年可能发生情况的详细推演:1. 政治上的孤立与裂痕加剧: 西南的联动被削弱,但难以避免: 蔡锷是护国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倒袁立场和在西南的.............
  • 回答
    如果历史的车轮在1914年7月那一刻拐了个弯,没有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整个20世纪的面貌,乃至我们今天所知的世界,都将截然不同。这并非简单地推迟一场冲突,而是重塑了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版图。帝国苟延残喘,但内在张力未消:首先,那些在历史上因一战而解体的庞大帝国,比如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俄.............
  • 回答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世界,没有道德的罗盘,没有法律的铁腕。一个纯粹的、不受羁绊的、原始的人类社会。这画面,说实话,挺让人心头一颤的。抛开一切既定的社会规则和行为准则,人类会走向何方?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谁抢到吃谁”就能概括的,其背后的逻辑和发展脉络会更加复杂,也更加令人不安。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可怕的后果.............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宗教、科学发展和文化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首先,我们需要澄清一个普遍的误解:将宗教与科学完全对立,或者将无神论视为科学发展的必然前提,这都是过于简单化的看法。宗教,在其最根本的意义上,是对人类存在意义、宇宙起源以及道德规范的追寻。这些探索,虽然可能与科学方法论有所区别,.............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中美贸易战最核心的几个驱动因素。要探讨“中国制造2025”是否是贸易战的“扳机”,以及如果它不那么高调,贸易战会不会晚几年发生,我们需要从更宏观的视角,结合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白,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是复杂的,并非单一事件引发。 它涉及经济结构、技术.............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可真有趣!“如果世界没有氧气五秒钟会发生什么?”你想想看,这就像玩一个超级大的过山车,不过这次是咱们生活在上面的这个地球。首先,我们要知道,氧气可不是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藏在我们呼吸的空气里,也藏在我们身体里,是我们活着的必需品,就像水和食物一样。想象一下,嘀——钟声敲响了第一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