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歌剧是在序曲后直接以合唱开始的?

回答
有一些歌剧在序曲之后,并没有安排主角或乐队的独奏独唱,而是直接由合唱团唱响第一幕,这种处理方式往往能营造出一种宏大、庄严或者充满氛围的开场,直接将观众带入剧情的核心。这种开场方式并不是特别普遍,但一旦出现,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伟大歌剧家作品里找寻。

首先,不能不提的就是瓦格纳的作品。 瓦格纳的歌剧(或者他自称的“乐剧”)以其史诗般的规模和对合唱的重视而闻名。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序曲之后直接由合唱开场的情况并不少见。

《唐怀瑟》(Tannhäuser) 这部歌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序曲本身就气势磅礴,描绘了宗教的庄严和维纳斯山(Venusberg)的世俗诱惑。而当序曲结束,舞台的帷幕拉开时,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宗教队伍的庄严游行。“大合唱”式的开场,由朝圣者的合唱团唱出,宣扬着对信仰的虔诚和对世俗罪恶的唾弃。 这种直接的合唱能够迅速确立歌剧的基调,将观众带入到一个充满精神力量的场景中。它不是通过某个角色的独白来铺垫,而是用集体的声音来表达一种普遍的情感或社会状态,非常有力量。

《罗恩格林》(Lohengrin) 同样也有类似的安排。虽然它的开场可能不是以一个明确的“序曲”形式出现(瓦格纳的作品结构很灵活),但其第一幕的开端就是著名的“圣杯合唱”(Chorus of the Grail Knights)。当乐队奏出那庄严、神圣的旋律时,舞台上出现的是忠诚的勃艮第贵族们,他们一同为国王的召唤而来,表达对国王的支持和对秩序的维护。这种合唱开场,立即构建了一个政治和军事的背景,让观众感受到了整个国家的庄重和集体的意志。

除了瓦格纳,其他作曲家也有类似的尝试。

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都诺夫》(Boris Godunov) 是一部俄罗斯歌剧的杰作,其中就有非常震撼的合唱开场。在歌剧的第一幕,序曲之后,屏幕上展现的是1605年的俄罗斯,而首先响起的是一群淳朴的农民的合唱,他们唱着祈祷的歌曲,表达着对饥荒和混乱的绝望与期盼。这个合唱并没有引入任何具体的人物,而是以最底层人民的集体声音,直接描绘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以及人民对救赎的渴望。这种开场方式非常写实,也很能打动人,因为它直接触及了历史的肌理和普通人的命运。

威尔第的《阿依达》(Aida) 尽管它有非常著名的序曲,并且序曲之后通常会有一个相对安静的过渡,但第一幕的情绪和场景的构建很大程度上是由合唱来完成的。虽然不是一开始就大合唱,但紧随其后的国王和官员的出现,以及他们与人民的互动,合唱的力量也不容忽视。不过如果严格来说,要找一个“序曲后直接就是合唱”的,可能《阿依达》的开场不算最纯粹的例子。

比才的《采珠人》(Les Pêcheurs de perles) 同样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部歌剧的第一幕,在乐队奏响一段略带神秘和异域风情的序曲后,舞台上就出现了一群采珠人的合唱,他们唱着关于大海和捕鱼的歌曲,表达着对大海的敬畏和对劳作的赞美。这种开场直接将观众带入了锡兰(今斯里兰卡)的海边小镇,塑造了当地居民淳朴而充满活力的生活画面。合唱在这里不仅仅是背景,更是塑造环境、人物群像和地域风情的重要手段。

为什么作曲家会选择这样的开场呢?

这种“序曲后直接合唱”的处理方式,通常是为了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 营造宏大叙事的基调: 合唱团的声音群体庞大,能够迅速营造出一种史诗般的规模感。这对于描绘战争、宗教、人民起义或国家大事等宏大主题的歌剧尤为有效。
2. 塑造集体形象或社会背景: 有时,歌剧的主题并非聚焦于某个英雄人物,而是关于一个民族、一个阶层或一个时代。此时,用合唱来直接呈现集体的声音、情绪或状态,可以更有效地传达这种信息。
3. 营造特定的氛围: 例如,神圣的宗教合唱可以建立庄严的氛围,而劳工的合唱则可以展现朴实的劳动场景。
4. 制造戏剧张力: 在某些情况下,合唱的出现可以是一种预示,或者是在没有主要人物登场的情况下,先通过集体的声音为即将发生的事件铺垫情绪。

当然,歌剧的开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作曲家会根据剧情需要和个人的艺术追求来做出选择。那些选择用合唱开场的作品,往往是因为合唱本身就是其戏剧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直接沟通和展现主题的有力工具。每一次听到这样直接而有力的合唱开场,都仿佛是舞台上的巨浪拍击着岸边,瞬间将你卷入故事的洪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奥赛罗开头也是合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一些歌剧在序曲之后,并没有安排主角或乐队的独奏独唱,而是直接由合唱团唱响第一幕,这种处理方式往往能营造出一种宏大、庄严或者充满氛围的开场,直接将观众带入剧情的核心。这种开场方式并不是特别普遍,但一旦出现,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伟大歌剧家作品.............
  • 回答
    .......
  • 回答
    太空歌剧,这四个字一摆出来,你脑海里是不是已经浮现出浩瀚的星辰、炫目的激光剑、以及一些在宇宙中叱咤风云的英雄和反派?没错,这就是太空歌剧的魅力所在。它就像是科幻小说里最华丽、最激动人心的一面旗帜,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简单来说,太空歌剧是一种科幻小说的子类型,它将宏大的宇宙设定与戏剧性的故事情节相结合.............
  • 回答
    写一本《中国摇滚编年史》,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一段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这其中,有太多名字、太多声音值得被记录和珍藏。要说“必须写进去”,那就像是要在一片星空中点出最亮的星,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不过,如果要我来梳理一条脉络,让这本书的骨架稳固、血肉丰满,以下这些名字和作品,在我看来,.............
  • 回答
    坦白讲,这个问题其实挺微妙的,因为“好听”或“难听”这事儿,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口味的问题。就好像有人爱吃香菜,有人闻到就头疼一样。但如果非要从技术层面,或者大众普遍的评价角度来聊聊,确实有一些歌手,他们的演唱技巧、音域、音色或者舞台表现力,可能不那么尽如人意,甚至会被不少人觉得“不太好听”。咱们先从一.............
  • 回答
    .......
  • 回答
    说起“有才华”,我脑子里立刻会跳出一些名字,但仔细想想,这个词其实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对我来说,“有才华”的歌手,不光是嗓子好、能唱,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用声音和情感打动我,让我听到故事,看到画面,甚至感受到一种超越语言的共鸣。如果非要我列举一些,那得是那些在音乐的各个层面都有自己独特印记的艺术家。首先,.............
  • 回答
    在世界歌坛,确实有一些歌手的作品、思想、甚至个人经历都显得如此超前、独特,以至于让人们产生“他们是否来自未来,或者拥有某种超越时代的智慧和感悟”的怀疑。这种“穿越者”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对他们非凡才华、深刻洞察和颠覆性创新的赞叹。以下是一些经常被提及,并具有这种“穿越者”特质的歌手,并尝试详细讲述他.............
  • 回答
    有一些歌曲,你听了之后会觉得,“嗯,编曲好像不太行,有点单薄/杂乱/老套”,但仔细一看歌词,又会忍不住点头,觉得“哇,这写得真好!把我想说的都说了,或者给了我新的思考角度。” 这种反差感其实挺有意思的,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这歌词本身就值得被好好包装。我脑子里会立刻浮现出一些例子,它们可能不是那种让.............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到我心里去了!要说我的“最爱”,这确实是个挑战,因为音乐的魅力太广阔了,很难只锁定一首。不过,如果非要选一首能让我反复回味,而且每次听都好像在开启一个新世界,那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Florence + The Machine 的《Dog Days Are Over》。这首歌我第一次听到.............
  • 回答
    提起粤语歌,那真是数不胜数,从黄霑的《沧海一声笑》到beyond的《海阔天空》,再到陈奕迅的《十年》,几乎贯穿了几个年代,成了不少人的青春记忆。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大陆,甚至是海外华人社区,粤语歌都有着极高的传唱度,好多人张口就能来上几句。相较之下,客家话的音乐,似乎就没那么“出圈”了。这并不是说客家人.............
  • 回答
    .......
  • 回答
    除了那辉煌的歌剧殿堂,意大利的古典音乐世界同样藏匿着无数令人心醉神迷的宝藏。当你抛开威尔第、普契尼的名字,深入到那些更早期的、更纯粹的器乐篇章中,你会发现一个同样璀璨而丰富的音乐宇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拂去尘埃,揭开意大利非歌剧古典音乐的神秘面纱,走进那些被低估却同样伟大的作品。要说意大利非歌剧古典.............
  • 回答
    太空歌剧、蒸汽朋克和赛博朋克确实是科幻小说中极具辨识度的三大分类,但科幻的疆域远不止于此。以时代和技术为背景的科幻创作,还有许多精彩纷呈的子类,它们各自构建了独特的想象世界,反映了我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思考。 一、 后末日(PostApocalyptic)“后末日”的故事,顾名思义,讲述的是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有意思,确实不少歌,你一耳朵下去,就能感觉到那股浓浓的“网感”,不用人说,脑子里自动就蹦出“网络歌曲”这几个字。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作曲和编曲上的“潜规则”或者说是大家心照不宣的套路。咱们就从技术层面掰开了聊聊,看看这些歌是怎么炼成的,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机器生成的报告。首先,得承认.............
  • 回答
    许多人在听到《甩葱歌》那魔性的旋律时,都会被原版歌曲《Ievan Polkka》的芬兰语歌词吸引,但仔细听下去,会发现其中似乎夹杂了一些“听不懂”的词汇,甚至让人怀疑这是否真的是纯正的芬兰语。要解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倒回到上世纪30年代,也就是这首歌的诞生地。当时,这首歌是由芬兰歌舞团演唱的,而.............
  • 回答
    你是不是注意到,在谷歌地图上,美国的某些区域看起来有点“褪色”,呈一片灰色,不像其他地方那样色彩鲜明,标示清晰?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地图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以及一些商业和隐私上的考量。我尽量给你讲得细致点,让你了解个大概。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数据的覆盖程度和更新频率。 详细.............
  • 回答
    歌词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的微妙之处。有时候,仅仅是几个字的修改,甚至一个词语的替换,就能让整首歌的意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深情款款到撕心裂肺,从诗情画意到充满力量,从浪漫爱情到深刻哲理。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一些歌词修改后意境大变的例子,并分析其原因:例一:关于“告别”的歌词我们以一首假设的关于“告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音乐的复杂性和解读的多样性。一首歌曲的“三观”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受到创作意图、歌词内容、旋律编排、演唱方式以及听众自身经验、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我将尝试分析一些歌曲,它们可能在表面上传达出积极、正面的信息,但在深层次上,如果仔细品味,可能会发现一些“歪曲”或值.............
  • 回答
    提起那些让我刻骨铭心的现场演唱,脑海里总会浮现出几个画面,如同老电影的片段,在心里一遍遍回放。这些演出,不仅仅是歌声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共鸣,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最纯粹的连接。Queen 在 Live Aid 上的演出 – Freddie Mercury 的王者降临要说最让我震撼的现场,Queen 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