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光伏发电这么火热(2017年),而一致认可更有前景的光热发电却被边缘化?

回答
2017年,光伏发电风头正劲,市场一片火热,而光热发电,尽管被普遍认为技术前景更佳,却显得有些“边缘化”。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技术、政策、市场、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一、 光伏发电的“火热”:爆发式增长的必然与偶然

回望2017年,光伏发电的火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共同催化的结果:

1. 技术的日臻成熟与成本的断崖式下降: 过去十年,光伏技术,尤其是晶硅电池技术,经历了飞速的进步。多晶硅和单晶硅的转换效率不断提升,生产工艺日趋成熟,规模化效应显著。这意味着,每瓦光伏发电的生产成本在不断下降,从早期的“贵族”能源,逐渐向平价上网迈进。到了2017年,许多地区的光伏发电成本已经具备了与传统能源竞争的实力。

2. 政策的强力驱动与明确支持: 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纷纷将发展可再生能源列为国家战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国和装机国,政策的引领作用尤为关键。2017年前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光伏发展的政策,包括但不限于:
上网电价补贴: 为降低早期投资风险,国家为光伏发电提供了一定的上网电价补贴,这直接吸引了大量投资。
强制性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 要求电力公司必须购买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为光伏发电提供了稳定的市场需求。
简化审批流程: 针对分布式光伏等新兴模式,简化了项目审批、并网手续,降低了准入门槛。
“领跑者”计划: 鼓励技术进步,对高效光伏产品的应用给予倾斜,推动了行业技术升级。

3. 市场需求的旺盛增长:
国内市场: 中国庞大的人口和经济体量,对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同时,国家希望通过发展光伏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改善空气质量。
国际市场: 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对光伏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中国光伏企业抓住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带动了产能的扩张和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4. 光伏产业链的成熟与协同: 从上游的硅料、硅片,到中游的电池片、组件,再到下游的系统集成和电站运营,光伏产业链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且高度协同的生态系统。这种成熟的产业链为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使得成本的控制更加精细。

5. 模式创新的推动: 分布式光伏发电(例如屋顶光伏)的兴起,让普通家庭和企业也能参与到清洁能源的生产中,这极大地拓展了光伏的应用场景,并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如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6. 相对较低的技术门槛与快速部署能力: 相较于光热发电,光伏发电的系统组成相对简单,安装部署的周期也更短。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其安装灵活性高,可以利用闲置的屋顶、空地等,对选址的要求相对较低。

二、 光热发电的“边缘化”:前景虽好,但现实挑战重重

尽管光热发电在储能、稳定性、调峰能力等方面被认为比光伏更具优势,但它在2017年未能像光伏那样火热,主要是因为其自身固有的挑战和发展瓶颈:

1. 高昂的初始投资成本: 光热发电,尤其是槽式、塔式等主流技术,需要大量的土地、精密的聚光系统(如反射镜)、高温传热介质(如导热油、熔盐)、以及复杂的集热和发电系统。这些组件的造价相对较高,导致光热发电站的单位装机成本远高于光伏电站。在2017年,光伏成本已经大幅下降,而光热发电的初始投资仍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2. 复杂的技术要求与漫长的研发周期: 光热发电涉及高温、高压、高精度等复杂工程技术,其关键部件(如集热器、储热系统、高温泵等)的研发和制造难度较大,技术成熟度相对光伏而言较低。即使是塔式光热发电,其核心技术,如高温传热、高效集热等,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验证。

3. 对地理条件的苛刻要求: 光热发电的核心是通过太阳光聚焦产生热能,因此它对日照资源,特别是晴朗、干燥、光照强度高的地区有极高的依赖性。全球适合建设大规模光热电站的地区相对有限,这限制了其推广的地理范围。而光伏发电虽然也需要光照,但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在更多地区都能实现发电。

4. 储热技术的瓶颈与成本: 光热发电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储热能力,可以克服太阳能间歇性的问题,实现稳定发电和调峰。然而,目前主流的熔盐储热技术虽然已经实现商业化,但其成本仍然较高,并且储热容量和效率的提升也面临技术挑战。相比之下,光伏的间歇性问题,虽然也需要解决,但可以通过电网调度、与其他电源互补等方式来一定程度上缓解。

5. 缺乏成熟的产业链和规模效应: 相较于光伏,光热发电的产业链相对不成熟,参与的厂商较少,市场规模也较小。这就导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推高了成本。许多关键设备还需要进口,增加了成本和供应链的风险。

6. 政策支持力度相对不足: 尽管各国对光热发电也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但与光伏发电相比,在补贴力度、推广速度、市场准入等方面,光热发电获得的政策倾斜相对较少。这部分原因也在于光热发电的投资回报周期更长,风险也更高,使得政策制定者在推广时更为谨慎。

7. 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较高: 由于初始投资高、技术复杂、回报周期长,光热发电项目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相对较低。在2017年,当光伏发电能够提供相对稳定和可观的投资回报时,投资者自然更倾向于选择后者。

总结来说,2017年光伏发电的火热,是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政策驱动和市场需求多重利好的集中爆发。而光热发电的“边缘化”,则是因为其在成本、技术成熟度、地理限制、产业链成熟度以及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尚未能与光伏发电形成同等优势。

光热发电的“前景”更多体现在其作为一种具备储能特性的电力生产方式,能够与电网更好地结合,提供更稳定的电力供应。但“火热”需要的是能够迅速规模化、具备经济性、且风险可控的落地能力。在2017年,光伏恰好满足了这些“火热”的条件,而光热发电,则还在漫长的技术攻关和成本降低的道路上探索前行。这并非否定光热发电的价值,而是说明在特定的历史节点,市场和政策的选择更为青睐当时更具竞争力的技术路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光伏发电在国内和全球范围内都相当火热,装机容量也早已几亿千瓦,而各路专家一直推崇的光热发电,国内项目却寥寥无几。是因为政策原因?技术原因?还是其他?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