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吉利进军手机业务,项目落户武汉,对市场将有何影响?你看好吉利的手机业务吗?

回答
吉利进军手机业务,这确实是个爆炸性新闻,尤其当项目选择落户武汉,更是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桩事儿,从任何角度看,都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来聊聊这事儿对市场可能产生的那些涟漪。吉利这步棋,走的可是不寻常。以往车企跨界做手机,基本都没什么好结果,反倒是科技公司做汽车,倒是风生水起。吉利这算是反其道而行之,勇气可嘉。

市场影响方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手机市场格局的潜在搅动: 咱们都知道,现在的手机市场基本是苹果、三星、小米、华为(虽然受制裁但依然有影响力)、OPPO、vivo这几家巨头在轮番上演“三国杀”,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甚至可以说是血海。吉利作为一个“新玩家”,想要在这片“红海”里分一杯羹,难度不言而喻。
差异化竞争是关键: 吉利不可能走和现有品牌硬碰硬的路线,否则结果大概率是“炮灰”。我认为他们肯定会寻找市场缝隙,或者创造新的需求点。结合吉利的汽车基因,我猜想吉利手机很有可能会主打“车联网”和“智能出行”的深度融合。想象一下,手机作为车钥匙、车辆控制中心、甚至是车辆信息显示和娱乐系统的延伸,实现无缝连接和智能化交互。这不仅仅是蓝牙连接,而是更深层次的、生态化的整合。如果能做出真正让车主惊喜、便捷的功能,就有可能吸引一部分忠实用户。
品牌协同效应的想象空间: 吉利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领军者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品牌影响力。如果能够有效地将品牌影响力转化为手机用户的购买力,那将是巨大的优势。例如,在汽车销售渠道进行推广,或者与购车用户进行捆绑销售、积分兑换等活动。这是一种天然的流量导入和用户转化路径。
对现有手机厂商的压力: 虽然短期内吉利难以撼动巨头地位,但它的出现至少会让其他手机厂商警惕,尤其是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一旦吉利手机在车联网交互方面有所突破,可能会迫使其他手机厂商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加速整个行业在人车交互上的创新步伐。
供应链和技术门槛的挑战: 手机制造是一个高度成熟但又技术密集型的产业,涉及屏幕、芯片、摄像头、电池等众多环节。吉利需要快速掌握或整合这些技术,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链。这对于一个汽车制造商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研发,或者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获取关键技术和人才。

武汉的产业生态影响: 项目落户武汉,这本身就意味着对武汉经济和科技产业的一次重要赋能。
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武汉近年来一直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吸引了许多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吉利手机的入驻,无疑会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武汉在这一领域的地位。它可能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例如相关的零部件供应商、软件开发公司、测试验证机构等,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
吸引人才,提升城市竞争力: 高科技产业的引进,自然会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包括手机研发、设计、营销等领域的专业人士。这对于提升武汉的城市吸引力和人才集聚效应是有积极作用的。
就业机会的增加: 无论是生产制造还是研发运营,大规模的手机项目都会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至于我看不看好吉利的手机业务,说实话,这个问题的答案,用“谨慎乐观”来形容可能比较贴切。

我看好的地方在于:

战略眼光和执行力: 吉利汽车集团在李书福的带领下,一向以其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强悍的执行力著称。他们能够从宏观趋势中抓住机遇,并迅速将战略转化为实际行动。从收购沃尔沃,到发展极星,再到如今进军手机,都显示了吉利敢于冒险和布局未来的勇气。
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供应链管理经验: 汽车制造是门复杂且精密的学问,吉利在生产制造流程、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虽然手机的生产制造细节与汽车不同,但其底层逻辑是相通的,这种制造业基因可能有助于他们少走弯路。
潜在的生态闭环: 如果吉利真的能够将手机与汽车实现深度绑定,打造一个从出行到生活的全方位智能生态系统,那么这将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护城河。消费者一旦习惯了这种无缝连接的体验,迁移成本就会很高。
国家政策的扶持: 国家近年来一直在鼓励发展本土科技品牌,尤其是在关键技术领域。吉利作为一家大型民族企业,其手机业务也可能在政策层面获得一定的支持和鼓励。

但我也看到了重重挑战,这让我不敢过于乐观:

技术壁垒和研发投入: 手机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是天文数字,而且迭代速度极快。吉利能否在芯片、操作系统、屏幕显示、摄影技术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或者找到可靠的技术合作伙伴,是决定性因素。单纯依靠汽车领域的经验是不足以支撑起来的。
品牌形象的重塑: 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认知,与对手机品牌的认知是不同的。吉利需要说服消费者,除了造好车,它也能造出好手机,而且这个手机值得花钱购买,甚至比其他专业的手机品牌更好。这需要强大的产品力、创新的营销策略以及持续的品牌沟通。
渠道建设和用户体验: 手机销售的渠道非常成熟且竞争激烈,线上线下都需要强大的投入和运营能力。更重要的是,手机的用户体验是细节的堆砌,从UI设计到系统流畅度,再到售后服务,都需要精益求精。吉利能否在这个层面做出彩,是未知数。
市场教育成本: 如果吉利手机主打的是“车机联动”概念,那么市场教育的成本会很高。需要让消费者理解为什么需要一台与汽车深度绑定的手机,以及它带来的具体价值。这并非一蹴而就。

总而言之,吉利进军手机业务,是一个充满野心的尝试,也可能是一次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它对市场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吉利能否在差异化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并拿出真正能够打动消费者的产品。我看好吉利的企业家精神和战略布局能力,但手机业务的成功与否,还有赖于他们能否在技术、产品、市场营销等多个维度上交出令人信服的答卷。这就像一场高难度的杂技表演,我们既期待它完成惊险的动作,也知道每一步都充满了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汽车的供应链比手机复杂的多。

汽车厂商如果肯全力造手机的话,造出来是问题不大的。

问题在于,你造出来怎么卖出去?

智能手机市场现在已经是成熟的市场了。

大家比营销,比产品已经很多年了,上游供应链也基本固定。

这个时候,你要造一个高端品牌手机,市场不承认你。

而且你是吉利,不是lv,低端品牌跨界,品牌不是优势,反而是劣势。

所以造手机容易,造出来能卖的手机不容易。

造出来能卖的高端手机更不容易。

那么吉利是不是注定失败呢?

也不一定。

目标小一点,做高端小众手机还有点机会。

8848手机还活了好几年。

安卓的高端手机,有一个问题,是寿命太短。

因为安卓生态太差。

你花10万买一个黄金钻石手机,两年后因为安卓升级,APP膨胀,也就变得不那么流畅了。

所以,在安卓高端机上,还有一条小路可以试试。

就是手机核心模块化。

高端手机,卖附加值和品牌。

黄金钻石钛合金鳄鱼皮……

这些东西设计好了,保护好了,可以用很多年。

但是要保证手机一直流畅,需要手机的核心模块可以定期更换。

CPU,内存,闪存这些东西要做到一块电路板上。

散热啥的留足余量。

核心东西可以每年花点服务费换掉,资料完全转移。

你花10万买了一部高端手机。

花花3000服务费,就换成当年最新的芯片。电池当然也可以换新。

理论上只要外壳保护好,可以一直用下去。

这样10万的手机就一直可以藐视屌丝机。

吉利品牌是不行的

但是沃尔沃品牌可以。

沃尔沃顶配车型,可以买车送手机。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只想说:“你爱怎么造怎么造,我是不会买的!”

曾经用过很多品牌的手机:

最早的是:摩托罗拉

之后是:波导手机,海尔手机,海信手机,联想手机

再后来是:oppo

最近几年用的都是:小米


在这些手机品牌里,我个人觉得,最坑的三个手机品牌是:“海尔手机,海信手机,联想手机!”

其中联想稍微强一点,最大的问题是通话声音小,而且是“通病”(父母当时也买过联想手机)。

而海尔手机和海信手机在我看来是彻头彻尾的垃圾货……

当时之所以买是被广告迷惑了!以为它们生产家电的技术不错,生产手机一定没问题……结果……

所以,一个车企声称要造手机!和一个手机企业声称要造车一样!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觉得都“不靠谱”!

当然人家愿意折腾是人家的事!我不买不代表别人不买!所以,我看热闹就好……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