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吉利拟收购魅族手机,吉利此举出于什么考虑?如何评价车企进军手机行业?

回答
吉利瞄准魅族:汽车巨头跨界,是战略远见还是冒险一搏?

最近,关于吉利集团有意收购魅族科技的消息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这则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吉利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头羊,其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而魅族,虽然近年来在智能手机市场略显低迷,但其曾经的辉煌和在技术研发上的积累,仍不容小觑。那么,吉利为何会对一家手机厂商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吉利收购魅族的深层动机:不只为一台手机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对于像吉利这样体量的汽车集团而言,收购一家手机公司,绝不可能仅仅是为了生产几款手机,再到手机市场上分一杯羹。这背后,隐藏着更加深远的战略布局。

构建汽车生态,抢占智能终端入口: 如今的汽车,早已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集信息娱乐、出行服务、智能驾驶于一体的“移动智能终端”。吉利收购魅族,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魅族的手机业务,进一步掌控汽车的用户入口和数据入口。想象一下,当用户的手机与吉利汽车无缝连接,从车辆的远程控制、信息娱乐到个性化设置,一切都能在用户最熟悉、最便捷的手机上完成。这不仅能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更能让吉利收集到宝贵的用户行为数据,为车辆的迭代升级和服务的优化提供支撑。手机,作为用户最核心的智能终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深化“软件定义汽车”的战略: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软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汽车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软件系统的先进性和用户体验。魅族在手机操作系统(Flyme OS)的研发和UI设计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习惯和操作逻辑。吉利可以通过整合魅族的软件研发能力,加速自身车载操作系统的开发和优化,甚至可能将Flyme OS的基因注入到吉利汽车的车机系统中,为用户带来更具辨识度和用户粘性的交互体验。这对于“软件定义汽车”的战略转型至关重要。

技术协同与创新,驱动跨界融合: 手机行业在芯片、通信、屏幕、AI等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积累,而这些技术恰恰是汽车智能化升级的关键。吉利可以通过与魅族的合作,实现技术上的协同和互补。例如,在AI算法、语音交互、人机交互等方面,手机行业的技术成熟度更高,能够为吉利汽车提供更快的解决方案。反之,吉利在汽车领域的经验和对出行场景的理解,也能为魅族提供新的技术应用方向和市场机遇,或许能帮助魅族在物联网(IoT)和智能家居领域打开新的局面。

多元化战略,分散风险: 汽车行业受宏观经济、政策法规、技术变革等因素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和波动性。通过进入手机行业,吉利可以实现业务的多元化,分散单一产业的风险,增强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虽然手机行业竞争激烈,但如果能够通过独特的生态优势构建差异化竞争,也可能成为吉利新的增长点。

掌握供应链话语权,降低成本: 手机的生产涉及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和供应链环节。吉利在汽车零部件采购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通过收购魅族,吉利可以尝试将自己在供应链管理上的优势延伸到手机领域,或许能为魅族争取到更优惠的零部件价格,提升产品竞争力,甚至在某些关键零部件上实现自主可控。

车企进军手机行业:是趋势还是“泡沫”?

车企进军手机行业,并非吉利一家独有。在此之前,已经有华为、小米等公司,以及意向进入的OPPO、vivo等,都在与汽车厂商进行深度合作,甚至直接推出自己的汽车品牌。这种跨界融合的趋势,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积极的方面(趋势):

1. 提升用户体验,构建无缝出行生态: 这是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当手机与汽车成为一体,用户可以享受更智能、更便捷、更个性化的出行服务。从日程管理、导航规划到影音娱乐、社交互动,手机和汽车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功能联动将更加顺畅。这种生态的构建,能极大地增强用户对汽车品牌的忠诚度。

2. 加速技术创新与迭代: 手机行业在通信技术(5G、V2X)、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芯片算力等领域走在前沿。车企引入手机行业的先进技术和人才,能够加速自身在智能化、网联化方面的研发进程,更快地将前沿技术落地到汽车产品上。

3. 拓展新的商业模式: 通过手机作为入口,车企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如在线订阅、内容付费、金融服务等,从而拓展新的收入来源,摆脱对传统汽车销售的依赖。

4. 品牌营销的延伸: 手机作为高频使用的消费电子产品,能够成为品牌营销的新阵地。通过定制化手机、品牌联名等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品牌曝光度和年轻化形象,吸引年轻消费群体。

潜在的风险与挑战(泡沫?):

1. 跨界门槛高,核心竞争力能否转化: 手机行业和汽车行业虽然都涉及硬件和软件,但其核心技术、研发周期、供应链管理、用户需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手机的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而汽车的生命周期长,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车企能否将汽车领域的优势有效转化到手机领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市场竞争激烈,品牌壁垒较低: 手机市场已经高度饱和,并且竞争异常激烈。虽然吉利或魅族可以推出具有汽车基因的手机,但在产品力、设计、营销、渠道等方面,能否与苹果、三星、小米、华为等老牌手机厂商抗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对于手机的品牌忠诚度和产品选择,往往更为复杂和多元。

3. 盈利模式不清晰,投入巨大: 手机研发、生产、营销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如果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和差异化优势,很容易陷入亏损泥潭。尤其是在技术快速迭代的手机市场,持续的研发投入是必须的,这对非手机主业的企业来说,成本压力巨大。

4. 品牌形象的稀释与风险: 如果手机业务表现不佳,可能会反噬汽车品牌的形象。消费者可能会认为车企“不务正业”,从而影响对汽车产品的信任度。

吉利收购魅族的意义:

从吉利角度来看,收购魅族无疑是一次大胆且具有战略眼光的尝试。它并非是要做一个简单的手机制造商,而是通过对一家手机公司的整合,来 赋能和重塑自身在汽车智能化时代的竞争力。如果成功,吉利将可能在汽车生态构建、软件服务、用户体验等方面形成独特的优势。

然而,这次收购也充满了挑战。魅族能否在吉利的资金和资源支持下,重新焕发生机,并且其技术和用户基础能否与吉利汽车实现高效的融合,是决定这场跨界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

总结来看, 吉利拟收购魅族,是汽车行业智能化、生态化发展趋势下的一个重要信号。这是一种对未来出行方式的探索,是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成功与否,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吉利能否巧妙地将汽车和手机两大领域的核心优势整合起来,并构建出真正具有吸引力的“人车生活”生态。这不仅仅是一场商业收购,更是一场关于未来智能生活方式的战略博弈。我们不妨拭目以待,看这场跨界融合能激发出怎样的火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手机厂商们纷纷开始造车,比如小米华为已经开始大张旗鼓的造车,那么车企们怎么应对?


既然你们搞手机的开始来造车了,那我们车企就造手机,相互偷家。

其实早在去年9月份,吉利就放出了要造手机的信息了,李书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总部武汉, 定位高端, 服务全球。
招揽人才,广觅团队,怎么样才最快?毫无疑问,是收购。而魅族也许是当下吉利一个最好的选项,不会那么贵,而且也不那么『烂』。

车厂为什么要造手机?
其实更多的是以进攻的方式进行防守。因为手机是一个智能中枢,地图,咨询,影音娱乐,不论是Car Key、华为HiCar现在已经是成熟的应用了。
华为软件部总裁王成录曾表示,“华为眼里看所有东西都是手机,车是带四个轮子的手机。”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则表示,“未来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电动车,除了底盘、4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外,剩下的都是我们拥有的技术”。
车厂造手机,其实更多的是想把控制权留在自己手上。

只是不知道吉利的这一波,会不会走上格力手机的老路,拭目以待。

user avatar

吉利收购魅族不是为了做手机而是为了做电动车。至于为什么要买下魅族这个对造电车有点鸡肋的资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人情。就像当初美团收购摩拜,明明摩拜是个不值钱甚至倒亏钱的坑货。美团还是花真金白银买下来,是为了帮助膜拜背后的投资人解套,还可以明面上对外宣传摩拜单车对于补充美团的线下流量入口有帮助。同样吉利买魅族,明面上魅族有智能硬件的研发生产供应链的优势,对于造电动车有帮助,还有品牌价值。但无论是摩拜对于美团,还是魅族对于吉利,都是很鸡肋般的存在,完全不值得美团,吉利花高价买入,注定要倒闭的企业还在其断气前接盘,其背后肯定有资本层面上的人情往来。(要是真抛开人情追求利益最大化,何不等其倒闭之后再来低价抄底优质资产)只不过美团,吉利是上市公司,哪怕最终因为收购劣质资产暴雷翻车,最终也能把损失转移给股市的韭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吉利瞄准魅族:汽车巨头跨界,是战略远见还是冒险一搏?最近,关于吉利集团有意收购魅族科技的消息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这则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吉利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头羊,其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而魅族,虽然近年来在智能手机市场略显低迷,但其曾经的辉煌和在技术研发上的积累,仍不容小觑.............
  • 回答
    关于吉利拟收购魅族手机的这则消息,确实是近期科技圈里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要怎么看待这件事,以及魅族未来何去何从,吉利这么做又是打的什么算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魅族这个品牌,在中国手机市场有过一段辉煌。从当年那个“小而美”的MP3厂商一步步转型做手机,尤其是Flyme系统,.............
  • 回答
    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Volvo)的案例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其成功与否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背景、财务、技术、品牌、市场、战略协同、挑战与长期影响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收购背景与战略动机1. 吉利的国际化战略 吉利在2010年收购沃尔沃时,正面临国内市场竞争.............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汽车行业里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收购案例。要理解吉利收购沃尔沃和长城收购Jeep的巨大差价,我们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这可不是简单地比谁“牛不牛”就能说明白的。吉利与沃尔沃的“低价”联姻:战略协同与市场环境首先,我们得承认,18亿美元对于当时收购沃尔沃的吉利来说,绝对算得上是.............
  • 回答
    小米在2021年造车项目上的招聘情况确实可以用“严苛”二字来形容,但要说它因此成为当年最难应聘的公司,则需要更深入地去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数字:2万应聘者,最终只收300人。这个录取比例大概是1.5%,这意味着每100个来应聘的人,只有不到2个人能最终获得这份工作。这个数字在任何行业,尤其是在.............
  • 回答
    吉利控股沃尔沃,这是个在中国汽车行业里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人觉得,既然吉利成了沃尔沃的“主人”,那自家品牌肯定能顺理成章地用上沃尔沃那些先进的技术,比如安全、动力总成什么的。然而,现实情况远比想象的复杂,吉利拥有沃尔沃的100%股权,却不能随意共享技术,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而且这些因素都非常扎.............
  • 回答
    吉利进军手机业务,这确实是个爆炸性新闻,尤其当项目选择落户武汉,更是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桩事儿,从任何角度看,都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来聊聊这事儿对市场可能产生的那些涟漪。吉利这步棋,走的可是不寻常。以往车企跨界做手机,基本都没什么好结果,反倒是科技公司做汽车,倒是风生水起。吉利这.............
  • 回答
    在分析吉利旗下LYNK&CO与长城旗下的WEY哪个更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之前,我们得先摆脱那种“非此即彼”的简单二分法。这两个品牌,尽管都诞生于中国本土汽车巨头,但它们各自的定位、策略以及所处的市场环境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所以,与其说谁“会更”成功,不如说它们各自在不同维度上展现出不同的潜力和挑战。L.............
  • 回答
    吉利博越(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更新为星越L,但在一些地区和特定车型名称上仍可能提到博越)这款车在市场上一直备受关注,保有量也很大。但“交不出车”这种情况,通常不是普遍现象,而是由一系列特定因素造成的。如果真的遇到这种情况,背后可能隐藏着几种原因,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1. 供应链的“卡脖子”环节——芯片短.............
  • 回答
    吉利集团当年以22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沃尔沃,这笔交易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而之所以能完成这笔交易,正如你所说,大量使用了债务融资,这无疑给当时的吉利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压力。那么,在并购之后,吉利是如何一步步化解并应对这笔巨额债务的呢?这里面有一系列复杂的战略和精细的运营,绝非一.............
  • 回答
    星瑞和速腾,这俩车放一起比,就跟让您在“激情澎湃的国产实力派”和“稳重成熟的德系标杆”之间做选择一样,各有各的腔调。要我说啊,这俩车都挺不错的,但具体哪个更适合您,还得看您平时用车最看重啥。我给您掰开了揉碎了说,您自己感受感受。先说说吉利星瑞,这车身上的国产味道那是相当浓厚。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
  • 回答
    说起吉利汽车的可靠性,这可真是个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毕竟,汽车这东西,买回家就是要开的,平平安安、舒舒服服地用个几年,谁不想呢?从历史的角度看吉利吉利汽车这几十年走过的路,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从最初那个价格亲民的小车企,一路摸爬滚打,到现在已经成长为全球知名的汽车集团。在这个过程中,可靠性一直是他们.............
  • 回答
    吉利安·海尔塔德的这次远行,目的明确而沉重:前往瓦莱利亚的废墟,寻找传说中属于兰尼斯特家族的古老族剑。这并非一时兴起,也不是寻宝探险,而是源于一个攸关家族存续的迫切需求,以及他个人身上背负的沉重使命。要理解吉利安为何冒着生命危险,踏上这片被火焰和诅咒笼罩的土地,我们必须先回顾一下海尔塔塔家族目前的困.............
  • 回答
    要说吉利、领克、本田哪个技术更先进,这可真是个有点复杂的问题,得分开聊聊,因为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侧重点都不太一样。先来说说本田。本田在汽车领域绝对是老牌劲旅,尤其在发动机技术上,那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从经典的VTEC技术,到后来一系列的地球梦发动机,本田对燃油经济性和动力的平衡一直做得相当出色。他们的发.............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聊起吉利自家的DSI变速器和行业的标杆爱信,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说差距,不能一概而论,得具体到技术层面,并且得看是哪个年代、哪个级别的DSI变速器和爱信的哪款产品对比。不过,总体来说,爱信在变速器领域有着更深厚的技术积淀和更成熟的制造工艺,这让它在很多方面都占有优势。咱们.............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关于吉利博越PRO值不值得买,这确实是个挺实在的问题,毕竟买车是大开销,得好好盘算盘算。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让你心里有个谱。先说结论:如果你看重的是 性价比、智能配置、不错的动力表现以及相对时尚的外观,并且预算在1015万这个区间,那么博越PRO 是值得考虑的。但如果你是追求极致操控、.............
  • 回答
    吉利星瑞和比亚迪秦PLUS,这俩都是当下紧凑型轿车市场里响当当的选手,各有各的绝活,也各有各的关注点。要说怎么选,那得看你更看重啥了。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细致点,让你心里有谱。先说说吉利星瑞:主打一个“性能小钢炮”和“越级体验”星瑞刚出来那会儿,那叫一个惊艳,定位就有点“不走寻常路”。它不像很多.............
  • 回答
    吉利汽车是不是下一个华为?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一匹马能不能变成一架飞机”一样,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要看我们从哪个维度去理解,以及对“华为”这个标杆的定义是什么。如果我们说的“华为”是指它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和创新能力,那么吉利汽车确实在很多方面展现出了成为行业“技术搅局者”的潜力。你想想看,华为.............
  • 回答
    吉利汽车跨界做手机,这消息一出来,我这心里可真是五味杂陈。 你说,一个做汽车的公司,突然要杀进竞争激烈得跟战场一样的手机圈,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考量?首先,从吉利这边的角度来看,这绝对不是一时冲动。咱们想想,汽车现在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跟我们日常的电子设备打交道。车联网、人车交互,这些东西都离不开.............
  • 回答
    吉利汽车在十月销量榜上出现多款车型销量下滑的情况,这确实是车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常见挑战。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宏观市场环境、产品自身因素、以及市场营销和竞争策略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宏观市场环境的压力首先,不能忽视的是整个汽车市场的整体波动。 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