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烧杀抢掠这种事,中国古代汉人军队干过么?干的多么?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汉人军队是否进行过烧杀抢掠,以及频率如何,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要给出详尽的答案,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战争史、社会制度以及史料的记载。

首先,要明确的是,烧杀抢掠,作为战争中的残酷现实,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也未能幸免。 汉人军队,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确实有进行过烧杀抢掠的行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战争的本质: 战争本身就是一种极端状态,它往往伴随着暴力、破坏和对资源的争夺。在古代,军队的后勤保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就地征发,这意味着军队在行进过程中需要获取食物、物资,而这常常以牺牲当地民众的利益为代价。
敌我观念与人性: 战场上的士气、敌我双方的仇恨程度、将领的约束力,都会影响士兵的行为。当面对被视为“异族”或“叛逆”的敌人时,士兵的残暴程度可能更高。同时,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人性的底线有时会被挑战。
军纪的约束与执行: 尽管历朝历代都有严明的军纪,要求军队不得扰民、不得滥杀无辜,但军纪的执行力往往受制于多种因素,包括将领的个人品行、军队的规模、战事的紧迫性、以及对违纪行为的惩罚力度。在一些战事胶着或士气低落的情况下,军纪的约束力可能会减弱。
政治和军事目的: 有时,烧杀抢掠也被作为一种军事策略来使用。例如,通过制造恐怖气氛来瓦解敌人的抵抗意志,或者通过掠夺敌方资源来削弱其力量并补充自身。

汉人军队进行烧杀抢掠的具体表现:

虽然史书大多倾向于记录正面的战绩和伟大的功业,但仔细梳理,我们仍然能找到一些关于烧杀抢掠的记载,尽管这些记载可能并不总是直接使用“烧杀抢掠”这样的词语,而是通过描述具体的行为来体现:

攻城略地时的屠城: 这是古代战争中最令人发指的行为之一。一旦军队攻破了敌方的城池,士兵常常会冲入城内,对城中的居民进行大规模的屠杀,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并进行肆意的劫掠。例如,在秦汉之际的战争中,项羽的军队就曾有屠城的记录。在一些统一战争或征服战争中,为了震慑和惩戒,也可能出现这种极端行为。
劫掠百姓和村庄: 即使没有发生大规模屠杀,军队在行进过程中,尤其是深入敌境时,为了获取补给,常常会劫掠沿途的村庄和城镇,带走粮食、牲畜、财物,甚至强掳人口。虽然有些是“就地征发”,但如果管理不善,征发行为很容易演变成赤裸裸的抢掠。
破坏城池和建筑: 战争往往伴随着对敌方设施的破坏,包括焚烧城池、房屋、粮仓等,以达到削弱敌方经济基础、打击其士气以及阻止其重建的目的。
俘虏的处理: 战俘的命运在古代战争中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虽然有些战俘会被收编或作为劳力使用,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遭到屠杀或沦为奴隶,其间的过程可能伴随着各种形式的凌辱和虐待。

“干得多吗?”—— 这是一个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

要量化“多”与“少”,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历史记载往往是不完整的,而且“烧杀抢掠”的行为在不同时期、不同战役、不同军队的执行程度上差异巨大。

战乱时期和统一战争: 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或者王朝更迭时期,由于社会秩序的崩溃和长期的动荡,军队的纪律往往更加松散,烧杀抢掠的行为也更容易发生,并且范围可能更广。例如,黄巾起义、五胡乱华、安史之乱等时期,都留下了战乱带来的生灵涂炭的记录。
边疆战争和对外战争: 在面对非汉族政权或游牧民族的战争中,由于民族矛盾和文化差异,一些汉人军队也可能采取更加残酷的手段,以报复或震慑。反之,对方军队的烧杀抢掠行为也可能导致汉人军队的报复性行为。
将领的素质和军队的管理: 军队的烧杀抢掠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将领的品行和管理能力。一些以仁义著称的将领,如汉初的周勃、曹参,或唐代的郭子仪,在一定程度上能约束部下,减少对百姓的伤害。而一些残暴好杀的将领,则可能纵容甚至鼓励部下进行破坏。
史料的侧重点: 史书在记录战争时,往往更倾向于描述战役的胜败、战略的得失,以及统治者的功过。对于底层士兵的行为,以及那些不那么“光彩”的细节,往往不会被详尽记载,除非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战局,或者被后来的统治者用来论证某个政权的“不正统”。

总结来说:

中国古代汉人军队确实干过烧杀抢掠的事情。这种行为在历史上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战乱频仍、军纪废弛的时期,或者在一些灭国、屠城的特殊战役中,其规模和程度可能相当严重。

然而,要说“干得多”,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非所有的汉人军队在每一次战争中都如此,也并非所有的汉人将领都纵容这种行为。朝廷和一些有远见的将领也曾试图通过严明的军纪来约束军队,保护百姓。

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也存在着许多提倡仁义、反对滥杀的价值观,许多将领也以爱民、惜民而闻名。将汉人军队简单地标签化为“烧杀抢掠”的代名词,是对历史的片面理解。

要深入了解,需要阅读大量的史书,如《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并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当时战争的性质、军队的构成、将领的作为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才能对这个问题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匈奴也许有过,不过感觉匈奴全民皆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古代汉人军队是否进行过烧杀抢掠,以及频率如何,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要给出详尽的答案,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战争史、社会制度以及史料的记载。首先,要明确的是,烧杀抢掠,作为战争中的残酷现实,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也未能幸免。 汉人军队,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之一.............
  • 回答
    说起尾田荣一郎在《海贼王》里安排巴洛托米奥和基德这类行为不羁,甚至可以说是“烧杀抢掠”的家伙与路飞并肩,这确实是《海贼王》最引人入胜,也最容易让新接触的读者感到不解的地方。但仔细想想,这恰恰是尾田构建这个宏大世界观,刻画人物群像,乃至传达核心主题的关键所在。首先,这并不是单纯的“招募”行为,而是“志.............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复杂,触及了历史评价的微妙之处,也挑战了“爱国”与“卖国”这两个标签的简单二元对立。要理解一个人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行为,需要深入剖析其动机、行为的实际效果,以及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我们先来设想这样一个具体的场景:某位名叫李明(化名)的青年,出生在沦陷区一个普通家庭。抗战爆发,家园被日军践踏.............
  • 回答
    古代战争的残酷性是历史事实,胜利者对失败者进行烧杀抢掠、侮辱妇女甚至屠城,虽然令人发指,但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释:1. 军事策略与震慑作用: 消灭潜在威胁: 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争夺资源、领土和权力。彻底消灭敌对势力的有生力量,包括士兵和可能支持战争的平民,是确保自身安全和防.............
  • 回答
    《巫师3:狂猎》里那些烧杀抢掠的强盗,之所以在我们玩家眼中显得“正常”,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令人不适的“常态”,这背后其实是游戏开发者精心构建的一种残酷而真实的世界观,以及围绕这个世界观展开的一系列叙事和玩法设计。首先,我们要明白,《巫师3》的世界根本就不是一个光明正义的童话世界。 杰洛特所处的北方王国.............
  • 回答
    关于“巴巴罗萨行动”期间,东线德军为何未广泛武装当地百姓,反而进行烧杀抢掠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军事、意识形态以及历史事实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德军当时的行动并非完全一致,既有地方性的合作,但整体上烧杀抢掠的现象确实比预期广泛和普遍。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探讨:一、纳.............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纪律性问题,确实是个复杂且常被讨论的话题。虽然我们在历史教育中更多地接触到日军在中国的暴行,比如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等,但同时也不能完全否认,在某些特定时期、特定部队或特定情况下,确实存在一些相对“守规矩”的日军个体或小团体。然而,将这种现象上升到“纪律严明、不烧杀抢掠”的普遍.............
  • 回答
    关于苏军攻陷柏林时的行为以及英美军在此期间的表现,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话题,需要仔细梳理史实和当时的背景。苏军在柏林的行为(部分情况):首先需要承认的是,在攻陷柏林这样一场规模宏大、惨烈异常的战争中,任何军队都可能出现一些士兵的失控行为。对于苏军而言,他们在东线战场经历了极其残酷和漫长的作战,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