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政府如果通过印钱向最穷的人发钱,会发生什么?

回答
假设一个政府决定通过“印钱”的方式,直接向最贫困的群体发放现金,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数学题,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且连锁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咱们就一点点捋一捋,看看会发生啥。

直接效果:钱到了最需要的人手里

首先,最直观的肯定是,那些拿到钱的穷人,生活能立刻得到改善。最起码,他们能买得起之前买不起的食物、药品,或者改善一下居住条件,支付房租水电。想想看,对于一个连温饱都成问题的人来说,这笔钱可能就是救命稻草。短期内,他们的生活质量会显著提升,日子能过得更体面一些。

宏观经济层面:通货膨胀的幽灵

但问题就出在这“印钱”上。这钱并不是从税收来的,也不是从国家投资收益来的,而是凭空变出来的。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突然增加,而商品和服务的供给量没有同步增加时,问题就来了——通货膨胀。

你可以想象成,以前是一群人抢10个苹果,现在突然多出1000块钱,还是这10个苹果,但是愿意出钱的人更多了,所以苹果的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了。这1000块钱的购买力,实际上被稀释了。

对于那些拿到钱的穷人来说,一开始他们觉得“发钱了,真好!”,但很快他们就会发现,他们手里的钱能买到的东西好像变少了,因为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在涨。而那些没拿到钱的人,或者手上持有的是固定金额存款的人,他们的财富缩水会更严重。

对经济体系的长期影响:信任危机和投资停滞

如果这种“印钱发钱”的情况成为常态,或者规模非常大的话,对整个经济体系的长期影响会更深远。

货币贬值和信任危机: 当政府总是通过印钱来解决问题,大家会对这个国家的货币失去信心。人们会觉得,这钱越来越不值钱了,持有人民币(或者该国货币)就像拿着一张会不断贬值的纸。为了保值,大家可能会倾向于囤积外币、黄金,或者把钱赶紧花掉,而不是存起来投资。
投资意愿下降: 企业家们看到通货膨胀这么严重,未来预期不明朗,谁还敢大规模投资办厂、研发新产品?他们可能会担心,今天投入的成本,明天就可能因为原材料涨价而完全抵消,甚至亏损。投资一停滞,经济增长就受阻,长期来看,大家都没好日子过。
资源错配: 政府虽然想帮穷人,但印钱的方式可能导致资源配置出现问题。比如,本来大家都在努力生产,但如果人们发现只要政府印钱就能拿到钱,生产的动力就可能减弱。社会整体的生产效率反而可能下降。

社会层面的影响:公平还是不公?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这笔钱是给了最需要的人,似乎是公平的。但是,一旦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最终受损的不仅仅是富人,还有那些辛辛苦苦工作、但收入增长跟不上物价上涨的中产阶级,甚至更广泛的群体。

贫富差距可能加剧: 那些有能力接触到并投资海外资产、黄金等保值渠道的人,可能在通胀中损失相对较小,甚至可能从中获益。而那些只能持有本国货币、无法进行有效避险的人,财富缩水会更厉害。
社会不稳定: 如果通货膨胀失控,导致普通民众生活困难,社会怨气会积累,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政府面临的困境:治标不治本

从政府的角度看,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它能短期内缓解贫困问题,平息一些社会不满,但它并没有解决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比如缺乏良好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不均、产业结构单一等等。

依赖性: 如果人们习惯了政府发钱,可能会产生依赖性,降低自主创业、积极工作的意愿。
财政危机: 这种方式如果持续下去,政府的财政会非常紧张,最终可能不得不通过更剧烈的手段来弥补,比如大幅加税,或者进一步牺牲货币价值。

总结一下:

政府通过印钱向最穷的人发钱,短期内能直接改善他们的生活,看起来很“慷慨”,很“公平”。但从长远来看,这很可能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稀释所有人的购买力,打击投资信心,扭曲资源配置,甚至可能加剧贫富差距,最终让整个经济陷入困境,让所有人都受损。这就像给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打了一针强心剂,能暂时让他看起来好一点,但并没有根治病因,反而可能让病情更复杂,更难医治。

当然,现实中的政府通常会采取更审慎的方式,比如定向的社会福利、有针对性的援助计划,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印钱”。但你提出的这个情境,确实揭示了货币发行和财政政策背后深刻的经济逻辑和潜在的风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说的不就是美国吗,直接给穷人发钱让他们消费。基于央行名义独立性原则,政府不能直接印钱,只能发债间接让央行印钱。

结果不仅没有改变穷人现状,穷人更加不愿意劳动,所有补贴通过消费最终补给了资本。资本转头又都投到金融市场,进一步拉大贫富差距。

扩张的信用没有再次进入实体流通实现劳动积累,政府就没有税收还债。最后政府只能把公共设施卖掉还债,实现公共服务的私有化。

这个过程在中国也在进行,只不过中国没有直接补贴穷人消费,而是直接补贴给资本进行扩大再生产,完成资本积累。

这种印钱模式以前美国也在用,所谓凯恩斯无非是发包给消费基金,还是发包给固定资本,只取决于国家资本形态和产业状态。

当固定投资到极限的时候,政府只能通过新自由主义把公共设施资产私有化,进而再印钱就只能印钱给消费基金。


以上的一切是基于生产过剩条件,生产不足情况下增发货币在一定条件下会激发经济发展。

而生产过剩条件下资本和劳动都是过剩的,劳动缺乏消费能力,资本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失去兴趣,会选择金融资产投资脱实向虚。一切财富是劳动创造的,消费只是消耗过去的劳动,只有投资才能创造劳动。

当整个社会劳动积累总量恒定,政府增发的信用没有用于投资而是消费,可以有效消耗积累的劳动。可资本获得信用不会再投入到固定资产中,转而继续投资金融资产。

没有扩大再生产就没有就业,也就没有消费能力,相反全社会信用扩张带来的通胀反而进一步把中产阶级社会财富贬值。同时资本投资金融使全社会资产价格上涨制造资产通胀聚集财富,只要没跟上投资标的物的中产阶级就会被甩下掉落。

这个过程劳动总量没有增加,政府增加了债务,资本拥有的劳动一般等价物数量增加。资本不仅无偿收割了劳动者的劳动积累,劳动者还要为了劳动积累所有权加杠杆变成佃农。同时资本也相当于获得了政府债权,又可以收割政府暴力机关。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早已注定的结局,只是看这个权力在谁手上,谁来主宰命运。沉默中的爆发或许是会有的,反者道之动嘛。

user avatar

穷人拿了钱就会花掉

然后钱又聚集到有钱人手里

有钱人又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资源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想象到的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两级分化。

到最后钱可能都不是钱了,政府也只是有钱人的棋子了。

还有印钱的本质并不能给社会带来价值提升,只有通胀物价飙升。

举个小例子,假如整个社会价值有1吨黄金那么多,黄金不会变多,要变多不需要花劳动力去挖出,来增加总体价值。 1吨黄金的价值肯定不等于10000元的价值,但是这10000元被人们赋予了1吨黄金的价值。一旦乱印钞票,黄金没有变多,但是钞票变成了20000,黄金被赋予的钱就变多了,也就是说物价就上涨,这是社会信用赋予的。

印钱发给穷人只能是说短期刺激消费的手段,相当于是提前预支消费。还需要后面人们把这一部分预支的钱创造出来不上窟窿,要不然钱就会越来越不值钱,然后社会信用会崩塌,可能会重新创造新的货币,或者新的政权。

user avatar

穷人会通过消费,使得钱流向富人,然而 由于凭空印钱,会发生通货膨胀,以至于物价上升,导致穷人更穷,贫富差距反而会被拉大。

今天的美国政府已经为我们表演一次了,不要忘了美国是可以通过美元霸权输出通货膨胀压力的。

穷人能通过这笔钱创业实现阶级跃迁吗?很难,因为穷人即使拿到钱 依旧缺乏所需要的社会资源包括人脉,甚至缺乏知识,创业始终是少数幸运儿才能成功的。

如果是财政支出补贴贫困人员,这其实我国已经在做了,比如低保户,但本质上还是将中产人员纳的税给了低收入人群(富豪级纳的个人税可以忽略),如果这个财富转移过大,会造成部分纳税和不纳税的人收入是一样的,比如南欧,会极大消减社会劳动的热情,而我国的经济状况不足以维持这样的社会福利,同时这会造成管理混乱,以我国为例低保的发放曾经就一度出现混乱局面。

扶贫是个技术活,需要一个伟大的理想和一个伟大的国家以及一个值得信赖的组织,简单的发钱不过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施舍,也不可能改变贫困的现状,如果你了解一下欧洲的社会救助和中国的扶贫工作,现实可能会击碎我们稚嫩的想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假设一个政府决定通过“印钱”的方式,直接向最贫困的群体发放现金,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数学题,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且连锁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咱们就一点点捋一捋,看看会发生啥。直接效果:钱到了最需要的人手里首先,最直观的肯定是,那些拿到钱的穷人,生活能立刻得到改善。最起码,他们能买得起之前买.............
  • 回答
    安徽省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提振大宗商品消费的政策措施,包括分期免手续费、降低首付比例以及提供置换补贴等。这些举措背后,反映出地方政府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试图通过刺激居民大宗消费来稳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决心和思路。要理解这项政策,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政策的背景与目标: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当.............
  • 回答
    湖南某地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一只被弃养的流浪犬咬伤了一名男童的脸部。这件事引起了当地社区的广泛关注,而政府随后发布的捕杀流浪犬的通告,也因为其强制性和可能带来的争议,引发了公众的质疑。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在一个寻常的日子里,这只流浪犬突然对一名正在玩耍的男童发动了攻击,导致男童脸部受到严重伤害.............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不少刚盼着乔迁新居的业主们心凉了半截。说到底,就是这开发商在业主都准备好收房的时候,突然跳出来说“对不住,这房子每平米得加3650块钱,不然你就别想拿到钥匙了”。而且还摆出一副“这事儿跟我开发商没关系,是市场行情(或者别的啥理由)逼的,你们要收房,就得给我加钱”的架势。这背后涉及到很.............
  • 回答
    民航局近期发布《关于调整国际客运航班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在优化调整国际航班政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于理解这一变化及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政策背景与演变:“五个一”政策的回顾与调整要理解此次政策调整的意义,首先需要回顾“五个一”政策。 “五个一”政策的提出与背景: “五个.............
  • 回答
    一个政府,如果它疏远了人民,甚至到了让人民感到被遗弃、被漠视的地步,那么人民是否还必须一如既往地拥护它?这确实是一个触及根本的问题,它关乎政治的本质,也关乎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让我们试着把这个问题掰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理想状态下,政府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地球真的只有一个统一的政府,那么在应对像新冠病毒这样的全球性大流行病时,局面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来看看这种“单一政府”情景下的运作方式,以及它对病毒消灭的可能性有多大影响。首先,在只有一个政府的情况下,全球的资源调配和决策将变得无比高效。要知道,在现实中,各国之间的协调往往充.............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核心的经济学两难困境,也是历届政府都必须审慎权衡的议题。如果一定要在房价和汇率之间“保一个”,政府会优先考虑哪个,这取决于当下经济环境的侧重点,以及对“保”这个词的定义。但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来看,政府大概率会选择保住汇率的相对稳定。为什么是汇率?这需要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来分.............
  • 回答
    当一个政权更迭发生时,如何处理上一个政府发行的货币是一个复杂且至关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民众的财富以及新政权的合法性。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操作,更是一种政治信号的传递。首要考虑:稳定与过渡无论新政府的意识形态或政策倾向如何,首要的任务都是最大程度地维持经济稳定,避免出现恐慌性挤兑.............
  • 回答
    这是一个足以让世界地动山摇的提议。外星人,这个我们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存在,如今带着超越我们理解的科技来到了我们面前,并且许诺了星际航行——一个人类数千年来梦寐以求的飞跃。但代价是,一个月内,地球必须实现全球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政府。我们不妨来设想一下,当这个消息,以一种清晰、可信的方式,通过某种形.............
  • 回答
    一个国家政府如果下定决心,要在其控制范围内全面禁止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但实际操作起来会非常复杂,并且能否“彻底”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政府的决心、执行能力以及国际环境。我们先来拆解一下,政府“控制范围”指的是什么?通常是指其主权管辖下的物理领土、网络空间以及其公民和法人。要全面.............
  • 回答
    南京国民政府是否集中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以及为何它最终走向失败,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南京国民政府是否集中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南京国民政府确实汇聚了当时中国一批非常优秀且有影响力的精英人士。这些人包括: 政治.............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棘手的,涉及到医疗服务的质量、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以及医疗系统的实际运作。让我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如果真的出现“病人病没治好,医院还收钱”的情况,那肯定是医院的责任没到位。毕竟,我们去医院是为了解决病痛,花钱也理应得到相应的治疗效果。如果花了很多钱,病还是没好,甚至更糟,谁心里都不会.............
  • 回答
    如果美国被一个腐败的政府统治,这个国家的状况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根基上颠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美国梦”。这不仅仅是效率低下或资源浪费的问题,而是一种系统性的、由内而外的侵蚀,将重塑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乃至国民心态的方方面面。政治的腐烂与失能:首先,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政治层面。一个腐败的政府意味着权.............
  • 回答
    一个拥有超能力或者毁灭性力量,但其本性拥党爱国、心怀善意的人,在面对政府的防备时,情况会变得相当复杂和微妙。这不像对付一个穷凶极恶的罪犯,而更像是在处理一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或者一个需要小心引导但又不能完全放任的强大存在。政府的首要考量,恐怕会是“控制”而非“消灭”。毕竟,这人没有恶意,而且拥党爱国.............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假设性问题,涉及到政治、军事、社会心理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离掉任何可能带有“AI痕迹”的分析模式,尝试从一个更人性化、更具情境化的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国家政府的行为,即使事后被证明“事与愿违”,民众是否会立刻将其推翻,这背后.............
  • 回答
    一个关于“35岁没有孩子就禁止工作”的政策,理论上是想通过强制的手段来提升生育率。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这个想法,看看它是否真的可行,又会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后果。首先,我们得承认,生育率下降确实是个棘手的社会问题,许多国家都在为此发愁。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生育的意愿也越来越低,这背后是经济压力、教育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大清是一个汉人政权,那么出现“中国版明治维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具体能否成功、以何种形式出现,则需要深入分析大清作为一个汉人政权可能具备的特质,以及当时中国所处的内外部环境。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明治维新”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明治维新是日本在19世纪后期通.............
  • 回答
    如果满清是汉人政权,近代史的走向确实会截然不同,这其中的变数之多,甚至可以构成一个平行宇宙的叙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深入剖析几个核心层面:政权性质、民族认同、统治策略以及由此衍生的国际关系和内部变革。首先,政权性质与合法性基础。满清之所以在近代史中扮演如此特殊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异族统治”.............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清朝并非由满族建立,而是一个由汉族人士主导的王朝,我们今天看待它的历史眼光,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假设性的转变,不仅触及了历史的表层叙事,更会深入到文化认同、民族关系、制度演变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的根本走向。首先,最直接的变化将体现在民族认同的层面。如果清朝是一个汉人政权,那么围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