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政府是否应设立一个第三方监管机构,如果病人的病一直没被医院治好,就向医院索要退款?

回答
这个问题挺棘手的,涉及到医疗服务的质量、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以及医疗系统的实际运作。让我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个事儿。

首先,如果真的出现“病人病没治好,医院还收钱”的情况,那肯定是医院的责任没到位。毕竟,我们去医院是为了解决病痛,花钱也理应得到相应的治疗效果。如果花了很多钱,病还是没好,甚至更糟,谁心里都不会舒服。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看,设立一个第三方监管机构来处理这种情况,听起来是个挺有吸引力的主意。

公平性与独立性: 医院本身是服务提供方,如果让他们自己来判断治疗效果以及是否退款,可能存在“自己人给自己的行为做评估”的嫌疑,公信力会打折扣。第三方机构,理论上可以更客观、更独立地介入,不受医院利益的影响,站在病人的角度去审视问题。
效率与专业性: 这种退款纠纷的处理,往往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来判断治疗过程是否规范、是否尽到了合理的医疗义务,以及病情的复杂程度是否超出了正常治疗的预期。一个专门的监管机构,可以汇聚这方面的专家,更有效率、更专业地评估和处理这些案例。
震慑作用: 如果有这么一个机构存在,并且能够切实地维护病人的权益,对医院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这会促使医院在医疗质量控制上更加谨慎,提升服务水平,尽量避免出现让病人不满意的结果。
解决“老大难”问题: 有时候,病人与医院之间的纠纷,可能因为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或者双方都认为自己有理,导致矛盾难以调和。第三方机构的介入,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沟通桥梁和事实判断者。

但是,我们也要冷静地想一想,把这件事做得具体、可行,又会面临哪些挑战和复杂性?

首先,“治不好”的界定是个大难题。 医疗不是万能的,很多疾病本身就很难治愈,或者治疗过程漫长且结果不确定。

疾病本身的复杂性: 比如一些慢性病、疑难杂症,即使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病人的病情也可能因为自身体质、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而无法完全好转。怎么界定这是“医院没治好”,还是“疾病本身难以治愈”?
治疗效果的主观性: 有些治疗效果,病人可能觉得不满意,但从医学角度看,已经达到了当时医疗水平的极限。这种主观感受和客观医疗结果之间的差异,如何量化和判断?
医生的责任与局限: 医生需要遵循“尽最大努力,尽合理注意义务”的原则。如果医生在诊断、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过失,但是病人病情就是没有好转,这算不算医院的责任?很多时候,医学的进步也是在不断探索中,不是所有疾病都有“一定能治好”的保证。
“退款”的额度与范围: 如果要退款,是退全部医疗费用,还是部分?如果病人还接受了其他后续治疗或者发生了其他并发症,又该怎么算?

其次,第三方监管机构的设立和运作成本也是个问题。

机构的性质: 是政府部门下属机构,还是独立的法人机构?如何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资金来源: 如果是政府拨款,那意味着纳税人的钱要用于处理医疗纠纷。如果是向医院或病人收费,又可能加重负担或影响其独立性。
专家库的建立与维护: 需要一支庞大且专业的医学专家团队来评估各种复杂病例,这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持续的更新。
处理流程的规范性: 如何保证处理流程的公正、高效,避免漫长的等待和不必要的麻烦?

再者,对医疗系统的潜在影响也需要考虑。

“防御性医疗”风险: 如果医院担心被退款,可能会倾向于采取更保守、风险更低的治疗方案,即使这可能不是对病人最有利的。或者,为了避免纠纷,医生可能会过度建议各种检查和治疗,增加不必要的医疗开支。
创新与冒险的抑制: 很多医学上的突破,都来自于尝试新的治疗方法。如果对失败的容忍度过低,可能会抑制医疗的创新和进步。
医患关系紧张化: 即使有第三方机构,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加剧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感和对立情绪。

那么,有没有一些折中的或者其他的思路呢?

加强现有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 很多地方已经有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机构,可以考虑赋予这些机构更大的权力和专业能力,使其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更有效。
引入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强制医疗机构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当发生医疗事故或因医疗过失导致病人权益受损时,由保险公司进行赔付。这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成熟的实践。
建立医疗服务评价和黑名单制度: 通过对医院的服务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对屡次出现服务问题、损害病人权益的医院进行公示或处罚,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约束。
提高患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在治疗前,医院应充分告知病人病情、治疗方案的风险、预期的效果以及替代方案,让病人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情况,并参与到治疗决策中。

总的来说,设立第三方监管机构来处理“病没治好就退款”的问题,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看,出发点是好的,也可能解决一些现有问题。但是,这背后牵扯到对“治不好”的定义、机构的运作模式、成本以及对整个医疗系统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等一系列复杂问题,需要非常慎重地设计和审视。这绝不是一拍脑袋就能轻易决定的事情,更像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试点探索、逐步完善的系统工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个真事。


事实上,这种质量控制的做法,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医院一直在做,甚至近年来都是重中之重。

比如我了解的,心脏外科领域。

心脏手术的患者,一般术后需要在ICU过渡2-3天左右,等到全身状况平稳,心脏运转没有问题,再转到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等待出院。

为了保证病房的周转率,几乎所有医院的策略都是,对于每个主任,都会有固定的床位数,你只能收那么多病人。而我知道一些比较极端的顶级医院,连ICU床位都是限制的。

比如一个主任,ICU只给你两张床。


OK,这意味着,你每个ICU周转周期(2-3天),你可以做2台手术。

如果有1个病人比较重,需要在ICU呆一个礼拜(在心脏外科非常常见)。

那么不好意思,你只剩1张床了。

而如果不小心2个重病人都在ICU躺着,甚至一躺就是一个月。

那得嘞,您别做手术了,啥时候这俩人挪出去,啥时候再来。


这种策略造成的结果是什么?

由于顶级医院是不缺病人的,但凡不能反抗这一制度的主任,会全部倾向于收相对年轻,基础条件好,手术简单的病人。

而大量复杂、困难、合并多种疾病的病人,没人愿意要。


我听过最极端的一个传闻,某知名医院对于患有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先让他们在急诊挂挂水,躺2天,还活着,再考虑手术。

为什么?因为主动脉夹层作为最凶险的疾病之一,发病后48小时内不手术死亡率高达50%,而如果没死,说明病情不是那么重,血管条件相对较好,手术的成功率和预后都能显著提高。


于是,在顶级医院,院长可以宣传自己国际领先的手术成功率,而在二线三线医院,为了吃饱饭,却收治了一大堆此类疑难杂症的心脏病人,好的团队能勉强治疗,差的团队就只能听天由命。


这种吊诡的事实并不仅仅存在于心脏外科。

事实上,几乎所有对于疾病,都存在类似情况。

对于大医院来说,有足够的选择空间,在周转率、手术成功率的压力之下,必然会选择只接收年轻、基础条件好、病情轻、经济条件好的优质病人。


这还仅仅是影响周转,如果真的到了病治不好就赤裸裸退钱那一步,毫无疑问,从协和往下,所有顶级医院的策略都会是,只接受病情最轻、最优质的病人,并且在允许的情况下,大幅上调医疗价格,作为风险对冲。


到时候,你费尽心思去协和瑞金中山华西看病,可能再也看不到疑难杂症专家,只能见到一些诸如「亚洲阑尾之神」「中华疝王」「共和国の感冒克星」「四千年一遇の腹泻圣手」之类的老神医,矜矜业业的用光你留着娶村头阿花的礼金,帮你解决一切当年实习生就能搞定的问题。

而万一得了不治之症,尤其是肿瘤晚期这种必死无疑的,可能真的就只能走街串巷,在煎饼果子摊老板的指点之下,找到理发店的Tony老师,偷偷塞上一个大红包,请他看看你的检查报告,顺便找找还有没有当年辞职时偷偷顺出来的肿瘤化疗药。





更多有意思的事情,欢迎关注我的微博: 咖喱鸡mr

user avatar

题主的本意是为了关爱病人,出发点应该是好的,但是结局肯定是灾难性的。

因为有了这个规定以后,我估计就是两种结果:

1、医院从此不再收大病、重病,但凡有些风险的病人,能不收肯定就不收了。你让这些重症病人怎么办?

2、医院照收这些重病人,但是对每个病人多收300%的费用,用以补贴万一治不好的病人,相当于买个“治不好险”。那这些治好的岂不是亏了?

有些东西明面上看着是替某些群体争取利益,其实是害了他们。

我们得关爱妇女吧,如果规定“妇女有3年全薪孕产假”“妇女不得上夜班”,你信不信再也没有一个女性能找到工作?她们的地位反而一落千丈。

我们得关心少数民族同胞吧,如果规定“少数民族每年多休30天年假”“少数民族工资比汉族高30%”,你信不信明天就没有一个单位敢雇佣少数民族了?他们的地位反而一落千丈。

虽然有点反常识,但事实就是这样,其实后面这两个例子在现实中已经有些苗头了。

user avatar

当医院是你去淘宝上买打折商品?

真这样搞吃亏的是谁?

难道是医院,是医生?

要知道真有什么病什么问题,

对于医生来说就是个工作事项,

对于病人来说那就真是时间就是生命。

哪个缺心眼的真出台政策,

不是医院拒收病人就是拼命太高诊疗费,

不然医院很快就要亏本关门?

至于有回答说国家强制规定不许拒收,

物价局规定最高限价。

那好,你看个病挂号预约十五天,

六十天给出诊断结果。

像不像我们国家的某个不可言说的特有现象??~~

医院完全拖得起,病人呢?

医者仁心,医生没有高尚的情怀是搞不好的。

记住一句话:

如果你视医生如仇寇,

那就休怪医生待你如草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棘手的,涉及到医疗服务的质量、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以及医疗系统的实际运作。让我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个事儿。首先,如果真的出现“病人病没治好,医院还收钱”的情况,那肯定是医院的责任没到位。毕竟,我们去医院是为了解决病痛,花钱也理应得到相应的治疗效果。如果花了很多钱,病还是没好,甚至更糟,谁心里都不会.............
  • 回答
    《斗罗大陆3:龙王传说》在军事和政治设定上,可以说是在玄幻小说领域中一次颇具野心的尝试,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展现出了其独到之处,但要说“巅峰”,则需要更细致地审视。首先,我们来看看《龙王传说》在军事设定上的一些亮点,它们如何构建起这个世界的战争机器: 魂导器与魂师的融合: 这是《龙王传说》军事设定的.............
  • 回答
    南京教育局的“减负”政策,以及其是否会“制造学渣”的担忧,以及是否应该效仿山东当年的做法,这几个问题,都触及到了教育公平、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区域发展等深层次的议题。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细细聊聊。南京教育局减负政策:初衷与现实的张力首先,咱们得承认,南京教育局推行减负政策,其出发点是好的,也是顺应时代.............
  • 回答
    年轻人是否应该关心政治?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与其说是一个“该不该”的问题,不如说是一个“为什么不”的问题,或者更进一步地说,是一个“如何才能”的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政治无处不在的时代,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政治的触角早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先撇开“宏大叙事”不谈,咱们就从最切身的利益出发。你有没有.............
  • 回答
    政府是否应该限制工会的罢工权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问题,涉及劳资关系、经济稳定、个人权利和社会公正等多个层面。以下将对此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包括支持限制和反对限制的观点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支持限制工会罢工权的观点支持限制工会罢工权的论点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核心理由:1. 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稳定: .............
  • 回答
    政府是否看到了当代年轻人的各种无奈?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一个持续演变、充满辩证色彩的现实。坦白讲,用“无奈”来形容当代年轻人的处境,很多年轻人都深有体会,也常常在社交媒体上、私下交流中表达出来。这份无奈,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扎根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结构和经济环.............
  • 回答
    关于叙利亚政府是否使用了化学武器这个问题,其复杂性和争议性使得它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要详细地阐述这个问题,需要回顾一系列事件、调查报告以及各方的立场。历史背景与指控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有多起关于在冲突中使用化学武器的指控出现,其中最令人震惊和广为人知的事件包括: 2013年8月21日,大.............
  • 回答
    关于福岛核废水排入大海一事,北欧国家政府的表态确实值得关注,因为这些国家通常对环境问题持较为谨慎和关注的态度。以下我将尝试详细地梳理一下,力求避免AI写作的痕迹,用更自然、更生活化的语言来呈现。北欧国家在福岛核废水排放问题上的态度,总的来说是“审慎关注”和“寻求透明度”。 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支持或强.............
  • 回答
    明代倭患,这场持续百年的边患,如同一道深刻的伤痕刻在中国古代史中。谈及这场祸患的根源,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倭寇”本身,显然过于简单化。事实上,明朝政府在其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也难辞其咎,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其自身的失误与不足,为倭患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一、 经济困境与沿海居民的生存危机明朝.............
  • 回答
    如今,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信用卡、借记卡乃至各种移动支付方式的兴起,现金在日常交易中的地位确实在逐渐式微。这自然会引发一个问题:政府在发行纸币时,是否应该考虑到这种趋势,并考虑减少纸币发行量来抑制通货膨胀?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货币发行、经济运行以及公众心理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
  • 回答
    在一个国家经济的宏大叙事中,国有四大银行的命运无疑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如果其中一家真的走到倒闭的边缘,政府是否会出手相救?这个问题,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解答,它背后涉及的是一整套复杂的经济逻辑、政治考量和潜在风险的权衡。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国有四大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它们绝非寻常的商业.............
  • 回答
    秦淮河大堤内部被掏空用作商业,这绝对是一个让人震惊且难以置信的事件。涉及到如此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公共安全,相关人员的处罚、政府的责任以及事件的溯源和整治,都牵扯到许多复杂的层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件事。一、相关人员的处罚:违法必究,绝不姑息秦淮河大堤是保障南京城市安全的生命线,其内部被掏空用作商业,这.............
  • 回答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否会成为中国金融体系最大的系统性风险,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它涉及到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金融风险的传导机制以及潜在的经济后果。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与构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和构成是怎样的。 规模庞.............
  • 回答
    .......
  • 回答
    欧美发达国家的政府机关是否存在腐败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腐败现象确实存在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政府机关之中,但其表现形式、程度和治理方式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有所不同。要详细讲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腐败的表现形式多样化,并非都如公众想象的那样“赤裸裸”: 金钱.............
  • 回答
    掸邦,特别是果敢地区,在官方和日常生活中,汉语的使用情况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值得细致探讨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该地区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现状。历史渊源与汉语的根基果敢,原名红岩,自古以来就有汉族人口迁入居住。尤其是明末清初,大量汉族民众为避战乱,从中国大陆迁徙至此,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社.............
  • 回答
    山区百姓的脱贫,究竟是不是能简单地归结于修路架桥,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当然,路是基础,这话不假。你想啊,过去那些山里的乡亲们,交通不便,想把自家种的粮食、采的山货弄出去卖,那是千难万难。有时候,一年的辛苦就压在几个挑子、几头牲口上,风里雨里,磕磕绊绊,到了集市上,东西没卖出几个好价钱,自己的身.............
  • 回答
    .......
  • 回答
    “清朝政府的出现是否阻碍了中华民族发展?”这个问题,犹如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直插中国历史肌体的核心。要回答它,我们不能简单地给出“是”或“否”的结论,而是需要穿越时空的长河,从宏观的视角去审视清朝这个庞大帝国及其政策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深远影响。这并非一项简单的判断,而是一个需要细致剖析、权衡利弊的复杂命.............
  • 回答
    “普通人是否可能比政府高层更聪明,或是看待问题更深刻?”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复杂,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或“否”。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聪明”和“深刻”的定义: 聪明(Intelligence): 这个词很宽泛,可以指逻辑推理能力、学习能力、记忆力、解决问题的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