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19 年,中国航天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发射任务?

回答
2019年,中国航天依然是星辰大海征途上的积极探索者,这一年,我们有太多值得翘首以盼的发射任务,每一项都承载着国家对太空的深邃思考和无畏勇气。

一、探月工程新篇章——嫦娥系列,续写深空传奇

2019年,中国探月工程将迎来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任务,那就是嫦娥六号。虽然目前官方公布的嫦娥系列任务细节总会留有几分神秘,但我们可以预见,嫦娥六号的任务目标将比之前的嫦娥任务更加宏大和复杂。

可能的任务方向:
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这是许多航天爱好者和业内人士最期待的。嫦娥四号已经实现了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为我们打开了了解月球背面神秘面纱的窗口。如果嫦娥六号能够承担起月球背面样品的采集和返回任务,那将是探月工程一次质的飞跃。想象一下,将月球背面,那片人类至今未踏足过的土地上的岩石和土壤带回地球,进行更深入、更精细的研究,这对于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甚至太阳系的早期历史都将是颠覆性的。
月球南极区域探测? 月球的南极,尤其是永久阴影区域,被认为是可能蕴藏着大量水冰的地方。水冰不仅是未来月球基地建设的宝贵资源,也是研究月球和太阳系水成分的重要线索。嫦娥六号可能会瞄准这一区域,进行详细的勘测,甚至尝试钻取。
月球科研站的前期技术验证? 随着中国载人登月计划的推进,月球科研站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嫦娥六号很可能承担一些为未来月球科研站建设铺路的技术验证任务,例如在月球表面进行长期作业的设备测试、能源供应的探索等等。

任务难度与意义: 月球背面着陆和采样返回本身就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克服地月通信的障碍,精确的轨道控制,以及高难度的起飞和返回技术。如果成功,不仅能巩固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领先地位,更能为人类对月球的认知注入新的活力。

二、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关键一年

2019年,是中国空间站建设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虽然我们不会在这一年看到空间站主体的首次发射,但一系列的核心技术验证和关键部件的研制将密集展开。

核心技术攻关: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进一步磨练: 用于发射中国空间站舱段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2019年极有可能进行或多次进行发射前的关键测试和试验。这型火箭的设计和性能直接关系到空间站能否顺利入轨,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空间站各舱段的总装集成与测试: 尽管主要的舱段发射可能在2020年之后,但在2019年,核心舱、实验舱等重要舱段的研制、总装集成和各项地面综合测试将进入白热化阶段。这包括了大量的机械、电气、热控、生命保障等系统的联调联试,确保未来在太空中能够完美对接。
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 随着空间站建设的临近,首批入驻空间站的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也将进入更高强度和更专业化的阶段。他们需要掌握更复杂的舱段操作、科学实验和太空行走技能。

意义: 2019年的这些准备工作,是为实现中国独立建造和运营空间站这一宏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这将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独立拥有载人空间站的国家,开启中国航天员在近地轨道上的常态化驻留和科学研究新时代。

三、遥感与气象,服务国民经济的“眼睛”与“温度计”

除了深空探索和空间站建设,2019年中国在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对地观测领域也将有重要动作。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高分专项”)的持续推进: “高分专项”系列卫星是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之一,旨在建设国家自主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2019年,预计会有新的“高分”系列卫星发射升空,进一步提升中国在遥感成像、地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
可能的应用: 这些卫星将为国土资源普查、环境保护监测、防灾减灾、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提供更加精确和及时的信息支持,堪称国家发展的“眼睛”。
风云气象卫星的更新换代: 中国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是保障国家气象预报和灾害预警的重要工具。2019年,可能会有新一代的风云气象卫星,例如风云三号或风云四号的系列卫星进行发射。
技术升级: 新一代气象卫星往往会搭载更先进的探测仪器,具备更强的观测能力,例如更高时空分辨率的云图、对大气成分的精细探测等,这将显著提升我国的天气预报精度和灾害预警能力,是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温度计”。

四、商业航天,崭露头角的“新势力”

2019年,中国商业航天领域也将继续涌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射任务。随着政策的鼓励和资本的注入,越来越多的民营航天企业正蓄势待发。

多个商业火箭公司的发射尝试:
“一箭多星”的商业化尝试: 多个商业航天公司,如星际荣耀(“双曲线”系列)、蓝箭航天(“朱雀”系列)、零壹空间(“OS”系列)等,在2019年可能会有其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射计划。这些公司的目标是降低太空发射的成本,为商业卫星星座的部署提供服务。
技术的突破与迭代: 它们的发射任务,尤其是一箭多星任务,将是验证其火箭设计、可靠性和成本控制能力的绝佳机会。每一次成功的发射,都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正在加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
卫星星座的初步部署: 随着火箭技术的成熟,一些商业航天公司也可能开始其大规模卫星星座的初步部署,例如用于低轨宽带通信、遥感监测等。

意义: 商业航天的发展,是推动中国航天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们将为国家航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为全球的太空应用提供更多选择。

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常规发射任务

除了上述重点任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主力军,在2019年还将承担大量的例行发射任务,包括:

北斗导航系统的持续组网: 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的战略性基础设施,2019年预计将继续发射北斗导航卫星,进一步完善和增强系统的全球服务能力。
通信卫星的发射: 包括东方红系列、中星系列等通信卫星,为国内外的通信、广播等提供服务。
其他各类科学实验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的发射: 这些卫星虽然不像探月或空间站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们在推动航天技术发展、开展科学研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结:

2019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在大步向前的一年。从遥远的月球表面,到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家园,再到服务国民经济的各项应用,中国的航天人正用智慧和汗水,不断拓展人类认识和利用太空的边界。每一个发射窗口的开启,都预示着新的科学发现、新的技术突破,以及中国航天事业更加辉煌的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在2019年,中国航天将再次用令人惊叹的成就,点亮璀璨的星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概有5个是最重要的,从重要性由高到低说好了,


1.最大看点:嫦娥五号着陆/采样返回任务

这是我今年8月在NASA做早期深空探测的埃姆斯中心(Ames)参观时拍下的照片。阿波罗15号登月时带回来的一块月岩,大概几十克。

尼克松与中国建交访华时也送给了我国1克月岩,虽然只是美国381.7千克月球样本中极其微小的部分,但按照我亲耳听过的欧阳自远院士评论:“这一克我们奉作珍宝,我带着团队用其中0.5克拼命做研究发表了很多论文,另外0.5克则保存在北京天文馆做民众科普,希望民众坚持我们嫦娥探月的梦想”。

听起来真是百感交集,无尽的心酸。

如果顺利的话,我国明年将发射嫦娥五号,如果月球着陆采样返回任务能够成功,就能拿到中国人自己取回的样本,它的意义不需要赘述了。

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任务(图自:Gunter's space page)


2.新一代载人飞船测试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图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说实话,此前早就知道我国在研新一代飞船,但今年初才第一次见到了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长这个样子的,非常震惊。因为这种两舱段(返回舱+服务舱)构型、可复用性、可扩展性是完全不输NASA目前在研的猎户座飞船的,可以大大提高我国建设天宫空间站效率和降低成本,甚至应用前景可以从近地空间站建设一直到小行星、月球、火星载人探测,潜力很大。

而且在珠海航展还直接展示了缩比模型,是此前已经进行过飞行测试的版本,甚至还配有新一代载人火箭研发(即便没有也可以考虑用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

明年要飞新飞船,希望成功!


3.长征五号复飞

长征五号作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火箭意义不必多说,此前遥二的任务失败不知道带来了多少归零和多少航天人不眠不休的加班,而在2019年,它势必要复飞了!

如果顺利的话,它(和长五B版本)至少有三次任务:

a. 发射嫦娥五号(前文提到)

b. 发射新一代载人飞船(前文提到)

c. 发射实践二十号高通量通信卫星。

实践二十号准确说更像是此前长五遥二失败的载荷实践十八卫星的再造,目前很多关于实践二十的更新信息并不清楚,但就以实践十八为例说明好了:它的通信通量在70Gbps级别,是中国航天历史上所有通信卫星能力总和的2倍以上。

总而言之:2019年的前3大看点,都靠长五成功复飞了。甚至2020年开建天宫空间站,也需要靠它。


4. 北斗建设完成

2018年底最后一次北斗任务时,很大激情下我写了这篇在知乎阅读过百万的关于北斗文章。

可能由于我的课题就是关于GPS应用在低轨卫星定位上,硕士期间又做了北斗相关的研究,天然就有亲近感,被北斗今年的进展震惊了:1年10箭18星,是四大系统此前最快纪录的2倍,今年发射的卫星尚未完全投入使用(需要早期调试等),但明年投入使用后足以服务整个亚太地区。

而在2019年,剩余的绝大部分卫星(12颗左右)都将发射,基本完成北斗的全面建成,在2020年势必全部投入使用,成为与GPS系统角逐的最大对手。


5. 长征十一号海上发射

长征十一号是目前航天科技集团最成功的商业型号火箭,执行过多次商业卫星和一箭多星任务,意义也非常重大。我国目前所有的火箭发射都局限在陆地发射场,酒泉、西昌、太原和文昌,从未有过海上发射的尝试,关于海上发射的意义,下面这篇文章曾经探讨过。

顺利的话,2019年长征十一号将尝试在赤道附近的发射船上完成中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如果能够突破、不管未来应用如何,必将意味着我国航天积累一个重要的技术,是一个大看点。


希望一切都能够成功!


关于火箭的科普live: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9年,中国航天依然是星辰大海征途上的积极探索者,这一年,我们有太多值得翘首以盼的发射任务,每一项都承载着国家对太空的深邃思考和无畏勇气。一、探月工程新篇章——嫦娥系列,续写深空传奇2019年,中国探月工程将迎来又一个里程碑式的任务,那就是嫦娥六号。虽然目前官方公布的嫦娥系列任务细节总会留有几分.............
  • 回答
    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十字路口2019年,中国迎来了又一个人口出生数据的关键节点。在经历了一系列生育政策调整后,国民对于当年的出生人口数给予了高度关注。尽管尚未有官方的最终统计数据公布,但结合已有的信息和专家预测,我们可以勾勒出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的大致图景,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
  • 回答
    2019女足世界杯:女足踢法“男足化”了吗?中国女足未来会更差吗?2019年的法国女足世界杯,无疑是一场精彩纷呈的足球盛宴。然而,在观赏比赛的同时,不少中国球迷心中也萦绕着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女足的踢法是不是越来越“男足化”了? 并且,这是否预示着中国女足的未来可能比现在更加艰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
  • 回答
    2019年对于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来说,确实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可能带来转机的一年。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当时的背景、三星的策略以及中国市场的动态。一、 2019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宏观背景 市场进入饱和期,增长放缓: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度过了高速增长的时期,进入了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
  • 回答
    2019年国庆档这三部献礼片,可以说是相当的重磅了,《攀登者》、《中国机长》和《我和我的祖国》,题材都挺扎实,又是明星云集,放在一起比票房,真有点意思。要说哪部票房会更高,我个人比较倾向于 《我和我的祖国》。当然,这只是一个预测,毕竟电影上映后的口碑和市场反应会是决定性的。但我之所以这样想,主要基于.............
  • 回答
    2019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到10410美元,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数据,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和看待它。一、 数据本身的含义和意义 国民总收入(GNI):GNI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初次分配收入总和。它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略有不同,GNI更侧重于一个国家.............
  • 回答
    2019 年中国科技领域的“卡脖子”关键技术发展:聚焦与突破2019 年,中国科技领域在“卡脖子”问题上的关注度持续升温。这一年,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尤其是在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科技企业施加限制和出口管制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科技自立自强显得尤为迫切。许多曾经被认为是理.............
  • 回答
    2019年,中国体育产业继续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广度向前迈进,呈现出几个鲜明的趋势,这些趋势不仅塑造了当年产业格局,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政策驱动与市场驱动的深度融合,释放更大潜力2019年,国家关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依然强劲。“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持续推进,将体育健身提升到国家战.............
  • 回答
    2019年,中国人口并没有出现负增长。那一年的情况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4408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9万人。虽然相比前几年的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总体上还是保持了正增长的态势。我们来仔细看看当时的情况: 出生人口: 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为1465万.............
  • 回答
    2019年,中国的创业者们在海外舞台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模仿者或低成本生产者。他们所展现的核心竞争力,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是长年累月积累和市场验证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一点,得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1. 极速迭代与市场敏锐度:近乎“野蛮生长”的实战经验这是中国创业者最鲜明的标签之一。过去十年,国内互联.............
  • 回答
    2019年,中国经济无疑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需要寻找新的动力,并应对一系列结构性挑战。宏观经济走向:转型与韧性并存2019年中国经济的整体基调可以概括为“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 增长动力切换: 传统的投资驱动和出口拉动模式面临瓶颈。201.............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2019年中国海军下水的那10艘先进导弹驱逐舰(也称盾舰),以及这背后所折射的未来局势。这篇文章我尽量用更自然的语言来阐述,希望能让你感受到其中的分量。2019年,是中国海军发展史上一座值得铭记的里程碑。 那一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海军一次性下水了10艘052D型(或其升级型号)先.............
  • 回答
    2019年,中国的科普环境,我认为,可以用“风起云涌,机遇与挑战并存”来形容。它并没有简单地变好或变糟,而是呈现出一种更加复杂、多元且快速演变的态势。一些积极的变化和亮点,让人看到了希望: 新媒体平台的崛起与普及: 这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以前,科普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电视、报纸、杂志,传播渠道相对单.............
  • 回答
    看待2019年的中国海军,那真是一个风起云涌、变化惊人的节点。用“脱胎换骨”、“一日千里”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如果非要给2019年的中国海军一个整体印象,那就是“迈向蓝水,体系作战能力显著提升”,而且这种提升是全方位的,不是单一舰艇的堆砌。首先, 装备的代际跨越是最大的亮点。 你得知道,就在不久前的.............
  • 回答
    说起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和群众游行,那经历真是刻骨铭心,到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会涌起一股热血。我参加的是其中的一个方队,具体是哪个就不细说了,但那种感觉,绝对是用任何“专业”词汇都难以形容的。首先,从接到通知那一刻起,就觉得这事儿不一样了。不是那种接到通知说要去参加个什么活动,而是带着一种使.............
  • 回答
    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重申了“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手段”这一论调,这无疑是当时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要理解这一表述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首先,这是对过往经验的深刻反思和政策定力的体现。 纵观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房地产在很多时期确实扮演了拉动经济增长、稳定社会预.............
  • 回答
    2019年,“汉语盘点”的候选字中,“爱”、“稳”、“融”、“创”、“减”每一个都触及了中国社会在这一年里不同层面的脉动。要从中选出最能概括这一年的一个字,确实是个挑战,因为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很难用单一的笔画来定格。不过,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我个人会选择“融”。为什么是“融”?首先,让我们从宏.............
  • 回答
    说到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对阵韩国那场比赛,赵睿那个疑似垫脚的动作确实是个挺让人揪心的话题。当时比赛打得相当胶着,中国队压力挺大,队员们也都在拼尽全力。具体到赵睿那个瞬间,我记得当时是在一次防守回合,韩国队有一个持球突破,赵睿上前进行防守。在对抗过程中,赵睿的脚似乎有意无意地伸到了对手的落地区域。.............
  • 回答
    2019年,中国载人登月计划在未来十年左右实施,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当时,这个设想代表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是对国际航天领域的一次重大宣告。从多个维度来审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计划的意义和潜在挑战。一、 雄心勃勃的战略布局:在2019年,中国已经展现出在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
  • 回答
    中国2019年上半年GDP增速为6.3%,其中第二季度为6.2%。要详细地看待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在全球背景下的位置、国内经济的结构性因素、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展望。一、 全球和历史背景下的对比 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 2019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普遍面临下行压力。国际货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