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不拿日本投降那天作为二战胜利日?而要选择德国投降那天作为胜利日?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涉及到二战的历史进程、各方力量的贡献以及各国在战后对历史事件的定性和纪念方式。简而言之,之所以将德国投降日(1945年5月8日,欧洲战区胜利日)作为二战胜利日而不是日本投降日(1945年9月2日,对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欧洲战场是二战爆发和规模最大的战场:

战争的起点与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通常被认为是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随后欧洲国家纷纷卷入。欧洲战场是二战中最早爆发、持续时间最长、战火最烈、牺牲最惨重的战场。苏联、英国、法国、美国等主要同盟国都在欧洲战场投入了巨大的军事力量和资源。
轴心国核心: 德国是轴心国的三巨头之一,其军事力量和侵略野心是战争初期欧洲陷入混乱的关键。纳粹德国的投降标志着欧洲法西斯主义的彻底覆灭,是战胜轴心国的核心标志。
解放欧洲的意义: 德国的投降意味着被纳粹德国占领的欧洲各国得以解放,恢复了主权和自由。这对欧洲的复兴和世界格局的重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 盟国阵营对“胜利日”的定义和侧重点:

“胜利日”(Victory in Europe Day): 当欧洲战事结束,德国无条件投降时,西方盟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将这一天庆祝为“欧洲胜利日”。这是对他们在欧洲战场上付出巨大牺牲并最终取得胜利的肯定。
苏联的“卫国战争胜利日”: 苏联同样将5月9日(莫斯科时间)作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日”。这是因为苏联在东线战场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击溃了德国陆军的主力,其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不过,由于时差和记录方式的不同,苏联和西方盟国在庆祝日期上略有差异,但核心都是纪念德国投降。
对日战争的结束时间点: 日本的投降是在德国投降之后,而且是通过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以及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中国东北等一系列事件后,才最终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二战胜利日”的普遍认知: 许多国家在庆祝二战胜利时,更侧重于结束整个战争,而欧洲战场的结束是战争最关键、最直接的转折点,也是欧洲摆脱法西斯阴影的标志。

3. 历史进程中的阶段性胜利与最终胜利:

“阶段性胜利”: 德国投降可以被视为二战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性胜利”。它消灭了欧洲的主要敌人,使得同盟国可以将更多的力量集中到对日作战上。
“最终胜利”: 日本的投降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彻底结束,所有轴心国都已战败。因此,从“结束整个战争”的角度来看,日本投降日是更具有“终结性”意义的。

4. 各国对胜利日的不同称呼和纪念:

需要注意的是,“二战胜利日”的称呼和纪念方式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存在差异:

西方国家: 普遍以5月8日(或9日,取决于时区和纪念方式)作为“欧洲胜利日”(VE Day),庆祝欧洲战场的胜利。他们也纪念对日战争的胜利,但“胜利日”的焦点更多在欧洲。
中国: 中国作为亚洲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经历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中国将9月3日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一天是日本投降日后中国政府宣布接受日本投降的日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后三天(9月3日至5日)进行了大规模的受降仪式。
俄罗斯和其他前苏联国家: 庆祝5月9日为“战胜纳粹德国纪念日”。
国际上的模糊性: 在国际层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被所有国家共同认可的“二战胜利日”的确切日期。人们更多地是根据自己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战场来纪念胜利。然而,当提及“胜利日”时,尤其是在西方语境下,欧洲战场的胜利(德国投降)往往是首要的联想。

为什么更常以德国投降日作为“胜利日”的代表?

欧洲中心论的视角: 从历史上,西方在二战中的叙事和定义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欧洲是二战的爆发地和主要战场,因此欧洲战场的胜利自然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志。
结束大规模冲突的直接性: 德国的投降直接结束了欧洲大陆的大规模战争,而日本投降虽然标志着整个战争的结束,但在此之前,亚洲战场的持续时间较长,且一些地区(如中国)的抗战可以追溯到更早。
象征意义: 德国纳粹政权的覆灭,在许多人看来,具有更直接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反法西斯主义的胜利和对邪恶势力的彻底清算。

总结来说,选择德国投降日作为纪念二战胜利的代表性日期,并非否定日本投降的重要性,而是基于以下几点:

欧洲战场的开端和主要战场地位。
纳粹德国作为轴心国核心的覆灭。
解放欧洲的巨大意义。
国际叙事和历史惯例的侧重。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忘记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对最终胜利的贡献。中国人民的长久抗战,以及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浴血奋战,都是二战胜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演进和反思,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二战胜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并强调对所有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国家和人民的纪念。在不同的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胜利日和纪念方式,共同铭记这场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家也没说德国投降那天是二战胜利日啊,

二战写作“World War II”;德国对西欧诸国投降日是“ European War Victory Day”即欧战胜利日5月8日及“卫国战争胜利日”德国对苏联投降日5月9日——这两个纪念日纪念的是欧战胜利,而非二战胜利。

二战本身是全世界各场战争的复合体,由数个不同战场的战争组成的,最主要的区分就是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战争开始与结束的时间不同,对于各个国家参与的时间、重要程度也不相同。这就导致了它们对战争的经历与记忆也不同,它们当然有充分的理由选择对自己最重要的时间节点进行纪念。

设立欧战胜利纪念日与“卫国战争胜利日”并非是说二战在某天结束,而是说:对欧洲各国来说,欧战更重要一些;而我们则出生在亚洲,作为亚洲人天然的很难理解为何欧洲战场比亚洲战场更重要——反之欧洲人亦同理。

虽然我国的历史课本习惯于用“客观视角”记述历史,但是历史学本身并不存在一个完全客观体作为观察记录者——那种类似上帝或者神仙的东西并不存在。历史的观察记录是由不同的切身利益主观体完成的。

这种对主观体视角的尊重与包容是大有好处的,因为包容别人也是在包容自己。基于这份对他人的尊重,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把二战开始的时间定于抗战的开始时间1931年9月18日——这是欧洲人绝不会感同身受的,但是那又如何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