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既然医生不拿提成,为什么随随便便的小病都要拍片,搞那么多?他有什么好处?

回答
“哎呀,医生不拿提成,怎么还老让我们拍片子?一个小感冒,问诊费没多少,拍片子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背后到底有什么说法?医生这么做,又能捞到什么好处呢?”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疑问,尤其是在面对那些看似简单、却又被要求进行一系列检查的疾病时。毕竟,医生的薪资并非直接与药品的销售或检查项目挂钩,那他们为何还要“热衷于”这些额外的检查呢?这其中的原因,可远比“拿提成”这回事要复杂得多,也深入得多。

首先,我们得破除一个误区:医生并非完全没有“好处”。 虽然不是直接的“提成”,但他们的“好处”体现在更深层次的方面: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率: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小病”,但在医生看来,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情况。例如,咳嗽不止,可能只是普通的感冒,但也可能是早期肺炎、支气管扩张,甚至更严重的情况。拍片子(比如胸部X光、CT)能直观地看到肺部、气管等器官的状态,提供关键的影像学证据。如果仅凭听诊和触诊就下结论,一旦出现漏诊或误诊,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医生为了对自己负责,对患者负责,不得不依赖这些辅助检查来佐证诊断。
为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疗效: 同样的症状,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拍片子不仅能帮助确诊,还能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范围以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比如,关节疼痛,拍个X光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关节的磨损程度、是否有骨刺、是否有关节炎等,从而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是保守治疗、物理治疗,还是手术介入)。如果医生仅凭经验来用药,可能效果不佳,甚至延误病情。
规避医疗风险,保护自身执业: 在当今社会,医疗纠纷并不少见。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诊断和治疗。如果事后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出现不良反应,而医生在诊疗记录中缺乏必要的检查依据,就可能被追究责任。拍片子等检查结果,就是医生在医疗过程中的“护身符”,能够证明其诊疗行为是符合规范的,是基于科学证据的。
医疗体系的“潜规则”与评价机制(虽然不想承认,但不可忽视): 尽管医生个人不直接拿提成,但医院的运营和发展,离不开各项收入。影像科、检验科等辅助科室的检查项目,是医院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而医生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能受到医院对其科室或个人“工作量”和“效率”的考核。虽然不直接与“提成”挂钩,但如果一个医生所带的科室或其个人在检查项目上“产出”不高,可能会影响其在医院内的评价体系,例如科室的经费支持、个人晋升机会等。这是一种间接的导向,虽然不鼓励,但确实存在。
培养和锻炼年轻医生,形成“传帮带”: 很多时候,一些看似小病的诊疗,也是年轻医生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通过反复观摩影像、与资深医生讨论,他们才能逐步积累经验,提高诊断能力。而充分的检查,也为他们提供了学习的素材和依据。

那么,为什么有些时候感觉“拍多了”呢?这又涉及到几个方面:

个体差异和“过度医疗”的担忧: 确实,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医生过于谨慎,或者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进行不必要的检查的情况。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都是独特的,医生在评估时,也需要考虑个体差异和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而“过度医疗”也是医疗领域一直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必要检查和过度检查之间找到平衡,是医生和患者共同面临的挑战。
不同医院、不同地区、不同医生的标准差异: 医疗规范虽然有标准,但在具体执行层面,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有些医院的设备条件好,开展的检查项目更多;有些医生更倾向于依赖影像学证据;有些地方的医疗资源相对有限,可能会更谨慎地安排检查。
患者的期望和恐惧心理: 患者在生病时,往往会希望得到最彻底、最安全的治疗。这种期望有时也会促使医生更全面地进行检查,以打消患者的顾虑。

总而言之,医生要求拍片子,背后是多重因素在起作用。 它不仅仅是为了诊断某个具体病症,更是为了确保诊疗的准确性、安全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医疗体系和评价机制的影响。当然,我们作为患者,也需要理性看待,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检查的必要性,共同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

下次当你再去医院,医生又建议你拍片子时,不妨多问一句“为什么”,了解清楚其中的逻辑,或许你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位为你健康负责的医生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初中的时候,发烧了了,去了一家大医院,要抽血,我的心里持怀疑态度,为什么发烧要抽血,明明挂个吊瓶就好了呀

后来认识了做临床的前女友,提起了这件事,她跟我说,艾滋病的前兆症状就是发热你怕不怕?还有一些一些疾病的前兆症状都是发热,你怕不怕?

我当时就明白了,其实所谓的检查,只是为了保证你的身体没有其他的症状罢了,很多你以为只是简单的头疼发热肚子痛,在医生的眼里是需要排查很多方面的,是否有肿瘤,是否有高危传染病等等,给你安心你非要觉得人家就是为了坑你钱,君不见,8年前拍个片要100多到200,还要等一两个小时,现在只要四五十然后直接去医生那里拿结果

为什么这么快?因为设备更新了!设备更新必然是需要金钱的,难不成要靠国家财政?不好意思国家的财政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倾斜到医疗资源,所以别再BB了

user avatar

以前呢,像感冒这样随随便便的小病,医生呢都不做啥检查,最多也就查了血常规,输点液,绝大多数能好,忽然有一天,来了一个随便感冒的病人,至少症状和感冒一样,这个大夫也没多查,常规套路走起,结果治疗效果不好,后来这个病人去大医院一查,肺癌晚期,没得治了,病人心灰意冷,觉得就是这个庸医,没能早早给自己查清楚,耽误了自己病情,愤怒之下捅死了这个医生。后来别的医生感冒都通通给拍片仔细查一下肺,有什么好处?!可能能保住自己的命吧~~~

user avatar

在一家省教学医院当了很多年神经科医生,已经熬过辛苦的阶段,算是食物链苦逼里的中上层。经常被病人和家属抱怨乱开检查,没有医德。所以我应该属于很多人所认定的现实中没有医德,知乎上是好医生的那一种。只是多年以来,修炼成精,早已经不在乎别人看法。

关于医德这个话题可以看看我的另外一个回答zhihu.com/question/3185

而关于患者认为医生乱开检查这个话题,神经科是昂贵检查,尤其是大型影像学检查的重灾区,随便说几个在病人和家属看去随随便便的小病,多数故事主角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

老年男,脑梗塞入院,治疗后恢复的很好。家人要出院,但入院时查的便常规,有一个+的阳性,再查,还是阳性。建议他出院前做个胃肠镜,病人没啥不舒服的,家人也觉得没事儿,产生了和题主同样的看法。没有当面争执过,但我听护士讲,家属在病房里抱怨医生没有医德。

后来……后来胃镜证实患者是晚期胃癌,三月后死亡。

门诊遇到一个中年农村女,自己走来看病,头痛十年了,程度也不重,症状符合偏头痛,我都给她开了芬必得,患者随口说句这次疼得三天都停不下来,眼睛看东西缺一块儿,血压也高了。于是又开了个头CT。

后来……后来证实枕叶脑出血40毫升。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已经符合手术标准的脑出血患者,居然是活蹦乱跳的自己走来看病的,她结局不错,生活可以自理。

急诊会诊,一个高血压中年男,日常酒量二斤,一天饮酒后摔倒,走不了路送到急诊。家属觉得没事儿,觉得休息一会就好。急诊科医生和我开始也是这样想,然而我会诊发现患者双下肢力弱,还有病理征,怕是脊髓有事儿。而且血压还有些低,最好再查下心脏彩超,务必再查下胸段磁共振。

后来……后来患者在我会诊后30分钟死亡,没有给我们“随便做乱七八糟检查的时间”,但在临终前胸外按压抢救的同时,急诊科同事咬着后槽牙,召唤了超声科同事检查了主动脉彩超,证实患者是无痛性主动脉夹层,给了家属一个明确的死因。

很多年前,有个三十多岁男人头晕,自己走着来到门诊,我看到患者走路老向右偏,说话有点儿喝过酒的感觉。就让他做磁共振,他和题主想法一样,说查个ct不就行了,干嘛开那么贵的检查。但还是去约检查了。

后来……第二天患者昏迷了,送到医院急诊,这时磁共振结果也出来了,证实患者基底动脉闭塞,第三天患者死亡,他的儿子六岁。

还是很多年前,四十岁女性,突然觉得头痛,在家里吐了两次好些了。然而门诊发现患者双侧瞳孔不一般大。建议住院,查血管造影。家属将信将疑,我也没空儿废话,告诉她们在住院前至少先去急诊查个头ct。

后来……头ct怀疑有可能蛛网膜下腔出血,这次病人乖乖住院了,又查出颅内动脉瘤,她命不好,在手术前动脉瘤破了,死了。

五年前,一个大四毕业女头痛半年就诊,很漂亮聪慧的样子。她面临毕业,保研,论文,节奏紧张,很忙。觉得头痛多半是劳累导致的,所以迟迟不来医院,其实门诊时我也这样想,但查了查发现眼球运动异常,才要求她查磁共振。她受过教育,能理解,很听话,但磁共振约到三天以后,问我能不能一个月后毕业事宜完成再来。我坚决不同意。

后来……很遗憾她是脑瘤,而且很大,已经没有手术的机会了,再后来具体情况不知道,但结局已经注定了。

一个年轻女性高管,常常飞机出差,有两天觉得有些气短,来医院,问出她因为一些原因用过避孕药,要求她查下肢静脉彩超。她拒绝了。

后来……两天后在急诊看到她没抢救过来,肺梗塞了。

完全可以再随口说十几个类似的故事,没办法,我的记忆力超好的……

所以再把最高赞答案换几个字儿重复下:

我大概率没什么好处,你小概率会死

至少有两个人反对题主,一个是我,一个是死去的那些患者

user avatar

前提完全错误,医生拿提成。

user avatar

14年跟过一个呼吸科科老师


她看门诊的时候态度淡漠,非常佛系,不做检查你就去把号退了,找别人看。


看就会开一些超量检查。


我都有点看不下去了,后来我就申请跟别人了,那个时候我太年轻,觉得那个老师就是「医德不好」





跟了别人才听说一个故事,她年轻时候,看过一个胸口痛,咳嗽的,胸片有点主动脉增宽,别的没啥,她想让病人再做ct,病人拒绝了。就开了降压药和止咳的就回去了。

当晚病人就死了,夹层破解。


家里非常有钱有势,把人拉到科室,占了三天,说要不要钱也不打人,就让那个门诊大夫在这跪一天,这事就算了。


尸体摆病房三天你敢信?


那三天科里瘫痪,全体大夫在家避难,只有护士在病区给病人打针。



所以别人有什么好处我不知道,对于我那个老师来说,


好处就是不用给人下跪。


你怕了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