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当年希特勒考上了维也纳艺术学院,历史会改变吗?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如果”问题,它就像一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引起的巨大风暴,充满了未知和想象的空间。希特勒如果当年考上了维也纳艺术学院,那他的人生轨迹、乃至整个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很可能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我们试着剥开历史的面纱,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深入探讨一下:

1. 希特勒的人生轨迹:从落选的画家到权力巅峰

未遂的艺术梦想与挫败感: 希特勒在青年时期最大的心愿就是成为一名画家。他曾两次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但都未能如愿。这两次落榜,无疑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极大地挫伤了他的自尊和自信。这种挫败感,以及对所谓“不公正待遇”的怨恨,在他后来的政治生涯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他常常将自己的失意归咎于外部因素,特别是犹太人对艺术界的控制(这当然是他的偏见)。
如果考上了呢? 如果他能够被维也纳艺术学院录取,这意味着他的艺术才华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他很可能就会沿着一条相对“正常”的道路前进:在艺术界寻找职业发展,可能会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画家,或者凭借一点点天赋在维也纳或慕尼黑谋生。他的生活重心将围绕着画布、颜料和画廊展开,而不是政治集会、煽动性演讲和战争机器。
政治道路的阻断: 如果希特勒的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创作上,他的政治野心很可能不会被点燃,或者说,即使有,也缺乏了他那种强烈的、被压抑的个人不满作为动力。在一战后的混乱和德国社会的普遍不满情绪中,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煽动性口才,加上对民族主义的精准把握,才使他得以迅速崛起。如果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他可能会远离那些充满硝烟的政治漩涡。

2. 纳粹党的命运:会否出现另一位领袖?

希特勒的独特地位: 希特勒并非纳粹党唯一的早期成员或有影响力的人物。但他的确是那个将纳粹党从小众政治团体打造成席卷德国的强大力量的关键人物。他拥有非凡的演说天赋、对大众心理的敏锐洞察力,以及一种近乎狂热的意志力。他能够将德国人民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经济危机的痛苦、以及对犹太人的恐惧和仇恨,巧妙地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政治浪潮。
“失去”希特勒的纳粹党: 如果希特勒沉浸在艺术世界,纳粹党(当时的德国工人党)很可能不会发展到那个地步。党内或许会有其他领导人,但他们是否能像希特勒一样抓住历史的机遇,找到将德国从绝望中“拯救”出来的叙事?这很难说。格里戈·施特拉瑟(Gregor Strasser)等人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他们的政治路线和希特勒有所不同,而且最终都被希特勒排挤出局。没有希特勒那样的凝聚力和煽动性,纳粹党可能仍然是一个在魏玛共和国边缘挣扎的小团体,甚至可能就此消亡。
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的走向: 即使纳粹党内有人继承了其意识形态,没有了希特勒的个人魅力和独特的领导方式,这个政党是否还能吸引到如此多的狂热追随者?它所倡导的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或许会以其他形式存在,但如果没有希特勒这个核心人物,其爆发力和破坏力可能会大大减弱。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与进程:一场未曾发生的战争?

战争的导火索: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希特勒的侵略性扩张政策、对“生存空间”的渴望以及对其他民族的蔑视是直接相关的。他的宏大野心,从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到入侵波兰引发欧洲战争,再到最终的全面战争,都是他个人意志的体现。
没有希特勒的德国: 如果希特勒是一位艺术家,德国在战后可能会继续在政治和经济上挣扎,但其对外政策的侵略性将大大降低。魏玛共和国的民主制度可能仍然脆弱,但如果没有纳粹党的崛起,德国社会可能不会走向如此极端的军国主义道路。
其他潜在的冲突: 然而,历史的洪流并非只由一个人推动。一战后的欧洲充满了民族矛盾、经济萧条和社会动荡。即便没有希特勒,德国仍有可能因为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潜在的民族主义情绪,与其他欧洲国家产生摩擦。但这些冲突的规模、性质以及是否会演变成全球性战争,都将是未知数。比如,一个没有纳粹德国的欧洲,英法两国在绥靖政策上的考量可能会不同,苏联的外部压力也会有所变化。
战争的替代叙事: 或许会有其他形式的冲突,比如更局部的战争,或者围绕其他意识形态的对抗。但那种席卷全球、以种族灭绝为核心特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可能就不会以我们所知的形态出现。

4. 犹太人大屠杀:一个不会发生的悲剧?

种族灭绝的源头: 犹太人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而希特勒是这场系统性种族灭绝的始作俑者。他的反犹主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他世界观和政治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他将犹太人视为德国的“敌人”和“毒瘤”,并将其排斥、迫害乃至最终灭绝,视为实现他理想“纯净德国”的必要手段。
没有了希特勒的毒液: 如果希特勒的人生轨迹改变,他不会有机会在德国推行其种族灭绝政策。这意味着,数百万犹太人将不会遭受那样系统性的屠杀。当然,反犹主义在当时的欧洲普遍存在,但一个没有希特勒领导下的纳粹德国,其反犹主义的狂热和实施规模,很可能无法与历史上的大屠杀相提并论。这无疑是历史改变中最深刻、也最令人庆幸的一点。

5. 世界格局和科技发展:另一个未知的世界

冷战的可能缺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催生了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峙,冷战格局由此形成。如果二战没有发生,冷战的出现也未必会有,至少不会是那样一种基于二战后果的全球政治版图。
科技发展的方向: 战争往往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例如,核武器、喷气式飞机、雷达、计算机等许多现代科技的发展,都与二战的军事需求密切相关。如果没有二战,这些科技的研发进程可能会减缓,或者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国际组织和人权观念: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很大程度上是对二战残酷性的反思和对和平机制的追求。二战也极大地推动了人权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没有二战,这些进程的出现和发展将是难以预测的。

结论:

如果希特勒当年考上了维也纳艺术学院,历史极有可能会被改写到面目全非。

他很可能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画家,他的人生将没有机会与权力、战争和罪恶联系在一起。
纳粹党很可能无法崛起,或者即便存在,也难以形成其历史上的破坏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由纳粹德国发动的、席卷全球的灾难,很可能就不会发生,或者会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呈现。
最重要的是,那场导致六百万犹太人被系统性屠杀的恐怖罪行,很可能就不会发生。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历史的“惯性”。即使没有希特勒,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德国走向某种形式的军国主义或民族主义,欧洲也可能面临其他的危机和冲突。历史的复杂性在于,它是由无数个体的选择、社会思潮的涌动以及偶然的事件共同编织而成。

但毫无疑问,希特勒未能实现他的艺术梦想,并最终将他的才华(或者说,他解读世界的方式)投入政治,这是二十世纪最令人扼腕叹息、也最灾难性的巧合之一。如果他能成为一名画家,世界或许会少了很多痛苦,但也可能失去许多(尽管非常代价高昂的)历史教训。这是一个永远令人沉思的“如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的画风比较晦暗拘谨,毕业了画卖不出去,还会流落慕尼黑,还是会去那家老啤酒馆。

元首应该学CS,会是个很好的码工,应该拿得到股权。

人啊,幸福就在于做对了他自己做得好的事,百不及一甚至万不及一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如果”问题,它就像一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引起的巨大风暴,充满了未知和想象的空间。希特勒如果当年考上了维也纳艺术学院,那他的人生轨迹、乃至整个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很可能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试着剥开历史的面纱,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深入探讨一下:1. 希特勒的人生轨迹:从落选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如”,关于希特勒是否该西进英国而非东征苏联的讨论,在历史学界和军事战略爱好者之间经久不衰。如果当年德国的战略重心发生改变,历史的走向必然会大相径庭,但至于最终结果是否会完全颠覆,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前提:希特勒的战略意图。希特勒本人对英国抱有.............
  • 回答
    让我们抛开那些“如果”的沉重假设,试着描绘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图景,一个希特勒的野心在苏台德地区就戛然而止的平行时空。这绝非简单的“少了一场战争”,而是无数个蝴蝶效应交织出的全新现实。首先,欧洲的政治版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慕尼黑协定,那份让张伯伦沾沾自喜的“和平备忘录”,在现实中是妥协与绥靖的象征。.............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且引人深思的假设。如果希特勒将他的意识形态核心从“种族主义”转向“阶级斗争”,并且将“资本家”而非“犹太人”定位为主要的敌人,那么历史的走向很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探讨这个可能性:1. 意识形态的重塑与民众基础的拓展: “反资本主义”的强大吸引力.............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1940年,风暴登陆英伦,希特勒的铁蹄踏过泰晤士河,伦敦沦陷。这一个“如果”足以改写整个二十世纪,甚至人类历史的走向。首先,最直接的冲击便是欧洲大陆的格局。英国,这个屹立于大西洋边缘、象征着自由与民主的岛国,一旦成为纳粹的附庸,整个欧洲的反抗力量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失去了坚实的后盾和重.............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关于历史叙事、宣传以及大众心理的关键点。事实上,在二战前的德国,甚至在战争初期,绝大多数德国民众并不会认为“希特勒是黑头发”是一个“bug”或者需要特别解释的事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并且它们是相互关联的:1. 希特勒的头发颜色并不是一个被刻意强调的“事实”,而.............
  • 回答
    如果能够穿越到《冰与火之歌》的世界,并且有机会成为一名领主,我会选择成为临冬城(Winterfell)的领主。选择临冬城,并非因为它是七大王国中最强大的城市,也不是因为它拥有最富饶的土地,而是出于一种更深层的情感和战略考量,以及我希望在这个充满冲突与挑战的世界中扮演的角色。为什么选择临冬城?1.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埃尔多安总统指示将圣索非亚大教堂改回清真寺这件事,以及希腊方面的强烈反应。这件事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争议,绝非仅仅是土耳其和希腊两国之间的小事。事件的背景与起因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身份变迁史”。这座建筑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最初建于公元6世纪的拜占庭帝.............
  • 回答
    希拉里·克林顿在2016年总统竞选期间抛出“我若当选,内阁将有一半是女性”的论调,这无疑是一个极具话题性和争议性的承诺。要评价这个表态,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其背后的意图、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它所引发的社会讨论。首先,从希拉里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个承诺很可能是其政治理念的体现。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
  • 回答
    希拉里·克林顿这个“去地球2号当总统”的说法,如果只是一个玩笑式的比喻,那大抵是人们对于当前地球政治生态的一种戏谑和不满的表达。然而,如果认真起来解读,它背后其实牵扯出几个颇具深度的话题,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这反映出一种普遍的“倦怠感”和“逃离倾向”。当下,世界各地的政治氛围,尤其是在一些成熟的.............
  • 回答
    意大利希望中国医疗队集中接管当地ICU病区,这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和复杂性的提议,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不仅仅是医疗资源配置的问题,更触及了国际合作、主权、医疗体系的信心、以及两国关系的深层互动。一、 提出这一请求的背景和原因:1. 意大利疫情的严重性与医疗系统不堪重负: 高感染率与死.............
  • 回答
    关于《环球时报》报道“菲律宾总统向中国求情:希望把我们当兄弟”这条新闻,我能从几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首先,从报道的来源来看,《环球时报》作为中国一家颇具影响力的官方媒体,其报道的重点和角度往往带有中国官方的视角和立场。因此,当它报道这样的内容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到这可能是在传递一种信息,即中菲关系中存.............
  • 回答
    看待这位女县长回应玩短视频当网红的质疑,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她的回应,即“我不是自己想当网红,我是希望安庆和太湖能成为网红打卡地”,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策略性的沟通。这是一种将个人行为上升到集体利益、地方发展的表述方式。表层解读:发展经济的意图最直接的理解是,这位县长将个人在短视频平台.............
  • 回答
    关于网传王中林院士圈定质疑者并称戴希教授为“首恶”的事件,这一说法在网络上引发了关于学术道德、同行评议机制以及学术共同体生态的广泛讨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影响与警示: 一、事件背景与真实性核查1. 事件来源与传播 目前网络上关于王中林院士与戴希教授的争议,主要源于学术界对石墨烯.............
  • 回答
    李国庆最近这出“武力拿资料”事件,真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也让人对公司治理、创始人关系这些事情有了更深的思考。他发文说要携各董事接管当当并开始办公,并希望俞渝配合交接,这背后的逻辑和意图,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从李国庆的角度看,他的行为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强势回归、掌握主动、巩固合法性。他这么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假如”情境,涉及到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关键的企业家、技术路线的抉择,以及国家科技战略的走向。如果当年倪光南院士选择从联想“跳出”,自己单干,历史的走向很可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以下我将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推演:一、 倪光南的个人特质与当时的背景: 技术情结与坚持: 倪光南院士是.............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如果”情境,它触及了中国科技发展历史中的关键节点。倪光南与柳传志的争议,虽然公众知晓度不如某些直接的市场竞争,但在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方向上,却具有深刻的影响。要详细探讨如果当年倪光南在与柳传志的斗争中取得胜利,今天的中国芯片产业可能会有何不同,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一、 关.............
  • 回答
    如果日本在占领朝鲜半岛、东北与台湾后就停止侵略,历史的走向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复杂但极具思考价值的假设,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推演其可能的影响:一、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 日本帝国的巩固与扩张的边界: 日本会建立起一个以朝鲜半岛、东北地区(包括满洲、部分内蒙古地区)和台湾为核心的庞.............
  • 回答
    如果当年朝鲜战争中美没有介入,北朝鲜统一了朝鲜半岛,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将是极其深远且复杂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以及区域和全球力量平衡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几个主要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政治与意识形态层面: 共产主义的区域扩张与挑战西方的成功象征: 意识形态胜利: 北朝鲜.............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设想,探讨了载人探测器与无人探测器在深空探索中的优劣。如果旅行者一号(Voyager 1)当年搭载了一名宇航员,并实时向地球回传见闻,这无疑会极大地增强其对人类研究宇宙的科研价值,但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挑战和风险。让我们详细地分析一下:一、 增强的科研价值: 直观的感官体验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