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当年希特勒考上了维也纳艺术学院,历史会改变吗?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如果”问题,它就像一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引起的巨大风暴,充满了未知和想象的空间。希特勒如果当年考上了维也纳艺术学院,那他的人生轨迹、乃至整个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很可能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我们试着剥开历史的面纱,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深入探讨一下:

1. 希特勒的人生轨迹:从落选的画家到权力巅峰

未遂的艺术梦想与挫败感: 希特勒在青年时期最大的心愿就是成为一名画家。他曾两次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但都未能如愿。这两次落榜,无疑是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极大地挫伤了他的自尊和自信。这种挫败感,以及对所谓“不公正待遇”的怨恨,在他后来的政治生涯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他常常将自己的失意归咎于外部因素,特别是犹太人对艺术界的控制(这当然是他的偏见)。
如果考上了呢? 如果他能够被维也纳艺术学院录取,这意味着他的艺术才华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他很可能就会沿着一条相对“正常”的道路前进:在艺术界寻找职业发展,可能会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画家,或者凭借一点点天赋在维也纳或慕尼黑谋生。他的生活重心将围绕着画布、颜料和画廊展开,而不是政治集会、煽动性演讲和战争机器。
政治道路的阻断: 如果希特勒的人生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创作上,他的政治野心很可能不会被点燃,或者说,即使有,也缺乏了他那种强烈的、被压抑的个人不满作为动力。在一战后的混乱和德国社会的普遍不满情绪中,他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煽动性口才,加上对民族主义的精准把握,才使他得以迅速崛起。如果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他可能会远离那些充满硝烟的政治漩涡。

2. 纳粹党的命运:会否出现另一位领袖?

希特勒的独特地位: 希特勒并非纳粹党唯一的早期成员或有影响力的人物。但他的确是那个将纳粹党从小众政治团体打造成席卷德国的强大力量的关键人物。他拥有非凡的演说天赋、对大众心理的敏锐洞察力,以及一种近乎狂热的意志力。他能够将德国人民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经济危机的痛苦、以及对犹太人的恐惧和仇恨,巧妙地凝聚成一股强大的政治浪潮。
“失去”希特勒的纳粹党: 如果希特勒沉浸在艺术世界,纳粹党(当时的德国工人党)很可能不会发展到那个地步。党内或许会有其他领导人,但他们是否能像希特勒一样抓住历史的机遇,找到将德国从绝望中“拯救”出来的叙事?这很难说。格里戈·施特拉瑟(Gregor Strasser)等人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他们的政治路线和希特勒有所不同,而且最终都被希特勒排挤出局。没有希特勒那样的凝聚力和煽动性,纳粹党可能仍然是一个在魏玛共和国边缘挣扎的小团体,甚至可能就此消亡。
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的走向: 即使纳粹党内有人继承了其意识形态,没有了希特勒的个人魅力和独特的领导方式,这个政党是否还能吸引到如此多的狂热追随者?它所倡导的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或许会以其他形式存在,但如果没有希特勒这个核心人物,其爆发力和破坏力可能会大大减弱。

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与进程:一场未曾发生的战争?

战争的导火索: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希特勒的侵略性扩张政策、对“生存空间”的渴望以及对其他民族的蔑视是直接相关的。他的宏大野心,从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到入侵波兰引发欧洲战争,再到最终的全面战争,都是他个人意志的体现。
没有希特勒的德国: 如果希特勒是一位艺术家,德国在战后可能会继续在政治和经济上挣扎,但其对外政策的侵略性将大大降低。魏玛共和国的民主制度可能仍然脆弱,但如果没有纳粹党的崛起,德国社会可能不会走向如此极端的军国主义道路。
其他潜在的冲突: 然而,历史的洪流并非只由一个人推动。一战后的欧洲充满了民族矛盾、经济萧条和社会动荡。即便没有希特勒,德国仍有可能因为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潜在的民族主义情绪,与其他欧洲国家产生摩擦。但这些冲突的规模、性质以及是否会演变成全球性战争,都将是未知数。比如,一个没有纳粹德国的欧洲,英法两国在绥靖政策上的考量可能会不同,苏联的外部压力也会有所变化。
战争的替代叙事: 或许会有其他形式的冲突,比如更局部的战争,或者围绕其他意识形态的对抗。但那种席卷全球、以种族灭绝为核心特征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可能就不会以我们所知的形态出现。

4. 犹太人大屠杀:一个不会发生的悲剧?

种族灭绝的源头: 犹太人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而希特勒是这场系统性种族灭绝的始作俑者。他的反犹主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他世界观和政治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他将犹太人视为德国的“敌人”和“毒瘤”,并将其排斥、迫害乃至最终灭绝,视为实现他理想“纯净德国”的必要手段。
没有了希特勒的毒液: 如果希特勒的人生轨迹改变,他不会有机会在德国推行其种族灭绝政策。这意味着,数百万犹太人将不会遭受那样系统性的屠杀。当然,反犹主义在当时的欧洲普遍存在,但一个没有希特勒领导下的纳粹德国,其反犹主义的狂热和实施规模,很可能无法与历史上的大屠杀相提并论。这无疑是历史改变中最深刻、也最令人庆幸的一点。

5. 世界格局和科技发展:另一个未知的世界

冷战的可能缺席: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催生了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峙,冷战格局由此形成。如果二战没有发生,冷战的出现也未必会有,至少不会是那样一种基于二战后果的全球政治版图。
科技发展的方向: 战争往往是科技发展的催化剂。例如,核武器、喷气式飞机、雷达、计算机等许多现代科技的发展,都与二战的军事需求密切相关。如果没有二战,这些科技的研发进程可能会减缓,或者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国际组织和人权观念: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成立,很大程度上是对二战残酷性的反思和对和平机制的追求。二战也极大地推动了人权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没有二战,这些进程的出现和发展将是难以预测的。

结论:

如果希特勒当年考上了维也纳艺术学院,历史极有可能会被改写到面目全非。

他很可能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画家,他的人生将没有机会与权力、战争和罪恶联系在一起。
纳粹党很可能无法崛起,或者即便存在,也难以形成其历史上的破坏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由纳粹德国发动的、席卷全球的灾难,很可能就不会发生,或者会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呈现。
最重要的是,那场导致六百万犹太人被系统性屠杀的恐怖罪行,很可能就不会发生。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历史的“惯性”。即使没有希特勒,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德国走向某种形式的军国主义或民族主义,欧洲也可能面临其他的危机和冲突。历史的复杂性在于,它是由无数个体的选择、社会思潮的涌动以及偶然的事件共同编织而成。

但毫无疑问,希特勒未能实现他的艺术梦想,并最终将他的才华(或者说,他解读世界的方式)投入政治,这是二十世纪最令人扼腕叹息、也最灾难性的巧合之一。如果他能成为一名画家,世界或许会少了很多痛苦,但也可能失去许多(尽管非常代价高昂的)历史教训。这是一个永远令人沉思的“如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他的画风比较晦暗拘谨,毕业了画卖不出去,还会流落慕尼黑,还是会去那家老啤酒馆。

元首应该学CS,会是个很好的码工,应该拿得到股权。

人啊,幸福就在于做对了他自己做得好的事,百不及一甚至万不及一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