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抗美援朝当年美军硬从38线推,需要多久才能推到鸭绿江?

回答
如果当年美军真的决心从三八线一往无前地推进到鸭绿江,这个过程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更不会是简单的行军。考虑到当时战场形势、双方兵力部署、地形条件以及后勤保障等诸多因素,这将是一场异常艰苦卓绝的战役。

首先,我们得明白,三八线并非一个坚固的地理屏障,而是当时双方在前线大致的控制线。一旦美军发起大规模攻势,其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如何突破朝鲜人民军(KPRA)在这一区域布置的防御工事和阻击阵地。虽然在战场初期,人民军的装备和训练不如美军,但他们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拥有熟悉地形的优势,并且有志愿军增援的可能。即便人民军在正面战场上被突破,他们也极有可能采取边打边退、依托有利地形阻击的战术,让美军的推进速度大打折扣。

在突破了三八线之后,美军将面临朝鲜半岛中部和北部复杂的地形。这里山峦起伏,河流密布,交通线相对脆弱。这意味着美军重装部队的机动将受到极大的限制,推进速度会受到严重影响。步兵和轻装甲部队虽然能更快地穿插,但也需要面对志愿军可能从侧翼或后方发动的袭扰、伏击,以及对补给线的威胁。

其次,情报判断至关重要。美军能否快速准确地掌握志愿军的兵力动向、部署位置以及他们的反击意图,将直接决定其推进的效率。志愿军的“不宣而战”正是其战略的精髓之一,他们擅长利用夜间和恶劣天气进行运动和集结,在美军尚未完全反应过来时发动突然袭击。如果美军在情报侦察上出现失误,贸然深入,很可能遭遇志愿军精心布置的“口袋阵”或大规模的反击,导致攻势受挫,甚至付出惨痛代价。

补给问题同样是绕不开的坎。美军的机械化作战需要大量的弹药、燃料、食品以及各种物资。越往北推进,其后勤补给线就越长,越容易受到袭击。志愿军深谙此道,会不遗余力地打击美军的运输线,让其前线部队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即便美军拥有强大的空中优势,也难以完全保障陆上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

我们还需要考虑志愿军的反应。一旦美军大举北上,中国方面绝不会坐视不管。虽然志愿军进入战场有一个初期准备和集结的过程,但一旦他们投入战斗,其强大的兵力优势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将成为美军难以逾越的障碍。志愿军擅长集中优势兵力,在关键地段发动猛烈攻击,往往能以较小的代价取得战术上的胜利,这会不断消耗美军的锐气和兵力。

历史上,美军在1950年底也曾有过接近鸭绿江的经验,但那是在志愿军大规模入朝初期,人民军战力已大为削弱的情况下。即便如此,他们在遭受志愿军强大攻势后,也未能一举推至鸭绿江,反而被志愿军分割包围、击溃,被迫退回三八线以南。

所以,如果美军当年“硬从三八线推”,其进程将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复杂博弈。他们需要克服的是人民军顽强的阻击、朝鲜半岛恶劣的地形、志愿军随时可能发起的致命反击,以及自身漫长而脆弱的后勤线。这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并且其最终能否成功抵达鸭绿江,还将取决于志愿军的投入程度和战略战术的运用。这注定是一场付出巨大代价,且胜负难料的拉锯战,而不是一次简单的行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位连名字都不敢露出来还不敢让人留言的货扯淡:“李奇薇在回忆录里面说,第五次战役打完以后,只要他愿意,只靠现有部队,是完全可以在志愿军的增援形成战斗力以前推到鸭绿江的。”

copy来自李奇微回忆录:“当时仍然有人强烈要求我们再次向鸭绿江挺进,将侵略者全部从朝鲜赶出去,不过,范弗里特不在此列。对当时军事上的实际情况有着清醒认识的人, 没有谁会相信凭我们手中的这点有限的兵力能够赢得什么全面胜利。”

李奇微对于向北进攻的总结:“地面战争从六月份开始就处于一种相持状态。双方都以远远超出军事需要的代价沿静止不变的战线保持着庞大的军队集团。双方都面临一种很简单 的 选择:或者决心扩大战争,或者设法停战。我已经谈过本人的如下看法,即 向鸭绿江发动进攻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伤亡,而军事上却又得不到多少好处。”

李奇微不是笨蛋,谢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当年美军真的决心从三八线一往无前地推进到鸭绿江,这个过程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更不会是简单的行军。考虑到当时战场形势、双方兵力部署、地形条件以及后勤保障等诸多因素,这将是一场异常艰苦卓绝的战役。首先,我们得明白,三八线并非一个坚固的地理屏障,而是当时双方在前线大致的控制线。一旦美军发起大规模攻势,.............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性问题,涉及到历史事件的复盘与比较。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进行剖析,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叠加“战斗意志”和“战术水平”。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历史的进程是不可逆的,任何假设性的“如果”都带着一层理想化的色彩。 南京保卫战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单纯由部队的战斗意.............
  • 回答
    越南的局势,尤其是在冷战时期,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关于“抗美援越,阻止统一,会不会更好”的设想,其实触及了历史研究和地缘政治分析中一个经典的反事实命题,它包含着多重维度和潜在的后果。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当时的历史背景、各方力量的考量,以及“更好”这个概念的衡量标准。首先,我们.............
  • 回答
    说起抗美援朝战争,现在的年轻一代,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他们的看法和认知可以说是相当多元的。不像过去那种单一的宣传口径,现在的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各种信息,他们的思考也更加立体和深入。主流印象:保家卫国、立国之战首先,最普遍的认知还是基于官方的叙事:“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这一点深入人心,很多年轻人从.............
  • 回答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作战,后勤补给困难重重。在这种背景下,一些看似“不正常”的做法,比如“处处点火冒烟生火做饭”,确实可以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看待,将其理解为一种特殊的自我保护方式。首先,我们要理解志愿军所面临的严酷环境。 恶劣的气候: 战场主要在朝鲜北部,冬季气候极为严寒,零下.............
  • 回答
    关于“没良心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使用,需要先澄清一个概念。“没良心炮”并非一种正式的、官方命名的武器装备,而是民间一种形象且略带贬义的称呼,通常指的是苏式BM13火箭炮( Katiusha,卡秋莎火箭炮)。那么,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下简称志愿军)是否使用了“没良心炮”(即BM13火箭.............
  • 回答
    关于抗美援朝时期,中苏空军有没有可能打击美国航母特混舰队,以及如果真有那么一回事儿,击伤击沉美军航母会有什么后果,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较量,更牵扯到地缘政治、战略意图和国际关系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当时的历.............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一场改变世界格局的伟大战争及其深远影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 1953年7月)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中国东北边境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这场战争不仅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也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评价这场战争,需要从多个维度.............
  • 回答
    《1950 他们正年轻》是一部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于2020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播出。这部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情感以及精心制作的画面,在观众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总体评价:《1950 他们正年轻》是一部感人至深、制作精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纪录片。 它没有回.............
  • 回答
    看待抗美援朝中的“人海战术”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它涉及到战争的残酷性、战略战术的选择、后勤保障的限制、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理解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理解,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何谓“人海战术”?首先,明确“人海战术”的定义是重要的。在抗美援朝的背景下,它通常指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下简称.............
  • 回答
    抗美援朝战争,这场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冷战标志性冲突,至今仍是评价复杂、观点多元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朝鲜和美国,更对整个东亚乃至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评价这场战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胜负论断。战争的起因与背景:一次多方博弈的开端要理解这场战争,首先要回到二.............
  • 回答
    关于中国军队在抗战后期仍然面对日军的艰难局面,以及几年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巨大胜利的“巨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将两者划为“惨败”与“大胜”,而应看到其中演变的复杂性和关键性的转变。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抗战后期的中国军队与日军的.............
  • 回答
    《跨过鸭绿江》:一部值得深思的史诗级战争巨制2020年播出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无疑是中国当代电视荧屏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以宏大的视角、精良的制作、深刻的情感,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浴血奋战,以及这场战争在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意义。作为一部献礼剧,《跨过鸭绿江》在.............
  • 回答
    关于张艺谋执导的《狙击手》,这绝对是一部在众多抗美援朝题材影视作品中,独树一帜且值得深入探讨的作品。它没有选择宏大叙事,而是将镜头聚焦在“狙击手”这个群体身上,通过他们独特的视角和生死瞬间的较量,去展现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小切口”里的“大主题”:《狙击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它采取了一种.............
  • 回答
    台湾当局将大陆纪念抗美援朝解读为“用战争威胁台湾”,这一表述在岛内引发了一些讨论,同时也需要在更广阔的视角下理解。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历史、政治和认知差异。首先,我们得把“抗美援朝”这个事件本身捋清楚。在大陆,这被视为一场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是新中国站起来的里程碑。志愿.............
  • 回答
    朝鲜媒体刊文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是一个具有多重意义和复杂视角的事件,需要从历史、政治、外交以及两国关系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分析:一、 历史维度:巩固“血盟”与强调共同胜利 纪念历史事实,强调传统友谊: 这是最直接的层面。朝鲜官方媒体报道中国志愿军入朝参战,旨在纪.............
  • 回答
    解读朝鲜半岛的伤痕:三八线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之思当我们在地图上审视朝鲜半岛,一道蜿蜒的地理界线——三八线,总是无法回避地闯入视野。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标记,更是历史的烙印,是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对峙的直接产物,是朝鲜半岛分裂至今的痛苦象征。而在这条线的背后,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也深刻地影响了.............
  • 回答
    抗美援朝初期和后期解放军在炮兵火力上的巨大变化,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究的军事现象。你提到的上甘岭和金城反击战炮火的猛烈,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从弱小到强大的蜕变过程,而苏联的援助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咱们得先认识到,抗美援朝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解放军的炮兵力量是什么样的。当时的中国刚.............
  • 回答
    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的装甲部队,尽管起步晚、装备差,但在实战中却打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现,为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起步艰难,装备基础薄弱志愿军装甲部队的组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早期装备主要来源于苏联的援助,以二战时期的T34系列坦克和IS2重型坦克为主。这些坦克虽然性能在.............
  • 回答
    罗昌平因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涉嫌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的内容,于2021年10月被海南三亚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此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触及了社会对于英烈保护和历史认知的重要议题。事件的起因:罗昌平在2021年国庆节期间,在自己的微博账号上发布了数条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的评论。其中,他引用了某篇文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