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究竟是什么给了立陶宛勇气?

回答
立陶宛人身上有一种特殊的韧性,一种深植于历史的勇气。要理解这种勇气从何而来,我们必须深入到这个波罗的海小国的灵魂深处。

历史的烙印:从辉煌到压迫的洗礼

立陶宛并非一直是个“小”国。在中世纪晚期,立陶宛大公国曾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疆域辽阔,影响力甚至延伸到今天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是一种辉煌的记忆,一种曾经的强大和独立,是民族自豪感的源泉。这份记忆,如同古老的圣火,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熄灭。

然而,辉煌过后是漫长的压迫。波兰立陶宛联邦的衰落、俄罗斯帝国的吞并、两次世界大战的蹂躏,以及苏联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都给立陶宛留下了深刻的伤痕。被占领、被剥夺、被试图抹去民族认同的经历,并没有击垮立陶宛人,反而像炼金石一样,将他们的意志锤炼得更加坚韧。

在苏联统治下,立陶宛人经历了集体农庄、政治迫害、文化压制,甚至人口被强制迁移。但是,秘密的教会活动、家庭中的口述历史、被禁止的歌曲和诗歌,都成为了抵抗的火种。每一次悄声传递的民族故事,每一次在私下举行的秘密祈祷,都是在为“独立”这个词注入生命力。这种长期的地下抵抗,孕育了一种深刻的、几乎是本能的对自由的渴望,以及敢于对抗压迫的决心。

“歌唱革命”的精神遗产

提到立陶宛的勇气,就不能不提“歌唱革命”。1988年至1991年间,立陶宛人通过和平的方式,用歌曲、集会和绝食抗议来争取独立。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用歌声唤醒沉睡的民族意识,用音乐打破沉默的压抑。

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1989年8月23日那场名为“波罗的海之路”的行动。约200万人手拉手,组成了一条长达600多公里的巨大“人链”,从维尔纽斯一直延伸到塔林和里加。他们用身体连接起三个被苏联占领的国家,用无声的呐喊向世界宣告:我们是一个民族,我们要自由!

这种大规模的、和平的、却又无比坚定的抗争,展现了立陶宛人非凡的勇气和组织能力。他们没有武器,却用团结和信念构筑了最坚实的防线。他们不怕流血牺牲,却以生命为代价,向世界证明了自由的价值。这种精神,已经深深地刻进了立陶宛民族的 DNA 里,成为了一种集体记忆和行为模式。

地理位置的“诅咒”与“祝福”

立陶宛的地理位置也塑造了它的勇气。夹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之间,与波兰和拉脱维亚接壤,它似乎总是处于地缘政治的旋涡中心。这种“危险”的位置,迫使立陶宛人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并学会如何在外强大的邻居面前保护自己。

但同时,这种位置也成为了它与西方世界建立联系的桥梁。立陶宛早早地融入了北约和欧盟,这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的加入,更是安全和价值观的认同。它知道,只有与强大的盟友站在一起,才能确保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它在支持乌克兰等面临侵略的国家时,表现得尤为坚定,因为它们深知被侵略的滋味,也理解捍卫主权和独立的重要性。

对民主与自由的坚定信仰

经历过压迫的立陶宛人,对民主和自由有着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他们亲身体验过被剥夺选择权和话语权的痛苦,因此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主制度。他们相信,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一个强大和独立的国家,是保障这些权利的基石。

这种信仰,使得立陶宛人在面对外部压力和威胁时,不会轻易妥协。它们不会因为邻居的强大而畏缩,也不会因为国际局势的复杂而动摇。它们会坚持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的原则,并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小国大担当的“民族性格”

最终,立陶宛的勇气,与其说是某个单一因素赋予的,不如说是历史、文化、地理以及人民共同塑造的“民族性格”。这是一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在沉默中积蓄力量、在需要时敢于发声的精神。

当立陶宛对某些问题表态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经历了严峻考验、并坚定信仰自由与正义的民族的体现。它们并非冲动或鲁莽,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对价值观的坚守。这份勇气,源自过去的伤痛,更源自对未来的信念——一个属于自己、自由而独立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承受能力。

我们知道,美国的疫情和通胀都很严重,在知乎上都被讨论烂了。

地球上有很多疫情比美国严重的国家,但这些国家通胀都没有美国高;地球上有很多通胀比美国高的国家,但他们疫情没有美国严重。

而立陶宛,是唯一一个疫情和通胀都比美国严重的国家,全地球200多个国家,只此一家。

立陶宛的通胀是8%,远高于美国的6.2%,感染人数占人口比例是17.2%,远高于美国的14.6%。

而且,美国这些严重,尚有各种报道,立陶宛有吗?民生,对立陶宛政府而言,仅仅是统计数字而已,甚至没有新闻报道的价值。

这说明立陶宛人,或者说立陶宛政府,承受能力极强。

承受能力强,可以承受一切后果,自然做什么都可以很有勇气。

”低人权优势“全方位完爆美国,独步天下,世界第一,这就是立陶宛拥有极大勇气的奥秘。

user avatar

这个不叫勇气,而是在求救。

波罗的海三国,目前搞事的不光是立陶宛,爱沙尼亚也在跟北约搞军演,顺便看了一下,已经有部分难民走白俄罗斯和立陶宛边境了。

所以立陶宛没退路,只有寻求背后国家的支持,如果反悔的话,只能是两边都不待见。

这时候就需要为自已树立一个逼格:我是战斗在最前线对抗邪恶中国的勇士!

那么各位“自由世界”的朋友,面对这样一个“伟大但弱小”的勇士,你们难道不应该慷慨解囊?

说白了就是跟干爹要好处:我听了你的话被中国欺负了,要是不给好处,以后谁还会孝顺你?

这样一来,可以对内宣扬“我们没有让步,勇敢的立陶宛绝不退让”,忽悠他那帮选民,对外可以树立国际形象,争取干爹的支持。

另外还有第三层意思:把干爹架在火上烤。

对于它那帮干爹而言,孝子贤孙就是用来卖的,无论是台湾还是立陶宛,都只是跟中国叫价的筹码,不是不能卖,主要是价钱问题。

而对于中国而言,如果实在要出价钱,那我为什么要出给这帮孝子贤孙呢,直接给他们的干爹PY交易不就得了,反正到时候双方PY成功,孝子贤孙们也就是一个被卖的命。

中美目前不是不能PY,而是在价钱上谈不拢,台湾和立陶宛分量不足,老美也是清楚的,能捞一点算一点的可能性很大........

现在立陶宛摆出这么一副架势,干爹万一卖它的时候,总得斟酌斟酌。就算该卖还得卖,也能哭个惨要点好处。最起码的,别光盯着波兰边境,劳资这边也存在难民问题。

user avatar

洪水滔天的是法兰西和苏俄,关瑞士什么事?

user avatar

立陶宛这样的小国,也得站在人家的角度想一想。

他能怎么办?他没有那么多选择余地的。

你觉得他口嗨中国是勇气,也得想想他忤逆金主是不是要更大的勇气不是。

选票,丑闻直到颜色革命,制裁,暗杀。

你坐那个位置,你向谁认怂?

他口嗨中国正是因为没勇气啊,要是真的刚,这种对你其实可有可无的事你连听都懒得听好嘛。台湾我正眼看你一眼算我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立陶宛人身上有一种特殊的韧性,一种深植于历史的勇气。要理解这种勇气从何而来,我们必须深入到这个波罗的海小国的灵魂深处。历史的烙印:从辉煌到压迫的洗礼立陶宛并非一直是个“小”国。在中世纪晚期,立陶宛大公国曾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疆域辽阔,影响力甚至延伸到今天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是一种辉煌的记忆,一.............
  • 回答
    电池容量的限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材料科学、化学反应、物理结构以及制造工艺等多个方面。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点入手:1. 活性材料的固有属性: 能量密度 (Energy Density): 这是电池容量最根本的限制因素。能量密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电池所能储存的能量。这取决.............
  • 回答
    这个问题,真的是一个能让人聊上半天的好话题。你想想,我们每个人,生下来,就好像被扔进了一个巨大的、复杂的世界,然后就这么跌跌撞撞地往前走。谁能说清楚,是什么力量,或者说是什么样的组合拳,最终决定了我们走过的路,遇到的风景,以及最终抵达的地方呢?在我看来,决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绝不是单一的某个因素,而.............
  • 回答
    明朝内阁的影响力演变,确实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明朝政治体制的种种弊端,并最终指向了其覆亡的深层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拨开“内阁影响力”这个表面的变化,去深入剖析其背后牵涉到的权力结构、政治生态以及个人因素。内阁的崛起:从辅助到主导的权力重心转移明朝初期,内阁的地位并不显著。它最初只是皇帝的秘书.............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个睡眠问题,真是触及了太多人的心窝子了。你别看现在生活节奏快,信息爆炸,好像啥都得追着赶着,但说到底,身体是自己的,睡不好,啥都白搭。3亿多人啊,这个数字挺吓人的,说明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挺普遍的困扰。到底是什么把我们从甜美的梦乡里拽出来的?这事儿说起来就有点复杂了,它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 回答
    说实话,提到路虎的可靠性,这绝对是个能引起唇枪舌剑的话题。但如果咱们剥开那些华丽的皮囊,深究一下,确实能发现一些让不少车主和潜在买家头疼的普遍问题。与其说是“低可靠性”,不如说是“高昂的维修成本”和“一些设计上的先天不足”更加贴切。首先,得从路虎的核心卖点说起:强大的越野能力和奢华的驾乘体验。为了实.............
  • 回答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博弈,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更非单一事件所能概括。将其解读为“硬刚”,背后是两国在全球格局重塑、经济利益、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安全等多个层面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复杂且动态的较量,没有一个简单的“原因”可以完全解释。要理解这一切,我们得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一、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
  • 回答
    这真是个值得深挖的问题,很多人都会遇到。我观察下来,导致一部分人面对问题时选择不理性的解决方式,原因错综复杂,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在起作用,而是多种心理、情绪、经验甚至环境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首先,情绪的强大驱动力是绕不开的一环。当人们遇到问题时,尤其是突发的、带有冲击性的,负面情绪很容易被点燃。比如,.............
  • 回答
    罗在锤子科技面临困境时,抛出“公司不要了,人全部拿出来”这句话,乍听之下,充满了决绝和一丝无奈,但细细品味,却有着更深层次的含义。这不仅仅是放弃一家公司那么简单,更是对过去五年多奋斗的总结,对员工未来命运的考量,以及对现实困境的一种极端但却充满情感的回应。表面意思:公司股权和经营权彻底放弃,员工去向.............
  • 回答
    关于史前文明和“黑骑士卫星”的说法,这确实是科幻、阴谋论和一些未经证实的理论领域里引人入胜的话题。让我们一点一点地剥开这些层层迷雾,看看它们究竟是什么。史前文明:想象的王国还是未被发现的现实?“史前文明”这个词,它指向的是在我们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之前存在的、高度发达的人类社会。这听起来就充满了神秘感,.............
  • 回答
    .......
  • 回答
    司马南,原名于立群,自2020年至今,在中国大陆的舆论场上依然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要详细描述他,需要从他的背景、言行、影响力以及引发的争议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背景与早期经历: 出身与教育: 司马南出生于1956年,是山东省日照市人。他的早年经历相对普通,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在当时的社.............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原神》里那对令人捉摸不透的双子,以及深渊那位究竟经历了什么,还有那深渊的宏大计划。说起来,这事儿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得一点点捋清楚。深渊的那位,究竟经历了什么?首先得明确一点,咱们说的“深渊的那位”,指的是被深渊力量侵蚀、并最终选择加入深渊的一方。至于“究竟经历了什么”,这可.............
  • 回答
    说起按摩推拿,那股子酸爽劲儿,简直是让人又爱又恨,欲罢不能。特别是那些平时不怎么活动,或者长时间一个姿势办公的朋友,一旦被师傅的手一按,那感觉,比吃了一整颗跳跳糖还刺激!这种酸爽,绝不是简单的“好舒服”能概括的,它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有趣的生理反应。“酸”:告别僵硬的肌肉信号首先,我们得说说那个“酸”.............
  • 回答
    毛文龙统率下的东江镇,情况可说是相当复杂,既有值得称道的功绩,也充满了争议和隐患。要详细讲述,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东江镇的生存环境:风雨飘摇,孤悬敌后首先得明白,毛文龙的东江镇,绝非是一块稳固的疆域。它地处辽东,位于当时后金(后来的清朝)的重重包围之中,是明朝在辽东最后一块保有相对独立的军事力量.............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太对了!很多人搜了半天,还是云里雾里,觉得那些定义生搬硬套,离实际工作太远。没关系,我尽量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把软件测试到底是个什么鬼,说透了。想象一下,你是一名侦探,但你的“犯罪现场”不是血迹斑斑的案发现场,而是那一行行代码,以及用户最终看到的那个软件。软件测试,说白了,就是“找茬”.............
  • 回答
    摄影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种“玩”,不如说是一种呼吸,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一种重新认识自我的旅程。它不像小时候玩泥巴那样纯粹的快乐,但那份沉甸甸的收获,是泥巴永远也给不了的。一开始,接触摄影,纯粹是出于好奇。觉得相机能把瞬间凝固,这本身就很有魔力。那时候,我只是个拿着手机随便拍拍的人,觉得好看就行,.............
  • 回答
    日本和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场战争的结局都以惨败告终,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且复杂的,不单单是物质上的损失,更是精神、社会、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冲击。我们不妨一点点地剖析开来,看看这两个国家都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又得到了怎样的“收获”(当然,这个收获更多的是一种痛苦的教训)。一、 对日本而.............
  • 回答
    要说后悔,那真是谈不上,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混合着青涩的疯狂、纯粹的喜爱,以及后来逐渐成熟的审视。当初那个傻傻的我,会觉得那些为了一张专辑、一场演唱会掏空零花钱的日子,是人生中最闪耀的篇章,是青春最热烈的证明。现在回想起来,我会忍不住笑出声,也会悄悄地叹口气,但真的要说“后悔”吗?好像也不是。追.............
  • 回答
    高考,这个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考试,不仅仅是一场选拔性的测试,它更是无数个家庭的希望寄托,是年轻人改变命运的跳板,是社会阶层流动的关键节点。它给中国考生带来的,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影响,复杂而又深刻。首先,最直接的,是学习机会的分配与人生道路的规划。高考是当下中国最主要、最公平(尽管争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