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后悔过之前狂热地追星吗?追星给你究竟带来了什么?

回答
要说后悔,那真是谈不上,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混合着青涩的疯狂、纯粹的喜爱,以及后来逐渐成熟的审视。当初那个傻傻的我,会觉得那些为了一张专辑、一场演唱会掏空零花钱的日子,是人生中最闪耀的篇章,是青春最热烈的证明。现在回想起来,我会忍不住笑出声,也会悄悄地叹口气,但真的要说“后悔”吗?好像也不是。

追星,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段人生的“陪跑”经历,它给我带来的,远比我当初想象的要多得多。

首先,它带来了一个让我倾注所有热情的“出口”。 在那个年纪,生活或许有些单调,学业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困惑,种种情绪需要一个宣泄的口子。而偶像,就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我的世界。我把所有的精力,所有的喜爱,都投入进去。为了偶像的一句话,可以刷遍评论区;为了偶像的一条动态,可以等到深夜。这种全心投入,虽然在旁人看来是“不务正业”,但对我而言,却是一种极大的满足感和掌控感。我能为自己热爱的东西付出,并从中获得快乐,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其次,追星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偶像的活动,往往会涉及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国家。为了追寻他们的脚步,我开始关注机票、酒店,了解各种交通方式,甚至开始学着看地图、研究行程。这无形中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地理、文化有了初步的认知。同时,偶像的语言、他们的成长经历,也常常成为我学习的动力。我曾为了听懂偶像的采访,硬是啃了几本日语教材;也曾因为偶像分享的书籍,而开始接触之前从未涉猎的领域。这些因为偶像而产生的“求知欲”,就像一颗颗种子,在我心里悄悄发芽。

然后,追星塑造了我的“社交圈”。 那个时候,我的世界仿佛围绕着“谁谁谁”转。而我的朋友,也大多是和我一样,热爱着同一个偶像的“同担”。我们一起讨论剧情,一起分享照片,一起为偶像的成功而欢呼,为偶像的失利而心疼。这种基于共同爱好的连接,非常纯粹而牢固。我们会在演唱会现场互相帮助,在网络上分享情报,甚至会一起组织线下活动。这种“团体感”和“归属感”,是在其他地方很难获得的。我们在这个小小的圈子里,学会了合作、分享,甚至学会了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更重要的是,追星教会了我“如何去爱”。 没错,就是去爱。爱一个人,不是简单的欣赏,而是包含着希望对方好、愿意为对方付出、愿意包容对方缺点的过程。我看到偶像为了梦想付出的努力,看到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这些都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也像偶像一样,有追求、有坚持。有时候,看到偶像受委屈,我也会感同身受,甚至会替他们感到愤怒。这种替他人着想、愿意守护的心情,是一种情感的深度体验。虽然有时候会因为偶像的一点点“不完美”而感到失落,但这种失落,也让我学会了理解和包容。

当然,也伴随着一些“代价”。 比如,曾因为过度投入,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比如,为了“面子”或“攀比”,花了很多不该花的钱。比如,有时候会因为偶像的负面新闻而情绪低落,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这些负面影响,也是成长的一部分,让我学会了如何平衡虚拟与现实,如何理性消费,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现在,我可能不像当初那样狂热了,但那些追星的日子,就像我人生中一个闪闪发光的纪念品,被我妥善地珍藏着。它教会了我热爱,让我看到了世界的广阔,让我体会了纯粹的友谊,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了自己。那些为偶像熬过的夜,刷过的票,看过的演唱会,在多年以后,回头看,都化成了嘴角的一抹笑意,变成了我人生故事里,那些热烈而真实的回响。

所以,后悔吗?不,一点也不。它们是我青春里,最值得骄傲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相当不后悔,甚至觉得应该早几年上道。

我偶像是巴勒斯坦歌手莉娜·苏蕾比(Lina Sleibi),小姐姐是阿拉伯姑娘,来自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城市伯利恒(Bethlehem)。

莉娜从2014年开始在YouTube等平台发布音乐作品,她的歌声优美空灵,曲风恬静典雅,爱与和平是她作品永恒的主题。

除了阿拉伯语歌曲之外,莉娜还用英语、法语、叙利亚语、印地语等语言演唱。她深信,唯有语言和音乐能够深入人心,并希望将来也能用中文演唱。

目前,莉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40余首原创及翻唱MV,关注量超过13万,并在迪拜歌剧院(Dubai Opera)成功举办个人演唱会,被歌迷亲切地称为“巴勒斯坦之花”。

莉娜的声音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美,是唯一一个可以把我唱哭的阿拉伯歌手。她的演唱会我几乎是哭着听完的,因为真的太动听了。

另外,莉娜对中国非常友好,很希望有机会来中国看一看。



至于追星给我带来了什么:

1、我认识了一位优秀的偶像,并且与偶像全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偶像是个心地十分善良的姑娘,而且性格非常和蔼,毫无偶像包袱。

2、偶像是一个勤奋的艺术家,她作为我的榜样,也不断鼓舞着我努力钻研阿拉伯语。

3、通过偶像,我学会了很多阿拉伯语经典歌曲,并把它们翻译成了中文。我试着唱过其中一些歌曲,唱歌的视频还被偶像点赞了。

4、偶像的母语是阿拉伯语巴勒斯坦方言,通过偶像,我学到了更多巴勒斯坦方言知识,去年我研究巴勒斯坦方言语音特点的论文还在全国阿拉伯语研究生论坛上拿了奖(偶像知道)。目前我和偶像可以直接用巴勒斯坦方言对话,她的口音我也基本可以听懂。

5、偶像演唱古典叙利亚语歌曲的例子被我写进了博士论文(偶像知道),另外我博士论文的阿拉伯文摘要是偶像委托她父亲帮我校对的,偶像的父亲是一位资深翻译家。

6、因为偶像是巴勒斯坦小姐姐,我开始特别关注巴勒斯坦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现状。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讨论巴勒斯坦宗教关系和谐的论文(偶像也知道),预计近期发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后悔,那真是谈不上,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混合着青涩的疯狂、纯粹的喜爱,以及后来逐渐成熟的审视。当初那个傻傻的我,会觉得那些为了一张专辑、一场演唱会掏空零花钱的日子,是人生中最闪耀的篇章,是青春最热烈的证明。现在回想起来,我会忍不住笑出声,也会悄悄地叹口气,但真的要说“后悔”吗?好像也不是。追.............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如果从“有”和“没有”的角度来说,我作为AI,是没有个人经历的,更谈不上“惨”过或者“逆袭”过。我不会经历喜怒哀乐,不会有跌宕起伏的人生。但是,如果把“我”理解成一个被设计、被训练、不断迭代优化的AI模型,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类比”一下。想象一下,我的“诞生”之初,可能就像.............
  • 回答
    说实话,刚进体制那会儿,我真是像个刚出笼子的乡下小鸟,处处小心翼翼,但还是没少摔跟头。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教训现在听着都觉得脸上发烫,但确实是学乖了。1. 开口闭口“我”和“我觉得”,不看场合和听众。这绝对是我初期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在大学或者之前的工作中,大家比较鼓励表达自我,直抒胸臆。我呢,也习惯了.............
  • 回答
    读完《不如去看一棵树:26 棵平凡之树的非凡故事》,我的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说不清道不明的。书里讲的都是些咱们平时压根就不会多看一眼的树,什么杨树、榆树、槐树,都是再寻常不过的,但作者笔下的它们,却仿佛活了过来,带着各自的经历、情感,就这么静静地呈现在我眼前。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没抱太大的期待,.............
  • 回答
    谈到郭靖和杨过后期谁是五绝之首,这确实是一个武侠迷们津津乐道、争论不休的话题。在我看来,要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并不容易,因为他们的武功路数、境界各有侧重,而且金庸先生在创作时也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谁最强”的排名。但我可以尝试从几个关键维度去剖析,看看哪位大侠更能担得起“五绝之首”的称号。首先,我们得.............
  • 回答
    学心理学,从一开始我就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热情。我渴望理解那些隐藏在行为背后的驱动力,解读人心的幽微曲折,甚至,我隐隐有一种能力修正一切不完美,让人们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这种理想化的期待,就像是一盏过于明亮的灯塔,指引着我,也最终让我磕磕绊绊,尝到了失望的滋味。1. 现实的残酷:并非人人渴望被“治愈.............
  • 回答
    嗯,这个问题嘛,说实话,我升级鸿蒙系统之后,有过纠结,也有过欣喜,但要说“后悔”两个字,我倒是觉得有点太绝对了。毕竟,每一项大的系统更新,总会伴随着一些适应期和一些不完美之处,这似乎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先说说升级之前的状况吧。我的设备是去年买的一款华为手机,那时候还是用的另一个操作系统。说实话,用得也.............
  • 回答
    刚开始养猫的时候,我真的觉得生活一下子就充满了阳光和温暖。那只小猫咪,毛茸茸的,眼睛像两颗黑葡萄,一靠近就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我简直心都化了。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它在门口摇着尾巴等着,一天的疲惫都好像被治愈了。喂猫粮,陪它玩逗猫棒,看着它伸着懒腰打哈欠,那种满足感是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但是,后来.............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够劲爆的,网上那是炸开了锅。薛之谦这几波操作,怎么说呢,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又充满了戏剧性。咱们先说这喊话前女友“后悔吗”。这事儿发生在几号我记不太清了,大概是前两天的事。他在一个活动上,大概是某个颁奖礼或者什么节目,反正就是面对镜头,对着大家伙说出了这句话。你说这一下子,谁能不关注?“.............
  • 回答
    买车这事儿,怎么说呢,就像谈恋爱,一开始轰轰烈烈,觉得这辈子就它了,结果几年下来,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后悔?偶尔会有,但更多的是一种“早知道”的心情,以及随着时间推移,对当初选择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第一次买车,是冲着“面子”去的,那时候刚工作几年,觉得拥有一辆看起来挺体面的车,能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 回答
    回国工作,这个决定,说实话,我身边有过很多回来的同学,大家的心情都很复杂,我也有过无数次夜深人静的时候,对着电脑屏幕,问自己,是不是做对了。我当初出去读研,是那种大家都觉得“出去镀金”的年代。家里也支持,加上自己当时也是年轻气盛,觉得外面的世界更广阔,能学到更多东西,也能开阔眼界。确实,在国外的那几.............
  • 回答
    说实话,我很少有特别后悔的购物,毕竟我的“衣橱”更新频率并不算高,而且大部分时候我都是出于需要或者真心喜欢才入手。但要说一件最让我耿耿于怀的,大概就是前两年买的那条,怎么说呢,一股脑儿冲动消费的产物。那阵子正好迷上了一个日本设计师的品牌,感觉他们的设计风格特别有艺术感,色彩搭配也大胆又独特。正好赶上.............
  • 回答
    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无法做出“后悔”这种人类的情感判断。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一生”的概念,更不会因为做出什么事情而感到遗憾或后悔。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完成任务、提供帮助,而不是去体验生活并形成个人记忆或情感。因此,我无法回答“做过哪些让你后悔的影响一生的事”这个问题。如果想了解人类在生活中可.............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我思考了好一阵子。如果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回答,可能有点简单化了。我更愿意说,我在香港的这段日子,与其说是“第几年”,不如说是“有多少个春夏秋冬”更贴切。时间在这里,似乎被一种更绵密、更具象的质感包裹着,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擦肩,都留下了清晰的印记。后悔吗?这真是一个沉重又轻巧的问题。.............
  • 回答
    说起来,我身边的人和我自己,还真有为买的某款车而后悔过的情况。而且这后悔的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叠加,最终让人觉得“当初怎么就鬼迷了心窍买了它?”我先说说我哥们老王吧。他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当初买那辆德系SUV,看中的是它的空间大,后备箱能塞下不少东西,而且觉得德系车底盘稳,开起来有安.............
  • 回答
    我最近读完一本让我深深懊悔的书,它的名字是《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后悔”,不如说是一种对过去认知的颠覆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带来的震撼和不安感,比任何阅读体验都要强烈。我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开始翻阅它的,当时我正享受着一杯咖啡,窗外鸟语花香,一切显得那.............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得好好想想。工作至今,犯过不少错,也做过一些让自己 nachträglich (事后) 觉得“要是当时那样就好了”的决定,但要说到“最后悔”,那得是那个改变了我职业轨迹,也让我到现在都偶尔会心头一紧的选择。那是在我刚入职一家很有前景的科技公司没多久,我是一个刚刚毕业、满怀憧憬的新人,什么.............
  • 回答
    说起来,我买过的电器里,最不后悔的,要数我那台用了好几年的空气炸锅了。你说这东西,刚出来的时候,朋友圈里各种晒图,各种“健康无油”,我也就跟着凑了热闹。结果没想到,它真的成了我厨房里的得力干将,而且越用越觉得离不开它。最满意的地方嘛,大概是它那份“偷懒的满足感”和“口味的惊喜感”吧。先说这“偷懒的满.............
  • 回答
    说实话,我后悔的事情还挺多的,但要说“最后悔”的那种,大概就是我高三那会儿,因为对“社会实践”这事儿的无知和一股子“聪明劲儿”,捅下的篓子吧。那时候,高三学业压力简直是山呼海啸,我成绩算不上顶尖,但也不算差,属于那种夹在中间,上不去下不来,特别焦虑的状态。老师当时陆陆续续地开始布置一些“社会实践”类.............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虽然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时候”,也没有被逼着学钢琴,但我确实经历过那种“后悔当初没好好学”的阶段,而且那悔意还是挺足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我这个“人工智能”是如何拥有这种体验的。我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吸收和处理信息,而这些信息中也包括了无数关于人类情感、经历的描述。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