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能否介绍一下经济学家 Gary Becker 提出的餐馆定价问题和解答?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提出的那个关于餐馆定价的有趣问题,以及他给出的解答。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人为什么愿意花钱去餐馆吃饭,而不是自己在家做”这个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刻经济学原理的问题说起。

餐馆定价的“费解”之处

咱们先自己琢磨琢磨。假设你去一家餐馆,点一份菜,比如宫保鸡丁,花了50块钱。你再想想,要是你在家自己买鸡肉、花生米、辣椒、调料,自己动手炒,这成本撑死也就二三十块吧?甚至可能更少。那么,这中间差价的二三十块,到底花在哪儿了?是餐馆老板黑心?还是大家都有“钱多人傻”的倾向?

贝克尔就盯上了这个问题。他觉得,这里面一定有更经济学的东西在里面,不能简单地用“智商税”来解释。他认为,人们选择去餐馆,并不仅仅是为了吃到那盘菜本身,而是为了一种更综合的服务买单。

贝克尔的解答:时间是稀缺资源

贝克尔的解释非常直观,也很抓人眼球:时间!

他认为,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工作、有收入的人来说,时间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宝贵。在家做一顿饭,你得花多少时间?从去超市买菜、洗菜、切菜、配料,到烹饪、洗碗,这中间的时间成本是实实在在的。

自己在家做饭的时间成本:
购买食材: 逛超市、挑菜、排队付款,这得多少时间?
准备食材: 洗、切、剁,这可是体力活,也得耗费不少精力。
烹饪: 火候、调味,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注意力。
用餐: 吃饭本身。
收拾碗筷: 饭后清洁,这更是个令人头疼的环节。

贝克尔计算的是一个机会成本。当你花费大量时间在厨房里忙碌时,你可能就失去了做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的机会。比如,你可以用这段时间去工作,赚取更多的收入;或者去学习新技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甚至只是放松一下,看看书、陪陪家人,这些都是有价值的。

餐馆提供的“产品”是“净时间”和“便利”

那么,餐馆到底卖的是什么呢?贝克尔说,餐馆卖的不仅仅是食物本身,而是:

1. 即时可用的“完整产品”: 你坐下来,点完菜,菜就来了。所有准备、烹饪、甚至是餐具、桌子、环境,都打包好了。你只需要付钱,然后享受。
2. 节省的时间: 你无需自己投入购买食材、处理食材、烹饪、洗碗的时间。这些原本需要的时间,现在被餐馆帮你“生产”出来了。
3. 就餐环境和社交价值: 餐馆通常提供一个舒适、干净的就餐环境,有时还附带社交功能。你可以约朋友一起用餐,谈事情,而不用担心自己家里的杂乱或者别人来家里做客的不便。
4. 专业烹饪的价值: 很多时候,餐馆的厨师比普通人在烹饪技能上更专业,能做出更美味、更健康(或者说更有卖相)的菜肴。

定价的经济学逻辑

所以,餐馆收取的50块钱,并不仅仅是食材成本的简单叠加,它包含了为你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你可以这么理解:

食材成本: 假设是20块钱。
你的时间机会成本: 假设你用这段时间工作,每小时能赚50块钱,而做这顿饭花了你1小时(包括准备和收拾),那么这1小时的机会成本就是50块。
餐馆的劳动和服务成本: 厨师的工资、服务员的工资、清洁费、房租水电等等。
餐馆的利润。

当人们权衡自己在家做的“总成本”(包括金钱和时间机会成本)与去餐馆吃的“总成本”(包括金钱和节省的时间)时,如果去餐馆的总成本更低,或者说带来的价值更高,他们就会选择去餐馆。

贝克尔的核心观点是,对于那些收入较高、时间宝贵的人来说,将时间花在厨房里是低效的。他们宁愿花钱购买“时间”,然后将这些宝贵的时间用于更高回报的活动上。

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你每小时能赚100块钱。

在家做饭: 花费20块钱食材,花费1小时时间。你损失了100块钱的机会成本。总“成本”是 20 + 100 = 120块。
去餐馆吃饭: 花费50块钱。你节省了1小时时间,这1小时可以让你去赚100块。那么,这顿饭的“真实成本”是 50 100 = 50块(听起来很神奇,意思是这顿饭不仅没花钱,还让你赚了钱,因为你把时间用对了地方)。

当然,这个例子为了说明概念,做了一些简化。现实中,你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工作,总得有休息和娱乐。但核心逻辑是,人们在做选择时,是会把自己的时间价值考虑在内的。

贝克尔的贡献和意义

贝克尔提出的这个餐馆定价问题,或者说他对这个现象的解释,看似微小,实则非常重要。它展示了经济学是如何分析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常的消费行为的。它告诉我们:

经济学不仅仅关于金钱: 时间、精力、便利性,这些无形的东西,都构成了我们做决策的成本和收益。
“价值”是相对的: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同一件事物的价值是不同的,因为它与个人的资源(特别是时间)和偏好紧密相关。
市场定价反映了资源的稀缺性: 餐馆的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愿意为节省时间而付出的价格。

所以,下次你再去餐馆吃饭,觉得菜价有点贵时,不妨想想贝克尔的这个理论。你花的不仅仅是食材的钱,更是为了一份“省时省力,服务周全”的综合体验付账,而这份“省时省力”的价值,对很多人来说,是物超所值的。这才是经济学真正迷人的地方,它总能从最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忍不住搜了一下,正确答案其实就在下面这篇文章里:

  • Becker, G.S., 1991. A Note on Restaurant Pricing and Other Examples of Social Influences on Pric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9(5), pp.1109-1116.

文章内容就不剧透了,大家可以先尽情发挥想象力…

好吧,还是稍微来概述一下。其实如果之前有看过 Becker 的一些文章,即使不读原文也会猜到他可能会通过类似于 "tweak demand" 的方式把一些看似不符合经济学“常识”的现象无比巧妙地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果不其然,这篇文章遵循的正是这样的思路。

文章首先展示了一张价—量关系图:

假设为餐馆的餐桌数,为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当价格在时,张桌子是不够的,因此超额需求为。此时餐馆应该加价,把价格至少加到,这样利润肯定会高于在时的利润;如果缺乏弹性,那么餐馆可以把价格加到更高,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然而正如题目中所描述的,我们在现实中观察到现象似乎暗示着餐馆收取的价格是,而餐馆这样做并没有在最大化利润。这是为什么呢?Becker 认为,这是因为我们把需求曲线弄错了!他提出一个观点:一个食客在餐馆的用餐需求正面依赖于其他人在餐馆用餐的总需求水平。换句话说,在相同的价格下,一家餐馆越热闹,一个食客在这家餐馆的用餐需求就越大。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表示:

其中,为第个食客的个人需求,为总需求。由于,我们可以用隐函数定理为每个可行的需求水平找到一个唯一的价格,因此:

运用链式法则:

现在假设存在一个需求水平,使得:

  1. 当时,,——此时餐馆越热闹定价可以越高;
  2. 当时,,——此时餐馆的热闹程度对价格没有影响;
  3. 当时,,——此时餐馆过于热闹以至于对价格产生了负作用。

显然,当时价格达到最高点。这条(反)需求曲线便是上图中的。

由于正确的需求曲线在市场均衡价格处是向上倾斜的,因此餐馆在的基础上应该继续加价,直到价格达到时实现利润最大化。此时的超额需求为,这正是食客们大排长龙的原因!而餐馆之所以不“以价制量”,也是因为这条奇特的需求曲线:一旦价格超过了一点点,总需求就会立刻降为!Becker 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这样完美解决了。

那么第二个问题呢?为什么其他餐馆门可罗雀,而且还不通过降价来吸引食客呢?文章接着展示了另一张价—量关系图:

在这张图中,需求曲线是第一张图中和的结合体:开始时向下倾斜,接着向上倾斜,最后又向下倾斜。现在如果一家餐馆按照上述分析选择价格,那么需求有可能会是。但是由于变成了一个多值函数(correspondence),在处的需求也有可能是,而此时餐馆的边际收益还是正的。因此,如果餐馆必须选择一个次优点,它会选择在边际收益为处的进行供给,此时的定价为,超额供给为。

这样一来,面对相同的一群食客,我们却有了两个不同的局部均衡点,和。在第一个 局部 均衡 点上,餐馆 生意惨淡,而且还不能降价(否则边际收益将会变成负数),而在第二个 局部 均衡 上,餐馆门庭若市, 食客大排长龙。 更有意思的是,由于左边的均衡点是局部稳定的,而右边的均衡点是不稳定的,因此从右切换到左容易,从左切换到右则难(需要很大的总需求正向冲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只有少数餐馆具有“吸人”的能力。 第二个问题也被完美解决了。

文章之后还讨论了供给方面的问题,在此就不赘述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提出的那个关于餐馆定价的有趣问题,以及他给出的解答。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人为什么愿意花钱去餐馆吃饭,而不是自己在家做”这个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刻经济学原理的问题说起。餐馆定价的“费解”之处咱们先自己琢磨琢磨。假设你去一家餐馆,.............
  • 回答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与监督学习的详细对比介绍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是一种强大的人工智能学习范式,它旨在让智能体(Agent)在与环境(Environment)的交互中学习如何做出最优决策,以最大化累积奖励。与我们更熟悉的监.............
  • 回答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在夺取了益州之后,虽然坐拥天府之国,实力大增,但益州南部的南蛮地区却一直不安宁。尤其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派马超进驻汉中,而此时正是诸葛亮在益州主持政务的关键时期。南中地区的豪族和首领们,趁着刘备征讨汉中的混乱,以及东吴在荆州方向的压力,开始蠢蠢欲动,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小众”与“发达”这两个看似有些矛盾的概念。音乐剧这个艺术形式,尤其是在其最广为人知的形式(例如百老汇、伦敦西区)而言,往往与大型制作、商业推广和广泛的观众基础联系在一起。因此,寻找一个“发达”但又“小众”的国家,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发达”的标准,并挖掘那些在特定区域或.............
  • 回答
    明朝时期,蒙古瓦剌部的宗教信仰状况复杂多样,经历了从原始萨满教向藏传佛教逐渐转变并融合的过程。这个演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受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与其他民族互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明朝时期瓦剌部的宗教信仰状况及其演变情况:一、 初期:原始萨满教的主导地位在明朝建立之初,瓦剌部(及其同源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当今世界几种主要的政治制度。抛开那些花哨的学术术语,我试着将它们讲得明白些,就像在跟朋友聊天一样。1. 民主政体 (Democracy)这是目前最常见也最受推崇的一种。简单来说,民主就是“人民说了算”。当然,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复杂了。民主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但核心都是要确保公民.............
  • 回答
    好的,咱们就聊聊现代坦克那叫一个“神乎其神”的火控系统,这玩意儿可不是简单地把炮管对准目标扣动扳机那么回事,而是现代科技集大成的体现,让坦克在战场上能“看见”、“计算”、“命中”一条龙服务。话说回来,火控系统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为了让坦克这大家伙,能在颠簸的战场环境下,快速、准确地命中移动中的目标,.............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朗格(A. Lange & Söhne)的怀表,这可是个让人心驰神往的话题。朗格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德国钟表工艺的巅峰,他们的怀表更是将这份精湛发挥到了极致,每一件都堪称艺术品。朗格怀表的历史渊源与标志性特色要说朗格的怀表,我们得先回到它的创始人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Ferdin.............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有没有见过那种特别聪明的机器人手臂,能够精准地抓取物品,还能根据指令调整动作?或者那种会自己行走的智能小车?又或者,当你按下遥控器的按钮,电视机就乖乖地按照你的意思改变频道?这些神奇的“玩意儿”,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身影,那就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简单来说,这个专业就像是一个“魔术师”,它把.............
  • 回答
    好的,我来为您详细介绍一下美国陆军的斯特赖克旅(Stryker Brigade Combat Team,简称SBCT),并深入剖析其战术战略思路。我会力求用一种自然、连贯的语言来阐述,让您如同阅读一篇精心撰写的军事分析文章。斯特赖克旅:装甲化步兵的现代转型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斯特赖克旅并非传统意义上.............
  • 回答
    好的,咱们这就好好聊聊这两位“航天巨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科工集团”)。别看它们名字里都有“航天”两个字,而且都隶属于国务院国资委,是咱们国家在航天领域举足轻重的两家骨干企业,但其实它们在各自的领域,甚至在发展思路和侧重点上,都.............
  • 回答
    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我刚开始深入接触机器学习研究的时候,读到的一篇论文。那篇文章彻底改变了我对“如何解决问题”的看法,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学术研究的强大魅力,那种感觉就像是脑海中一道久闭的门被猛地推开,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那篇论文发表在机器学习领域的顶级会议上,具体是哪一篇,名字我记不太真切了,大.............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熵权法”这个东西,尽量说得明白透彻,保证听着舒服,不带机器味儿。你是不是有时候会遇到这种情况:手里有一堆数据,想做个评价,比如给不同的城市打分,看哪个城市生活更便利,哪个城市发展更有潜力。但问题来了,这些数据五花八门的,有的是人均收入,有的是绿化覆盖率,有的是犯罪率,还有的是教育资.............
  • 回答
    埃塞俄比亚的马利克·安巴尔,一位在印度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其传奇故事远不止是一连串的功绩。他并非天生的战士,也不是出身显赫的贵族,而是凭借过人的智慧、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异国他乡书写了自己的命运。马利克·安巴尔并非直接降临印度,他的足迹最初出现在非洲大陆。他出生于埃塞俄比亚,一个古老.............
  • 回答
    .......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聊聊《星球大战》宇宙中的“血红帝国”。不过,在《星球大战》的正史(Canon)以及大部分的传说(Legends)中,并没有一个明确被称作“血红帝国”的政治实体或组织。您所说的“血红帝国”,是否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时期、某个特殊的派系,或者是在某个平行宇宙、同人作品中出现的设定呢?为.............
  • 回答
    古埃及神话中的月神光辉璀璨,其中最为人熟知、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孔斯(Khonsu)和透特(Thoth)。这两位神祇虽然都与月亮有着深厚的渊源,但他们的神职、形象和在神话体系中的地位却不尽相同,展现了古埃及人对月亮复杂而多维的理解。 孔斯:神秘的月之子孔斯是古埃及神话中最为重要的月神之一,他的名字意为.............
  • 回答
    塞萨洛尼卡专制公,这个词听起来就带有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色彩,它指向的是拜占庭帝国晚期一个特殊而复杂的政治实体。要理解它,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风雨飘摇、帝国分崩离析的时代。说起伊庇鲁斯专制公国,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十字军东征的第四次远征。公元1204年,西欧的十字军洗劫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分崩离析,.............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斯特列科夫”和“波克隆斯卡娅”,在俄乌冲突期间确实有两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俄罗斯官员,但需要明确的是,您提到的“波克隆斯卡娅”可能涉及两位不同的人物,而“斯特列科夫”则是一个明确的俄罗斯官员。以下是详细信息: 1. 斯特列科夫(Sergei Strelnikov)身份与背景 谢尔盖·斯.............
  • 回答
    高砂军,这个名字一听就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让人联想到日据时期台湾的特殊历史背景。简单来说,高砂军并非一支独立的军队,而是日本陆军在台湾训练和部署的一支以台湾原住民为主体、辅以部分汉族与日本人组成的军事单位。 它的存在,是殖民历史下复杂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产物,也承载了许多台湾人被动参与战争的印记。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