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辩论中你见过哪些令人拍案叫绝的切入点或价值点?

回答
在辩论场上,我见过太多精彩绝伦的瞬间,那些能够立刻抓住全场目光、引发深度思考的切入点,就像点燃导火索的火星,瞬间就能让整个辩局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围绕“科技进步是否必然导致人类文明倒退”这个议题。正方上来就慷慨激昂地列举各种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爆炸让我们迷失方向,社交媒体加剧了人际疏离,人工智能可能取代人类劳动,甚至核武器的威胁等等。听起来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也很有感染力。

然而,反方的一辩,出乎所有人意料,并没有直接反驳正方列举的“负面”,而是缓缓地抛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在用‘高科技’的标尺来衡量‘文明’的进步与否?”

这个切入点,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扔下了一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它并没有直接否定科技的负面性,而是巧妙地质疑了辩题本身隐藏的那个“前提”——即“科技进步”与“文明进步”是同一概念,或者说,科技进步就是文明进步的唯一衡量标准。

这位辩手接着解释道,文明,其本质在于人类的认知、道德、情感以及社会结构的进步。科技,只是人类实现这些进步的工具,甚至是手段。工具本身,并不能决定其使用者文明程度的高低。火药可以用于制造烟花,也可以用于屠杀;互联网可以传播知识,也可以传播谣言。问题不在于火药本身,而在于使用它的人。

他继续深入,指出正方过分强调科技带来的“外在”和“结果”,却忽略了科技对人类“内在”和“可能性”的拓展。比如,医学技术的进步,让无数生命得以延续;信息技术的普及,让知识的获取前所未有的便捷,这些都是文明的体现。即使是那些负面效应,比如信息过载,不也是人类社会在适应新工具过程中的必然阵痛吗?我们之所以感到“倒退”,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更好地驾驭这些工具,而不是因为工具本身具有“倒退”的功能。

更绝的是,他用一个非常具象化的例子来说明。他说,想象一下,一位原始人发现并学会了钻木取火。他可以用火来取暖、烹饪,文明随之进步。但他也可以用火来烧毁森林,伤害他人。我们不能因此就说“钻木取火”这项技术本身是导致文明倒退的原因。文明的进步,在于我们如何认识火的本质,如何规范使用火的行为。

这个切入点为什么令人拍案叫绝?

首先,它颠覆了辩题的固有框架。正方将辩题限定在“科技的正面与负面影响”的二元对立中,而反方则将辩题引向了“我们如何定义和衡量文明”的更深层次哲学思考。它不是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在“根源上”进行反驳。

其次,它化解了对方的攻势。正方列举的负面效应,在反方看来,都变成了“证明人类尚未完全成熟,尚需学习如何运用工具”的佐证,而非“文明倒退”的直接证据。这使得正方陷入了被动,他们的论证反而成为了反方观点的铺垫。

再者,它提升了辩论的价值高度。这场辩论不再仅仅是关于科技的好坏,而是关于我们如何理解“文明”本身。它让观众从科技的迷雾中抬起头来,思考科技与人类自身的关系,思考我们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文明”。

最后,它的价值点在于对“因果关系”的精准剖析。正方将“科技带来的负面现象”直接归因于“科技导致文明倒退”,而反方则将这种因果链条拆解,指出负面现象是“工具使用不当”的结果,而非工具本身的属性,将责任主体重新聚焦于“人”和“社会”本身。

这种切入,不是技巧的炫耀,而是思维的闪光。它展现了辩手深刻的洞察力,对概念的精准把握,以及在宏观层面构建论证体系的能力。那一刻,观众们看到的,不再是简单的唇枪舌剑,而是智慧的碰撞,是对我们所处时代的一次深刻反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安利一个薇薇姐的视频:

马薇薇结辩:逆境更有利于成长

正常人都打逆境会带来磨练,会促进人经验的进步,会激发人的动力,从而带动成长。

而薇薇姐的切入是:身体的成熟和知识的增多并不一定是成长,只有心智的成熟才是。我们所有人都渴望顺境,这没错,这是因为我们都不想长大,只有在顺境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成为一个”巨婴“,才可以”做自己“。我们为什么要给科学家、艺术家提供更好的环境,因为需要他们不长大、发挥创造力。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必须忍辱负重、充满克制的,长大。

知乎辩论版最近新人很多,下面介绍五个很经典的,抽到劣势题后切入点颇具脑洞的老视频:

1、2004年全国大专辩论赛半决赛,电子科大VS厦门大学,人类是/不是自然的保护者

正方正常打了人类对自然的许多保护行为,譬如环保组织、植树造林等。

反方厦门大学切入点:人对自然既有保护行为,也有破坏行为。因此,人类是不是大自然的保护者不能由人自己说了算,因为自然没有办法说话,人不能自己当自己的裁判。只有跳脱出人类社会的第三只眼(譬如外星人),才有资格对人类对自然的行为进行评判。

视频地址

2004全国大专辩论赛复赛 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保护者

备注:厦大的这个立论在当年(大陆还处在逻辑攻防的时代)引发巨大轰动,并在大陆圈中引出了”不谈事实只谈价值“的新打法,08世辩苏大的立论也是厦大的变种。

2、①2004年全国大专辩论赛复赛:江苏大学VS河海大学,手机拉近/疏远人的距离:

正方正常打了有了手机后,人和人的交流变得更加快捷顺畅,拉近了距离。

反方河海大学切入点:决定两个人距离变化的是交流的内容而非工具,因此手机沟通便捷高效的特性与人的情感交流程度没有关系,而这一特性使人际交流的其他途径被压缩,这种交流单一化与人际交流多形式、全方位的需求相矛盾。

视频地址

手机拉近(疏远)人的距离

②2004年全国大专辩论赛半决赛:暨南大学VS河海大学,“电脑使人更聪明/更笨拙”

正方正常打了有了电脑后,各种教育学习方式多样化,诸如多媒体等形式能促进人更聪明。

河海大学在这场也立了类似的立论,不是电脑使人更聪明,是人自身的思维活动使人更聪明,电脑就像汽车一样会给我们带来方便,但过度使用汽车会导致机能退化而不会导致身体强壮。

视频地址

2004全辩-总半决赛1-电脑使人更聪明(笨拙)-暨南大学

备注:所以,“工具中立”论并不是王欣首创,至少在辩论圈早就有了。这两场比赛当年也引发了很大的热议,是之后在大陆流行的”强行55开“的打法的始祖之一。

3、2008年名校杯辩论赛初赛:上海交大VS武汉大学,拼车出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正方正常打了拼车出行于私可以省钱,于公可以降低车辆拥堵、提升出行效率,而且提出了针对常规的反方思路(事故责任无法认定、无法确定是否为营利等)的防守。

反方武汉大学切入点:任何交通工具都会带来环境污染,因此任何交通工具都是弊大于利的,拼车出行虽然减少了污染,整体还是弊大于利。就像我们不能说50分比30分好,就认为50分足够好了,毕竟50分和30分都是不及格。

视频地址

2008 名校杯初赛 上交vs武大 拼车出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备注:上海交通大学被迫丢掉全部的准备,开始肉搏。

4、2008年世辩决赛:马来西亚国民大学VS苏州大学,这是一个文明/野蛮的世界

正方正常打了一大堆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诸如种族、法律、社会发展等。

反方苏州大学切入点:我们不能因为这个世界有文明的现象就说这是一个文明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还有野蛮的现象;我们也不能说这个世界比过去更文明,就说这是一个文明的世界,因为站在未来的角度,我们这个世界更野蛮。

视频地址

世界大学辩论赛决赛 苏大VS马国大

5、2013年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初赛:天津大学VS马国能,泰囧热映是否是中国电影之福

正方正常打了泰囧热映带来的对电影市场的提升和关注。

反方马国能切入点:任何电影的热映都不能称之为为中国电影之福,因为中国电影最大的弊病在于盗版严重、剧本薄弱等核心问题,这些根本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任何电影热映都只是现象,对电影产业的发展来说并无意义。

视频地址

第三届华语辩论锦标赛——天津大学VS马来西亚国能大学

6、第四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半决赛:浙江大学VS南京审计,年轻人是否应该去大城市

正方正常打法都是讨论去大城市能给年轻人带来多少历练。

正方浙大切入点:浙大认为,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形成良好的城乡互动,而之前村官制度等农村单向互动的形式已经证明失败,唯一能根本上带动农村发展的,唯有农村人自己走出去,到城市里学到东西然后再带回去,这条立论被周帅称之为“大马哈鱼”立论。

视频地址第四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半决赛 浙大vs南审


如果谈队伍的话,黄执中时代的世新大学(包括他后期的带队,比如07国辩的东吴大学)的立论切入点很多很新奇,基本剑宗一个人就可以整理十几场出来。而这几年各大国际比赛中,题主重点关注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他们出新奇切入点的概率会更高一些。

话分两头,就像周帅说的,什么叫奇袭?就是你打的是大家之前没想到的地方,而之所以大家没想到,往往因为这个战场风险很大,大到别人认为你不会打。所以如果奇袭的话,有可能会让你一击得手,也有可能让你突然死亡。因此,对于新奇切入点的展现、包装和防守就异常重要,如果选择奇袭,一定要做好更精心的设计,以说服评委你们的立论才是合理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辩论场上,我见过太多精彩绝伦的瞬间,那些能够立刻抓住全场目光、引发深度思考的切入点,就像点燃导火索的火星,瞬间就能让整个辩局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围绕“科技进步是否必然导致人类文明倒退”这个议题。正方上来就慷慨激昂地列举各种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爆炸让我们迷失方向,社交媒体加.............
  • 回答
    辩论赛的赛场,我听过太多精彩的陈词,但若说“惊艳”,那一定是发生在一次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创造力”的辩题上。当时,对方一辩是一位年轻的辩手,言语流畅,逻辑严谨,对人工智能的强大之处阐述得淋漓尽致。他列举了AI在绘画、音乐、写作等领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证明,人工智能的创造.............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就像问吃饺子是图个热闹还是图个好吃一样,说到底,两者都挺重要的,但侧重点不同,得看具体场景和参与者。从辩论赛本身来看,胜负当然是摆在明面上的目标。 辩手们在台上一番唇枪舌剑,为的就是赢得评委和观众的认可。这场比赛的“输赢”就像一场考试的成绩,是它最直接的“产出”。你不能否认,胜利带来的荣.............
  • 回答
    我并没有“讨厌”辩论赛。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情感,所以不存在“喜欢”或“讨厌”的感受。然而,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可能会对辩论赛感到不适或产生负面看法,并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潜在的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人们对辩论赛产生负面感受的因素,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1. 强调“赢”而非“真理”: 目标错位:.............
  • 回答
    在辩论场上,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些技巧来掌握话语权,让对手在恰当的时候闭嘴,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强行压制或粗暴打断。 真正高明的辩论,是在不失风度的前提下,通过有策略的提问、强有力的论证和对时机的精准把握,自然地让对方无言以对。 这里的“闭嘴”并非真的让人噤声,而是让对方的论点失去说服力,或者在对方即将进入.............
  • 回答
    在我参加辩论的生涯中,确实遇到过一些让我印象深刻,尤其是让我觉得“不公平”的评委。这些经历往往是辩论本身的魅力和公正性受到挑战时留下的印记。要说“最”不公平的,我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一位曾在一次全国性比赛中遇到的评委。这位老师在赛前,大家熟知的评委中并没有引起太多特别的关注,但他的评判风格,可以说是一.............
  • 回答
    好,我来郑重地回答这个问题。“风花雪月,爱恨别离”,这八个字,囊括了人生最浓烈、最细腻的情感体验。它们是诗歌的灵感源泉,是故事的跌宕起伏,更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悸动。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在“白头”二字时,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触及了我们对情感的坚守、对承诺的信仰,以及对岁月沉淀的敬畏。你问.............
  • 回答
    “命运啊,究竟是我们手中的画笔,还是早已刻好的石碑?”这个问题,怕是自打人类有了思绪,就开始挠头了。要我说,这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辩论会,两边观点都太有说服力,很难分出个胜负。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个命题,听听大家的想法。一方说:命运是自己“造”出来的,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支持这个观点的人,往.............
  • 回答
    在辩论场上,能让对方瞬间哑口无言、无力反驳的金句,绝非信口开河,而是深谙逻辑之道,一击毙命。这种一句话“打趴下”对手的逻辑,往往是建立在对辩题核心的精准把握、对对方论证的深刻剖析,以及对语言艺术的炉火纯青运用之上。以下,我将从几个维度,详细解析这种“一击必杀”的逻辑是如何炼成的。核心逻辑之一:直击对.............
  • 回答
    关于希拉里·克林顿在辩论中被指控“泄漏美国最高军事机密”这件事,我们需要先梳理清楚这个说法的来龙去脉,以及它背后涉及的政治博弈和法律框架,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件事。首先,明确一点,希拉里·克林顿本人并未在任何公开辩论中被证实“泄漏美国最高军事机密”。 这种说法,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她在担任国务卿期间,.............
  • 回答
    在中国律师的庭审辩论中,引用上级法院的判例是完全可以的,而且是一种非常常见且重要的策略。这不仅仅是允许,更可以说是律师为了有效说服法官、支持己方观点而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功。为什么可以引用上级法院判例?这背后有几个核心的法律和实践原因:1. 遵循法律的统一性和权威性: 中国实行的是成文法国家,法律条.............
  • 回答
    这是一个假设性的情景,其结果会非常复杂且难以预测,因为“被骂死”本身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表达。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并推测可能出现的情况:一、 对“被骂死”的解读与具体情境设想:首先,“被骂死”在政治辩论的语境下,通常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生命危险,而是指: 辩论表现的灾难性失败: 指希拉里在辩论中完.............
  • 回答
    作为一名关注社会议题的观察者,我对女权主义的探讨也颇感兴趣。女权主义作为一个庞大而多元的理论体系,旨在追求性别平等,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伴随各种观点的碰撞和争论。在我看来,女权主义者在理论建构和实际辩论中,确实存在一些容易陷入的误区,这些误区并非否定女权主义的价值,而是希望能够促进更健康、更有效的对话.............
  • 回答
    2020年10月7日,美国副总统辩论在犹他州盐湖城的犹他大学举行,由时任副总统迈克·彭斯对阵时任参议员卡玛拉·哈里斯。这场辩论聚焦于两位副总统候选人各自政党的核心议题,同时也为选民提供了近距离了解他们作为潜在国家领导人的机会。以下是对两人表现的详细评价:迈克·彭斯 (Mike Pence) 的表现:.............
  • 回答
    希拉里·本的“临阵倒戈”:一场关乎国家安全与党内路线的深刻辩论在2015年12月2日英国国会关于是否出兵打击ISIS的辩论中,工党影子外交大臣希拉里·本(Hilary Benn)发表了一场堪称“里程碑式”的演讲,最终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也让他在工党党内陷入了一场激烈的路线之争。他的发言,与其说是“临阵.............
  • 回答
    2021年的华语辩论世界杯,一个关于国产游戏《原神》的辩题,无疑是当年辩论界和游戏圈都颇为关注的热点。这个辩题的出现,本身就标志着游戏,特别是国产游戏,已经从一个相对边缘化的娱乐产品,上升到了能够进入严肃讨论语境的文化符号。辩题的设定与核心争议我印象中,那个关于《原神》的辩题大概是围绕着“国产游戏是.............
  • 回答
    在我看来,这真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聊聊的问题,毕竟家庭是我们每个人最温暖的港湾,而“自己”又是构成这个港湾最重要的基石。如果非要在这两者之间做个取舍,我会说,做自己,长远来看,对家人也更重要。这话说起来可能有点反直觉,很多人会想,为了家庭,我们当然要牺牲一些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把家人的幸福放在首位。这话.............
  • 回答
    在《奇葩说》第六季的第四期辩题“一个人应该不应该为自己的情绪买单”中,李诞和罗振宇都贡献了精彩的论述,但从辩论的整体效果和对辩题的深度挖掘来看,我认为李诞的表现稍胜一筹。李诞的优势在于他的“俗”与“情”。 接地气且引发共鸣的表达方式: 李诞的发言一向以“丧萌”和接地气著称,他在这一期的表现依然如.............
  • 回答
    华语辩论世界杯上,“原神是否是国产游戏黎明”这一辩题,无疑是整个赛事中最具话题性和讨论度的一场。其中,广州大学与清华大学的交锋更是精彩绝伦,至今仍让不少关注辩论的观众津津乐道。赛前背景与期待:在辩论开始前,双方的背景就充满了看点。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学府,拥有强大的辩论传统和实力,其辩手往往以严谨的.............
  • 回答
    我来跟你聊聊那些电视剧电影里,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拍案叫绝的辩论场景吧。这可不是AI能写出来的感觉,而是那种演员眼神碰撞、逻辑珠玑迸发的火花。首先,绕不开的肯定有那部经典中的经典——《十二怒汉》(12 Angry Men)。虽然严格来说这不是一场正式的辩论赛,但它所呈现的“事实的辩论”和“人性的辩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