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南北战争以前美国南方在思想上是如何支持黑人奴隶制的?

回答
在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南方社会对黑人奴隶制的辩护,其思想根基可谓是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绝非是单一的论调可以概括的。它既有基于经济利益的现实考量,也深受当时的社会观念、宗教解读以及对自由和权利的独特理解所影响。

首先,经济的论证无疑是奴隶制得以维系的最为直接和强大的支撑。南方经济高度依赖于种植园农业,特别是棉花、烟草、糖和稻米。这些劳动密集型作物需要大量廉价且稳定的劳动力。奴隶被视为一种能够提供这种劳动力的“财产”,是南方经济繁荣的基石。奴隶主们认为,如果没有奴隶,他们的农场将无法运转,南方经济将崩溃,从而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这种经济上的依赖,使得奴隶制不仅仅是农业生产方式,更是南方社会结构和财富分配的核心。废除奴隶制,对他们而言,意味着失去财富、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

其次,“好主人”论(Paternalism)在南方思想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这种论调试图将奴隶制描绘成一种对黑人有益的制度,认为南方白人主人就像是照顾孩子一样照顾他们的奴隶。他们声称,非洲黑人天生就比白人“野蛮”、“不文明”,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需要白人的监督和引导才能过上体面、有秩序的生活。他们认为,奴隶制保护了黑人免受非洲丛林中的恶劣环境和部落战争的侵扰,并向他们传授了基督教信仰和文明习俗。这种“好主人”论,试图将奴隶主塑造成具有责任感和慈善心的形象,淡化了奴隶制本身的残酷和不公。

再者,种族优越论是奴隶制辩护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南方人普遍相信,白人种族在智力、道德和文化上都远超黑人种族。这种信念被用来合理化对黑人的统治和剥削。他们会引用当时的科学理论(尽管很多已被证伪),例如颅相学等,来“证明”黑人种族的低下。他们认为,奴隶制的建立是自然和社会秩序的体现,是将更高级的种族置于更低级的种族之上,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种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观念,使得将黑人视为工具或财产变得“合理”且易于被接受。

宗教上的辩护也为奴隶制提供了思想支撑。一些南方人利用《圣经》中的某些段落来论证奴隶制的合法性。例如,他们会提及旧约中关于奴隶的规定,或者新约中关于仆人顺服主人的教诲,如以弗所书 6:5:“你们作仆人的,要存畏惧、诚惶诚恐的心,顺服你们的肉身的主人,好像顺服基督一样。”他们将这些经文断章取义地解读,认为《圣经》并没有明确禁止奴隶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默许了它的存在。一些传教士甚至宣称,奴隶制是传播基督教给非洲人的一个渠道。这种对宗教文本的选择性解读,为奴隶制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

此外,南方社会还发展出一种对“自由”和“权利”的特殊理解。他们认为,他们的自由和权利建立在拥有“财产”的基础上,而奴隶就是他们合法的财产。废除奴隶制,在他们看来,就是剥夺他们的财产,侵犯他们的自由和权利,这是对他们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否定。他们将自己与北方那些反对奴隶制的人区分开来,认为北方的“废奴主义者”是激进的、颠覆性的,威胁着南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最后,历史和传统也起到了维系奴隶制的作用。奴隶制在美国南方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既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代代相传的观念和对过往的怀旧,使得许多南方人难以想象一个没有奴隶制的社会。他们认为,维护奴隶制就是维护祖辈传下来的遗产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对传统的忠诚。

总而言之,南北战争以前美国南方在思想上支持黑人奴隶制,是通过经济利益、 paternalism 式的辩护、根深蒂固的种族优越论、选择性的宗教解读、对财产和自由的独特理解,以及对历史传统的坚守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些思想的集合,构建了一个看似合理且坚不可摧的奴隶制辩护体系,支撑着南方社会在维护这一制度上的决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他不少回答从政治、经济、法律角度说了,我就从更纯粹的“思想”或者“思维模式”的角度补充说明一下为什么当时大多数白人(甚至一些黑人)并不觉得奴隶制有什么不对。

说简单点就是:不把人当人看。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许多事情都好办了,保证没有心理压力。在这个前提下,白人奴隶主的逻辑基本是自洽的,因为黑人的经历全都是一系列“自我实现的预言”。

其实 “其他人/人种/民族也是人,也是跟我一样有尊严、有生命权、有自由权的人” 这个现代人基本默认的概念是到比较近代才流行起来慢慢成为共识的。用我们现在的三观看奴隶制,看大屠杀等等往往会感到无法理解,但放在当时,实在太好理解了。所以许多历史剧其实都经不住细想,许多主角杀了人会感到自责,甚至会纠结一辈子,但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杀敌人和杀动物没什么差异。你要是去质问他们 “你怎么可以杀另一个人?!”,对方可能连这个问题都听不懂。

毕竟,以前人们并不知道所有的人类都属于“人科人属人种”,“人类”这个概念基本是不存在的。“人”这个词代表的基本只是自己的族人(甚至只包括其中的男人)、自己所认可的同类,而别的族群,尤其是对自己有威胁的,那就只是一些跟自己有些相像的高级动物而已。所以说到底就是“我们”vs.“他们”,“人”是“我们”的同义词,而所有会伤害“我们”的就是“他们”,就是“非人”。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语言里最基本的骂人话很多都是跟动物有关的,而战争动员时最有效的宣传方法就是把敌人妖魔化、野兽化。只要对方不是人了,那我对它做什么都是合理的了(当然,就算是“人”的内部也有严格的等级制和对应的权利,但“人”和“非人”是最明显的界限)。而现代的动物保护主义、人们对宠物的感情其实就是这种逻辑的逆向:把动物(部分)视为人,让它们拥有情感和人格,于是也就不能随便伤害它们了。


开始说正题:美国的黑人奴隶制。我暂时尝试把我现有价值观重置,并接受“黑人不是人”这一设定,然后模拟一下大多数南方白人当时的思维和心态(当然这里描述的是比较极端的情况):

-------------------------------------------模拟开始----------------------------------------------

首先,我不会叫黑人“黑人”,怎么可以有个“人”字呢?你难道会把马叫做“四腿长脸人”?那群黑不垃圾的东西就叫“尼格罗”(Negros,注意往往还是大写的,是个标准化的学名哦)。你看,我家拥有一群“尼格罗”是不是听起来很正常?【当年有许多关于“为什么‘尼格罗’不是人类”或“为什么‘尼格罗’(和其他种族)比白人低级”的“科学”研究,而“人种优生学”(Eugenics)就是其中比较系统的一支。后来纳粹用来证明犹太人劣等,雅利安人、日耳曼民族最优秀的也是“人种优生学”。那时候出现了许多关于人种差异的伪科学,但白人们都非常相信这一套,毕竟这可以给他们的一切行为提供正当性。不过令人诧异的是,直到21世纪还有部分种族主义者相信狭义的“人种优生学”,我甚至不止一次看到过有人在网上贴出16世纪的“科学”研究的原图来证明黑人“进化不完全”,也是蛮拼的。】

那么这些“尼格罗”有什么特性呢?其实他们是一群很容易理解的动物:

  1. 他们很蠢,不解释【当然了,黑人连续几代人没有机会接受任何教育,甚至连英语都没有机会好好习得,且在智力发展至关重要的年龄严重缺乏营养和智力开发这些事实白人奴隶主们是不会考虑到的】
  2. 他们很懒,一天只干十几个小时的活都嫌多,你看看人家骡子多卖力。喂,说你呢!刚才那顿鞭子还不够狠是不是?!【因为黑人不是人,所以白人奴隶主显然不会把自己代入去想一下一天十几小时重体力活还吃不饱饭是什么概念】
  3. 他们头脑简单,很容易满足。他们唯一的追求就是吃饭、休息、睡觉、交配。什么文学、艺术、幽默,他们统统不会欣赏,但是只要主人多给他们放半天假,对他们态度稍微好一点,他们就会感恩戴德。简直是天生做奴隶的材料啊!【其实如果把这些奴隶主放到这样的环境中去,他们会发现自己也是天生做奴隶的材料呢】
  4. 大部分时间性格温顺懦弱,但偶尔会性情暴虐。大多数时候让他们干什么就干什么,打他们也不会还手,但偶尔有那么几个尼格罗,不知着了什么魔,竟然会还手,甚至还敢打主人。唉,果然还是野蛮的动物啊。【人打动物是驯服,是文明,动物打人是野蛮,是造反】

那我们做主人的是怎么对待尼格罗的呢?要我说,我们对他们可是太好了,他们肯定也很感激。你想,他们要是没被我们买回来,估计还在非洲跟狮子抢吃的呢,到这里他们至少是文明社会的一部分了,沾了大光。他们如果不给我们干活,那也基本就是懒懒散散地四处游荡等着饿死,在我们这儿不仅有吃的,有地方睡觉,还能通过劳动实现价值,这条件简直太好了【这句话其实部分是对的,黑人就算逃了出去,也很难存活,因为任何人都不会跟他们做交易,他们不被抓回去或处死就不错了】。但有些尼格罗就是不知道感激,每天阴着个脸不知道为什么,估计买来的时候脑子就坏的。

其实,我有时候还有点羡慕这帮尼格罗呢,他们整天无忧无虑地在田里干活,生活简单地很,他们哪里知道我们这些主人每天要操心多少事情哦。我们看尼格罗们脑子简单,估计复杂的事情也想不清楚,强迫他们用脑子估计反而会让他们头疼,所以就干脆替他们干这些动脑子的活,让他们专心干活,免受动脑的烦恼。

提到麻烦事,最近北方佬竟然说要来解放尼格罗?这叫什么鬼?你们这帮圣母玻璃心有完没完了?你们接下来是不是还想解放我的马,解放我的鞋子?!

-------------------------------------------模拟结束----------------------------------------------

而部分黑人其实也会内化这样一种设定和制度。下面试着模拟一下黑人奴隶的思维(同样也是比较极端的例子):

-------------------------------------------模拟开始----------------------------------------------

主人就是主人,我们尼格罗就是尼格罗,是有严格界限和地位高低之分的。主人给我们吃的,给我们地方住,让我们活着,而我们只需要干点活就行了,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呢?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惹主人生气,做好自己的事,知道什么不该看、不该说。听说隔壁有个尼格罗逃了出去,结果死得很惨。为什么要干这么愚蠢的事情呢?外面的世界什么都没有,为什么不好好地待在这里呢?【黑人往往连续几代甚至十几代人都是奴隶,他们所见的所有黑人都是奴隶,他们很可能根本不知道“自由”和“平等”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对他们来说,主人就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自己就应该努力干活,大自然就是这么安排的,现状也将永远持续下去。而外面的世界,他们几乎是一无所知。可以参考《权利的游戏》里Reek的心理。要知道,奴隶主有上百年的时间来洗脑。】

听说有人听信谣言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好,我一定要劝阻这种错误想法。如果不行,我要告诉主人。虽然这样一来那个尼格罗可能会挨打,但我这其实还是为了他好啊。【当然,还有一些专门管理黑人的黑人,比如一些黑人督工、黑人管家等,他们不仅内化了白人奴隶主的思维模式,而且也是现行制度的既得利益群体,所以也会竭力维持现状。参考《被解放的姜戈》中的黑人管家。】

【另外,由于黑人没有任何教育等原因,跟白人相比会显得很粗俗、野蛮、肮脏...如果不去考虑背后导致这些现象的真正原因,那么甚至连黑人也会厌恶黑人,甚至厌恶自己,同时仰慕白人的外表、谈吐和修养。参考《The Bluest Eyes》】

-------------------------------------------模拟结束----------------------------------------------

所以,这一整套制度的内部是自洽的,稳定的,自我复制和自我强化的。你如果在这种环境中出生和长大,没有任何对比,那么你很可能不会觉察出太多不和谐或不合理的地方。如果不是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政治因素等外部变化,这种制度可能再过几百年也不会从内部打破。

当然了,这里提到的只是一些普通奴隶主常见的思维模式,而那些见识较广、教育程度较高、平凡参与政治的奴隶主不一定真的会相信这一套,但是他们很擅长用各种手段维持现有制度来保护自己既得利益。不少其他回答也提到了。

其实在这种“不把人当人”的设定下,历史上对于许多不同群体的压迫都是以“保护”或“恩赐”的形式进行的。比如对女性的压迫。历史上许多反对女性教育权、工作权、选举权、参政权等等的人都是自认为在“保护”和“照顾”女性:“女人和男人不一样,无法承受工作的压力,所以出于保护还是让男人来干吧”;“女人和男人大脑结构不同,女人适合养孩子,适合重复性活动,不适合动脑和创造力活动,所以就别让她们受累去接受教育了”;“文学这种高级脑力活动并不适合女人,女人想太多反而要头疼要歇斯底里”;“女人和男人关心的东西不一样,我们怎么能让政治这样枯燥无聊的东西去烦恼我们的女士们呢?” 女性也会慢慢接受和内化这些所谓的“差异”和角色,不会对这些方面感兴趣,不会进行相应的学习和锻炼,最后也就真的不擅长这些活动了。于是,预言自我实现了。

有人说,“女人不承担这些责任,所以要失去相应的权利,这有什么办法?不是挺合理吗?” 但问题是女人有承担责任的权利吗?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都是悲伤得可笑的故事。

事实上,各种压迫仍然在「他们和我们不一样」和「我是为了你好」的旗帜下默默进行着。「把人当人」看起来很基本,却是一个得来不易的共识,需要我们珍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南方社会对黑人奴隶制的辩护,其思想根基可谓是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绝非是单一的论调可以概括的。它既有基于经济利益的现实考量,也深受当时的社会观念、宗教解读以及对自由和权利的独特理解所影响。首先,经济的论证无疑是奴隶制得以维系的最为直接和强大的支撑。南方经济高度依赖于种植园农业,特.............
  • 回答
    关陇贵族与六镇:塑造南北朝至隋唐历史的基石要理解南北朝分裂的结束、大一统王朝隋唐的崛起,乃至其绵延数百年的制度与文化特征,就不能不深入探讨关陇贵族和六镇这两个关键的群体及其深远影响。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塑造,共同构筑了从乱世到治世、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巨变。一、 关陇贵族:乱世中的稳定.............
  • 回答
    明治维新,一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不仅仅是政治制度的革新,更是对日本历史的重新梳理与定义。而在这次重塑中,一个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争议——南北朝的正朔之争,终于在明治时期得到了明确的裁定,官方将南朝定位为日本皇室的正统。这似乎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决定,因为明治天皇的皇统,实际上是源自北朝。那么,为何明.............
  • 回答
    唐朝灭亡后,中国未能重现三国鼎立或南北朝对峙那样相对有组织性的分裂局面,而是陷入了更为混乱、碎片化的五代十国时期,这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历史原因。如果我来分析,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梳理:一、政治制度的瓦解与权力真空的加剧唐朝中期以来,虽然中央集权一度恢复,但藩镇割据的弊病却从未根除。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
  • 回答
    说起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很多人会立刻想到长江。这似乎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地理认知。但如果深究历史,我们会发现,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的观念,虽然深入人心,却并非中国历史上所有分裂时期的绝对划分方式。而黄河,作为另一条同样雄浑的天险,为什么在历史上的割据局面中,未能像长江一样成为一个稳定、长期的分界线呢?这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变迁、政治体制、军事实力以及民族融合等诸多复杂因素。简单地说,宋末和明末之所以未能像南北朝一样将北方异族阻挡在长江以北,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一点。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维度来详细阐述。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南北朝时期虽然将汉族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在地理上分隔.............
  • 回答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18611865年),南方诸州试图脱离联邦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是一个涉及法律、历史和政治复杂性的核心问题。从法律角度看,这一行为被认定为非法,但其背后的原因需要结合美国宪政体系、国家主权观念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来深入分析。 一、宪法中关于“退出权”的缺失1. 宪法文本的模糊性 .............
  • 回答
    南北战争中,北军火烧亚特兰大并非一次简单粗暴的破坏行为,而是出于一系列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心理考量。这个决定是威廉·特库姆塞·谢尔曼将军(William Tecumseh Sherman)“向海洋进军”(March to the Sea)行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要详细理解为何北军要火烧亚特兰大,我们需要.............
  • 回答
    南北战争,这场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美国冲突,无疑是这个国家历史上最深刻、最转折性的事件之一。它不仅是一场血腥的战役,更是美国国家身份、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重塑的熔炉。它的意义,远不止于赢得战争或恢复统一,而是触及了美国建国以来最根本的矛盾,并为现代美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首先,南北战争的核心意义在于它最.............
  • 回答
    关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奴隶的生活状况是否真的比北方工人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历史学家们对此也存在着不同的解读和争论。简单地说,将奴隶制和自由劳工的生存状态直接进行“好与坏”的比较,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们的性质和根源截然不同。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尽.............
  • 回答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是美国历史上一次极其惨痛的冲突,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一个复杂交织的体系,但最核心、最直接的驱动力可以概括为 奴隶制问题及其引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下面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1. 奴隶制是核心与根源: 经济基础的不同: 南方经济高度依赖奴隶制: 南.............
  • 回答
    关于罗伯特·E·李将军在南北战争结束前是否拒绝使用游击战战略,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并且在历史学界也存在一些细致的讨论。总的来说,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李将军“完全拒绝”使用游击战,但可以肯定的是,游击战从未成为邦联战略的主流,也并非李将军偏好的作战方式。 他的军事思想和实际操作,更多地倾向于传统的.............
  • 回答
    要让南方在南北战争中“翻盘”,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北方的工业实力、人口优势以及海军封锁都像是铜墙铁壁。但如果历史的车轮可以被巧妙地拨动一下,或者南方的决策者能走出一条截然不同的路,那么一些关键的转折点或许能改变战局。以下是一些设想,力求分析得细致些,并尽量不留下机器生成的痕迹:一、 提前布.............
  • 回答
    1. 经济实力: 北方拥有更发达的工业基础和更庞大的人口,这使得北方在战争期间能够生产更多的武器弹药和物资,并拥有更强的兵源补充能力。2. 海军优势: 北方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能够封锁南方的港口,阻止其与欧洲国家进行贸易和获得援助。3. 战略规划: 北方制定了“Anaconda Plan”(蟒蛇计划.............
  • 回答
    美国南北战争在战犯处理上,可以说是个复杂而充满争议的议题。战争结束后,如何对待曾经为邦联而战的人们,尤其是那些领导者和指挥官,成为了新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南北战争并不是一场以“战犯”名义进行的审判,而是以“叛国罪”或“叛乱罪”来界定的。因为从联邦政府的立场来看,南方各州脱离联邦是.............
  • 回答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士兵们面对面站成整齐的队伍进行射击,这种景象常常出现在历史画作和电影中,但它背后却有着深刻的原因,绝非仅仅是为了好看。这其中涉及到当时的军事战术思想、武器技术限制,以及士兵训练和组织方式等多个层面。一、战术思想的演变与僵化: 线列战术的巅峰与困境在南北战争爆发前,欧洲的军事思想长期.............
  • 回答
    关于美国南北战争是否“违宪”,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历史学家和法律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时美国宪法的框架以及战争各方的论点。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违宪”并非是简单地说某一方的行为不符合某一条具体条款。在那个年代,宪法本身就已经存在着一些含糊不清或尚未完.............
  • 回答
    从美国独立战争的硝烟散尽到南北战争那场同胞相残的血腥冲突,这九十年间,美国的军事领域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这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简单升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组织架构乃至于战争形态的深刻演进。一、 从独立战争的粗犷到南北战争的工业化战争雏形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军队还是一支由民兵和少量正规军组成的、装备.............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对比,同样是内战,为什么一方(美国南北战争)会成为民族英雄的史诗,另一方(中国国共内战)却显得有些微妙,甚至不太愿意拿来“炫耀”?我觉得这背后牵扯的东西不少,咱们一点点捋。首先,咱们得明白,历史的评价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它受时代背景、叙事角度、以及胜利者书写历史的影响。歌颂林肯和南.............
  • 回答
    美国没有南北战争,这就像问没有了心脏的生物是什么样子——难以想象,而且后果深远。首先,我们可以断定,美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其历史轨迹将彻底改变,甚至有可能根本不会以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形式存在。奴隶制的持续与演变南北战争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废除了奴隶制。如果战争没有发生,那么奴隶制很可能会在南部各州继续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