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运动员可以服用兴奋剂会怎么样?

回答
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可能面临一系列严重后果,这些后果可以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职业生涯、法律责任和道德层面等多个维度来详细阐述。以下是详细的说明:



一、 对身体健康的直接和长期影响:

兴奋剂的种类繁多,其对身体的影响也因类型和剂量而异。但总体而言,它们往往会打乱人体自然的生理平衡,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心血管系统问题:
心肌肥大、心律失常: 许多兴奋剂(如合成代谢类固醇、β受体激动剂)会刺激心肌生长,导致心脏结构异常,增加心脏病发作、中风和猝死的风险。心律不齐也是常见副作用。
高血压: 很多兴奋剂会导致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会损害血管、肾脏和大脑。
血栓形成: 某些药物会改变血液成分,增加血液粘稠度,容易形成血栓,引发肺栓塞或中风。
肝脏和肾脏损伤:
肝脏毒性: 许多口服的合成代谢类固醇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可能导致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肾功能衰竭: 过度训练和某些药物会加剧肾脏负担,导致肾脏损伤和功能减退。
内分泌系统紊乱:
激素失衡: 外部摄入的合成激素会干扰身体自身的激素分泌系统。
男性: 睾丸萎缩、生育能力下降、脱发、痤疮、情绪波动(如“类固醇狂躁”)。
女性: 男性化(声音变粗、体毛增多、月经不调、乳房缩小)、生育能力下降。
生长激素滥用: 可能导致关节疼痛、糖尿病、心脏病、肢端肥大症(手、脚、脸部等部位异常增大)。
神经系统和心理健康问题:
情绪不稳定和攻击性: 某些兴奋剂会引起情绪剧烈波动,易怒、攻击性增强,甚至出现暴力行为。
抑郁和焦虑: 停药后可能出现戒断症状,包括严重的抑郁、焦虑、失眠和疲劳。
认知能力下降: 长期滥用可能影响记忆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成瘾性: 某些药物具有成瘾性,一旦开始使用,可能难以戒断,形成恶性循环。
其他身体损害:
肌腱断裂: 力量和速度的突然增加会超出肌腱的承受能力,增加肌腱损伤和断裂的风险。
骨骼发育问题: 青春期运动员使用某些药物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导致骨骼过早成熟。
免疫系统受损: 药物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更容易感染疾病。
皮肤问题: 痤疮、油性皮肤、脱发等。



二、 对职业生涯的毁灭性打击:

一旦被查出服用兴奋剂,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禁赛: 根据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和各国体育组织的规定,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将被处以不同期限的禁赛。初犯通常面临至少2年的禁赛,再次违规则可能面临终身禁赛。
成绩取消: 所有在服用兴奋剂期间获得的成绩(包括奖牌、纪录、积分)都将被取消,并可能追回奖金。
失去参赛资格: 禁赛期间,运动员将失去参加任何官方体育赛事(包括奥运会、世界杯、联赛等)的资格。
声誉扫地: 兴奋剂丑闻会严重损害运动员的个人声誉,失去公众信任、赞助商支持和粉丝的喜爱。
职业生涯提前终结: 禁赛、失去支持和身体损耗往往意味着运动员职业生涯的提前结束,尤其是在他们的黄金年龄段。



三、 法律和经济责任:

法律制裁: 在一些国家,非法销售或持有某些违禁药物可能触犯法律,运动员也可能因此面临法律诉讼。
经济损失:
奖金和代言费追回: 被取消的成绩意味着奖金和代言合同的丧失,甚至需要退还已获得的经济利益。
失去未来收入: 职业生涯的终结和声誉的损害,意味着未来巨大的收入损失。
治疗和康复费用: 长期服用兴奋剂带来的健康问题,需要高昂的医疗费用进行治疗和康复。



四、 道德和公平竞赛原则的破坏:

违背体育精神: 体育的本质在于公平竞争、挑战极限和超越自我。服用兴奋剂是一种作弊行为,严重违背了体育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不公平竞争: 兴奋剂能够人为地提升运动员的体能和表现,使得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相对于干净的运动员获得了不公平的优势,破坏了比赛的公平性。
误导公众: 运动员是公众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对青少年有着深远的影响。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是在向社会传递错误的信息,可能诱导更多人走向歧途。
心理压力和负罪感: 即使没有被发现,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也可能长期承受心理压力、内疚和恐惧被揭露的负面情绪。



五、 长期社会影响:

对体育的信任危机: 兴奋剂丑闻会损害公众对整个体育界的信任,使得人们质疑比赛结果的真实性。
破坏体育的纯洁性: 当兴奋剂成为普遍现象时,体育将不再是关于天赋、努力和拼搏的舞台,而是关于药物和科技的比拼。
诱导青少年: 对兴奋剂的追求可能会影响到更年轻的运动员,让他们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的健康和未来。



总结:

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后果是多方面的,从个人身心健康到整个体育生态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它不仅是一种违反规则的行为,更是一种对自我、对对手、对体育精神以及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的表现。虽然兴奋剂可能带来短暂的成绩提升,但其带来的长期、毁灭性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其可能获得的短暂利益。因此,体育界和社会都应该坚决抵制和打击兴奋剂的使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题主你有一个十分严重的误区,那就是你认为运动员大多不服用兴奋剂。

实际上不是这样的,真实的情况是

兴奋剂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几乎是相伴相生的。

题主你知道为什么大家要查兴奋剂么?

在60年以前,没人想着反兴奋剂这问题,大家想的都是怎么开发更高更快更强的兴奋剂,让运动员能一飞冲天。什么纯氧鸦片大麻,哪个猛就上哪个,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上的马拉松冠军被教练猛灌白兰地+士的宁混合物,跨过终点就昏迷不醒了——士的宁这玩意你可能不熟,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马钱子碱。

中国人更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牵机毒。

现代被广泛应用于耗子药。

我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可能是怕的,但是运动员们不怕。不仅不怕,现代化学的不断发展还极大的推动了兴奋剂的专门化发展——力量型项目的运动员吃麻黄碱,耐力型项目的运动员吃苯丙胺。

甲基苯丙胺,又名冰毒。

到了52年挪威奥斯陆冬奥会的时候,运动员们的更衣室里通常都是这样一幅景象:

终于,到60年这群人磕出事了——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丹麦运动员克努德·詹森嗑药过量,死场上了……

这下不管不行了,61年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终于正式成立——这个机构的前身是干嘛的呢?是专门检测运动员性别的。

对,你没看错,是为了防止有人男扮女装,去吊打对手骗奖牌的。

不过由于大家当时都在用兴奋剂,所以这个组织成立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工作成绩——结果67年环法自行车赛,英国运动员汤米·辛普森也死道上了……

兜里还装着没吃完的兴奋剂。

这下不管真不行了,起码不能总让运动员们死赛场上吧?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这边把苯丙胺什么的禁了,那边人工合成类固醇又出来了。类固醇本质上接近于人体自身合成的雄性激素,对肌肉生长好处多多,不过副作用是什么呢?

什么致癌、打乱内分泌循环、破坏心血管这些我都不多说,女汉子咱们了解一下吧:

这位威武雄壮的德国大哥名为安得利斯·格里克——他是86年欧锦赛女子铅球冠军,由于长期服用类固醇类药物,身体女性化特征越来越少,最后只好变性了事。

这也是东德当年为什么能以弹丸之地在奥运会上顶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狂摘金牌的秘密武器之一——后来苏联解体,东西德合并,一位东德队医到了中国,教会了中国人用这玩意……当年中国人过于实在,听说这东西大家都在用,于是也毫不遮掩的用上了,结果就是广岛亚运会爆发了兴奋剂丑闻。

是中国人错了么?

对,确实是中国人错了。因为那时候运动员们对兴奋剂的使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类固醇这种东西太糙了,人体内能自发合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人体生长激素才是王道——老子天生合成水平高,你有招么?

这就是为什么在体育界会有这样一个说法“查的出来的是兴奋剂,查不出的是高科技”。

然而到了新世纪以后,飞行药检跟生物护照技术的广泛使用已经基本可以确保只要吃了不该吃的东西,我总有机会把你查出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禁药名录有一本书那么厚,“总有一款适合你”。

那怎么办呢?

刷脸。

禁药目录那么厚一本,里面自然有些是绝对禁止使用的,但有些本身就有药理作用,假如运动员生病了的话自然可以有条件的服用——比如说信必可,它可以用来治疗哮喘,也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肾上腺素水平。那怎么去判断这个运动员该不该吃这个药呢?

主要看脸。

比如当代冬奥女子第一人、身负14块奖牌的挪威传奇名将比约根,她其实是个病人你知道么?

参加平昌冬奥会的挪威代表队,队里一多半的运动员都是病人——有合法服药权的病人你知道么?

为了给他们治病,他们入境的时候带着6000多支各类药物——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在WADA的禁药名录上你知道么?

某肌酸生产大国拼了命的游说WADA组织要求他们不能把肌酸列入禁药名录,这些普通人都不会知道。随着生命科学与化学的不断发展,兴奋剂——或者更严格一点说应该叫禁药——的边界早就模糊了,环法七冠王阿姆斯特朗曾经说过:“不用禁药,没人能赢得环法比赛”,这也是体育界一个尴尬而无奈的现状。

大家一直都在嗑药。

只不过现在基本上不会有人因为嗑药而死在赛场上了。

好事。

user avatar

我发两张图。我说里面好几个都是女运动员,你信吗?


她们就是90年代初我国泳坛的五朵金花 庄泳,杨文意,钱红,林莉,王晓红。

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她们获得了辉煌成就,一共获得了4金5银,令人诧异的是五人在这届奥运会后全部退役;94年广岛亚运会中国代表团爆出大规模兴奋剂实锤丑闻,11名被处置的运动员有7人出自游泳项目;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游泳一蹶不振,除了乐靖宜获得1金1银外没有奖牌。

尤记得我小时候她们一出来我妈就说“我们派男选手参加女子比赛了!”

user avatar

亲身体验过使用合法的补剂,简直如魔术一般,更何况真正的兴奋剂。

高二时参加校运动会八百米,是中学最后一次参加运动会,所以特别想拿一次第一(从初一开始次次跑八百,就是没拿过第一)。

为了能赢校队的牛人(他们不至于这种比赛也吃药),比赛前一个月除了训练外每天还吃一些补剂,有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叶酸+硫酸亚铁(提高耐力),肌酸(提高力量),比赛前三天开始吃碳酸氢钠(抗乳酸堆积),比赛开始前吃了一片蓝色小药丸(舒张血管)。

仅仅用了一个月,成绩就从两分三十秒提高到两分十秒(两分半以内提高每一秒都不容易,两分十五以内提高每一秒都能要命),最后拿了校运会第二名,险些超过校队大神拿第一。

说来惭愧,其实真兴奋剂也用了,在比赛开始前喝了一瓶小儿止咳糖浆(里边含啥就不说了,反正能麻痹神经和舒张呼吸道)。

现在想来,如果当时在训练中用了EPO的话,肯定能拿第一,成绩跑进二级都很有可能(二级两分零三),只不过那是处方药。。。。。

根据我的亲身体会,一个在八百米项目上底子不错的普通中学生,在合理训练、使用一些补品和EPO的情况下,两三个月内达到二级不难,如果使用伤害较大的兴奋剂(大力补之类),一级似乎也并不多难(自己没体验过,只是说说,二级到一级那几秒也许不仅仅是靠药能解决的)。。。。。

user avatar

我猜想发展到后面,会有很多人吃药吃到暴毙,都拿不了冠军。

早期,吃药狠的拿冠军。

中期,大家都狂吃药。

后期,冠军只有一个,却有一大批药罐子暴毙。

user avatar

用一个比较俗的句式吧:如果不是兴奋剂,我都不知道奥运会曾经这么牛逼过。

兴奋剂这东西,现在其实已经很超乎想象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兴奋剂不再像之前那样简单粗暴,而更类似于长期服用慢慢见效的“身体调理”,对人体的干预效果越来越均衡,跟普通药物的区别越来越小。

比如,现在很多健身爱好者会服用适量类固醇、睾酮类产品以增肌,这都是摆在明面上的。

或者这样说吧,有的兴奋剂,吃下去,可能还不如抽几根雪茄或喝几杯咖啡带来的身体感觉明显。

于是,关于兴奋剂,有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为什么不把适量使用兴奋剂,作为运动员调理身体、提高水准的一部分呢?

运动员都有食谱,比如牛肉,多吃牛肉能促进肌肉合成,这跟类固醇等兴奋剂促进肌肉合成其实是同一目的。凭什么吃牛肉就行,吃兴奋剂就不行?

说为了保护运动员健康?那天天吃牛肉就健康?训练累成狗就健康?职业运动员经常落得一身伤病,甚至退役后半残疾,就比兴奋剂更健康?

导致不公平?那富裕国家的运动员能接受更为专业、系统的训练,对没那个条件的运动员来说,是不是不公平?像盛装舞步这类的烧钱项目,对没钱买马的运动员来说,是不是不公平?

事实上,不少国家的竞技训练时,都会服用调节身体类药物,谁不用谁就吃亏。这在圈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无非是控制到检查不出来的程度,大家又都不承认有这回事儿,而是将其称为正常饮食调节罢了。

从这个角度想想,兴奋剂,其实就相当于用嗑药的吸收性伤害,来等量替换日常高强度训练的消耗性伤害

只要运动员自愿,又有什么好说的呢?更何况,这也有助于推动医药科学进步,探索不断降低副作用、不断提高人类极限,不断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努力啊。

有没有感觉,这种说法虽然听上去似乎有点不对劲,但还不大好反驳?

其实,一百多年前的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对此给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答案。

那是现代奥运会恢复重办以来的第5届,也是最后一届采用纯金质金牌的奥运会。但真正令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伟大而不幸的运动员——吉姆·索普。

索普有多强?对田径稍有了解的,都知道全能项目的含金量有多高。而索普,这位美国印第安人,同时参加了十项全能、五项全能,全部夺金,都打破世界纪录。

瑞典国王在颁奖仪式上都忍不住说:“先生,你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田径运动员。”

但可惜的是,第二年,索普的两个冠军全被剥夺了。

是因为他使用兴奋剂被查出来了吗?

不是。

理由很奇葩。索普在美国曾为半职业棒球队打过比赛,挣上15美元的周薪,给贫困的家庭偿还债务。

因此,他被美国群众举报,称他的身份是“职业运动员”。而1912年奥运会,明确规定了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赛。

就这样,索普违规了。他的金牌被追回,世界纪录被取消,奥运资格被剥夺。尽管他辩称“我仅仅是一个印第安男人,不知道这些规矩”;尽管舆论一片哗然,争议声音不断;尽管两个项目的银牌选手为致敬索普都拒绝接受金牌……但索普,还是因为有“职业运动员”的身份嫌疑,而被夺走了一切荣誉。

这让人不禁要问,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奥运,是哪门子鬼规矩?职业运动员不参加,难道业余运动员参加?

当时的奥运会,的确如此。

从现代奥运肇端,顾拜旦等先辈就认为,“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体育是应当以人类健康为终极价值的。奥运精神是对人类价值的尊重,而不是鼓励征服。

但作为国际赛会,奥运会,又必不可少的会涉及到参赛国家的荣誉与竞争。

如何在国家荣誉与运动员个人之间找到平衡?奥运会的解决方案,就是“业余原则”。

如果你是把运动作为谋生手段的职业运动员,那么奥运会不欢迎你;如果你是为了和平、健康、友谊而运动的业余体育爱好者,你就是奥运会欢迎的人。

嗯,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理念倒是有几分神似。

这听起来与国际最高赛事的地位颇为不合。事实上,自从索普事件后,“业余原则”也曾饱受质疑。

但奥委会的先生们却近乎古板地默默坚持。因为,这里面,有着深刻的考虑。

正如顾拜旦所说,“如果一个人将其全部交给一项竞技运动,通过从事这项运动而致富,这就使运动的高尚荡然无存,使肌肉凌驾于精神之上,而彻底毁坏了人的平等”。

有一些关于人类的基本价值,比荣誉更值得追求和坚守。

①要知道,如果奥运会是竞技导向、成绩导向,那就相当于鼓励了不同国家间的成绩对比,就关系到国家形象,以及政治角力。有些国家就可能会看得很重,会训练专门力量用于体育竞赛,把资源往培养竞赛型运动员上倾斜,而国民大众的体育爱好和强身健体需求就会被相应摊薄。这对体育公平吗?

②运动员而言,可能从小就得长期在艰苦枯燥程式化的训练中度过,甚至可能断掉其他爱好及选择,专被打造成适应比赛的“机器”,乃至于过度训练、长期积劳、损耗健康……这对运动员公平吗?

③以成绩论英雄的模式,运动员大多数是作为垫背的存在,只能默默无闻、一身伤病、泯然若尘。少数成功的,就可以改变命运,享受到各种特殊待遇,乃至名利双收、官运亨通、位居人上。这对社会公平吗?

④就算把这个理解为给需要解决生计或寻求进身的人们提供了一条路。但如果靠这样的路来解决生计问题,那治理者不应该羞愧吗?如果进身要以牺牲健康权为代价,那这样的进身之路该存在吗?

⑤当很多竞技项目,到最后成了拼谁更敢无以不用其极,拼谁敢更敢拿命上的时候,像不像让观众看角斗士?值得鼓励吗?如果奥林匹克运动会变成了一群需要运动的人坐着休息,看一群需要休息的人玩命时,它的意义又何在?……

仔细品品,这些禁止职业运动员参赛的考虑,其实跟禁止兴奋剂的考虑,逻辑是一脉相承的。

总有一些关于人类的基本价值,比极端的集体荣誉更值得追求和坚守。奥运的老前辈们,对人尊严、平等、价值的温情关怀,虽百载以降,仍令人发自内心地感佩。

只可惜,再好的理念,也阻止不了贪嗔痴。尽管奥运会坚持“业余原则”,但还是有的国家把成绩看得比人民更重要,为了通过成绩来展示强大,甚至不惜无所不用其极。

我指的是东德,它曾获得400多枚奥运金牌,长期与美苏比肩。但成绩背后,不仅有不要命的拼搏训练,更有外力加持:东德曾长期系统地组织至少一万名运动员服食各类禁药。这累计造成一百多名运动员猝死、许多运动员在长期服用禁药后身体发生异变、癌症、不育等严重问题,成为了国家、民族乃至世界长期难以抹去的黑暗记忆。

东德女子铅球冠军克里格。退役后被迫变性

而奥运会,在坚持了业余原则近一个世纪后,也慢慢难以为继,最终,从1981年萨马兰奇开始,取消了业余运动员限定(索普的金牌给补发了)。此后,“梦之队”等职业运动员开始出现在奥运赛场,商业元素迅速铺开,各国争金愈发激烈,奥运会渐渐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尽管已经越来越竞技化、商业化,但奥运对兴奋剂的“零容忍”,一直是不容挑战的底线。

某种程度上,这仍是对当年那份“业余原则”所体现价值观的默默坚守,是在国家、经济面前,对人类尊严、平等底线的默默捍卫。

有些事情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而更在于从中体现出什么态度,特别是体现出对人是什么态度。

所以说,如果允许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这恐怕会是开倒车。


个人公号【办公室聊斋】 欢迎交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可能面临一系列严重后果,这些后果可以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职业生涯、法律责任和道德层面等多个维度来详细阐述。以下是详细的说明:一、 对身体健康的直接和长期影响:兴奋剂的种类繁多,其对身体的影响也因类型和剂量而异。但总体而言,它们往往会打乱人体自然的生理平衡,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
  • 回答
    .......
  • 回答
    运20这样的大型军用运输机,在理论上,是具备为民间物流提供服务的潜力的,并且这正是军民融合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将它大规模地投入民用,其可行性并非简单的是否能飞的问题,而是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考量和实际操作的障碍。从硬件上看,运20的“民用潜力”:首先,运20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它拥有巨大的载货能力.............
  • 回答
    在体育界,我们总能看到那些在赛场上挥洒汗水,用实力征服观众的明星运动员。然而,有些运动员不仅拥有令人惊叹的运动天赋,还兼具出众的颜值,简直是上帝的宠儿。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懈怠,反而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用硬核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谱写了一曲曲“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偏要靠实力打拼”的赞歌。今天,我们就.............
  • 回答
    要判断李娜是否是中国最伟大的运动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衡量,包括她取得的成就、对中国体育的影响、以及她在文化和社会层面的意义。我认为,从多个关键角度来看,李娜 极有可能并且有充分的理由被认为是是中国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伟大”。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无与伦比的.............
  • 回答
    2020东京奥运会(实际于2021年举行)涌现了许多令人瞩目的运动员,其中不乏颜值出众、气质非凡的选手,他们的赛场表现和个人魅力都征服了无数观众。要说“神颜”,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评价,但根据网络上的讨论热度和大众的普遍认可,以下几位运动员的颜值可以说是备受瞩目的:1. 俄罗斯艺术体操运动员 – 迪娜.............
  • 回答
    世界顶级中长跑运动员的100米速度,这确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不同运动专项的身体素质差异。简单来说,他们跑100米的速度,绝对不会和专业的短跑运动员相提并论,但对比普通人,他们的爆发力和速度储备仍然相当惊人。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中长跑运动员的100米速度不快?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中.............
  • 回答
    当然,我很乐意为你详细地讲述职业运动员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并探讨为什么这种差距如此显著。至于视频分享,抱歉,我无法直接提供视频内容,但我会尽力用文字来描绘出那种强烈的对比,让你仿佛能看到那些画面。首先,我们要明白,职业运动员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练得勤快”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多维度、系统性的差.............
  • 回答
    乒乓球运动员陈梦比赛休息时淡定吃香蕉的背后:为什么香蕉是运动员补给的首选?陈梦在比赛中淡定地吃香蕉,这一幕在很多体育赛事中都屡见不鲜。香蕉之所以能成为运动员补给的首选,并非偶然,而是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和快速的能量补充能力,完美契合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对身体的需求。 香蕉为何成为运动员补给的“宠儿”?香蕉之.............
  • 回答
    孩子三年级就进了省队,这绝对是个好消息,说明孩子在游泳方面非常有天赋和潜力!至于以后能不能走体育这条路,以及运动员退役后的去向,我来给你详细说道说道。孩子以后能否走体育这条路?答案是:很有可能,但需要系统规划和持续努力。三年级就进省队,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通常来说,这个年龄段进入省队,意味着孩.............
  • 回答
    想要拥有一双紧致有型的美腿,绝不是靠饿肚子就能实现的。很多女生在追求瘦腿的过程中,常常陷入一个误区:以为只要做无休止的腿部训练就能瘦。其实不然,科学的运动方式结合健康的饮食,才是拥有美腿的关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哪些运动能真正帮助女生们有效瘦腿,并且让你的双腿看起来更修长、更有线条感。首先,我们要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人性中很多复杂的部分。我们都知道运动能带来愉悦感,释放多巴胺,这听起来是个双赢的好事,但现实中,就是有那么多人对运动提不起兴趣,甚至深恶痛绝。这背后,绝不是简单的“懒”字可以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明白,多巴胺并不是运动的唯一“指挥官”,也不是唯一的奖励。 身体和心理的影响是多.............
  • 回答
    想要告别腰酸背痛,拥有一副强健的腰背,选择合适的运动至关重要。别以为只有那些高难度的动作才能锻炼到腰背,其实很多日常的活动,只要稍加注意和调整,就能成为你腰背健康的守护者。最直接有效的莫过于一些 核心力量训练。你想想,我们的腰腹部就像是身体的“发动机”,强大的核心力量能够稳定脊柱,减少腰椎承受的压力.............
  • 回答
    在家运动既可以减脂也可以增肌,关键在于你选择的运动类型、训练强度、频率以及你的饮食配合。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在家就能做的减脂和增肌运动,并提供详细的说明。 一、 减脂运动(核心在于消耗热量,提高新陈代谢)减脂的关键在于创造“热量缺口”,即消耗的热量大于摄入的热量。在家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和一些高强度间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把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减肥和年轻人以及减肥决心联系起来了。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中间到底有多少道理,又有什么我们容易忽略的地方。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短时间高强度运动和减肥的关系。短时间高强度运动(比如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之所以能帮助减肥,核心在于它能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提.............
  • 回答
    颈椎病困扰着不少人,长期的伏案工作、不良的坐姿习惯,甚至是长期的精神压力,都可能让颈部不堪重负。幸运的是,有很多温和有效的运动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症状,甚至从根本上改善颈椎的健康状况。与其依赖止痛药或寻求短暂的缓解,不如通过科学的运动来重塑颈部的力量和柔韧性。很多人可能认为颈椎病就不能动了,其实恰恰.............
  • 回答
    想要在运动中找到那种“手撕绿茶”的畅快感,同时又能为自己添上几分防身的能力,还得是那种能把浑身劲儿使出来,看着就霸气十足的运动才行。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实打实的,让人酣畅淋漓的运动,尤其是那种需要技巧和力量对抗的。拳击(Boxing)这玩意儿,绝对是“痛快手撕”的绝佳代表。想象一下,你站在擂.............
  • 回答
    绝食七天不运动,体重下降的幅度因人而异,这涉及到个体的新陈代谢率、起始体重、身体成分以及具体绝食方式等多种因素。不过,我们可以从生理学角度来大致推测一下可能的变化,并尽可能详细地说明。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会体重下降。我们身体的能量摄入主要来自食物,而能量消耗则来自于基础代谢、日常活动以及食物的热效应。.............
  • 回答
    .......
  • 回答
    很多朋友在提到“补肾”的时候,总会陷入一些误区,觉得吃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就能立刻“强大”起来。其实,“补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身体的养护。在中医的理论里,肾主藏精,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它关乎着生长发育、生殖能力,以及身体的骨骼、毛发、听力等等。所以,当身体出现一些疲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