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原始资料:
兵科罗尚忠题称:
关门索粮于司农,不啻疾呼。
闻右屯之积尚多,向欲移就近地,而悍军倡言抢粮,遂寝其说。
今奴且营右屯搬移,既以无及,焚毁亦奚容迟?不然已为盗资矣。
然掷尽屯积之千百而靳言用力之一朝,倘愤前屯之为盗积而坐视见在之为军饥也,几何不败了公事?而计臣可无系念欤?
关门将领剥削实烦有声,而清汰应有次第。
近闻经臣蒞事,各兵多讼其将,经臣洗刷大急,将卒怀贰,人心多不联属。兵二其将,将复自二,其何能济?
诸将受国厚恩,今日奴来,正人人封侯之会,其如怀私而误大计,自有尚方之剑在。而经臣亦宜宽维新之条,妙鼓舞之术,庶足以驱群力而奏肤功。
总之,经臣此际无不肯拮据之理,而第恐以拮据之急至于手脚忙乱,无不呕心之情,而第虑以呕心之过至于意见自用,所愿皇上再申饬者如此,无他奇矣。”
奉圣旨:“这所奏言言切实,所宜急行。
如右屯粮草轻弃与贼而退守宁远,已为失着,宁远为关门障蔽,急当移兵应援,不可拘画地分守之说。迟误者定以军法从事。
再来看看相关人员:
辽东经略高第;
宁前兵备道参政袁崇焕;
管锦右粮屯通判金启倧;
首先,高经略在辽东那边官职当然最大;
然后,关外官职最高的文官,是宁前兵备道参政袁崇焕!在当时,孙承宗已经辞职,辽东巡抚喻安性已经调走,关外官职最高的文官袁崇焕,这是袁粉无论如何抵赖不掉的。
第三,负责管理右屯30万石粮食的,是管锦右粮屯通判金启倧,这是现管。
没错,高经略在辽东那边官最大,
但是,
高经略说撤锦右一线的军队,袁崇焕、金启倧说“兵法有进无退”;
高经略说撤右屯的粮食,前屯的丘八老爷来了个“悍军倡言抢粮”;
当时的前屯驻扎的是赵率教,顶头上司是袁崇焕!
小小袁崇焕,十处打锣九处到,哪里坏事,哪里就有袁崇焕!
辽西那边,之所以叫“辽西走廊”,就是因为地形坑爹,
只有沿海一带地势比较平,适合陆路运输粮食,
前屯一帮“悍军”大爷屯兵当道,高经略的运粮队“纵有十万,不得偷过”。
更何况,直接责任人是金通判。
然后,一场宁远“大捷”,管锦右粮屯通判金启倧来了个“点炮死”——难怪多地麻将都有个专业词汇叫“点炮”,然后,死无对证。
也就是说,只要关外是袁崇焕、金启倧把持,高经略无论撤军、撤粮还是烧粮,都绕不开袁崇焕、金启倧和前屯的“悍兵”大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