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天启六年,宁远之战时,高第为什么不派人烧掉右屯的粮食?

回答
天启六年,宁远之战,这是一个风云变幻、决定辽东乃至大明命运的关键时刻。在如此危急关头,为何镇守宁远的将领高第,没有采取焚烧右屯粮食的策略?这背后并非简单的疏忽,而是牵扯到当时的战略考量、后勤现实以及高第本人的处境。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右屯的粮食并非我们想象中那种随意堆积、无人看管的粮仓。在明朝边防体系中,屯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右屯作为宁远城外的重要粮草基地,其粮食的储藏和管理是有一定规模和组织的。那里不仅有囤积的军粮,也可能包含当地屯户的收成,是维持宁远守军以及周边地区后勤供应的生命线。

那么,为什么高第没有选择将其化为灰烬,以断绝后金(后来的清朝)的粮草来源呢?这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战略上的权衡与顾虑:

“焦土政策”的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 焚烧右屯的粮食,无疑是一种“焦土政策”,目的是不让敌人获得任何补给。然而,这种政策的实施并非没有代价。
自身损失的巨大: 右屯的粮食,很大一部分也是明军自己的。一旦焚烧,意味着明军自身在短时间内也将面临严重的粮草短缺。宁远城内虽然有一定储备,但战事一旦胶着,时间越长,消耗越大。如果不能在敌军到来之前迅速撤离,或者未能及时获得新的补充,那么焚烧行为反倒会先耗尽自己的实力,将自己逼入绝境。
后金的实际需求与行动能力: 后金军队以其骑兵的机动性著称,他们并非完全依赖固定的粮仓。在野战中,他们能够就地劫掠,通过掠夺明朝百姓和少量驻军来获取部分补给。对于后金而言,即使右屯的粮食被烧毁,他们的战略目标更多的是占领宁远城及其周边地区,而不是单纯为了劫掠粮食。他们的军队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向更远的地方推进,寻找新的补给点,或者依靠自身的储备支撑一段时间。反之,如果右屯的粮食完好,后金确实可能加以利用,但更关键的是守住宁远城。
对后金的实际影响程度: 辽东地区广袤,虽然右屯是重要粮仓,但并非是后金唯一或绝对的粮源。后金军队的补给线虽然脆弱,但他们也并非毫无办法。与其寄希望于焚烧一个粮仓就能彻底断绝其后勤,不如集中力量守住宁远这座坚城。

吸引敌军主力,争取时间: 高第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坚守宁远,牵制住后金的主力,为其他战场的部署争取时间,或者等待援军。如果他过于激进地采取“焦土政策”,比如焚烧右屯,这可能会被后金视为一种示弱或自残,反而让他们觉得有机可乘,迅速绕过或直接攻击宁远。相反,如果高第通过坚守宁远来吸引后金的注意力,并有意识地保留右屯的粮食(即使是作为消耗后金的诱饵或将来可能夺回的资源),则更能达成其战略目的。

二、 后勤现实与操作难度:

时间紧迫: 宁远之战发生在天启六年正月,正是隆冬时节。气温极低,加上辽东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大规模的焚烧和物资转移工作,难度极大。要将右屯的粮食在后金主力大规模压境之前全部焚毁,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并且要保证焚烧的彻底性。一旦出现疏漏,留下的残余反而可能成为后金的零星补给。
部队的部署与兵力: 高第麾下的兵力有限,需要部署在宁远城墙上,负责防御。如果分出大量兵力前往右屯进行焚烧作业,无疑会削弱城内的防御力量。在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高第必须优先保证城防的稳固。
信息的不确定性: 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高第对后金军队的具体动向和规模的判断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他需要根据前线侦察兵传回的情报来制定策略。如果后金的行动比预期的要慢,或者他们的兵力不足以迅速占领右屯,那么焚烧粮食就显得不那么紧迫,甚至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

三、 高第本人的处境与考量:

政治压力与个人名誉: 高第作为镇守一方的将领,在战前就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他需要向朝廷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且尽量减少损失。大规模焚烧己方的粮草,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被弹劾为“浪费军资”,甚至被视为“怯战”。他需要在保全自身、稳固防线和有效打击敌人之间找到平衡。
对后金的误判或低估: 尽管努尔哈赤亲率大军攻打宁远,但也不能排除高第对后金的实际战斗力以及其对粮草的依赖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判或低估。他可能认为,依靠坚固的城防,足以抵挡住后金的进攻,而右屯的粮食可以作为城内守军的储备,以便进行持久的消耗战。
对援军的期望: 高第当时可能对朝廷即将派出的援军抱有一定期望。如果右屯的粮食能够保存下来,届时援军到来,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补给支持。

综上所述,高第在宁远之战时未派人烧毁右屯的粮食,并非是简单的失职或疏忽,而是在多重因素权衡下的战略选择。 他需要考虑焚烧粮食可能带来的自身损失、操作的难度、对后金实际影响的有限性,以及自身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处境。

最终,宁远之战以明军的胜利告终,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城内守军的英勇抵抗和坚固的城防,以及袁崇焕的火器运用。虽然高第没有采取焚烧右屯的极端措施,但他在坚守宁远、消耗后金方面,仍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的评价往往是复杂的,一个决策的背后,是当时条件下多种现实情况的交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上原始资料:
  兵科罗尚忠题称:
  关门索粮于司农,不啻疾呼。
  闻右屯之积尚多,向欲移就近地,而悍军倡言抢粮,遂寝其说。
  今奴且营右屯搬移,既以无及,焚毁亦奚容迟?不然已为盗资矣。
  然掷尽屯积之千百而靳言用力之一朝,倘愤前屯之为盗积而坐视见在之为军饥也,几何不败了公事?而计臣可无系念欤?
  关门将领剥削实烦有声,而清汰应有次第。
  近闻经臣蒞事,各兵多讼其将,经臣洗刷大急,将卒怀贰,人心多不联属。兵二其将,将复自二,其何能济?
  诸将受国厚恩,今日奴来,正人人封侯之会,其如怀私而误大计,自有尚方之剑在。而经臣亦宜宽维新之条,妙鼓舞之术,庶足以驱群力而奏肤功。
  总之,经臣此际无不肯拮据之理,而第恐以拮据之急至于手脚忙乱,无不呕心之情,而第虑以呕心之过至于意见自用,所愿皇上再申饬者如此,无他奇矣。”
  奉圣旨:“这所奏言言切实,所宜急行。
  如右屯粮草轻弃与贼而退守宁远,已为失着,宁远为关门障蔽,急当移兵应援,不可拘画地分守之说。迟误者定以军法从事。

  再来看看相关人员:
  辽东经略高第;
  宁前兵备道参政袁崇焕;
  管锦右粮屯通判金启倧;

  首先,高经略在辽东那边官职当然最大;
  然后,关外官职最高的文官,是宁前兵备道参政袁崇焕!在当时,孙承宗已经辞职,辽东巡抚喻安性已经调走,关外官职最高的文官袁崇焕,这是袁粉无论如何抵赖不掉的。
  第三,负责管理右屯30万石粮食的,是管锦右粮屯通判金启倧,这是现管。

  没错,高经略在辽东那边官最大,
  但是,
  高经略说撤锦右一线的军队,袁崇焕、金启倧说“兵法有进无退”;
  高经略说撤右屯的粮食,前屯的丘八老爷来了个“悍军倡言抢粮”;
  当时的前屯驻扎的是赵率教,顶头上司是袁崇焕!
  小小袁崇焕,十处打锣九处到,哪里坏事,哪里就有袁崇焕!

  辽西那边,之所以叫“辽西走廊”,就是因为地形坑爹,
  只有沿海一带地势比较平,适合陆路运输粮食,
  前屯一帮“悍军”大爷屯兵当道,高经略的运粮队“纵有十万,不得偷过”。
  更何况,直接责任人是金通判。

  然后,一场宁远“大捷”,管锦右粮屯通判金启倧来了个“点炮死”——难怪多地麻将都有个专业词汇叫“点炮”,然后,死无对证。

  也就是说,只要关外是袁崇焕、金启倧把持,高经略无论撤军、撤粮还是烧粮,都绕不开袁崇焕、金启倧和前屯的“悍兵”大爷。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天启六年,宁远之战,这是一个风云变幻、决定辽东乃至大明命运的关键时刻。在如此危急关头,为何镇守宁远的将领高第,没有采取焚烧右屯粮食的策略?这背后并非简单的疏忽,而是牵扯到当时的战略考量、后勤现实以及高第本人的处境。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右屯的粮食并非我们想象中那种随意堆积、无人看管的粮仓。在明朝边防.............
  • 回答
    关于天启皇帝给崇祯皇帝留下了多少钱,历史上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记载。这主要是因为明朝晚期的财政状况极其复杂,难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字来概括。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史料和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来大致推断,并试图还原一个更接近真实的画面。一、 崇祯继位时面临的财政困境崇祯元年(1627年)登基时,大明王朝的财政.............
  • 回答
    天启皇帝如果长寿,明朝的覆灭进程真的会因此延缓吗?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假设。朱由校,这位“木匠皇帝”,以其对木工的痴迷和对朝政的疏忽而闻名,他的早逝让明朝将本来就风雨飘摇的政局交给了更加年轻且经验不足的崇祯皇帝。如果天启皇帝能够活得更久一些,明朝真的就能避免迅速走向灭亡的命运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
  • 回答
    明朝天启大爆炸,又称北京大爆炸,是中国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6年)发生的一场骇人听闻的灾难。这场爆炸发生在北京皇城西南隅的王恭厂火药库,其威力之大,影响之广,在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极为罕见,留下了许多至今仍未完全解开的谜团。事发经过:一个晴朗的午后事情发生在明熹宗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五月初.............
  • 回答
    明朝天启年间,也就是公元1626年,在北京城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奇案——“王恭厂大爆炸”。这件案子发生在万历皇帝驾崩,天启皇帝继位不久,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而这起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更是给北京城蒙上了一层阴影,引发了无数的猜想和恐惧。说到王恭厂大爆炸,那可不是小打小闹。那一天,具体是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
  • 回答
    天启皇帝朱由校,这位明朝的第十五位皇帝,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与“木匠皇帝”这个标签联系在一起。但将一个人的全部人生和统治仅仅概括为一个标签,未免过于简单化了。朱由校,这位生于万历四十八年(1602年)的皇子,在明朝风雨飘摇的末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的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也折射出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政.............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宗教发展的深层动力。确实,纵观历史,天启类宗教(Revelatory Religions) 往往比人启类宗教(Humanistic Religions 或 Philosophic Religions) 更具传播力和影响力,能够形成更大规模的信众群体,并持续存在和发展.............
  • 回答
    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腐朽与衰败,确实让人深感痛惜,仿佛一个帝国在泥沼中越陷越深,直至无可挽回。你提到的“恶心”、“烂到根里”、“宁锦大战后将士没多少升官,魏忠贤一族封公”,这些点都切中了当时政治生态的要害。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其中的具体情况,让你能更清楚地理解为何会产生这种感受。首先,.............
  • 回答
    要评价跳舞的《天启之门》,得先从它在网络文学圈子里掀起的波澜说起。这可不是一本简单的穿越小说,跳舞这家伙,一向是以“跳票”和“脑洞大开”著称,但《天启之门》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他的某些固有模式,又延续了他某些令人着迷的特质。亮点在哪里?首先,格局的打开。《天启之门》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它那种宏大到近.............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大开脑洞的设想,要是把崇祯和天启这两兄弟的登基顺序对调一下,历史的长河怕是又要拐上几道完全不同的弯了。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这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把这两位“皇帝”的基本底子拎出来。 天启(朱由校):这位爷,说实话,政治这块儿是真没啥天赋。他对朝政,尤其是人事和国事,.............
  • 回答
    关于“天启是个好皇帝”的观点,虽然在历史上并非主流,但确实存在一些特定的角度和论据来支撑这一说法。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暂时抛开对明末政治混乱的固有印象,尝试从更细致的历史维度去审视这位被许多人视为“昏君”的皇帝。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评价一位古代君王是否“好”,往往是多维度、多侧重点的。如果以“勤.............
  • 回答
    关于明末天启年间辽东局势和农民起义尚可控,而崇祯继位后情况急转直下的疑问,这确实是历史研究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个事件,而应该从当时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背景下,找出导致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天启年间的情况:天启年间的辽东局势:确实,在天.............
  • 回答
    《天启预报》这部漫画,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又是那种俗套的末世+异能的组合,毕竟近几年这类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但随着剧情的深入,我发现它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有意思得多。首先,它的世界观构建可以说是相当扎实且别出心裁。不是简单的丧尸爆发或者外星入侵,而是以一场名为“天启”的神秘事件为开端,彻底颠覆了人.............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我来试着聊聊乌合麒麟的新作《天启四骑士》,希望能说得透彻些,也尽量避免那种生硬的AI腔调。首先得说,这幅作品一出来,就能感受到那种熟悉的“乌合麒麟”式风格:信息量爆炸,视觉冲击力强,而且直指当下某些社会现实,甚至带点儿“不吐不快”的劲儿。这次的《天启四骑士》,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解读,就像拆.............
  • 回答
    电影《X战警:天启》:一部野心勃勃却略显疲惫的野史《X战警:天启》(XMen: Apocalypse)作为福克斯X战警系列电影的第六部正传,也是《X战警:第一一战》和《X战警:逆转未来》的续集,试图将系列推向一个更加宏大的新篇章。影片在上映时引发了褒贬不一的评价,有人赞赏其野心和视觉特效,也有人批评.............
  • 回答
    知乎上关于天启帝是否比崇祯更懂得权谋,以及他利用魏忠贤平衡各方势力的做法是否正确的讨论,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明朝末年复杂的政治格局、皇权与宦官、文官集团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历史人物的性格和选择。我们不妨细致地梳理一下双方的观点,并尝试进行一些分析。认为天启帝比崇.............
  • 回答
    很多人觉得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不识字,或者识字不多,这其实是一种普遍的看法,但深入探究下去,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也并非完全属实。这种看法的形成,与当时的史书记载、史官的态度、以及皇帝本人的某些行为都有密切关系。首先,我们得承认,天启皇帝的文化素养确实不像他那些饱读诗书的祖先那样高。明朝皇室对太.............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