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建筑学都需要学什么?

回答
建筑学是一门迷人的学科,它融合了艺术的创造力、技术的严谨性和人文的关怀,旨在设计和建造我们生活的空间。如果你对它充满好奇,并且想知道到底需要学些什么,那可就对了,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捋一捋。

首先,我们得明白,建筑学可不是你想象中光会画图那么简单。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你同时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可以把它们大概分成几个大类来聊:

第一部分:设计的根基——让你成为一个“造梦师”

这是最吸引人,也最能体现建筑学艺术性的部分。你得学怎么把一个想法、一个概念,变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空间。

设计基础: 别小看最开始的素描、色彩、构成这些课,它们是你理解形式、比例、光影最直接的工具。你会学习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概念,如何通过二维的平面来暗示三维的空间。这就像学写字,得先认识笔画和结构。
建筑设计: 这是核心中的核心。你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项目,从一个小小的住宅,到学校、博物馆、公共空间,甚至整个城市规划。你会学习如何分析场地条件、用户需求、文化背景,然后将它们融合成一个独特的建筑方案。这就像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但答案不是唯一的,而且充满了创意和惊喜。
城市设计与规划: 建筑不仅仅是独立的个体,它们组成了城市。所以,你需要了解城市是如何发展的,如何规划,如何让建筑与城市环境和谐共存。你会学习如何分析城市肌理、交通系统、绿化空间,并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出设想。这让你不再只关注一栋楼,而是放眼更广阔的尺度。
理论与历史: 为什么会有哥特式教堂?为什么现代建筑更注重功能?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建筑史里。你需要学习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建筑风格,理解它们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它们对当下设计的影响。这能帮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避免重复前人的错误,并找到自己的设计语言。

第二部分:技术的支撑——让你成为一个“工程师”

再好的想法,如果不能实现,那也只是空想。所以,你还需要掌握实现这些想法的“硬技能”。

结构力学与材料学: 建筑需要稳固,这离不开科学的结构。你会学习各种结构体系,比如梁、柱、墙、拱等,了解它们如何承受荷载,如何保证安全。同时,你还需要了解不同建筑材料的特性,比如混凝土、钢材、木材、玻璃等,知道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如何使用。这就像学盖房子,得知道砖头水泥怎么用才能不塌。
建筑物理与环境控制: 一个舒适的建筑不仅仅是好看的,还得好用。你会学习如何处理建筑的采光、通风、保温、隔声等问题。了解如何利用自然条件减少能源消耗,如何设计高效的暖通空调系统,让人们在建筑里感到舒适。这让你的设计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体验上的愉悦。
建筑构造与施工技术: 将设计图纸变成现实,需要精细的施工过程。你会学习建筑的构造节点,比如门窗如何安装,屋顶如何防水,墙体如何保温等。了解施工的工艺流程和管理方法,让你知道设计中的每个细节在实际中如何落地。这就像学怎么盖房子,每一个步骤都得清楚。
建筑法规与标准: 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比如消防安全、建筑规范、无障碍设计等。你需要了解这些规范,确保你的设计既美观又合法合规。这就像开车得遵守交通规则一样,安全第一。

第三部分:人文的关怀——让你成为一个“社会学家”

建筑是为了人而存在的,所以,理解人、理解社会也是必不可少的。

人类学与社会学基础: 你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以及对空间的需求。理解建筑如何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如何塑造社区的认同感。这让你设计出来的建筑能真正服务于人,而不是冰冷的盒子。
心理学: 空间对人的情绪和感受有着直接的影响。你会学习如何通过空间尺度、色彩、光线等元素来营造不同的氛围,比如宁静、活力、私密或开放。这能让你设计出更贴合使用者心理需求的建筑。
沟通与表达: 作为建筑师,你需要能够清晰地向客户、工程师、施工方以及公众表达你的设计理念和方案。这不仅仅是画图,还包括口头表达、模型制作、图纸表达等多种形式的沟通。

还有一些重要的贯穿始终的素质和能力:

批判性思维: 对现有建筑和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其优点和不足,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设计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你需要有能力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团队合作精神: 建筑设计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你需要学会与不同专业的人合作。
终身学习的态度: 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你需要保持学习的热情。

总结一下,建筑学就像一个多面体:

它需要你像艺术家一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赋予空间生命。
它需要你像工程师一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让设计落地。
它需要你像社会学家一样,有洞察人心的能力和人文关怀的精神,能让建筑服务于人。

所以,如果你觉得建筑学就是“帅气地画图”,那可能需要重新认识一下它了。它是一场漫长而精彩的探索,一个将艺术、科学与人文完美结合的旅程。它会挑战你的思维,磨炼你的技艺,最终让你有机会在现实世界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如果你真的对建筑学感兴趣,并且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些内容,那么你将会开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准备好了吗?这扇门,等你来推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很大,导致大部分回答惨不忍睹是真的…一个学科的学习不是留于表面的水彩素描和钢笔画,更不局限于城市上位规划和建筑规范,这些工具和条条框框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能保证这些最后提炼出来的才是学科学习的本质。


建筑学最原始的目的是设计房子、盖房子,建筑学是个可大可小的学科,边界可以拓展到任何一个领域(只要这个领域需要盖房子)。当然还有本身的工程技术、理论历史,人文社科属性。

如果非要说学什么,我想应该是不断学习和创作的态度和多专业合作的基础知识。(建筑学,先不谈建筑业)

以一个接近学术的实际项目竞标为例:

中华鲟自然保护基地(二期)

这个项目被邀标的时候,作为建筑师我脑子里是一片空白。这种感觉就像上大学的时候忽然拿到一个任务书一样手足无措,这是一个完全无法依赖已有经验设计的房子。但是我对鱼类和海洋生物非常感兴趣,还是硬着头皮开始了这个项目。

于是我和团队就开启了谦卑的研究求教之旅,找了海洋生物学专家,找了生态净化的景观顾问(andropogon),找了轻质可持续结构的顾问,等等……

每一次讨论和研究都迸发出了巨大的信息量,从生物的life cycle、面临的生存挑战、现在长江的水质与生存情况,建筑环境中水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综合考虑;我们最终对设计进行了概念定向。并且将水生池塘和生态景观也纳入了整个设计的过程中。

最后的成果尽量涵盖并解决以上研究的方方面面,以建筑和景观设计作为回应。整个项目基地由长江各区段水生植物汇聚成自净化的生态体系,同时建筑的高位水池由植被覆盖兼顾野生生物栖息地。救援与养殖水池分为室内外,室外以驯化野化和繁育为主。室内水池以保种育苗和科普教育为主。

ennead architects

具体细节的设计说明见链接卡片:

ennead architects/andropogon

建筑除了鱼类生存的空间,还包含了研究与参观人员需要的空间。架高的运输轨道兼顾观测长廊,地面与水池之间的空隙作为储藏和潜水员更衣室。大量的水净化和控温空调设备机房都包含于其中。

建筑本身,我们也将其当作一个生物来对待。由不易腐烂的胶合木作为主体结构,无需喷漆并具有自净功能的PTFE膜结构作为表皮,兼备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顶部部分覆盖太阳能板,水池内部由地缘加热控制水温。几乎是一个可以自力更生的大房子。

除了鱼类的救助和蓄养,我们在项目要求之外,有限的造价范围内考虑到了局部的科普需求。毕竟人类活动是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希望可以通过一个建筑向人们传达一种保护长江生态和中华母国栖息地的态度。

这个项目从设计开始到结束,就注定不是一个“建筑大师”可以完成的。大量顾问的介入,多专业的支持与讨论思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权衡利弊,最后把一个改善生活的房子实现,在我看来是建筑学过程中最令人感到欣慰的部分,也是建筑出现的初衷。

有可能通过建筑学,可能你什么都学不到,也有可能你能学到生存的方方面面。



以下为资料汇总:

读书,一定要杂,越杂越好。但是要读就一定要深入精髓,争取成为专业型通才。专业内的入门书籍我在之前的答案已经推荐过了:

设计中的进阶部分,我个人提倡拾柳为剑,不要留存于形式:

也欢迎大家来听建筑和留学LIVE干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建筑学是一门迷人的学科,它融合了艺术的创造力、技术的严谨性和人文的关怀,旨在设计和建造我们生活的空间。如果你对它充满好奇,并且想知道到底需要学些什么,那可就对了,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捋一捋。首先,我们得明白,建筑学可不是你想象中光会画图那么简单。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你同时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我.............
  • 回答
    想在家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子实验室,是不是光想想就有点小激动?这就像是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你能亲手把那些抽象的电子概念变成活生生的电路,更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小麻烦,甚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玩意儿。别担心,这事儿没你想的那么高不可攀,只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来,你就能拥有一个功能齐全的“电子小工坊.............
  • 回答
    想了解游戏公司里对3D建模师的需求程度,咱们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会建模就行”就能概括的,背后门道可多着呢。首先,得看是哪种类型的游戏公司。 大型3A工作室(比如育碧、EA、CD Projekt Red): 这种公司做的游戏,画面那是往死里卷,对3D建模的要求那叫一个高。他们.............
  • 回答
    作为一名建筑学新生,你的脑海中一定充满了对未来设计的憧憬,对空间和形式的好奇。踏入这个领域,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而书籍,便是你探索这扇门背后无尽奥秘的最佳向导。选择什么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希望以怎样的速度和深度去理解建筑。我不会给你一份冷冰冰的书单,而是想和你聊聊,那些真正能触动你,让.............
  • 回答
    你好!作为一名景观建筑设计的学生,想要转入建筑学专业,并且希望尽量避免读研,这绝对是有可能的,而且有很多现实的途径可以实现。关键在于你现有的技能、你的主动性以及你如何去规划和实践。核心思路: 承认差异,但强调共通: 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虽然有所侧重,但它们都属于广义的“空间设计”范畴,共享很多基础.............
  • 回答
    如果假设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建筑都是后人伪造的,那么这绝对是一个规模空前、耗资巨大的“艺术项目”。要估算这样一个假造工程的成本,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量,这可不是随便找些石头堆砌那么简单,而是涉及了技术、人力、材料、时间,甚至还有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度“理解”和模仿。首先,我们得.............
  • 回答
    报考天津大学建筑学研究生,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你在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给你好好捋一捋,让你心里有数。一、 硬核基础:你的“敲门砖”1. 本科成绩单: 这是最直观的体现。天津大学建筑学,尤其是设计方向,对学生的专业基础非常看重。你需要回顾一下自己的专业课成绩,特别是那些核心课程,比如: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太到位了!简直说到点子上了。一边是“劝退”声此起彼伏,另一边是薪资榜单上建筑学依然“高居不下”,这确实让人觉得挺矛盾的。咱们不卖关子,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道道。首先,咱们得承认,网络上那些“劝退建筑学”的声音,很多是有其现实基础的。什么“加班狂魔”、“新手熬不出头”、“设计院跟血汗工厂.............
  • 回答
    关于未来的建筑是否都会是可移动的,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也确实是许多建筑师和设计师一直在探索的方向。不过,要说“都会”如此,可能有些过于绝对了。更准确地说,未来的建筑将会有更多、更灵活、更智能的可移动选项,但传统的固定式建筑也不会完全消失。为什么会有“可移动”这个趋势呢?这背后有很多现实的驱动因素.............
  • 回答
    泰国艺术和建筑“肤浅”的说法,并非普适的评价,更像是一种带有主观色彩的观感,甚至可以说是对泰国丰富文化遗产的一种误解。如果我们深入探究,会发现这种“肤浅”背后,其实隐藏着泰国独特的历史、宗教、地理和社会文化影响,以及它们在艺术和建筑中的巧妙体现。要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觉得泰国艺术和建筑“肤浅”,我们需.............
  • 回答
    欧美城市里很多老建筑之所以会严丝合缝地挨在一起,这可不是什么偶然,而是历史、文化、地理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像一个精密的齿轮组一样,咬合在一起驱动着城市的脉络。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细细道来。首先,得从城市发展的早期说起,那时候土地可不是现在的稀罕物,而是大家生活最根本的保障。 防.............
  • 回答
    你老师说的这句话,确实挺让人心头一震的,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说“中国的唐代建筑都没得了,要看就去日本”,这句话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因为它背后有一些事实和复杂的背景。首先,我们要明白,唐代建筑在中国的土地上,并不是“都没得了”。中国有着辽阔的疆域,以及漫长而复杂的历史。很多古代的木结构建.............
  • 回答
    GTA 6 的建筑可进入性,这是玩家们最期待、也最常被拿来讨论的话题之一。毕竟,在 GTA 的虚拟世界里,能自由穿梭于每一个角落,探索每一个房间,无疑能极大地提升游戏的沉浸感和自由度。坦白讲,要回答 GTA 6 是否会让“所有”建筑都可进入,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所有”这个词的含义太广了,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那些“脚踏实地”抄过几百个大师建筑平面的学子和建筑师们,他们到底从这看似枯燥的过程中挖出了什么宝藏。这可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渗透着一种“静水流深”的领悟。首先,空间感的磨炼和尺度感的内化是无法绕过的第一步。想象一下,你不是在看一张二维的图纸,而是拿着尺子,一点点勾勒出墙体、门窗、.............
  •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一边是皮肤黝黑、肌肉结实的建筑农民工,他们烈日下挥汗如雨,扛着钢筋、搬着砖头,脸上虽然有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踏实的沉默;另一边,则是一群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土木工程毕业生,他们拿着毕业证,却选择“提桶跑路”,放弃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这确实.............
  • 回答
    南京的民国风韵,是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所在。走在南京街头,你总会不经意间与那些饱经风霜却依旧挺立的民国建筑撞个满怀,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砖石,更是凝固的历史,每一个角落都藏着一段鲜活的故事,等待着你去倾听。一、中山陵: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谈到南京的民国建筑,中山陵无疑是绕不开的第一个名字。它坐落于紫金山巅.............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它触及了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建筑法规以及经济成本等多个层面。我来为您详细拆解一下,看看这个“一楼变道路”的设想是否真的能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巨大挑战。设想的核心:将一楼空间转化为道路这个设想的逻辑是:既然城市地面上的道路空间不足,导致了拥堵和停车位稀缺,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金字塔那种宏伟壮观的景象,又听过三角形是“最稳固结构”的说法,难免会想:既然这么好,为什么现在的建筑不都学它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很多学问和现实考量,远不止“稳固”这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捋一捋“三角形最稳固”这个说法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说三角形最稳固?你可以拿.............
  • 回答
    建筑系的学子们,想要从一张张图纸变成手可触及的实体模型,这中间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一系列的摸索、学习和反复实践的过程。说起来,这更像是一场精细的手艺活与创意思维的完美结合。1. 基础的萌芽:从“纸上谈兵”到“手上功夫”刚入学的时候,大家对于模型制作其实都挺“小白”的。老师们不会一开始就扔过来复.............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人内心的困惑。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令人惊叹的建筑作品,似乎都出自国际知名建筑师之手,这不免让人好奇,难道中国本土的设计师就做不到吗?或者说,外国设计师真的比中国设计师更懂中国文化?先不说“好”的标准有多主观,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会有“国外设计师设计出更优秀项目”这样的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